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又发话了~

我最喜欢的财经作者 Morgan Housel 有篇文章我读完以后特别有启发,而且和现在的 A 股行情放在一起看莫名地和谐,分享给大家。

很多我喜欢的作者都表示 Morgan 也是他们最喜欢的作者,因为他有个特别厉害的能力——总能把一个来自毫不相关领域的故事或者数据应用到投资上,看完以后你还会感慨「这也太有道理了吧!」

这一次,也不例外。

……

Morgan 在这篇文章里分享了一个医学领域的观点:

虽然我们在对抗癌症的路上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现在的进度看起来并不乐观,我们一直没能有效地控制癌症。

我们在研究治疗癌症上投入了过多的精力,但在预防上却明显不足,而事实上预防才是第一优先级。

如果我们能花更多的时间用来预防和改善生活习惯,结果会好很多。但现实是,我们并不会,因为预防太无聊了、很不 sexy。

这让人很唏嘘,但又很现实。

我们常常只会记住灾难中力挽狂澜的英雄,但不会有人知道曾经防患于未然的勇士,他们看起来太像普通了。就像我们不会关注定期维护电梯安全运行的工人师傅,但如果电梯出了故障,我们往往会对救我们出来的人印象深刻。

最后大部分资源都投入到如何治疗疾病,而不是预防疾病上。这不仅仅发生在医疗领域。

……

然后,第一个重点来了。

当我们投资的时候,牛市大涨的数钱行情毛估估也就 10% 的时间,但却吸引了整个市场里超过 90% 的注意力。

这和我们只关注如何治病,却不关注预防,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最终决定投资收益的,恰恰就是我们在市场下跌、波澜不惊,这剩下的 90% 时间里所做的事儿。

医学有个统计,与健康相关的开销,有 80% 都花在了病人生命的最后几个月

而投资上,基金的大部分申购都发生在一轮行情的最后几个月 👇

/pic/1_0GJuic32k7tQB35397XQotBkmqTmQA.jpg生命的逝去让人遗憾,但我们却要看到类似的故事在资本市场里再次重复,而且,不止一次。

以上这是 Morgan 由医学统计数据想到的,但这还没完。

……

Morgan 由他想到的再一次联想的——当我们想要深入理解某个领域时,跳出这个领域去看看别的地方,反而能建立起更加强大的链接和更深刻的洞见

这是我感触最深的部分。

Morgan 是从医学想到了投资,而我因为当初段永平“带货”读完了《基业长青》以后,也发现自己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比如我之前分享给大伙的,企业管理方面的书同样适合用来规划个人成长

后来我又发现讲如何与他人沟通的书,比心灵鸡汤更适合用来自我安慰和思考自己的错误。与「他人」沟通很巧妙地转移了矛盾,直接承认自己是错的,这太难了;但先挑别人的错误,再放到自己身上,难度就低得多。

而理解自己,恰恰又是投资成功的重要前提,读心理学甚至比直接读理财指南更能帮我们理解财富。

/pic/2_iaTicUkgXDiaMWcoluT1N28iawkNdQ.jpg而我最近又从投资领域往其他领域倒推,也发现了不少有启发的关联:

1、投资上我们强调保留部分现金,这能帮我抓住新的机会、应对风险。而工作上,精力和时间就是生产力的现金,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避免“满仓”呢?

2、投资上我们不喜欢企业盲目多元化,多元化往往导致价值毁灭。那当个人开展副业时,是不是也要避免自己的“盲目多元化”呢?

3、在企业管理上,技术的作用被高估了,而文化和价值观的意义被低估了。那么在工作、生活上,哪些属于工具和技术,哪些属于文化和价值观,我们是不是同样应该注意?

我看了一下自己的公众号和微博关注,发现那些真的、长期、持续赚到钱的投资领域作者,他们常常在工作、生活上也兼顾得很好。

万一,这不是巧合呢?

阅读原文

仓佑嘉措2021-03-15 13:10:01

我的感觉是,大佬干什么都很厉害。学霸、投资、游戏、运动各方面都很强[尴尬]

作者

反正我已经服…… 果断跟着大佬走。之前总结过一个读文章的躺赚思路,对于普通人提升认知而不是做学问那种,找到一位大佬每天能读完他 10 篇文章,带来的启发远远大于同时关注 10 个人,每天读每人 1 篇。这里面二八原则也适用,80% 的启发可能来自 20% 人。

西界2021-03-15 13:06:40

和芒格多元思维的思想有相似的地方

作者

确实有这个感觉,好像头一回明白多元思维模型的强大了。同一个问题,稍微换一个角度,就能看到很多以往没有考虑清楚的细节。 PS:我又发现,企业如何给员工定工资,和父母如何确定养娃开支,里面又有很多可以参考的地方 [让我看看]

熊熊2021-03-15 13:09:34

太有启发性了,换个视角打开了一扇门! 话说也大看的关于与人沟通的书是啥啊?

作者

《非暴力沟通》就很好,自我暴力(比如自我否定)可能比他人的语言暴力更常见而且难以察觉。

吕梦一2021-03-15 13:17:55

为啥看完竟然感到了些许心塞。。工作、生活、投资上都能兼顾的大神们越走越远,作为普通人启动慢,从零开始加速度,各个方面从头开始,有时手忙脚乱,岂不是只能看着大神们的背影望尘莫及[皱眉]

作者

我就当你开玩笑啦(如果你是认真的,那这不就是我们前面留言说的「自我暴力」的典范吗 [天啊]

苏源2021-03-15 13:21:53

我强烈支持,能做好价值投资的人,一定会更好的生活!不是因为财富的多少,是接受慢慢变富 慢慢改变 有自己的原则 不随意更改

作者

「投资成功,是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以后自然而然的结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彭莹2021-03-15 13:20:32

一看到沟通的书就想起《非暴力沟通》,毫不夸张,我就是看了这本书以后学会了与自己沟通,放下执念原谅自己。推荐阅读!

作者

同感,非暴力沟通提倡把事实和评价分离开,对于自己而言,就是把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分开。

游郁泓2021-03-15 13:17:19

个人有感悟比较强烈的时刻就是做某一件事情或者看到某一篇文章,突然回忆起以前自己处理过的一件毫无关联的事情,觉得:“啊,道理不都是相通的嘛!” 就像一开始觉得“管理自己和管理一家小型企业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这句话也太天真了吧,后来自己实践之后发现有很多相似之处,越发佩服作者!!

作者

据说这也是大脑分泌多巴胺量特别大的时候,涨知识还能更幸福,double kill~

Link2021-03-15 13:32:07

有点像无限回购。自从跟着也大的选对人思路走,现在买衣服啥的就想找到那么一两家足够好的店铺,一直买。这算是把投资思路运用到其他领域了吧哈哈哈哈[旺柴]

十二2021-03-15 13:10:09

大佬,如何获取关注Morgan Housel的内容呢

作者

看今天文章的原文链接,我有链 Morgan 的博客。

施盈 研究院2021-03-15 15:56:52

不被重视的预防医学流下了眼泪水…

仰望星空钟2021-03-15 15:50:57

“投资上我们不喜欢企业盲目多元化,多元化往往导致价值毁灭”,那腾讯这些巨头都在多元化,多元化不是错啊,错的是领导者有没有多元化的能力,比如乐视。

作者

你试着把你这句话里的“企业”换成“投资者”,把“多元化”换成“高抛低吸”,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wongarling2021-03-15 13:25:35

就像创新一样,创新往往出现于在这个领域里面运用另一个领域的思维。

易2021-03-15 16:24:20

今天A股港股如预料中的一样血崩,全球股市大跌对投资者来说真的的太好了

大兔2021-03-15 15:02:22

学心理学的我感觉的确投资里的很多道理理解起来很容易…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