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约#1躺赚,排名再进1%
为了照顾到新关注的读者,我会每篇十年之约实盘前贴一下前言(小字部分),他们和正文一样重要。已经熟悉的小伙伴可以直接翻到后面看正文。
十年之约的初心
希望能帮更多人放下对财富的焦虑。自由、躺赚和 10%,这可能是我提及频率最高的三个关键词。我一直和大家说,投资躺赚不操作,不折腾、不挑时间、不高抛低吸、不看新闻、不盯大盘,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我也一直和大家说,10% 的投资收益并不难实现。争论无意义,我想用数据和事实证明这件事儿,就像证明财务自由可行那样。 我自己正是依靠这样的策略一步步逼近希望中的财务自由。### 给大家当垫脚石
**十年之约是我的实盘,但不是跟投,而是我给大伙的垫脚石,给大伙的 Plan B。**大家可以它作为一个对比基准——不花精力、舒服躺赚的投资收益基准。在投资上我只是个普通人,投资就是认知变现,以我的认知不奢求能获得市场上最高的回报,我所选出来的也必然不是市场上最出色的。如果十年之约能够在这三个场景下帮到大家,就算是实现了我的初衷:1. 如果你的收益比我高,先要恭喜你。你可以把我的组合作为一个基准,看看自己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与自己多赚的钱是否匹配,是否有优化空间。 2. 如果你的收益比我低,也许可以想想为什么自己花了更大的精力收益反而更低了,会不会不操作反而更赚钱呢? 3. 如果你完全不知道投资应该怎么下手,那我的这个实盘也许可以成为你的一个起点。这不是最好的策略,但一定在及格线之上。
我曾经遭遇过的焦虑,不想它发生在大伙身上
投资实盘已经有很多了,我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能力最强的,但为什么我还想再做一个?因为在我看来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很少有人解决——主动承担和大家一致的风险。我研究过很多年抄作业,姑且算是个老手吧,我曾经遭遇过这样的焦虑。听人推荐的焦虑大 V 推荐了某个投资,表示他自己买了,我就跟着买了;过几天他又推荐了某个投资,他买了,我也跟着买了。很快,我没钱了,但大 V 还在不断推荐,仿佛他的资金无穷无尽。而且年终复盘时他的收益总比自己推荐的投资高。跟投的焦虑跟投某个组合,但几个月以后主理人又出了一个新组合,我该怎么办?跟还是不跟?如果新组合比旧组合好,那为什么不直接调仓旧组合?如果新组合不如旧组合,那你为什么要做这个组合?我们的本金就这么多,但主理人却可以做无穷无尽的跟投,我到底该信那个?后来我想明白了,抄别人的作业不但要关心他买了什么,更要关心他动用自己全部身家的多少比例。这个比例,才是他的真实态度,没人会拿自己的本金开玩笑。这是我能想到的、解决上面几种焦虑最有效的办法,但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这么做,我想把它付诸实践。### 我的建议
如果大家有心参考我的持仓,请先听完我的这几个建议。在投资上我是个普通人,我渴望通过投资收益改变生活,但我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我投资的目标是持续赚钱,获得财务自由,不是为了打败谁。**我可以非常诚实地告诉大家,**不管从任何角度来看,我所持有的基金都不是最牛的,更牛的基金经理一抓一大把。**但他们是我最信任的,我愿意把钱交给他们几年甚至十几年不操心,然后认真过好自己的生活、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这在我看来更重要。从我过往的经验来看,没有一笔投资适合所有人,我的选择也不例外。比如两只基金里面的兴全趋势,我拿了 3 年多了,但却给很多参考我投资的小伙伴们带去了无尽的焦虑——2020 年赚钱太慢。如果大家打算参考我的持仓,我建议大家先少买一点,观察几个月,确定是否适合自己再多下手。一笔投资是否适合自己,往往在买过一点点才知道。在投资这件事儿上,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人能对投资的盈亏真正负责。我为自己的本金负责,也请大家对谨慎对待来之不易的财富。机会常有,但本金不常有。十年之约系列,我会每个月更新一篇,目标至少写上十年。希望能帮大家放下对钱的焦虑,跳出老鼠赛跑,享受财富原本的美好,这件事儿本不应该如此困难。十年之约
十年之约主要会有两个部分,一个实证账户,一个我的真实持仓。### 实证账户
我会开一个真实的实证账户,用我自己的持仓策略复刻从零开始积累本金的全过程。大伙可以这么理解——**假如我带着现在的认知,回到 10 年前从新开始财务自由计划,我会怎么投资?**这个主要给正在积累本金的小伙伴们参考。慢就是快、少就是多,躺赚积累财富并不难。不过这个实证账户还在等有知有行基金平台的正式上线,需要大家暂时等等,可以先参考👇持仓的「主动基金」部分。也解释一下为什么现在基金平台那么多,我却还是执拗地等。因为不同平台的基金虽然是一样的,基金收益率没有区别,但不同平台用户的客户收益率区别却可能很大。所以我选择等那个我最喜欢的平台上线。花几个月的时间等一个同样愿意用十年尺度来考虑问题的伙伴,我觉得值。### 我的持仓
这部分给有一定本金的小伙伴们参考,财务自由以后我也会根据之前的思考做相应的调整。我会注明自己动用资金的比例,但这个比例主要是为了主动承担风险,清楚地表明我的态度,并不是给大家的建议比例,具体的比例大伙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调整。以下是 1 月末更新的我的持仓比例 👇> 关于主动基金的思考我有在知识星球里系统整理,需要的小伙可以参考,没有也不影响大家参考我的实证。(后台回复「知识星球」)
主动基金在我看来是对大家投资最有参考性的部分,也是在我自己投资收益的重要来源,未来开始实证账户我也会以主动基金为主。我的投资方法很简单:- 每月闭眼定投,无视危机、无视估值、无视预期、无视行情;
- 平时有其他收入,如果金额不是特别大,钱到手就买;金额如果比较大(超过平时每月定投金额的 2 倍),就视情况分批投入;
- 除非需要用钱,只买不卖。
选择主动基金,就相当于把自己的钱托付给基金经理,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做出最理性的判断。不要帮倒忙。- - - - - -
先简单复盘一下 1 月的情况吧。
其实月中的时候,也就是市场涨得比较凶那会儿,我想写的标题是这个——“不要把运气得来的收益当做应得的”,这面是我当时的草稿
最近这几年主动基金的收益非常亮眼。主动基金跑赢大盘会是长期的,但如此大幅度地跑赢很难一直持续。
结果正好赶上过去一周的调整,这个应该不用我再来提醒了,市场从来不是只涨不跌的提款机,大家要建立正确的预期。
不过总的来说 1 月的行情还是不错的,完整的 1 月其实是这样的 👇
当初我为了跟踪自己的躺赚投资思路建立的雪球组合,最近有个数据又提升了 1 个百分点。下面三张截图的日期分别是去年 7 月 17 日、12 月 2 日和今年 1 月 29 日的截图,总收益跑赢了 88.69%,后来跑赢了 89.99%,经过一个月的涨跌现在又提升了一点,跑赢了 90.90% 的组合👇 慢就是快,正在一点点成为现实。
我在投的两只主动基金一只收益 3%,一只收益 3.7%,还有不少基金比这个收益还要高一些,比如这个月上了热搜的张坤,经过一周大跌 1 月收益还有 10%。但身边却有很多小伙伴,买着同样的基金却亏钱了,原因在这 👇
基金的收益率和我们的收益率常常不是一回事儿,这也是原因之一——倒金字塔加仓,越涨买越多。
大伙经常问我「定投的频率怎么选?」,其实无所谓,按月定投、按周定投,甚至每天定投,最后收益都不会差太多。但是像这种涨了才想起来定投的,甚至越涨越买,收益会差很多。
……
我这个月的操作还和以前一样,依旧在继续买入持有的几只主动基金,除非需要用钱不会减仓。
「担心风险不?」当然担心啦,但我并不担心下跌。
下跌对投资无害,有害的反而是试图只涨不跌的心态。资本市场的基本规律是上涨的幅度总比下跌的幅度大,即使是被百般嘲讽的上证指数,30 年也是 36 倍的巨大回报。
试图回避下跌也会错过上涨,最后两两相抵几乎不赚钱。
长期持有,虽然要接受下跌的损失,但也最大幅度赚到上涨的收益,上涨幅度总比下跌大,最后成为我们到手的收益。对于我们这些没有能力预判未来的小伙伴们,坚持待在场子里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Morgan 在他的书里打了个很有意思的比方:
有钱的小伙伴买新车,钱少的小伙伴买二手车,但很少有人会去偷车。因为大家都知道“凡事皆有成本”,试图不支付成本获得收益往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投资也一样,先别问自己收益在哪,问问自己该支付的成本结清了吗?
投资的成本是什么,Morgan 的答案是接受波动、接受下跌(我觉得 Morgan 说得对,但选对投资、理性买入也同样重要~)
PS:最后再三提醒,我的投资思路肯定不是最棒的,更好的思路还有很多。我的努力方向是给大伙当垫脚石,成为大伙思考的起点,见证躺赚十年后收益究竟如何。
- 财务自由:我的财务自由实证之路
- 抵御风险:1 月保险方案参考
- 干货汇总:一文打包三年干货(第三版)
娇2021-02-01 13:11:43
我已经按照也大的理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按比例做了定投计划,一月份明星基金经理的基金实在太火了,连平时从没接触过的朋友都开始买入基金了,感觉市场有一丝丝危险的味道[嘿哈]
作者
市场整体并不危险,E大已经表示进入黄金坑了,头一回见黄金坑在头顶上的…… 有知有行的温度计今天也发出了加倍定投信号。 但啥火就买啥的投资者确实有点危险,因为抱团总有终结的,历史上平均持续 13 个季度,现在已经 12 个了。
浅草没马蹄2021-02-01 13:01:32
今年要毕业了,开始跟着也大了。
作者
给所有刚开始投资的小伙伴们一个建议,早点开始行动,但早期不要买太多。因为几年以后大概率会发现,这个阶段主要是试错(很容易成炮灰),有投入比多投入重要。
黄碧龙2021-02-01 13:33:53
也大自由以后,现在日常都做些什么?
作者
其实没啥区别,并不是你想得那种“前半段人生和后半段人生”那么明显的不同。以前是办公室搬砖,现在在家搬砖。好处就是搬什么颜色的、搬几块可以自己定,但缺点也在这,没有人再告诉你砖在哪,得自己找……
作者
相比于日常可能更关键还是,在面临极少数重大选择的时候,选项会多出很多。
大核桃、2021-02-01 14:19:11
也大,之前一直在支付宝定投,2020的收益不错。现在想转战且慢了,支付宝里面的基金怎么挪比较合适呢,直接卖了,再到且慢定投嘛?
作者
一卖一买手续费有点高,不太划算,还可能错过中间的上涨。旧平台不再投入,遇到钱优先赎回,“自然淘汰”这种从费用上来说更好一点。
如秋2021-02-01 13:28:51
看看你的文章总会提醒自己不要浮躁
作者
那就说明我的目标达到啦,毕竟财富管理到后面 70% 都是管心态。
陶玉婷2021-02-01 13:16:46
也大,等你在有行上建实证账户,会不会从现在的持仓中减仓,就是子弹从哪来?
作者
实证账户我自己不会买太多,估计一个月也就几百一千吧,多了实在买不起,尤其是财务自由没有稳定现金流以后。
『Sherry』2021-02-01 14:01:20
也大,感谢你的又一篇分享/:rose 能不能请问一下,为什么说“主动基金跑赢大盘会是长期的”,这个是A股特色吗
作者
不完全是,小市场或者无效的市场,主动基金跑赢都会更容易。不只是 A 股,这个规律在德国股市也是一样的。
finham2021-02-01 14:15:30
也大,对于刚接触主动基金的新手来说,一开始定投月薪的多少比例比较合适呀,那后面比较熟悉了买多少合适?
作者
如果是用当月工资每月定投,多少都可以。因为就算全买了,几年以后看也是一笔小钱。如果是拿自己的本金买,初期可以以每月工资作为标准。
欣口茹一2021-02-01 13:10:27
之前没有跟车的小伙伴,现在是不是不是个入局的好时点?
作者
入局的风险:下跌浮亏。但不如局也有风险,上涨踏空的风险。分批买入、平时定投,时点就没那么重要了。
小马2021-02-01 16:35:25
跟投的焦虑一部分若不是深入体验是无法总结出来的!看过很多公众号,也大分析的这部分很到位,因为没遇到过有组合大V涉及这些的。赞!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