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投保以后记得做的几件事2月保险参考推荐

上个月重疾险定义调整,不少小伙伴都投保旧重疾了,正好借这个机会提醒下投保后几件值得注意的事儿吧。我整理了四个自己比较重视的点 👇

1、保单管理

查收保单以后记得确认一下保单的基本信息,统一收好。

可以考虑弄个表格记录,标注清楚保额、被保人、每年的续费日期这些重点信息,及时跟家人说清楚以备不时之需。

除了保单以外还要注意接回访电话,确认一些重要信息,也是保障大伙的权益。如果不愿意等电话,很多保险公司也有主动回访的入口,大伙后台回复「回访」,有我整理的几个链接。

另外也提醒大伙一下,这次和以往的产品下架调整不一样。这次是官方修改重疾定义,所以未来的新产品只能按照新定义来,旧定义不会再重新上架了。

2、注意重疾险的等待期

一般单次重疾是 3 个月,多次重疾往往是 6 个月,这段时间确诊是不能赔付的。ps:常规体检尽量等待期以后再做吧~

3、收好理赔团队的联系方式

大伙记得收好这个小程序,里面可以直接找到小马理赔,需要的时候直接找他们,省事儿不少。(戳 👇 图片可以跳转)

/pic/1_h9Z4CiayLqVbxUYI6jqmLBT3ibWbdg.jpg

4、建议读读条款

一是再检查一次健康告知,确认没有遗漏的部分。如果有的话及时联系保险客服补充。

二是看看保险条款里对理赔条件的定义,理赔的时候会方便很多,这是个还挺重要的点。

我之前给大伙分享过一个案例,虽然确诊恶性肿瘤但医生的诊断报告写得太模糊,只写了「细胞瘤」这个结论,光看报告看不出是不是「恶性」,后来理赔拖了好久。

如果及时让医生参考条款中注明的理赔条件把诊断结果写得再清楚一些,至少关键字和条款上保持一致,理赔会高效很多。材料准备得越清楚,拿到理赔的速度往往就越快。

不过也要注意,很多旧定义重疾险有择优理赔,实际理赔会比条款上更宽松。建议大伙遇到问题也优先联系下理赔团队的小伙伴们,请他们帮忙确认一下。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个重度保险用户给大伙的几条经验建议啦,对我自己帮助还蛮大的,希望也对大伙有帮助~

下面是 2 月更新版的参考推荐

(表格的顺序就是我比较喜欢的配置顺序)

/pic/2_3exILCODWIkcibIMSshW3BKGSIZibQ.jpg### 医疗险

医疗险的定位是补充医保,看大病时的医疗开销,推荐所有小伙伴优先考虑。

支持 20 年保证续保的好医保长期医疗已经上线了,在我心目中已经算是接近完美的状态,优先推荐这个。

上个月我把首要推荐从平安 e 生保的替换成了好医保长期医疗 20 年版,好多小伙伴留言问「是不是不推荐平安 e 生保了」。不是不推荐啦,只是 20 年版的好医保同时保障了外购药和质子重离子,所以我觉得满足健康告知的前提下还是优先选这个。但平安 e 生保也不错,我把 ta 放回可选里面了。

如果健康告知不通过可以试试超越保 2020,核保条款比较宽松,而且有人工核保通道,对健康状况异常的小伙伴很友好。

重疾险

暂时只能开空窗了,旧定义都下架了、新定义目前又比较少,等产品更多了再来给大伙分享我的看法。

刚需的小伙伴们上个月肯定已经上车了,剩下我猜都是不着急的,不妨再等等。

提醒一句,重疾险和医疗险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医疗险用来支付医疗费,可以理解为“救命钱”;重疾险则是保证生病期间的收入缺口,必要时可以垫付一下费用。不建议大伙用重疾险去取代医疗险支付医疗费,非常划不来

定期寿险

成家,尤其是一方工作或者有房贷的小伙伴们,给家里的经济支柱投保。

推荐维持上个月的大麦 2021。大麦的保费和地板价定海柱 2 号非常接近,只贵了一点点。但附加了节假日航空意外赔付 200%,节假日公共交通意外赔付 150%,挺划算的。

这个月瑞和 2020 升级成了 2021,特点还是不限职业、宽松告知。我看了一下,保费没有区别,但有个亮点,可以附加 50 岁前额外增加 50% 保额(叫“特别身故或全残保险金”)。推荐年轻小伙伴们看看,刚好覆盖了我们个人收入最高而且家庭对我们依赖最大的时期。如果我自己在国内再投保的话,也会优先考虑这个~

如果只看基本保障,定海柱 2 号依然是最便宜的。

ps:八卦一下,我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规律,往往收入越高的小伙伴越看重寿险。

我想了想,可能是因为买寿险的同时也是我们对自己未来人力价值的肯定,大家细细品品,看看是不是这种感觉,还挺上头的……

意外险

推荐锦一卫尊享版,对意外医疗综合覆盖比较好。锦一卫还有个减配版,锦慧保,少了 30 元/天的住院津贴保费会便宜一点。

想要更高保障也可以考虑大护法至尊版,保费也更高一些。

单独说一下,看重身故责任的小伙伴建议优先考虑定寿而不是意外,统计数据来看意外身故大约只占身故的 20%,反而是定寿性价比更高。意外险更重要的关注点在于意外医疗和伤残赔付。

给父母投保

50 岁以下的话,按照上面 👆 的建议正常配置即可。

超过 50 岁,可以优先配置医疗险和意外险,如果还有负债可以酌情考虑定期寿险,重疾险则性价比较低可以减配或者放弃。

年龄过大无法投保常规医疗险和意外险,可以考虑防癌医疗险和老年意外险。

/pic/3_3S5WWico1dy5s2vgoUsuBZ0eCu7y6A.jpg上次有小伙伴问,「为什么上面推荐好医保长期医疗,下面却推荐住院医疗呢?」

因为住院医疗的年龄和健康告知都更宽松。长期医疗的健康告知比较严格,父母年纪大了多少都会有点小问题,就很容易被拒保(别问我为啥知道 😢)。如果健康告知没有问题,参考最上面的推荐也可以。

给孩子投保

建议优先配置医疗险、意外险,然后是重疾险,定寿则没有太大必要。

/pic/4_wHMF1nWOrBmYBgyickqQjlTkWibl5g.jpg之前基于旧定义的少儿重疾险都下架了,妈咪保贝更新了新定义。新旧定义切换对少儿重疾影响比较小,妈咪保贝新旧版的保障和保费差别不太大,有需要可以照常投保。

……

投保戳这里进入小程序 👉 投保入口

  • 小程序里面有整理上面推荐的各种保险,可以查看具体的情况,投保前一定要看健康告知呀。
  • 有不明白的地方进入详情页面可以预约顾问,顾问小伙伴们都是非常靠谱的,可以给大家详细解答。
  • 小程序也提供保单管理和理赔支持的入口,有需要的读者可以收藏一下,以备不时之需。

/pic/5_qGXxkCZjR728hreP7Yqyj74oAL4XdA.jpg

仰望星空钟2021-02-08 13:07:00

很想买重疾险,但年龄劣势出来了,没啥存款,单次扣款都有点吃不消,迟迟未买,只有个医疗险。老婆劝我游泳健身,我望了望吃灰的健身环,叹了口气,来回踱着步,把孩子的压岁钱取出来买了份重疾险。此刻,窗外静悄悄的,我的心是冰冰的。[旺柴]

作者

健康类保险基本都是年龄越大、保费越高,所以后期才投保总会有种“年轻的我为啥没好好努力”的感觉。不过至少医保+医疗险,看病医疗费的问题解决了,压力也会小很多啦。 话说回来,我咋更关心孩子的压岁钱呢…… 难道我们小时候的压岁钱都是这么没哒 [天啊]

Jean2021-02-08 13:03:20

现在买还来得及吗

作者

旧定义重疾嘛?上个月就已经全面彻底地下架了,一点点尾巴都没留。还是往前看吧~

sunshuying2021-02-08 13:18:02

最近听也大的推荐准备看哈利布朗的永久投资组合。微信读书就可以看。我感觉资产配置这个系统需要几年一个个项目研究调整。去年搞好保险研究股票。今年想看看基金。我就想要个10%的收益可以了。这个收益基金应该可以的吧。实在不想搞股票了太累!

Snail2021-02-08 13:48:16

我买的达尔文一直没有电话回访到现在 这个是要直接联系他们吗

作者

不想等的话可以主动联系他们回访,公众号后台回复「回访」有我整理的链接,达尔文、守卫者、康惠保2.0、如意甘霖都有~

星语2021-02-08 13:40:11

去年就把其他三项配置了,现在就一个寿险有点纠结买不买。买吧,我还没有小家,人都凉了剩父母也不缺这钱,彻彻底底跟我没关系,但不买吧又有点强迫症

发发2021-02-08 13:16:41

好医保20年版的在支付宝没找到啊[捂脸][捂脸]

作者

搜索关键词「好医保」里面就有,应该是最后一个。

叮叮不是皮卡兵2021-02-08 16:47:46

重疾 百万医疗 意外险是互补关系 有能力的话最好三个都配齐,如果是家里的顶梁柱还有房贷可以再配一个定期寿险( ),其他的保险就没必要再重复买了,也大推荐的都不错呢,最近又加了个宠物险,毕竟猫狗看病超贵的

作者

哈哈哈,我也买了给猫的 [让我看看]

仓佑嘉措2021-02-08 15:19:55

预约咨询后,半个小时左右电话就打过来了,够效率[呲牙]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