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一个新技能,自己跟自己临时借钱……

最近在网上看到鼻祖级财务自由博主 Peter(博客 Mr. Money Mustache) 的经历,有点意思,也搬过来跟大伙分享一下。

经历是这样的:

他碰巧了解到附近有个邻居在卖房,要价 40 万美元,远低于市场平均价格,赶紧把这个房子推荐给了朋友。

后来和房主谈,房主的意思是,如果能付现金,房子立刻就卖。不然就和其他买家一起竞价,价高者得,到时候价格会高很多。

他俩就像现金锁定价格,但当时都没这么多现金。Peter 大部分钱都在股票和基金里面,不想卖;而他朋友也没钱,等银行批贷款又要好久。

后来 Peter 就想到了多年前也是他朋友教他的操作——自己和自己借钱,还真拿出了 40 万美金……

工具:

美国那边很多券商都可以用 Margin,就是国内的「券商融资」,也就是股民口中的“上杠杆”——手里有 1 万美元,券商允许你买最多 2 万美元的股票或者基金。

一般而言我们听到关于杠杆的都是负面教材,比如为了追求暴富、盲目上杠杆,结果赶上市场暴跌,血本无归。(注:坚决反对这样的行为,很危险

但有意思的地方是,Peter 是「反着」操作的,既然 1 万美元可以买 2 万美元的投资,那我本来就有 2 万,不就相当于反过来临时借出 1 万呢?他画了张图 👇(严格来讲,这笔钱是以他的投资作抵押,从券商那里借过来的)

/pic/1_pLHCYYhpRicFeNLK7GxobUgFmCxgpg.jpg注:为了控制下跌爆仓的风险,他严格限制了借款的数量,最多只借额度的一半

后来 Peter 借出了钱(说明他账户里至少得有 160 万美元的投资 /pic/2_NT1nlic77tqXKMt1pUo3qTico4YrXA.png),买下房子。等他朋友拿到贷款再把钱还给他,他把 Margin 补上,撤掉杠杆,皆大欢喜。

这个技能我 get 了~

PS:我去找国内券商的小伙伴打听了一下,这个思路在国内大体也行得通,只是流程和限制比美国要多一些。但具体我就不说啦,有需要的小伙伴自己去学习了解,说多了万一让大伙学去上杠杆炒股我就成罪人了……

……

Peter 的经历给我两个启发。

1、工具本身无罪,关键要看能否理性使用

很多人追求暴利盲目上杠杆,最后血本无归。一定程度上确实是杠杆的锅,杠杆放大了亏损。

但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这些工具,还是可以带着学习的心态了解背后的规则、原理。**最能防范风险的,是“了解”,而不是逃避。**万一哪天真就用上帮了大忙。

2、像临时用钱这些意外我们生活中早晚会遇上一两次,所以没事儿可以提前想想,假如自己遇上这类问题,应该怎么办?

我们家有时候还会唠起,假如哪天突然收入全没了、还赶上市场暴跌,我们应该怎么度过这段时间?怎么调节消费?

给生活做做压力测试,总能想到一些有趣的想法,也能发现很多投资和生活上的漏洞。

虽然都是小概率事件,但假如看 20 年,再小概率的意外都可能发生一两次。

大伙也可以在留言区分享下自己常琢磨的问题和答案,大家一起做“压力测试”,到时候心不慌~


还有个事儿,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当当有促销活动。我又要来了薅羊毛优惠码,喜欢纸质书的小伙伴不要错过了~

全场满 100 减 50,叠加下面这几个优惠码可以「折上折」 👇

  • 仅新用户可用满49减25:FKDVZW
  • 满200减30:YACXGG
  • 满300减60:HBBBND

下面这个当当小程序里有汇总我平时给大家推荐的书目(通过这个小程序下单,我能分到一丢丢佣金 /pic/3_eDB1hlwT79oibJDo1rUmlXxAKsWWQg.png

/pic/4_Nu3MNaHPv0ZgffictygpiasyMb2oww.jpg正好最近财务自由经典《不上班也有钱》出了简体中文版,多说一句,希望了解财务自由的小伙伴推荐按这个顺序阅读:

  1. 先读曾婉玲的《不上班也有钱》,看看他们财务自由前后的生活记录和感悟;
  2. 然后看我写的《工薪族财务自由说明书》,里面都是在国内更加落地的工具和方法,比如如何制定预算,如果投资;
  3. 最后看我公众号整理的「一文打包三年干货」,最新的感悟和思考都整理在里面了。

/pic/5_HPxQD79eneEfGxClpNjjAiaEIK5hKg.jpg一套齐活,全安排上~

阅读原文

啊!滟濛小姐2021-04-23 13:19:40

遇到下跌平仓就结束了

作者

所以才要强调是「临时」,以及严格控制风险。像 Peter 这种情况,资金大约 1 个月就能还回来,基金得跌 50% 才触及平仓线,1 个月内基金下跌 50% 的概率很小。 重点是了解规则,而不是一味批判。

作者

再一个,考虑问题也得看前提,当时 Peter 只有三个选择: 1. 放弃这次机会,不买了; 2. 卖股票去买房,抓住机会; 3. 从账户借款去买房,适当承担风险。就算小概率真发生平仓,房子赚钱,再加回来就是了。 第三条已经是这个前提下最棒的选择了。

露米娅纺织-胡亚军2021-04-23 13:33:17

还是别学了 真借钱,有银行。

作者

唉,下回不写这类话题了,我自己留着用就好了 [打脸]。写着贼费劲,而且大伙还看不懂…… 话说 Peter 分享这个例子不就是因为银行在这种情况下帮不上忙……

Autumn 秋 2021-04-23 13:28:14

另一个安全的方法,是如果买了高额的理财保险的话,可以进行低息贷款的,额度上限大多是当时现金价值的80%左右。这样既能周转,本来保险的理财功能也没有消失,理财利率大概率能抵消贷款利率

作者

[强] 是个好办法,很多投资型的保险单都可以反向贷款出来,很安全,连平仓风险都没有了。

Jeff2021-04-23 13:05:46

有3-7年的备用金+半年紧急备用金,再熊的市场也能熬下来吧

作者

钱是不愁的,但代入仔细想想的话心态多少还是会受影响。 我俩想到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开支弹性,平时注意哪些是必须持续花的钱,哪些是一次性的。持续花的钱尽量控制比例不要太高,抗风险能力就会强很多。

vivien_zh_刺猬2021-04-23 14:17:26

挺好的思路,看评论真的理解了同频沟通最舒服。哈哈哈哈

Kevin.Zhang2021-04-23 13:04:19

国内这种借款不能拿来买房吧,参考经营贷

作者

Peter 用钱的思路是「临时」的,相当于交个定金,不到一个月就把借款还回去了。 拿去买房就成了永久借款,和上杠杆炒股的股民没啥区别了。

拾心2021-04-23 15:01:33

哈哈哈,心里埋下了种子,也许哪天就用上了 就比如深圳这边的摇号买房,需要定金,很多时候摇不上,隔几天钱就退回了,回来的钱也不敢放股票里,因为不知道哪天又有新盘开,这种情况下这种操作很合适~

作者

这个例子很棒~

牛要困2021-04-23 13:54:45

听上去很像国内两融里,部分投资者会做的“绕标”操作,属于半灰色地带技能…

作者

绕标是指借款以后,又拿钱去另外一个账户杠杆买股票,来获得更大的炒股杠杆,自己作死。完全是两码事儿吧。

无为2021-04-23 13:30:55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还是要准备一定额度的资金,设定条件,不到什么情况下不能动,提高取现的门槛,强制储蓄。人生过程中总会遇到难题,靠对我自我的控制力,很难守得住。

作者

备用金那是必须滴,一般建议至少留 3~6 个月的生活费。

十三2021-04-23 13:17:08

当然是,信用卡,你懂的 网贷那种,不仅利息高得可怕,还必须最低借3个月

作者

信用卡和网贷利息太高了,经常就年化 20% 以上,只适合非常极端的意外情况,比如生病救命这种。平时小来小去的最好还是别碰……

十一2021-04-23 15:46:28

ABS

作者

多亏我只是偶尔写一写这些话题,假如天天写迟早会被气死的 [捂脸]

陈义2021-04-23 15:54:48

当当优惠当当优惠券怎么领取啊也大

作者

不用领呀,结算的时候直接把优惠码输进去就好啦

M2021-04-23 17:21:50

国内的话,用信用卡等于套现,违法;保单是蛮好的思路;另外有的银行接受本行固收类理财质押贷款,利率约6~7%。

又在放鞭炮2021-04-24 09:05:49

重要的是思路 为什么那么多人纠结细节呢

K2021-04-23 16:26:23

今天在当当官网选了八本书,准备下单时候感觉可能中了套路,就去淘宝看看当当自营的,同样是八本书,淘宝当当自营店8本书单价都比当当的便宜。最后下单一比较,当当只便宜了7块钱[翻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