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换思路,听了个有点老派的财务自由故事
最近一直在补 MadFIentist,一个专门访谈各路财务自由作者的播客作者。5 年多访谈了 60 多篇,我在从第一篇开始补(文末有链接)刚刚听到第 2 篇。分享的 Jim Collins 达成财务自由是 1989 年,到现在已经超过 32 年了。这可能是我目前见过最老的财务自由分享,常常会有小时候围在炕上听长辈讲故事的既视感……
1989 年那会儿也没有网络、信息也不流通,我也不知道啥财务自由的概念。
我只是攒了一大笔钱,觉得差不多就辞职创业去了。创业的五年间,我差异地发现自己花钱的速度完全跟不上资产增长的速度,钱反而越来越多。真是开了眼了……
绝对算得上财务自由领域的开荒者了。
Collins 看待财务自由和通常的思考有很大区别——他从未打算通过财务自由主动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而是一直该干嘛干嘛。有点像是我们父母辈那时攒钱的心态,钱攒得再多也很少会因此把工作辞了。
他的观点也许会对很多还在工作并且喜欢当前生活的伙伴们有启发。
……
大伙们对 Fu** you Money 应该不陌生吧 👇,我之前也给大家分享过
网上之前有个刘玉玲的金句很火
Collins 从来没有想过放下工作,一直在折腾的路上。所以他不喜欢用”财务自由“这个词,而坚持说 ”F-You Money“。
(而且他还讲到了这个词更早的出处,出自 James Clavell 的两本小说《Noble House 望族》和《Taipan 大班》。我好奇搜了一下,貌似口碑很不错,有读过的小伙伴没?)
Collins 讲到自己第一次用上 F-You Money 的经历,翻译过来分享给大伙
👇
26 岁的时候,我工作攒下了 5000 美元(70 年代大约相当于现在的 3~4 万),我想去欧洲转转。
然后我就去和老板谈,说能不能请个长假,去欧洲转转、回来再工作。
领导很干脆,不行。那是 70 年代呢,人都挺保守的,不像现在年轻人都想着到处浪。我其实开始也没啥太大指望,不行就不行了呗。
但我回去以后就合计了,虽然我不想辞职,但还是想去欧洲啊。最关键的是——我还有钱~
当时还不知道 f-you money 的概念,但我就是觉得这些钱够了,所以心一横就去找领导说,我要辞职,我要去欧洲。
领导可能也是没想到我这么执着,就犹豫了,说再去找大老板商量商量。没想到最后公司给我特批了一个长假,没用辞职我就去了欧洲,回来再接着工作。
真的是太意外了,要不是有这笔钱在,我肯定就错过了这次机会(果然谈判最有利的往往是最不在意的一方,在心理上就已经赢了)
这个经历让我学到很多, F-You Money 不是说让你遇到问题就掀桌子 “Fu** you!”,而是给了你更多谈判的空间和从容的态度,去寻找那些没有底气时不敢触碰的机遇。
It empowers you and gives you negotiating room that, at least in my case, I never knew existed.
(主持人问:有什么能分享给大伙的建议吗?)
有一个建议,尤其是分享给年轻人。有的人可能运气很好,一毕业就找到了一份专业对口、前景不错、自己还喜欢的工作。
当我和他们说攒一笔 F-You Money 的时候,他们常会说「没事儿,我超爱我的工作,我先干 ta 40 年」。
但这只是现在的情况,40 年间会发生很多事儿,我们会变化,工作会变化,我们的老板也会变动。
就像前面说的,不是让大家有钱就立马掀桌子,而是当这些变化到来时,给自己留有一个谈判的空间。
👆 上面就是 Collins 关于 F-You Money 的看法,翻译分享出来供大伙参考。
……
这篇访谈有趣的感悟还有不少,明天还有一篇~
之前有小伙伴留言给我,“感觉财务自由好遥远,人生匆匆,没有那么多时间”。
其实这么想就把路走窄了,忽略了财务自由计划对生活当下的改变。
明天我们具体聊聊这段:
They said no. And I said, “Okay.”
And then I thought about it for a week and I said, “Okay, I think I’m going to Europe anyway.”
I certainly didn’t have enough to retire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but it’s as much an attitude as anything else.
谁说没自由就不能提前薅到财务自由的快乐呢?谁说问题只有到实现自由那天才能解决呢?
- 财务自由:我的财务自由实证之路
- 投资实盘:十年之约,躺赚不难
- 抵御风险:5 月保险方案参考
- 干货汇总:一文打包三年干货(第四版)
欣口茹一2021-05-24 13:14:01
如果确定自己欧洲回来之后还能找到不比现在差的工作,那是真的无所畏惧了。多数人都没有这个底气,而不是没有去欧洲的钱。
作者
我觉得不是,而是从没想过“去欧洲”,所以也从没考虑过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而不是不能应对。未知区域总是最焦虑的。 但现在还有多少工作能一直干一辈子呢?对大部分人来讲,改换工作是迟早的事儿。
欣口茹一
正是被迫需要面临改换工作的人,客观核心竞争力相比有技术或者主动迎接改变的人来说是不足的,这些人往往在向往“去欧洲”和“改换工作我不行,辞了职我就找不到下一份工作了”中反复消耗自己。
作者
这是我之前写过的:回头看过去这些年经历的种种失败,我发现它们大部分都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口头上对这件事儿的重视程度,和行动上投入的精力资源严重不匹配。 ? 到底是真的在规划、在准备,还是 stay anxious and do nothing 呢?
欣口茹一
是的,有时候先保证量,比重视质更重要。最近听到一句话,说质不可能无底线下降,但量有可能降低到零,就是没有行动。
mumusa2021-05-24 13:14:50
感觉英语好,真的有优势,国外的这些投资观念早我们几十年。我们长辈只知道省钱存银行,钱生钱的概念真的没有[发呆]
作者
英语好实在谬赞了,我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不及格 [捂脸] 只是对财务自由真的感兴趣,所以 40 分钟的访谈就算用 4 个小时才听完也不会觉得痛苦
陈·韡(这个字念伟)2021-05-24 13:05:29
我前几天分享的时候,想到一个点:每个人都一定要财务自由吗?其实大部分能做到相对财务自由就已经有足够多的选择自主权了,足够过上幸福的生活了。fuck u money某种意义上也是这个意思吧
作者
财务自由并不是一个必须达到的目标,但当我们掌握大部分所需的财务技能——学会储蓄、学会投资、学会规划,往前走,这会是一个自然的结果。 真正起到帮助的是我们沿途学会的这些技能,只不过大家走的远近程度不一样。
miller2021-05-24 13:53:59
YouTube关注下Mad fientist ,然后装个插件就可以直接看英转中了字幕。难度系数立马下来了。感谢推荐这个博客。
作者
这个厉害了 ????
恋曲2021-05-24 13:26:15
也大,追求财富自由过程中,但是工作中的不快乐怎么办。财富自由后想把工作辞了[旺柴][旺柴][旺柴]
作者
哈,这个话题这周也会写(持续窥屏中 [让我看看]
漫天星雨2021-05-24 13:38:19
1.我自己的经历是我身上有一些钱,我就去找工作,然后真的找到了翻倍的工作[捂脸],我突然我发现我可以找到我待的相对舒心的工作,只要你敢于尝试[捂脸] 2.还有小康生活实际上就是能完成一部分自由,而不是每天为了生计发愁[吃瓜]
nite nite2021-05-24 13:02:01
有时候一个想法并不一定能对你的当下有立竿见影的改变,但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往往是最深刻而长远的。
作者
过度关注自己实现财务自由的时间和结果,反而容易错过这种改变(这其实就是立竿见影的改变了[奸笑]
wangm2021-05-24 13:44:10
哈哈,凡尔赛一下,“找到了一份专业对口、前景不错、自己还喜欢的工作"说得就是我,留言“人生匆匆”的也是我,今天看到也大的分享,可能把我的理财目的调整为存一笔F-you money比较合适
作者
最适合你的文章在明天 [让我看看]
张玻2021-05-24 13:44:45
感觉很多人还是缺乏目标,只知道要挣钱,却没有一个激励自己的目标,也导致了挣钱的目标也被搁浅了。
子然2021-05-24 13:09:44
也大考虑过买房和生娃对计划的影响吗?想看你聊一聊
作者
我之前有写过,你顺着财务自由这个话题标签能翻到。
haoooo2021-05-24 14:08:18
我也想去欧洲 虽然去过了 可是现在出不去[微笑]
夏之錦年淡漠流年2021-05-24 13:51:49
万事犹如做生意,居安思危的意识还是要有的,就像我们会配置一些保险。赞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