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最重要的事
题图:滇藏印象 | 摄影:卢强每个季度末,都是有知有行团队讨论下一个季度要做哪些事、做成什么样的时候。
从 2016 年开始,我和我的伙伴们一直使用 OKR(Objective & Key Results)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沟通、讨论、思考和对齐。
这个周末,我重新读了这 5 年来写下的一些思考,读书笔记和分享,今天的周报就把这些记录下来。
OKR 是一种思考和沟通的方式,无论是你去用它思考个人今年最重要的三件事,还是用它来管理公司、团队甚至家庭的重要事项,相信都会有所启发和帮助。
1
我和 OKR 的结缘始于 2016 年。
当时我们刚开始打造「且慢」,遇到几个很直接的问题:
1)我们习惯于做那些眼前能看到的事情,但这些事情是不是重要的?它们和我们的愿景有什么关系?
2)如何评估具体的项目做得怎么样?我们离目标远了还是近了?
3)如何让团队伙伴们理解日常所做具体事情的意义?
当时我调研了一圈各种各样的目标管理工具,包括 KPI、SMART 等,最终接触到了 OKR,马上被它圈粉。
比起 KPI 或者其它工具,OKR 最吸引我的是这句话:
OKR 是确保将整个组织的力量都聚焦于完成对所有人都同样重要的事项的一套管理方法。
这句话有几个关键词:确保、聚焦、所有人、同样、重要……
事实上,5 年多的实践下来,我发现对这些关键词理解的不断加深,我几乎重新认识了 OKR 这个工具。
2
先说「重要」。
OKR 能帮助我们的第一点,是用这个工具和框架,强迫我们停下来想清楚,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就像上面这张图所示:
Mission -> Vision -> Strategy -> Objectives -> Key Results
一个企业,从使命、愿景,到战略拆解,最后到 OKR 执行。以终为始,层层递进,从诗和远方到眼前的苟且,确保我们始终在做最重要的事。
拿有知有行举个例子。
有知有行的使命是:
希望帮助每一个人,管好每一笔钱,让他们可以放下焦虑,把更多精力放到工作和生活上。
使命很重要,它可以让企业的伙伴以及用户们,明白我们长期来看在做一件什么事。但是,我们没法直接对着使命工作,它对于我们当下要做的事情的指导性不强。
接下来就需要战略拆解(Strategy 环节),把这个遥远的使命拆解为几年内最重要的事:比如说打造一套有知有行的知识体系,比如说能够指导用户投资实践,再比如……(保密🐶)
但这依然没法指导我们手头的工作。
OKR 的作用,就是在战略拆解的下一步,用每个季度的机会,去重新 review 战略。很多时候随着信息的不断增加,之前能看到的战略已经不再成立,那就需要重新思考和讨论。如果依然成立,就在这个基础上,确定这个季度最重要的几件事。
3
其实,「重要」两个字,比上面说的要更复杂得多:如何定义重要?谁说了算呢?
经济学家奈特在《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中说,员工对不确定世界的预判能力差别很大,企业家的超额利润都来自识别任用判断力更优的员工。
我觉得这句话可以来解释这个问题。
企业能不能活下去,是否具有超额利润,取决于决策质量,取决于判断力更优的员工。
这个员工是谁呢?是老板本人或者是管理层吗?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这个答案也是不同的。
在管理学之父泰勒写下《科学管理原理》的 1911 年,企业家通常掌握更多的信息,世界也是线性变化的,因此他们可以根据供给、需求、产能,做出最佳的判断。
而且,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希望员工做什么,关键问题是需要一种制度和手段,检查员工们是否用最佳、最经济的方式做到。于是 KPI 成了最好的选择。
但是,随着人类进入到创新时代,面临的情况就很不一样了。
即使企业家本人通常拥有更多的洞察,但他依然不掌握全部信息。而且上面那种自上而下的方式,会导致企业的调整和掉头非常困难。
这也是 OKR 所诞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一种管理工具,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和责任感,建立共同的愿景和努力方向,协调个人和共同目标和谐一致。
我很喜欢 Netflix 和字节跳动的文化,尤其是「Context not Control」。
但是在过去几年的实践中,我总是在其中摇摆,始终没有明白这句话究竟该如何实操。
我尝试过给大家 Context,让大家自己去破题和发挥。
但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时候大家的想法天马行空,有时候一线的伙伴无法把一个具体的事情破题落地。
我也尝试过向另一个极端走,就是由我来做所有的决策,大家做执行。
但显然这个问题更大,第一这样团队无法成长,第二大家如果不理解,会导致执行的走样,还可能错失很多闪光点,公司的创新基因也会被抑制和扼杀。
开心的是,我觉得我最近终于把这件事想明白了。
一个决策,背后是做决策的人,以及他所拥有的信息。
我们要做的事情,如果打个比方的话,就是把这个团队塑造成一个人。最终让这个人:
1)拥有这个团队最广、最深的认知,既包括对行业多年的实践和洞察,也包括一手的来自用户的需求,还包括不同背景的伙伴身上独特的认知;
2)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大到战略推演、小到产品细节,让这个虚拟的人来做出当下看来最佳的决策。
我觉得,这也是 OKR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到我们的。
4
再来看「所有人」和「同样」。
谢家华在《三双鞋》中说,在任何一个组织中,不管沟通得有多好,它总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创业时间越长,我越认可这句话,也越来越理解他在这句话背后想传递的东西。
安托万在 《小王子》中说,假若你想造艘船,请尝试着别去招募雇员收集木材,也别给他们指派任何任务和工作,而是去教他们向往渴望浩瀚无垠的大海。
在我之前的理解里,激起大家对浩瀚无垠大海的渴望,更多需要的是企业的使命、文化和价值观。但我现在越来越意识到,在这些诗和远方之外,还需要照顾好每个人工作的日常。
对比起对大海的渴望,无论是找人、砍柴、刷漆,这些日常工作都是繁杂、枯燥的。如何让每个伙伴感受到同样的目标,能感受到自己当下做的事情和企业长远目标的关系,这里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这也是为什么,OKR 被称为最好的沟通工具,我们可以围绕它,不断交换背景信息,对齐彼此的目标。
更重要的是,而对于每一个人而言,从工作中得到的不止是工资、奖金、股份这些物质上的名利,其实大家更希望获得的是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工作的意义,自己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所创造的独特的价值。
「对所有人同样重要」,字字珠玑。
5
最后看「聚焦」和「确保」。
这两个词都很简单。
聚焦:一个企业的资源,无论是时间、资金还是员工,都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什么都做。OKR 是一个很好的做减法的工具,利用这个工具,我们可以强迫自己去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确保:OKR 本身的 KR 设定以及不断 Review 的过程,始终让我们明白距离完成目标还有多远。
当然,由于篇幅所限,还有很多有关 OKR 的内容我没有能写下来。
比如说,OKR 里面 KR 的设定,应该是有挑战性的,并且最好是能衡量、印证 O 是否实现的;比如说,OKR 不应该和绩效评估挂钩,否则大家会倾向于设定能完成的目标,就无法起到 OKR 本来的牵引大家做到不可能之事之意,等等。
如果你对这个工具感兴趣,我推荐你去看约翰·杜尔的《Measure What Matters》(中文名是《这就是 OKR》)。
6
我前两天在读李小龙写的《生活的艺术家》,他写下这样一段话:
在我们探讨什么是截拳道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武术的传统招式。首先,我们必须意识到这样一个绝对事实:是人创造了招式。不同门派的创始人都颇富有传奇色彩,有聪慧神秘的和尚、梦中的密使、在金光照耀下的神灵显灵等。一种招式的原则和法则不像福音书中的真理一样不能被侵犯。人,活生生的人,远远比招式重要。
我们暂且这样说,一种招式的创始人可能接触到部分真理,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特别是随着创始人的离世,他的主张、意向和套路,被他的徒弟及追随者转化成法则。教义被创立,强制性的仪式被设定,理念被制定,最后体制被确立。那些一开始在创始人那里还不太确定的招式,现在却被固定下来而成为确定的知识,按逻辑顺序被组织和分类的反应,应对各种各样情况的灵丹妙药。如此一来,有着善良意愿的徒子徒孙不仅将这些流传下来的知识奉上神坛,也让他成为埋葬创始人智慧的坟墓。
我之所以推荐约翰·杜尔的《Measure What Matters》,就是因为他是 OKR 之父——安迪·格鲁夫的助手和弟子,也正是他把 OKR 带到了 Google,最终发扬光大。
安迪·格鲁夫创造 OKR 的「智慧」是什么呢?就是这一句话:
OKR 是确保将整个组织的力量都聚焦于完成对所有人都同样重要的事项的一套管理方法。
其它的解读和实践,不过是「徒子徒孙」们一代一代固定下来成为的确定性的知识而已。
当然,我说的也可能都是错的。前两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张图,它完美地表达了我对于学习、实践 OKR 以及其它一切知识的理解:
我们始终在「我终于懂了」、「我根本不懂」、「我又懂了一些」的路上。
本周操作
=======
- 4 月 16 日:买入 5 万中国海外互联指数
最新净值
实盘投资周报第 183 期,最新的资产是 7,158,443.22,基金净值是 1.3956,本周增长 -0.19%。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山泉有点显2021-04-18 19:30:14
《这就是 OKR》一直都在积灰,绝对是没做重要的事的鲜明例子~ 写完周更就看~ 一直觉得所有管理类的书,都同时是自我成长和孩子教育类的书,因为难度是:自我成长 < 孩子教育 < 亲密关系 < 企业管理,可以自动向下兼容…… 最近刚好认真思考了时间有限不够用这件事,自己归纳1)要用对方向,2)要复用。 用对方向,就是聚焦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最大心得是屏蔽对不重要的事的浅层正反馈…… 复用,比如做有意义的事情刚好能赚钱。比如禅修/投资/生活本来就是我要做的重要的事,顺便同时整理自己的思路就写一下公众号。比如我用一个产品会很乐意给反馈,因为不管给不给反馈吧这思考已经思考完了/终归是要思考的,那我为什么不顺便利他一下呢。 插一句,反而这样的利他是最纯粹无所求的。人性是很难付出不求所得的,但如果付出本身收获了意义、自身成长、热情和快乐、友情和赞赏、乃至启发顿悟,这时便因为获得了最珍贵的所得,而不那么在意其他所得了。 《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在提到是什么让作家和画家一贫如洗还日以继夜时说: “如果他热爱的是写作和绘画的过程,如果能给他满足感的就是这种过程,那么他的动力也存在于这种过程中。”
love啁小逸2021-04-18 19:44:58
一直做有意义的事比赚钱可能更吸引人
自以为脚2021-04-18 19:03:36
老大,我是沙发。下班在路边等客人提货,喝着港式奶茶,听听老大今天推荐的音乐,舒适。
作者
冻柠茶和冻奶茶是我的最爱之一~
自以为脚
老大快来佛山出差哇,亲手为您献上正宗港式出品,喂,早晨再来个广东早茶搭配吧。[让我看看]
微眫2021-04-18 19:16:26
如果不和绩效评价挂钩,那用什么来衡量绩效呢?靠直属上级和 HR 的评价么?
作者
嗯,通常 OKR 和绩效评价体系是两套。更早的初创公司甚至不需要绩效体系,因为大家都看得到。
旧梦失约从2021-04-18 19:10:12
我们公司今年也开始用OKR,但我还是一脸的懵逼[衰]
我自要爱情宗2021-04-18 19:10:28
越来越像企业家的孟总[偷笑]
黄金龙脉2021-04-18 19:07:17
From time to time we all allow ourselves to be blinded to issues of long-term significance by stuff that seems awfully important right now, but isn’t.
超级阿多帜2021-04-18 19:57:19
每周末等孟大的更新,是我最期待最开心的事之一[害羞]
作者
[调皮]
神话灬逍遥莫2021-04-18 19:41:00
[苦涩][苦涩]法考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已经连续两个月睡觉没有超过六个小时了,这个周末分别九个小时的课,完全不知道怎么过来的………[流泪][流泪]
作者
过去后回忆起来都是幸福~
总会往情深字2021-04-18 19:29:32
去年六月《李小龙信札:功夫、表演和生命》上市。不同于早期出版的相关书籍,每一言每一语都真切如亲历。推荐给孟大[咖啡]
诗小奕阔2021-04-18 20:03:13
“把这个团队塑造成一个人。最终让这个人:拥有这个团队最广、最深的认知,既包括对行业多年的实践和洞察,也包括一手的来自用户的需求,还包括不同背景的伙伴身上独特的认知。” 好期待也好想share这个认知~我要让自己配得上她~[转圈][太阳]
作者
[拥抱] 加油
初夏夜曲西2021-04-18 20:50:54
最近阅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跟孟岩写的关于OKR的理解,有异曲同工之处。
作者
非常好的书,OKR 就是把一个组织变成一个人,原则是一样的
琴有独终豪i2021-04-18 20:00:08
O是老板制定,子OKR再分散到部门对吗?
作者
O 也应该是讨论后定的,然后再拆到各个部门
莜冷雅葱2021-04-18 19:55:07
孟老师之前给您留言过,怎么跟投您,您也不回答[撇嘴][撇嘴][撇嘴][撇嘴]
作者
可以参考“有知有行”App的黑板报
叫我赵大爷喜2021-04-18 19:43:23
太喜欢这两句话了,谢谢孟大的分享[调皮] 一个决策,背后是做决策的人,以及他所拥有的信息。 人,活生生的人,远远比招式重要。
dpxjjjv金牛2021-04-19 08:34:55
今天的文章有哲学的内味了[微笑]
筱滥情申2021-04-19 02:35:54
前两天听字节的播客,里面和理想汽车的人聊天就有提到okr,这是第一次听到,也对这个工具很好奇,今天突然看见孟总也在说这个,感觉真的可以好好看一看~不过听播客的时候也听到了一句,okr的执行需要领导者充分的相信并践行,作为基层员工的我只能努力在我自己身上践行了,毕竟我就是我自己的公司~
作者
[强]
冷情绪妹2021-04-18 22:56:19
非常有共鸣,让我想到达·里奥的「原则」,一个由人构成的组织是一个有机体,员工不应该是工具人,那将大大浪费每个人最宝贵的能量,自主创造性。真希望可以加入有知有行这样的组织,成为一员。
男人拥2021-04-18 21:52:23
希望接下来读博帮导师带硕士也能用上这个[呲牙]
作者
道理是一样的~
寻找天边的光2021-04-18 20:20:16
哇真好啊!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员工,但感觉工作生活都可以运用OKR从中受益,看孟大的文总能学到有用的呢[强]
一点点不该告白2021-04-18 20:18:22
阿里的考核如果采用OKR,会比现在的KPI好很多
凌薇明2021-04-18 19:58:47
“使命”和“对所有人一样重要” 毛委员:这个我熟[奸笑]
蜜桃妹纸澄2021-04-18 19:18:15
okr有对应的软件工具吗?
作者
我觉得重要的是这个方法和过程,工具本身并不重要。
蓝天LZ2021-04-18 19:04:36
没抢上沙发,4分钟之后 阅读量就1400+了··
fly阿富汗之王2021-04-19 11:45:19
一直觉得孟大的团队是个小而美的团队[强]
睡懒觉的猫Zz62021-04-18 23:10:00
经济学家奈特在《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中说,员工对不确定世界的预判能力差别很大,企业家的超额利润都来自识别任用判断力更优的员工。
杰伦小吧12021-04-18 23:06:58
我今天朋友圈看到的一位一直关注着的创业了5,6年的老板的一段话: “品牌和国家一样,本质上都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而个体与组织的精神链接就是国家荣誉感和品牌荣誉感。这大概就是所谓打造企业文化要做的事吧。 我在反思:有一天如果我的员工在外面听到隔壁有人说:“XXX好难吃啊”。他会去协助维护XXX么?又如果是老客人听到呢” 看到今天的这篇,让我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有种契合
最爱bc5wx42021-04-18 21:30:09
咦,撞选题了…[衰]
作者
你也发了吗?
爱西诺天枰2021-04-18 21:28:05
看完我只能说「完全不懂」♂ 还是老老实实跟黑板报
作者
有读者反馈:买基金还得学 OKR [捂脸]
爱西诺天枰
哈哈哈 毕竟投资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知识量+1
用户12368earth2021-04-18 21:24:22
想当年入职培训就是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让心跳停了极2021-04-18 20:24:41
“希望帮助每一个人,管好每一笔钱,让他们可以放下焦虑,把更多精力放到工作和生活上。” 我怎么发现一部分友友们貌似是想学会自己来进行投资。。。可能因为有行还没上线的缘故吧。[得意]
半度冷暖变2021-04-18 19:40:06
我们今年也开始推OKR了,感觉现在公司都流行用这个开始管理,不知道是否会有效提高效率
心能吃呢民2021-04-18 19:28:41
最近刚好在研究OKR,最初的理解是把KPI进行拆借成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些更分化的小KPI,然后每次reiew重新计算距离终点的进度。看完本文,有点迷糊了。看来还是认知不到
作者
再看看,再实践一下。
白羊xuanquanlv2021-04-19 15:59:56
每周一,都会安静下来,踏踏实实的来读文章。 * 音乐。 久违的许巍。当这个音乐响起时,我是无法专注于文字的。就只愿看着一片蓝、听着这旋律、想着那歌词,头脑放空。 * 放下焦虑。 现在的人,活得不易,被各种焦虑制造机包围。有知有行的使命是:希望帮助每一个人,管好每一笔钱,让他们可以放下焦虑,把更多精力放到工作和生活上。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加油,有知有行,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一起同行。感谢,有知有行,如此耐心地陪伴我们成长。 * 斐波那契的美,也在于TA的每一步都算数。
作者
[拥抱][拥抱][拥抱]
我是芒果大黑黑2021-04-19 14:37:19
孟大的阅读面可真广呀!总感觉您的精力无限旺盛,而且那些书中金子般的闪光点都被您吸收消化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输出。 崇拜中( ),您是怎么做到了?
作者
可能是“好奇心”吧?[调皮]
摩羯朴尛落2021-04-19 10:50:55
“我们始终在「我终于懂了」、「我根本不懂」、「我又懂了一些」的路上。”成长之路就是这样螺旋向上![加油]
莫熙瞳棍2021-04-19 09:24:12
看到孟大对okr的理解,我猛然想到《雪球为什么滚不大》中描述的“打造公司内从下到上都有参与的战略假设机制”
白顏夕仿2021-04-19 08:53:39
OKR这本书光看是远远不够的,最好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根据反馈不断迭代,同时和小伙伴们积极探讨。
作者
是的
爱情增值72021-04-19 07:48:54
好吧 我不太懂这篇,还是不太能理解管理书籍对个人的帮助。 但是并不影响我思考 目前最重要的事 一定是为了通向某一个使命的的一步 可以直线 可以曲线 但是不能停止前进。如果是个人,尽可能的让你的周围人意识到这个使命,沟通 理解 互相反馈 一起努力!不浪费与之无关的时间。 PS:看了一下评论 人们还是喜欢“谈钱”
爱情增值7
往期说投资很热闹。文章也分牛熊?? 但是好像熊市才是投资最佳时刻!
Asuras许小童鞋2021-04-18 23:49:58
今天早上也刚看完<生活的艺术家>,巧了。 然后按OKR顺序,灵魂拷问了自己人生,花了几个小时,这篇文章真耗时[旺柴] 1.我的人生意义是啥?体验美好的事。什么是美的?自然之美,爱之美,真理,逻辑,艺术等等。 2.想象在什么情况下,会觉得这辈子值了,或者好幸福? 自己临死前希望是什么样的场景? 3.优先级是? 4.目标:天/年/三年/五年? 5.怎么评估目标达成了? 好难想,慢慢想。。
独孤拔尖直2021-04-18 23:09:22
那段让整个团体化为一个人来做决策,脑海中浮现了金光闪闪的如来神掌~哈哈,是说团队中的人各司其位,如臂使指吧,人心繁杂,悄悄觉得遇到个具特点的人才一个靠使命,也有运气,不懂管理,share了okr,是不是纠偏也很重要呢
陆地鱼殿2021-04-18 22:22:16
反复看了几遍。我所在的企业也在推行企业战略解码,但感觉不同层级的人认知不同,能向孟总这样理解的就更少了,大多数人都犯得是无知知错。但有知有行基本实现了初期目标,引导我管理每笔钱,不焦虑,努力工作开心生活!
摩羯夜半星未央2021-04-18 21:16:49
同样的书,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做出来的行为也完全不同。孟大的理解可能已经超越了作者[呲牙]
作者
[尴尬] 不会不会
陌小冉莉2021-04-26 10:30:49
“安托万在 《小王子》中说,假若你想造艘船,请尝试着别去招募雇员收集木材,也别给他们指派任何任务和工作,而是去教他们向往渴望浩瀚无垠的大海。” 纠正一下, 是<<小王子>>的作者安托万说的,不是在<<小王子>>里说的.
作者
收到,我查查,谢谢你~
go俄的黑色天空2021-04-20 01:12:37
船长以寻找大宝藏为名,号召一群可以负责每一项目的能力者,扬帆起航……
舞夕儿叨2021-04-19 15:08:07
在实际工作中您是怎么处理OKR跟绩效考核之间的关系,绩效考核的点来源于KR吗
作者
推荐了解一下 C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