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至,只是分布不均-《极端经济》短书评
“明天就像是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充满想象”,其实不必凭空想象,只需要将如今看起来极端的场景推而广之,就足以看出未来的样子。为此,我们需要了解那些如今在某些指标上表现的很极端的经济体,《极端经济》考察了9个当前看起来很奇怪的城市,即有极端贫穷的,也有老龄化严重的,还有完全数字化的。该书作者理查德·戴维斯曾经担任《经济学人》的经济编辑,书的副标题“韧性、复苏与未来”揭示了本书的主旨,这是一本由案例组成的“反脆弱”,作者不仅描述了为什么这些城市会变成当前的样子,还更多的讲述了他们是如何具有从外部冲击中迅速恢复的能力。
书中指出,极端经济体的适应力与创新首先源自社会本身的组织能力,即民间自发形成的多层次,非正式的社交网络。其次,做的好的成功的经济体,都能够主动扫除前人的束缚和负担,可以让他们更开放、更迅速地拥抱未来。而为了让经济体成功转型,需要在转型期予以额外的呵护。
当我们面对一个复杂系统的时候,研究其出问题的时候,往往比研究其正常运转时,能够更容易地从中获得启示。就如同对大脑的研究,起始于对生病大脑的研究,该书的前两部分,分别关注那些挣扎在生存边缘的经济体,例如海啸后的小镇,监狱中的非正式经济活动,以及那些失败的经济体,例如由于腐败,无政府和产业转型失败的经济体。
该书最精华的是其第三部分,讨论三种未来的经济形态,即老龄化,数字化和贫富差距加大。书中指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2030年将是这三类城市的混合体:一个老龄化、先进技术和经济不平等共存的城市社会。由于这三个趋势都是势不可挡的,因此塑造未来的外在力量一直都没变,能够改变未来的,只有我们了解趋势后做出的反应。
这三个趋势,是相互关联的。大部分成熟的经济体,都会面对超老龄化的影响,预期寿命的增加,会带来退休年龄的增长,会使得原本准备的退休金不足,也会带来更多全新的商业需求。而当前市场和政府都对老龄化带来的冲击准备不足,从而造成了市场失灵(缺少面向老年人的优质产品/信息)。为此需要自下而上为创新营造出宽松的环境,让老年人自我组织,并利用自动化工具,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这是从日本平均年龄最大的秋田能够吸取的经验。
而爱沙利亚的数字化立国,一方面使得其经济在前苏联加盟国中独树一帜的飞速增长,一方面又带来了种族矛盾和贫富分化。爱沙利亚的数字化技术,在带来便捷和效率的同时,兼顾了对隐私的保护,这值得借鉴。但其技术进化带来的自动化,也威胁到了从事低端劳动者的生存,而这些低端劳动者,往往是这个国家的外来/少数族群,而这将该城市分为两个部分,那些从事科技行业的人,即使只有一半的资质,也不会失业。
由于爱沙尼亚是一个只有130万人口的小国,为了吸引外资和外来人才,其推出了很激进的“电子居民”,只需要上传一张照片和一份护照的扫描件,支付100欧元的费用,就可以成为该国的电子居民。但该国同样有来自俄罗斯的8万无国籍的人士,这些持有灰色“外国人护照”的俄罗斯人是纳税人,但他们不能投票,这一切都指出技术本身是无力解决社会问题的。
而智利的圣地亚哥,即有着南美独一无二的经济高速发展,也面临着严重的贫富差距和阶级固化,巨头的垄断加剧了低收入群体的经济困境。尽管在智利看到了许多非正规的合作,该国的精英也担心正规经济缺乏多样化,使得经济增长后继乏力。如何使一个许多基本需求能很容易得到满足,但是更高的需求已变得更加遥不可及的经济体,重新走向开放,是避免由于贫富差距造成公共空间缺失,进而瓦解社会资本和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必修课。
本书的动机是寻找今天正在经历压力和紧张的人们,而这些压力和紧张可能与我们正要前往的地方——未来有关。未来的经济中心在城市,而城市的发展取决于以下三张外部性的相互影响和循环。
到2030年,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这四个国家的情况将与今天的秋田类似,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口将多于50岁以下的人口。机器人和自动化软件等技术将影响更多的工作场所,当各国政府效仿塔林所采取的措施以节省开支时,数字化将扩展至整个国家部门。圣地亚哥式的经济不平等将变得更加普遍,在世界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前10%的人口的收入占比将攀升至50%。对于大多数人来说,2030年将是这三类城市的混合体:一个老龄化、先进技术和经济不平等共存的城市社会。
为了确保当前的城市陷入衰败,需要研究那些已经失败的城市,而本书的前六个案例则从多个视角,阐述了“正如好的市场创造价值,不好的市场会摧毁价值。”,外部性的破坏、理性选择所造成的弄巧成拙的影响、网络的脆弱性都会使得市场失灵,而极端失败情况,则是善意政策不土不服的结果,或是由于抑制自建贸易,严格控制的制度阻塞造成。
未来,繁荣的城市需要找到一条中间道路——一种利用人类自然能力创造市场的模式,以减轻不受约束的自由贸易所带来的代价高昂的负面影响(贫富差距,气候变化)。未来的城市还需要培养社会资本这一种目前被忽视的黏合剂,从而将社会上其他资产捆绑在一起,以便能从中吸取更多自发涌现的制度创新。这些缺失的经济学部分(收入中的非正规性,财富中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可能模糊且难以衡量。但是如果不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我们就会错过经济中的一大部分。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数百万人将走上一条我们之前从未涉足过的经济之路——进入一个充满老年人、先进的软件和机器以及不平等的巨大新型城市的世界。在越来越多,越来越快的变革面前,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经济体的韧性,需要那么更多人看到自己错过的东西:例如对老龄化的针对性应对措施、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痛苦的真正根源,以及不平等正在世界上最有前途的经济体中造成隐性的缺陷(对韧性的侵蚀)。
更多阅读为什么空中汽车不再遥不可及-《未来呼啸而来》书摘
短书评:未来已来-一本展望2030年的书
张赢予2021-02-14 10:00:14
简而言之的描述把整本书的精华都呈现了出来,除了peter东的内容,其他部分都是作者的数据以及采访记录了,要给Peter点个赞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