如何获得反馈?
题图:光 | 摄影:yusen今年春节,好朋友 Gary 写了一幅字送给我。里面的内容,是我在推荐《有知有行·投资第一课》时写的最后一段话:
直面自我,保持内观。有知有行,自由生长。
这句话,也可以进一步缩写为三个字:向内求。
我之前写过《Inside Out,由内向外》、《Inside Out & Be aware,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认知》、《被讨厌的勇气》等很多随想,其实也都和这三个字有关。
但是如何向内求?怎样才能知道哪些缺点是需要改进的?
前一段和谭昊老师讨论瑞·达利欧的《原则》,这本书其实也是在讲「向内求」,而且给出了详细、具体的步骤,帮助个人和组织,能够系统化地进化和迭代。
在这些步骤中,他最强调六个字是「高质量的反馈」。他说,如果一个人的防御机制太强,动不动就要证明「我是对的」,或者在别人给他反馈的时候明显的抗拒和不舒服,那周围愿意给他反馈的人就会越来越少,他的进化速度也会明显变慢。
但是,什么是高质量的反馈呢?「听别人的建议」和「做自己」矛盾吗?
1
前一段课程快写完的时候,我开始报复性读书。
我花了一周的时间,连续读了三本与奈飞(Netflix)有关的书,其中两本是新书——里德·哈斯汀斯的《不拘一格》,马克·伦道夫的《复盘网飞》,以及一本老书——帕蒂·麦考德的《奈飞文化手册》。
我对奈飞著名的「自由与责任」的文化很感兴趣。从最早的光盘出租,到流媒体和订阅制,再到引入《纸牌屋》这样的神剧,最后到自己变成数一数二的制作公司,每个转型都艰难无比,但奈飞都做到了。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如果你也熟悉奈飞的文化,你一定很听说过这些:「自由与责任」、「让大家出去找工作看看自己值多少钱」、「留任测试」、「Context, not Control」……
但我更想弄明白的是,这样的文化是如何打造的,以及我们是否能借鉴其中有益的部分。
这三个人中,里德·哈斯汀斯和马克·伦道夫是 Netflix 的创始人,而帕蒂·麦考德是 Netflix 的首席人才官、奈飞文化的奠基人,被硅谷成为是重新定义 HR 的那个人。结合他们不同的视角,我们也许能找到些线索。
看完这三本书,我觉得我能找到的奈飞文化最大的秘密,就藏在下面这张图里面。
20 多年的时间,他们始终在做这三件事。
1)提升人才密度:事情是人做出来的,创意经济时代,高绩效人才带来的结果是非线性增加的;
2)引入坦诚文化:让大家能充分地给予彼此真诚、真实的反馈,增加企业内部透明度;
3)逐步取消管控:取消休假、差旅、报销制度,取消决策审批,通过情景设定(Context),充分让了解更多信息的高质量人才,来做高质量的决策。
更高的人才密度、更充分流动的信息、更少的管控,形成了一个不断向上的龙卷风。最后,这些高绩效的员工,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可以大胆去做最高质量的决策。这些高质量的决策,最终引领了一个又一个创新和奈飞的不断发展。
2
这三件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二点——引入坦诚文化。
毕竟提升人才密度和取消管控,看起来相对都比较「实」,容易执行。但推行坦诚文化可不一样,并不是领导说一句「大家都要坦诚」,我们就真的敢把肚子里面的话说出来。
在东方文化下,就更难一些。我以前也参加过一些「互相建议」的分享会,但听到的都是类似「你工作太拼命不注意身体」,「你应该把你的才华更充分地展示出来」类似的反馈。
Netflix 是怎么做的呢?
这三本书给了我答案,我把它总结成三个关键词:以身作则,打造环境,循序渐进。
企业文化的很多方面,都来源于创始团队对待彼此的方式,里德、伦道夫和帕蒂以及奈飞创始团队的其它成员,从头至尾都真诚地对待彼此,包括需要对方离开奈飞的时候。这些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在企业的文化中种下绝对坦诚的种子。
另外,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它需要大量的实际工作来落地。
拿「真诚、真实的反馈」来说,Netflix 做了这样两件事。
第一是指导大家,什么是好的反馈。
「你的代码写得太烂了」,「我觉得你的想法不切实际」,这些确实是反馈,但是好的反馈吗?
奈飞认为好的反馈应该符合 4A 原则:
- Aim to assist(旨在帮助)
- Actionable(建设性)
- Appreciate(反馈接收者应该表示感谢)
- Accept or discard(反馈接收者可以接受或拒绝)
「我觉得你的想法不切实际」显然就不是一个好的反馈,它没有建设性,也谈不上旨在帮助对方,更像是发表一个自己的主观感受,而这样的用词,大概率一下子就会引发对方的抵触情绪。
第二是打造一个能让大家说出心里话的环境。
奈飞的做法是要求直属领导和下属之间,有定期(比如一月一次)的 1on1(一对一面谈),并且在每次面谈过程中,有一个不少于 10 分钟的反馈环节,更进一步,这个反馈环节要包括「开始」、「继续」、「停止」三个规定动作。
比如说:「你应该开始更关注公司的业务,而不是只是做好手头的事情」,「你应该停止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做出武断的判断」……
当然,这只是奈飞反馈文化中很小的一部分,后来他们还引入了更多人参与的 360 度反馈环节,以及其它形式,都旨在让企业内部的信息更透明。
3
有「知」,也要有「行」。
有知有行能否借鉴奈飞文化中对我们有益的一些方面呢?我们决定从「引入坦诚文化」开始,更进一步,从「反馈」环节开始。
春节前,我和几个伙伴进行了上述的 1on1 环节,收集了大家给我的反馈。
我把这些反馈进行了一些汇总,提取了共性的部分,然后把大家反馈的原话用项目符号列在了下面,方便查看。
3.1 开始
第一部分是「开始」,是大家认为我应该做却没有做的部分,反馈主要集中在四方面:
1)打造高质量团队
- 寻找关键岗位上的关键人才
- 把「打造高质量团队」落实到行动上,放在你自己的 OKR 里面
- 盘点岗位和人,以及之间的匹配度,不断提升人才密度
2)站在 CEO 的高度考虑问题
-
更多关注整体业务规划
-
比如基金行业的变化、我们独特的价值、我们能改变什么
-
更深度地思考产品、业务领域,一个一个目标地拆解
-
目前的产品更像是拼出来的,缺少更深层次的思考
-
思考各时间维度,对于 CEO 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
-
目前公司三个优先事项是执行层面的,CEO 的优先事项是战略层面的,这三件事应该需要对应到各个阶段
-
目前的 10 年目标是个远景目标,但不能指导落地
-
更多从公司整体经营上考虑问题,现在更多是理念
-
比如优秀人才从哪里来,比如薪酬体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
比如财务的长远规划,钱是怎么用的
-
这些都应该有更整体的考虑,然后找人来执行,并且定期 Sync 同步,接受 update,看看做得怎么样
-
从系统的角度看整个公司,使众人行
-
理解每个人的优势不足,如何发挥,如何弥补,何为红线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抛掉感情因素,从更高、更系统的角度来看
-
关键核心环节的问题要处理得更快、更坚决
3)做文化建设的落地
- 文化是战略性管理,原来的理念比较多
- 通过更坚实地落地,让文化真正变成组织做事的方式
4)了解普通用户的需求
- 比如有知有行的投资课在第一次开课的时候,让所有人以为是视频课
- 更多走进用户,和用户聊天,找到他们内心的需求
3.2 继续
第二部分是「继续」,也就是我做得还不错的地方,包括四个大项:
1)走出去,连接更多牛人,获取高质量信息
- 我们的发展,和这么多牛人对我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 从品牌、产品、内容、运营各方面来说,我们的行业是比较落后的,如何学习更多更好的方法,让我们做到降维打击,是非常值得投入时间的事情
- 课程写完了,继续去获取外界高质量的信息
- 比如过去公司的老板,每月有一周的时间出去获取信息,聊天,找牛人,这些信息对于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开放和成长的心态
- 继续以开放的态度听取意见和建议
- 开放的心态也能影响团队,让大家都愿意接受别人的反馈
3)打造 make things happen 的环境
- 重视人和文化,重视「看不见的东西」
4)把手弄脏,和大家在一线折腾
- 像课程一样,把手弄脏,在一线打样
- 产品和投资策略上,也需要这种精神,和大家一起折腾
3.3 停止
最后一部分是「停止」,算是最「难接受」的部分。因为听起来显然是我做得很不好,需要立刻停止的东西,主要包括 5 点:
1)过多的自我感动、正面反馈
- 有时候感觉你会自我感动
- 应该停止发过多用户的赞誉到公司群,这样会遏制其它中立和批评的声音
- 就像《终身成长》中说的一样,过多的、尤其是过度的「正反馈」会让大家不敢暴露不足
2)过多关注于「道」
- 相对于「道」和 Why 层面,你对 How 层面的东西关注不够多
- 你看书太多太快,会在团队中有「每周一词」的现象,但其实那些词背后的大量背景信息,团队并不知道
- 这些过程更多是你自己思考和吸收信息的过程,本身你自己也需要一层过滤和筛选
- 给大家展示出来的内核应该更少、更稳定一些
3)纠结和模糊的决策
- 有时候做决策感觉到明显的纠结,比如人员的变动拖了很久,比如照顾很多人的个人情绪等等
- 汇报关系应该更早明晰,也许你在顾及员工的感受,也许你希望扁平,但这样其实很不好
4)传递不清晰的信息
- 比如年前最后一次分享,密度过大,大家就无法充分理解
- 重要的问题应该用专场来讲透,其它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就放过
- 挑「少」、「实」的信息,讲「透」
5)被具体的事情推着走
-
作为 CEO,一定要站在足够高的角度
-
两个例子
-
比如课程,你思考过,觉得这件事情是有知有行的基石,你必须投入,那么多少时间都是应该的
-
再比如录播客,做或者不做都可以,但应该是系统思考过的
-
你的人很 nice,在团队成员找到你的时候,应该给自己一些缓冲的地带,不要马上答应或处理
-
很多事情你先答应了,其他人就不好处理
-
很多事情不应该你亲力亲为,这样你的时间可能被不重要的事情占满了
4
「知」和「行」真的不一样。看书得来的,和实践去感受并不是一回事。真的去做了,我们才能感觉到那些细微的感受,以及这个过程为什么能帮助到我们。
第一,面谈过程、反馈环节,以及「开始」、「继续」、「停止」的规定动作,仿佛形成了一个「场」,让大家可以把很多平时不太好说,或者没有机会说的话说出来。这是最珍贵的。我问了几个伙伴,大家感觉都很兴奋,觉得说出了心里话,面对面时彼此相对的眼神也更加真诚,不再躲闪。
第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点,给你反馈的人也不例外。大家都是从自己的视角,根据自己的信息来进行判断,并给出结论。因此这些反馈出的问题未必是「真实」的,你也不需要「迎合」所有人的建议。但是,重要的是,这些反馈像一面面镜子,照出了平时我们自己可能看不到的角落。
拿我自己来说,上面这些信息对我的帮助很大。整理的时候,经常有拍着大腿感到豁然开朗的感觉。而这些也会帮助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做得更好,比如说:
我应该花更多时间走出去,去获取高质量的信息,去寻找高质量的人才;
我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考虑问题,避免被具体的事情推着走;
我应该开始做文化以及战略的落地,避免很多事情浮在空中;
我应该在走出去和思考的同时,更多把时间用在和大家一起讨论产品以及投资上,就像写课一样,把手弄脏;
我应该更系统性地看待组织和公司,避免纠结和模糊的决策;
我应该避免传递过多的信息,因为大家并没有足够的背景信息来接收,这样反而不如「少」而「精」。这甚至对我写文章也是有帮助的;
……
5
我之前推荐过 Basecamp 的创始人 Jason 和 DHH 写的《重来》,虽然 Basecamp 和 Netflix 在规模上有很大差异,但他们的文化有很多相像的地方。
在《重来》中,作者写道:「我们在公司上花的心思,与我们在产品上花的一样多。人们常在软件名后面加上数字后缀,标注出版本。例如,这是 iOS 10.1、iOS 11,等等,我们也是这样看待公司的。如今的 Basecamp 大概是 Basecamp LLC 50.3 了。通过不停地试试这个,调调那个,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们把它更新到了今天的状态」。
我被这句话击中了,一个人、一个组织的背后也有版本号,只是我们意识不到。
有知有行的 App 从 2020 年 8 月 8 日发布以来,经过了 22 个版本的迭代,现在的版本是 0.14.1 。很多用户反馈说,能明显地感知到这个 App 的进步和变化。
但是,还是那句话,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一个会进化的 App,背后是一群不断在进化和变得更好的人。
「高质量的反馈」只是我们的第一步,我们已经开始形成「有知有行 0.5」版本的文化手册,期待我们也可以不断进化、迭代它。
6
最后,我们准备了一份有趣的礼物,有知有行的红包封面送给你。
祝你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喜乐,自由自在。
Be yourself, but always a better yourself.
本周操作
=======
- 无
最新净值
实盘投资周报第 174 期,最新的资产是 7,415,686.57,基金净值是 1.4458,本周增长 3.54%。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黯然沉默冲2021-02-14 17:03:39
朋友也在介入管理工作,多次探讨过怎么可以更好地让大家协作起来,让团队更像是团队。我当时和她探讨建立文化,最后的结论是太难了,中小公司要有所谓的文化并且贯彻,太取决于CEO个人了,最后发现我们看到的那些体现出“文化”的公司,CEO或者核心高层就是强ip型人,才能够将他们相信的贯彻下去,从管理层到员工都相信并执行。乔布斯、库克、Supercell五位创始人,华为任总、马云等等,太多了,奈飞也一样,大部分公司没有办法也没想过要用文化驱动吧。 而我这样的普通人,最好的就是让自己变强,去到喜欢的有文化的公司/团队,或者有朝一日自己打造这样的团队哈哈哈
依旧沫儿叛2021-02-14 17:03:14
请用高等瓦雷利亚语赌一遍,仅供娱乐哈: 我们面对的是: 温柔的小太阳HTTP401代传人孟不岩快; 价值投资的九州大地倡导者暨全境守护; 指数基金约翰伯格精神继承人兼驻京办主任; 菜帮子与也不迅先民的国王; 资本市场投机坑民解放者: 好资产的陪伴者,好价格的等待者,长期持有的大保健执剑人; 沈静者,冥想者,椎间盘克星,有知有行最大风险齐腰者。。。
作者
这是啥……
依旧沫儿叛
冰与火之歌,太史公纪之孟岩本纪[偷笑][偷笑]
作者
[尴尬]
夏沫翩2021-02-14 20:35:53
这不就是共产党的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吗?可以向共产党学管理。
作者
好的
離不開伱仙2021-02-14 17:12:19
反馈的结果反馈到客户端是一个有行的过程,期待
作者
很赞的角度
钟二妞丛2021-02-14 17:20:40
苦口良药,其实我也很羡慕和珍惜这样高质量有意义的反馈哈哈
作者
是他的书法哈
戒不掉豆豆坤2021-02-14 17:05:58
开公司实证要来了吗?哈哈
作者
哈,不一直就是吗?
天蝎要站死2021-02-15 00:38:11
我上个月加入了字节跳动,感觉公司氛围和“更高的人才密度,更充分的信息流动,更少的管控”非常契合
专属陌洛钢2021-02-14 16:58:08
嘻嘻,有知有行放第一波红包封面的时候就抢到啦~孟大新年快乐呐~
作者
新年快乐~
心态要稳打2021-02-14 16:56:14
字写的真好,我也想练字了!
作者
不是我写的哈
go滴血的白菜头2021-02-14 19:24:40
谢谢孟大,在新年的开始送来这么好又有价值的文章,祝新年快乐。 我意识到反馈是成长中重要的事情,是从去年开始读《自驱型成长》。但老实说一直困惑于怎样找到对自己的真实反馈,很多的时候的反馈还是孟大所说的向内求。 我曾经主动向外寻求过朋友们对我的评价,但后来发现很难得到真实的反馈,一是我们平时很少给别人真实反馈,另二是我们也很少得到别人的反馈。 如果我要想得到别人的真诚反馈,应该像孟大一样,从身边长期在一起的同事入手,告诉别人什么是好的反馈,在谈话开始之前营造一个安全的对话环境,请别人开始、继续和执行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也从这三个方面吸收别人的反馈内容。 孟大,真实的反馈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细节,您有时间可以再详细的讲讲吗?
作者
嗯嗯,等我有了更多新知
大师胸仰2021-02-14 17:00:18
「知」和「行」真的不一样。看书得来的,和实践去感受并不是一回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舆论盛宴五2021-02-14 18:43:18
祝孟岩先生能够继续超越自己,打破所有不可能的界限!看您读了很多书,真好/:strong/:strong/:strong
甚得神明喜爱2021-02-14 18:08:56
向内求,然后更好地向前走[爱心]
楚辖湘天蝎2021-02-14 17:35:41
书法图片可以引用么
作者
可以
楚辖湘天蝎
谢谢。用作背景[玫瑰]
shine叶湘伦i2021-02-14 17:20:52
楼下权游十级选手,太棒了哈哈哈
允夏沫斑2021-02-14 16:57:04
看到“向内求”的时候我以为走到了鬼脚七的公众号,还特意出来看了一下发现没走错门……[捂脸]
作者
鬼脚七是谁?
允夏沫斑
阿里的某个前高管,离职后写过几本书,我看过《没事别随便思考人生》和《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里面的内容就有一些是“向内求”和“做自己”。所以才会觉得自己走错了……[偷笑]
几分情薄传奇2021-02-14 22:59:34
不断自我迭代这个概念真的打动我了,打算从stardust 021.01这个版本号开始:首先写下最重要的认知和行动框架,然后每次升级时补充更新的内容。[偷笑]感谢孟岩,每次读你的文字都有共鸣和收获。[强]
作者
[强]
惠小傻银2021-02-14 22:53:50
孟大,新年快乐,祝孟总及所有小伙伴牛年知的更多,行的更远…
作者
新年快乐
夜闯美男村入2021-02-14 22:24:30
孟哥 新年快乐!牛年一起收获更多的知识,快乐,成长与平静
漫天灰和2021-02-14 20:57:25
奈飞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可以达成的组织共产主义,《重来》给我们的达成坐好思想准备
空城旧梦人肯2021-02-14 20:35:11
好坦诚。我有没有在哪儿留过言,你们红包封面连“有知有行”四个字都没有,图标远远不够宣传呀
作者
用户愿意用更重要
空城旧梦人肯
我是想表达,我好不容易抢到了红包封面,想发给家里人以及朋友同事的时候顺道宣传一下我喜欢的你们,可是只有图标的话我还得再文字说明一下呢??
作者
嗯嗯,明白,特别感谢你。我没有表达清楚,我的意思是,我们觉得如果太大了,用户就不愿意用了 [调皮]
空城旧梦人肯
下次做这类互动型小活动时建议在有知有行搞个真诚的小调查。毕竟觉得太大别人不愿意用是你们团队想的,而我们作为用户也许大多数想的是适当大的logo以及说明文字会很好呀,因为你们是我的真爱,就会让我在意的人们知道你们呀??
作者
哈哈,好的,谢谢你。新年快乐~
空城旧梦人肯
新年快乐~PS:我这假期的一个小作业就是捋一捋您发的文章,看看有没有因为前一段时间密集看有知有行而漏看了您发的/::P
作者
放下手机,多陪陪家人~
爱不易魁2021-02-14 19:54:00
孟大,推荐您看下柳井正的《经营者养成笔记》作为补充,写的非常精炼且接地气,感觉会对您目前的思考有些帮助。
作者
收到,谢谢。
松别isVAE2021-02-14 18:41:59
这文章使我产生了一种自己就是有知有行员工的错觉。
321艾米5212021-02-14 18:19:40
突然发现孟总可能适合当一个HRD/::D/::D
Shane麒麟2021-02-14 18:07:22
孟大,过年好[Blessing] 今天刚读完了第一课,因为经历过熊市的原因,读起来可能更加轻松,说实话,那些理财技巧和认知因为实践过,掌握了自我的认知,我更加把这节课当成一种心理学课程在看,因为懂得都懂了,不懂得,涉及到一些个人的原因,不是能完全懂,大概就是我知道我不知道的状态,把这些课程的话和内核转化成心理学,哲学,其实好像更有趣和实用,当然,这个仅对我个人来说。
作者
收到,谢谢你的反馈。
女人高姿态琅2021-02-14 17:34:58
知道和做到之间其实真的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鸿沟 只有真的去行的时候才会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的“知道”。一旦真的迭代掌握后,这个之间的鸿沟才会慢慢消失。直至真的成为自己的东西
剖腹取娃长2021-02-14 17:10:24
书法可以转载吗
作者
可以啊
黄金龙脉2021-02-14 17:04:10
看到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了一个人-罗永浩,我喜欢他的坦诚,在他身上我看到的都是真实
窒熙且2021-02-15 09:44:24
人和公司一直在进化 ,新年快乐!
情杀犯扑2021-02-15 09:39:01
孟大你好,我能文字流露出来的都是那种责任,不断的自我雕刻,反思,自我精益求精,求实和真实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和态度!正式这些文字与我的沟通,让我不断的信任你,跟随你,学习你!愿孟大一切安好!
心态要稳打2021-02-15 05:33:35
读完后第一个冒出来的想法是:做个CEO好难[Broken]
作者
[调皮]
静岁year2021-02-14 23:04:19
1on1 环节的反馈让我感受到了一个更加立体的孟大
皮卡丘翻身2021-02-14 17:23:29
谢谢你的分享,不断的向你学习,也希望向你一样,不断进步。
锅害诗2021-02-14 17:22:41
让我想到一句话,“往里走,安顿自己”?哈哈哈 字真棒
做梦先生刻2021-02-18 11:47:47
利用假期把有知有行第一课上完了,推荐给女朋友也看完了。她昨晚跟我说她还推荐给她妈妈,说是看不太懂hhh
天枰骄纵轻吟2021-02-16 08:57:42
阅读完孟大的文,我理解了公司的标语——动了员工的脑,脏了领导的手。上行下效,带上初心做出高质量产品。报名预约有知有行投资课,的确担心不是现在的形式!那样自己就没办法参加了,谢谢孟大和您背后的团队以及张潇雨老师,良心制作却分毫不取,墙裂推介!!!
heaventys乌鸦2021-02-15 20:14:47
读过《原则》和《奈飞文化手册》的人很多,能够像孟大这样,做到极致坦诚、极致践行的人和公司很少,因为难得和珍贵,也会成为公司护城河的一部分。 “给大家展示出来的内核应该更少、更稳定一些。”请教这条是什么意思呀,压抑一些真实的情绪和情感,跟极致坦诚冲突么…… 以前得到每周二直播公司例会,我听了一年多,每次都做笔记,感觉从几十场例会里学到的,比一些课程要多得多。也不知道为啥后来他们取消了。
流年熙熙清2021-02-15 10:50:05
请问大佬看书一般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
作者
都会看
邪sJLuffy_abc2021-02-15 08:11:31
网飞龙卷风,并不自洽。为了能给人才高薪,意味着人才密度的增加可以带来更高毛利,更高毛利反过来支撑人才密度增加。 「人才密度的增加可以带来更高毛利」,这对行业赛道和战略又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拉长时间,不是愿不愿提升人才密度,而是能不能。
作者
谢谢你的观点~
三江夜巫2021-02-15 03:16:48
被种草了书。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也非常赞,揭示了许多问题的本质,并有建设性(咦突然安利起了书…… 这个反馈环节让我大开眼界,非常赞!这是“发现问题”层面的巨大突破,期待在“解决问题”层面的进展和成果~
作者
收到这本书,谢谢。
会开花的澍银2021-02-14 23:31:45
如果可以一直待在一个具有高质量的反馈的环境里 很幸福也很有挑战,期待完整版文化手册[呲牙]
柒陌雪览2021-02-14 22:17:18
非常喜欢这种探讨型的类似心路历程文章,感觉像在和一位诚恳谦虚,比自己优秀很多的人在坦诚的交流,对于迷茫期的自己很有帮助,通常会带来很多思考,感谢
几分情薄传奇2021-02-14 21:37:41
非常欣赏你们的理念和风格。希望有更多更好的产品,给广大的用户带来持续的新认知和结果。
ok乇夯侠罢玖玫2021-02-14 20:49:07
好棒的思考与反省!
陌唯若傻2021-02-14 19:34:51
让我们眼睁睁的看着一个投资人转变成管理者…… 扁平化是好的方向,根据文中所追求的企业文化、所设计的人才密度以及所属行业只能扁平化管理。
半岛弥音泊2021-02-14 18:06:42
人生一直是个内求的过程,只有内求才能进步!这篇文章算是“企业管理”的有行!
断苦苦别2021-02-14 17:55:51
一次听到这么多建议,会不会下意识想逃避啊= =我以为每项三条就够多了?
作者
嗯,每个人一般是不超过 3 条。
歌德的哲学day2021-02-16 10:53:40
很认同文章里提到的少而精,我们身处信息轰炸的时代,希望有知有行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而不是追求多和快。
爱情增值72021-02-16 07:58:27
1.真诚的表达自己:当以自我系统X.0的时候,向另外创始人表达他需要离开的真实反馈,这个反馈当时的认知真的对吗?另外,被表达的对方真的是感受到了真实反馈会说谢谢吗?如果那个要离开的人是你,你会离开自己生下的孩子,放手让它成长更好吗? 2.怎么才能真正做到? a.我们都是同路人(合适比合格更重要) b.过往一贯的环境下(真实表达的立场基于对一贯的锚的价值表达,锚可以是用户的价值)产生的一同成长的认知迭代。不然,虽然你的系统是2.0,但我只有1.0,鸡同鸭讲。请同路人一起成长,足够的分享各自成长背后的养分,把所有人的操作系统连接起来,这时候,企业内部是无我的状态。 c.黑话:用写水浒传一样,把公司文化用黑话的形式沉淀下来,让刚刚上车的同路人快速迭代和重装自己的操作系统,同一个环境,同一个表达。
Shane麒麟2021-02-16 07:20:28
当老板确实很难,孟兄如此年轻看相貌可是明显用力过度啊。不知您参加运动多少?请注意身体,一定程度上讲,体质也影响着心情、性格,更决定着能跑多久。
作者
心情复杂[晕]
放松骨灰2021-02-16 00:26:48
羡慕孟大的团队,能向这样的文化前进就是不容易的一步,这样的员工才有机会更快的成长
超级宛若翩然2021-02-16 00:21:53
看员工给孟大大的反馈,不敢妄言,只是有点感觉是,也许孟大大读书读得有点儿过了,我其实真的不懂,但是据说做人一定要君子,但是做事就不能太君子了。这个算是停止部分的反馈吗?[呲牙]
作者
谢谢你的反馈[调皮]
fly阿富汗之王2021-02-15 22:03:49
看完总结:1.网飞文化核心:提升人才密度,建设坦诚氛围,取消管控。2.关于如何建设坦诚氛围:以身作则,打造环境,循序渐进。3.定期面谈里有一个固定的反馈项目,三个步骤:开始,继续,停止。4.知和行的不同在于细节以及微妙的关系场,在有知有行实行后收到的反馈。5.构建一个能够一直更新迭代的公司和个人。 文章看了三遍,然后总结写起来还是不准确。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