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了两张图,给那些焦虑财务自由太久远的伙伴们

很多人以为的财务自由是这样的/pic/1_yueDtxzTia2GGahsMPwOlia2h7mWxQ.jpg长达数年为财务自由不断努力,克制当下的开支和消费,最后终于得逞所愿、改变生活。

有点像「憋大招」,总想着憋个大的,但也容易把自己憋伤、半途而废。如果我们总这么思考问题,就难免感叹「财务自由好遥远,当下好辛苦……」

但财务自由的进程也可以是这样的 👇

/pic/2_sJ0w5Wwwv4e7QKQFY127SaHqEYSccQ.jpg……

昨天给大家分享了一篇财务自由访谈,除了嘉宾 Collins,主持人也讲了自己的经历。

我想财务自由就是因为现在的工作太悲催了,我讨厌这个工作,尤其是想到以后可能 30 年都要干这行(不少小伙会有同感吧~

但当我认真考虑过财务自由,当我发现自己能通过工作收入达成财务自由以后我的心态一下就变了,后来甚至有点享受这份工作。

我发现自己讨厌的其实不是工作本身,而是焦虑自己没有找到一条可靠的上升通道。

想起来,在我更新自己的财务自由实证进度、一步步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总会有小伙伴很激动地给我留言「明明不是我的钱,怎么感觉比自己赚了还开心…… 看着有瘾……」

我会不会也只是帮大家确认了这样一条可靠的上升通道呢?找到一条可复制的上升途径,甚至比上升本身更有意义。

「未来」的规划也可以成为解决「当下」焦虑的工具,帮我们更好专注当下、解决问题。快乐 + 1

……

但可能有的小伙伴会想,合着就算是心理按摩嘛?

还真不是,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做事方式。

项目管理上有个词——最小可交付单元——别担心哈,看着有点吓人,其实超级好懂。

假设我们要造一辆车给客户,第一种交付的方式 👇 先造轮子,再造底盘,再组装,最后成为车。

/pic/3_cGBGqmEC5NDXewCmWljrMYnGJAR4ew.jpg这样的做事方式有个问题,一辆车从设计到生产出来得 5~10 年,客户等不起,中间一直“unhappy”。而且万一发现生产出来东西和自己想得不一样,为时已晚(像不像憋大招版的财务自由?

所以就有了第二种思维方式 👇 先造个滑板,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升级成滑板车,再升级成自行车、摩托车,最后变成汽车。

/pic/4_20caM8qKObI1OVhTqZrB39016jautg.jpg客户一直有东西用,快乐 + 1。

能持续看见工具的进化和体验提升,快乐 + 2。

有问题持续反馈,确保最后的成品和自己预期一致,快乐 + N……

这样持续交付的迭代产品就是最小可交付单元。

项目管理如此,而财务自由不也是个人生的大项目嘛,只不过客户和开发商都是我们自己而已。

重点在于别总想着憋大招,别总想着「熬」和「等」。多想想自己「未来」要做成的事儿,能顺便解决哪些「当下」的问题。

好的产品经理应该持续满足用户,而好的财务自由计划也同样可以持续改变当下。

财务自由所需要的种种技能和资本,投资能力、被动收入、理性消费、保险筹备、自由本金,这些都是最小可交付单元,随便一个拿出来都足够改变当下,何必等到“憋”成财务自由以后呢?

……

现在很多产品宣传时常会用到“医用级”、“航空级”这样的说法,意思是材料够放心,连医用、航空都行,日常使用当然更给力。

那财务自由的很多方法不也是这样嘛,比如投资理财,如果连财务自由都足够达成,解决日常的投资理财就更不在话下。是不是以后也能加个名号,我以后写的就是「财务自由级投资理财」、「财务自由级生产力技巧」和「财务自由级 blabla」了 /pic/5_hq5XTW9Jm2awMtaypunickicdvbC0g.png

哈哈,开个玩笑。

其实还是上面那件事儿,只不过思考的方式反过来——

生活中有很多问题不管我们是否自由都早晚要解决,我们常常只需要多想一步,从众多方法里面选那个同时也适用财务自由的就好

……

除了“憋大招”之外,我们至少还有两个额外的选择:

一种自上而下,先想财务自由需要什么,再想哪些技能和资本当下就能用上,立即改善。

另一种自下而上,先解决身边的困难,但优先考虑那些财务自由以后也能用的。如果问题解决了就“顺便”自由。

不管哪一种,都不需要以当下的等待和煎熬为代价。

金吒2021-05-25 13:03:50

我有补充,把图二平滑增长的曲线放大其实是无数个直角。 记账可能三个月才突然明白好处 投资可能半年才摸到店门道 和家人相处可能一年才突然感受到从天而降的幸福感。 所以啊,小伙伴们不要着急,慢慢来,只要我们做正确的事,e大说的,横起来多长,竖起来多高。 再然后,分散配置自己的精力,投资、工作、生活……每天都有品种新高,美滋滋~()

作者

这段和昨天另一位小伙伴的留言放一起很配——有时候先保证量,比重视质更重要。质不可能无底线下降,但量有可能降低到零,就是没有行动。尤其是在曲线暂时走平的时候~

Frosty Frozen2021-05-25 13:12:42

想听一听你当时建主动基金底仓的故事[旺柴]

作者

好像没啥特别的,最开始貌似是机缘巧合知道了朱少醒,当时就惊呆了,哎妈呀,10 年年化 20%,有这大腿我还自己炒股干啥;再后来帮我妈清理账户,又发现了兴全趋势,又是 10 年年化 20%;再后来,试着买发现果然赚的比我自己多 [天啊] 保持好奇心,多去尝试,总会发现好机会的。

费培培2021-05-25 13:17:49

我前几天也想到了这个。首先实现一个100万版的财务自由。这时候可以换一个开心一点的工作,虽然收入可能少一点,但幸福感应该可以增加一些。然后继续向300万 、500万、 1000万版本的财务自由进发。

国新月2021-05-25 13:07:03

我记账两年都没发现好处,是我本人有问题吗[撇嘴]

作者

一看有没有人带(多读别人的方法和分享也算),二看自己悟性。我当时是啥都没有,就自己瞎琢磨,从记账到能变成预算好像花了 4 年 [打脸]

请叫我小锅2021-05-25 13:25:32

[NosePick]上升通道这一段话太真实了。很多时候,确实不是真的讨厌这份工作,只是找不到上升通道了,心里就莫名开始排斥。 现在有了通过工薪收入达到财务自由的第二条路,不再排斥,反而每个月领钱的时候还有一种打怪升级的感觉。 今天这篇可以打印出来,主持人那段话我回去裱起来[Smart]

葭月2021-05-25 12:59:49

把敏捷思想用于投资,万物归源呀。[偷笑]

作者

我一直觉得如果一个道理是有效的,那一定可以换到各个领域都好使,敏捷开发(最小可交付单元)刚好也是

江湖小深2021-05-25 13:22:02

很多人没有把工作当成自己实现自己某个目标的资源,所以容易觉得它太折磨人了

圈圈2021-05-25 14:04:56

没记投资帐前,觉得自己好厉害,股票都是不红不卖。记完账才发现,年化3.5%,嘿!差点干不过余额宝[裂开]

作者

这就是投资记账最大的意义了~

逍遥老道长2021-05-25 13:22:33

不管哪一种,都不需要以当下的等待和煎熬为代价。看来只有辞职了!

作者

好家伙,我讲的明明是如何达成未来同时满足当下,你把前提全扔了,直接”咱 TM 不要未来了“ [捂脸]

泽秋2021-05-25 13:07:06

刚好想说这不就是 minimal viable product 的思路,结果评论区又被抢答了[旺柴]

作者

这个不用抢答,贴图里面都写了,一看你们就没好好读题 ??

sunshuying2021-05-25 13:01:31

既没有养老焦虑也没有财务自由焦虑。我说实话吧,股票一跌我就不爱看财经类公众号(包括也大),看完焦虑。[让我看看]

作者

哈哈哈,大实话了。所以你是不是没看前两三天的文章,所以不知道为啥会有这篇 [让我看看]

漫天星雨2021-05-25 13:48:19

1.第一个图心态是暴富思维,一直有这种心态,赌性很重,然后踩到各种陷阱,不成功便成仁了。(不是说没有可能,有这种情况,拆迁,公司期权等,但不是大多数人的机会) 2.正常的生活,不断的持续努力,图二这不就老大提的让人民生活有幸福感满足感,并有动力继续奋斗[捂脸]

郑子龙2021-05-25 14:07:39

求也大的星球名称[抱拳]

作者

后台菜单:投资 - 知识星球 [社会社会]

陶玉婷2021-05-25 19:09:13

我怕是要提现买房了……房贷利率6.1%,但买房也是我的一个大目标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