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带着14个娃的爹,比原计划提前6年达成财务自由
我一直有关注一个美国的财务自由博主,他的内容很有意思,很少直接分享自己的故事,而是天南海北找各种已经财务自由的同行伙伴聊天做成播客(还有文字版,方便我这种英语白痴)最近我收到一条更新提醒,一看标题当场就把我吓尿了:
How to Retire Early With Kids (14 of Them!)
带着 14 个娃,财务自由退休
这应该是我见过最夸张的全家福了:
12 个孩子是亲生的,没有双胞胎,第 13 个孩子是收养的,当时还没有第 14 个孩子他们家的收入情况:老婆(Sam)全职带娃,老公(Bob)软件开发,2014 年开始财务自由计划,当时年薪 10.4 万美金,算上副业总共 11 万美金。不低,但跟 14 个娃比,真的一点都不高。
别说财务自由了,我都有点担心他怎么养得起。
但结果他们家的财务状况超级健康——房贷已经还清,没有任何负债。最牛的是,他们家所有孩子都没背大学贷款。美国上大学比较贵,很多人第一笔负债就是学生贷款。我看的很多美国理财网站甚至会专门开一个讲如何还学生贷款的栏目(Bob 说他们家孩子大学的开销一般是一年 8 千到 1 万美元)
开始计划时他们大约能存下 35% 的收入。
我把他的分享看完,发现了几个很颠覆的地方,简直把各种财务自由理念用到了极致。
……
敢想敢干
他和老婆 2000 年以前是开书店的,结果因为 Amazon 兴起,他们被迫关了。那个时候 Bob 已经 35 岁了,结果立马从零学起,转行去做了软件开发,当了码农。
最便宜的超市不一定最便宜
看了他们家的开支明细,大头就是每月的餐饮开支,每个月 1300 美元。相比于家里的 13 口人,简直便宜到可怕。
Bob 说,他们会研究各个超市的开销,发现像 costco 这样大家公认的物美价廉超市反而更容易超支。再考虑到 Bob 强调他们家食物没有浪费,我猜可能是因为 costco 的份额太大,不好控制量,算上浪费反而开销更大。
所以消费这个东西还是要看自己的情况和目标,公认最便宜的超市,不一定对每个人都适用。
PS:我和也太也发现,如果不算下馆子,食物浪费最会推高餐饮开支。
Bob 还强调了一句,他们家孩子都很健康,体型很好(有照片为证)
他们的买房思路
一般家庭买房的思路是不断置换,买了换、换了买,中间损耗就特别大。
Bob 他们 20 年前花时间找到了一个低于市价的破旧老房子,然后自己修缮维护。生了孩子就自己扩建,而不是搬家。到现在这个房子已经堪称豪宅,8 间卧室,但实际开销其实非常低。
这点我们没法直接学,不像美国家庭都是自己的 House。但是零浪费这个理念真的很值得参考。
我之前给大家分享过这个观察,很多财务自由博主都有个共同点,他们的生活质量远远高于实际开销水平。
我发现他们买东西很少会废弃或者闲置,买下的东西往往都在一直用。短期可能看不出什么区别,但长此以往,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需要的东西反而越来越少。很像消费领域的「复利」。我当时写过——一条低调的致富路子。
从小开始自己赚零花钱
我当时看了他们家的开销,有个地方就很疑惑,怎么除了每个月 500 美元的玩具开销,没有购物呢?
后来才发现,他们家教育孩子尽早建立金钱观念,从 12 岁开始就要自己赚零用钱了,想要的东西要自己付出。买手机、电子产品、买车,甚至是上大学的钱,都要自己赚,家里不管钱,但会给他们讲各种赚钱和省钱的办法(他们家成年孩子都有车,家里一共 8 辆 )
不但家里压力小,孩子还能从小建立金钱观,尽早开始理财。我之前也给大家写过,尽早开始是理财路上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巴菲特无法复制的根本原因。差别不是收益率,而是巴菲特 14 岁就开始投资,从未间断。
所有孩子提前 1~2 年读完高中
然后我就在想,那打工会不会耽误学业呢?
结果看到教育的部分,卧槽,他们在家亲自给孩子补习功课,所有孩子都提前读完高中,多的提前 2 年,少的提前 1 年。
如果孩子决定上大学,就要早早开始「自己准备」大学基金。由孩子自己决定要不要上大学,但他们会建议孩子至少读前两年,然后再考虑要不要继续读。
他们之所以希望孩子尽早结束高中,可能也是想给大学试水的 2 年留出时间。
……
不过 Bob 也说了,他分享这些方法和思考不是想告诉大家养孩子很容易。养孩子并不简单,尤其是这么大的家庭。
光是一个星期要洗 30~35 次衣服就已经很让人崩溃。更别说孩子夜里生病,全家乱作一团的时候了。(只是听我就已经非常害怕了😱)
更重要的是他想告诉同行者们,不要停下抱怨“有了孩子没法财务自由”,而要一直积极寻找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尽可能活在当下,享受这份生活」。
他们分享第一篇文章是 2014 年,讲他们的财务计划,打算 2027 年财务自由。
结果,7 年后的今天,2021 年,他们提前 6 年实现了目标。
Bob 的工资没太大变化,一年涨 2% 左右。贡献最大的是,Bob 的老婆后来找了个每周 10 小时的半职工作(在养 14 个娃的情况下)。所以他们家后来的储蓄率从 35% 提高到了 50%,提前完成目标。
看完分享,我就想说一句话,这样的人实现不了财务自由根本天理不容。
然后我突然想到大学时,那会儿晚上熄灯断网,但也挡不住大家寻找各种办法通宵联机打游戏。但是换到学习看书上,别说停电了,就是刮风下雨都能成为没法看书的理由。
财务自由是不是也一样呢?
也许困难没什么大不了,重点在于财务自由对我们来说是即使熄灯断网也要搞的“游戏”,还是稍微有点意外就能扔到一边的“学习”。
Bob 无疑是前者。
……
最后他们还贴了一张 7 年后的全家福,现在是 14 个孩子,8 个孙子孙女了 PS:爸妈看起来好年轻,完全不像是 50 多岁的人。
我把他们最新的文章放在文末「阅读原文」中了。他们的博客,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出版的书,在里面都有链接,大家自己去膜拜吧,我滴神……
- 财务自由:我的财务自由实证之路
- 投资实盘:十年之约,躺赚不难
- 抵御风险:3 月保险方案参考
- 干货汇总:一文打包三年干货(第四版)
需要自律的肥宅2021-04-21 13:13:36
他家孩子也好惨,12岁就要自己赚钱存和大学学费…..
作者
惨吗?我看很多美国作者,上大学不用背学生贷款都是一件非常自豪骄傲的事儿。 惨的是那些从小就没有金钱观,踏入社会第一脚就被坑进消费主义和各种现金贷套路的人吧……
新地冰淇淋2021-04-21 13:05:36
在知乎。35岁转行只能是滴滴,外卖,保险[旺柴]
作者
估计 Bob 转行的时候,和他一起失业的其他人也是和你差不多的想法。总在想「只能是……」,路自己就被堵死了。
ZXY2021-04-21 13:18:47
看到35岁从零学起转码农,我就知道这条路在中国没有借鉴价值了。。。[裂开]
作者
你这个看文章的思路很奇怪。别人讲,我走路经常能捡到钱,然后你看了一下脚底下,没有钱,所以得出结论,没用。 可人家的重点是——平时记得低头看路呀 [捂脸]
子洋 Eric2021-04-21 13:08:41
关键是,这老妈肚子好像又大了…
作者
这一家,钱没耽误、退休没耽误,以后生病也有照顾、养老也没问题,自己就能组出来一个互助社区 ??
金时雨2021-04-21 13:18:52
他们的育儿方法和思路非常值得学习,很适合我[强]
作者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内卷是从众心态的外在表现,别人干啥你干啥的结局一定是内卷。 和人群逆向而行,也就避开了内卷。 愿意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儿,生活就容易多了~
冲上云霄2021-04-21 13:36:51
西方社会对跨行业转型接受度高
作者
嗯嗯,你说得对,别人能成功全都是因为福大、命大、运气好。
夏之錦年淡漠流年2021-04-21 13:13:08
在学习中去寻找多巴胺是件难事
作者
那要看怎么学了,一个东西学完不知道有啥用、也不知道啥时候能用上,自然不爱学。 自从进入社会以后,我发现学习有意思多了。几乎每读一本书都能给生活带来一点看得见的改变,多巴胺杠杠滴,比看八卦好使~
蕊renee2021-04-21 13:08:30
最后的照片…我竟然找不到爸爸妈妈了…好年轻啊
作者
是啊,Bob 都 56 了,Sam 52。看完照片我就肯定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态度不可能是装出来的。
小聪伴豆2021-04-21 14:03:05
看到他们弄了个房子自己扩建这里,我希望提醒一下大家,在国内任何对房屋的扩建行为都是要审批拿证的,不然全是违建,还请大家注意慎重模仿
陈·韡(这个字念伟)2021-04-21 13:17:43
最后的照片,最后排中间应该是结婚的子女,老爸在新娘边上,光头被挡住了,老妈在新郎边上,看着确实年轻!
镜颜2021-04-21 16:23:04
我刚来上海那会住的是8人一间,4张上下铺的房子,有个40岁的老哥转行计算机,报了4个月的培训班,老哥天天学到1、2点,很努力,最后也收到了12k的offer。我也做过面试官,候选人技术水平符合基本要求,要求的薪资又不离谱,态度端正的情况,总归会考虑一下的。
Jin2021-04-21 14:35:06
死活不承认在美国轻松一点
作者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难处,只不过大家的难处都不一样,看起来就是「我的难处人家没有」,所以看别人总觉得别人活得好像更容易。 就像投资看自己不懂的行业,总觉得遍地都是「低垂的果实」。等真干了才会发现,哪一行其实都不容易。
クミコ2021-04-21 17:42:43
看到有人说在国内扩建是违规的,我想说在哪里扩建都是需要提前报备才能扩建,美国也是。作者没说,没代表他们没有做好法律义务。 在德国你想在自己的院子里修任何建筑都得报备,如果你要在院子里大动干戈,强烈影响了隔壁窗外的风景,或因为扩建而增大了隔壁的阴影面积,除了向政府提出申请(必要时他们还会要求你出示结构建筑设计检测后的证明),还得获得隔壁的同意才行。 另外看着各种各样的评价就很奇怪,为啥不从“什么是我能做的”来考虑?
彭彭2021-04-21 16:54:26
我咋只关心这个老婆生了十二个。。身体还行么。。女人生孩子还是挺损耗身体的
PPZ2021-04-21 13:38:54
天啊,身在深圳俩娃的我,已经觉得年薪100万才够用了。省钱真得是好难,每天都想买点啥,其实吃啥还不是大头,看牙齿,报兴趣辅导班这些才吞金。
johnny2021-04-21 15:44:40
这种精神,或者说思路其实是最值得学习的。对自己有规划,有想法,能执行。一路同行有人陪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看准就果断做,转行成功,不制造焦虑,过自己的生活才最重要。太感慨了,说的很零散,主要是确实值得佩服。
娜姐的财税故事2021-04-21 13:19:52
我滴神,竟然没看出爸妈是哪两位,前排长发男和金发报娃女吗[天啊]?如果是,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生了13个居然还能保持的这么好
作者
我已经脸盲了 [捂脸] 开始觉得是你说的这两个,现在觉得更像他们后排的两个人。你们自己找吧…… 我不玩了…… 但肯定是在照片里面的,正好 24 个人,夫妻二人,14 个孩子,8 个孙子孙女,人数一个不差。
张祎敏eva2021-04-21 14:26:07
去链接看了原文,他们还给孩子上辅导班啊,tutor,她老婆还有时间接带孩子的外快,他俩还每天健身,简直太精力充沛了。
clear2021-04-21 13:30:41
COSCO单价真的算贵的,在上海也是。在国外WALMART买大包装才是最便宜的。
小佳佳 2021-04-21 14:23:34
给我最大感觉是,这家人颜值都很高
成炜炜2021-04-21 13:58:11
这么多家庭成员很热闹呀,过年也有30多人在我家吃饭,虽然干活有点累,但还是很开心,饭前饭后活动不要太多[666][666][666]
墨明棋妙2021-04-21 13:08:01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划到末尾发现“阅读 1”,自阅读公众号以来头一遭,贡献给也大了[旺柴]
作者
确实是缘分,我自己发自己抢都抢不到 1,试过好多次就放弃了 [捂脸] …… 写给其他读者的,赞赏我点错了,平时不应该开的,大伙可以忽略 [打脸]
taka2021-04-21 16:37:50
说35岁转行的,不排除有,但非要说成是行业定律我就奇怪了,至少我身边超过35岁的码农多得很,我也并不担心失业。只有自己觉得累不想干了,失业不存在的。
JFDXP2021-04-21 13:12:52
这两张全家福里面哪个是爸妈[捂脸]
sissy2021-04-21 13:14:35
看了最后那个大合照很多遍了,哪个才是爸爸妈妈[捂脸]
酱紫2021-04-23 13:18:03
现在的人好奇怪,只看到不能借鉴的,看不到能借鉴的。 我能借鉴的地方: 1、不要丢掉学习的能力,就算现在的行业受到冲击,你也能华丽改行 2、食品类不因便宜而买很多,能吃多少买多少,浪费带来的开销也很可怕 3、长久使用的东西,买自己最最最喜欢的,提高利用率,减少闲置
城*2021-04-21 13:31:27
唉,上学的时候要是有理财意识,我想自己或者有不同的改变吧(也大你好,读了你的财务自由说明书之后过来关注你的哈哈)
Seiry2021-04-21 16:50:47
我最近一直思考等35岁以后怎样开始做我的餐饮,会议冷餐或者办公室供餐,成本低而且我很熟悉这块市场需求,这种低成本的餐饮小生意其实还是满能挣钱(好吃且不被搞的情况下)。35岁前还是想再念个学位。别人有的说我想太多,但是提前慢慢准备总比突然被解雇好。
Angela Ying2021-04-21 21:50:42
这个对我也有启发:1. 孩子要从小培养正确金钱观念 自己挣钱 尽早开始理财 2. 各种方式提高储蓄率 开源节流 3. 父母多参与孩子的教育 省下些不必要的培训费 感觉自己有房有贷 也能实现FIRE的
Vincent2021-04-21 21:27:19
他们来了sex从来不戴套么[发呆]
作者
哈哈哈哈,这个关注点,好像还真是 ??
蔡晶2021-04-21 14:43:50
顺着“阅读原文”发现这对夫妇的新书A Catholic Guide to Spending Less and Living More: Advice from a Debt-Free Family of 16再过两天就要出版了,有kindle版。准备买。
泡泡雨2021-04-21 21:33:04
看得我又想拼三胎了
蒋玮2021-04-21 23:27:34
其实~风和日丽也能成为无法学习的理由——天气这么好不出去玩太浪费!
落叶白2021-04-21 15:44:12
这个育儿思路跟我差不多,学习一下,虽然还是单身人士
白家银坊 2021-06-08 18:04:02
虽然国情不同,但我也是深受启发和鼓舞~他们都能做到,我们也能找出合适的办法去实现,更何况我还没14个娃[偷笑][偷笑][偷笑][偷笑]。很多时候不是没有机会,真的是自己能力不足。继续加油~很期待实现的那一天[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