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热和反垄断——有趣的历史瞬间
中国的反垄断律师们其实也不太知道为什么他们的业务突然就好起来了,至少两三年前他们不会知道目前的业务量会这样爆发。许多头也不抬的业内人士认为这是风水轮流传,就像看天吃饭一样。
最近流行学《毛选》,这是很有趣的,主要有两个群体在主动学。
一是企业家群体,其实中国一帮最能打的企业家都从《毛选》里汲取了非常多的养分,只是他们一般不愿公开讲,有的学得非常透彻,组织机构上都配“政委”了,但对外还是要显示自己很“现代化”。企业家能从《毛选》里学到什么呢?很多了,据说可以学到:调研方法、组织建设、宣传工作、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权力艺术、哲学理念。这一点人类学家很容易能够提供解释。因为群体是需要vision的,没有vision支撑,队伍就会涣散。在提供vision和带队伍这个问题上,本土历史上的成功者寥寥,能讲白话的更少,大多数企业家也不太可能去读文言,所以最好学的就是《毛选》了。
另一个主动学习的群体,对比企业家群体,就显得更有趣。打工的年轻人主动学习《毛选》的越来越多,数量上肯定是要超过企业家群体的。去微博、B站看,那不是摆拍的,不是宣传,都是主动的,不只读文本,而且还要划重点。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企业家从《毛选》中汲取力量,学习怎样去带队伍、管理年轻人;年轻人从《毛选》中汲取力量,学习自己为什么被剥削,应该怎样对付“资本家”。
大家都在从《毛选》中汲取力量。
但这里面可能有个问题,就是部分企业家似乎只关注了《毛选》中的那些“技术手段”,而忽视了其中的“价值追求”。更重要的是,《毛选》读多了,可能让企业家会产生一种代入感,即认为自己已经能够一言九鼎了。这就产生一个后果,某些企业家其实已经很早就进入了自己企业内部的个人崇拜阶段,周围也没什么人敢讲真话了,包括一些一言九鼎的企业家,全球范围内请学者来给大家讲课,真正跟他观点不一致的,下面人早就帮他排除在选择范围之外。
这些段位很高的企业家也在对外输出自己的语言方式和价值观,于是更下一层级的中小企业家就开始学这些高段位的前辈。这是一种观念上的自我强化过程,越觉得自己牛X,下面的人就可以越帮你实现那种特别牛X的感觉,反正你感觉好了,就会多赏钱。
打工人的饭钱是老板们赏的,规矩也是老板们定的,给得够的时候,你说怎样就怎样,大家配合你表演,让你开心的目的不是大家真开心,而是你能给大家好处,大家开心是因为你有给赏钱,而不是你长得好看。给不够了,那打工人也能从你喜欢的《毛选》中汲取力量。这就是《毛选》的魅力。
企业家会问,凭什么突然打工人就反了,凭什么我们的价值观失效了?凭什么官方还要加把火反垄断?之所以觉得突然,是因为你一言九鼎太久了。
2018年的时候,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吴修铭出版了一本书,叫The Curse of Bigness,从镀金时代讲到平台的FANNG时代,论证什么叫“未来已来”。吴修铭成名一役是因为提出了“网络中立”这个观点,在这个观点下,美国的互联网企业,甚至全球的互联网企业才蓬勃发展起来。谁知道,吴修铭竟然“反”了,他选择“背叛”了互联网经济,竟然跑到了平台的对立面。
中国大多数理工科技术人员,根本不了解社会科学对人类世界发展的影响有多大,到了今天还在讨论“文科重要还是理科重要”。简单讲,你学的“文科”确实一点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给你讲了,你还怎么安心当码农呢?你的理解力也就是阅读互联网媒体上的时政解说,把没有注释的文章当作指导自己人生的结论。
或者,你可能稍好一点,也能读几本社科书籍,但确实无法理解社科理论基本都是一堆假设和猜想,都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提出的观点。你甚至不知道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最大的差异在于,社会科学向来都充满了观点的对立和不同时代的挑战,不知道将理论还原到其历史背景下去讨论的重要性。你以为既然都叫“科学”,所以社会科学也一定会存在类似“1+1=2”这样的“真理”;或者你认为这就像打游戏一样,昨天哈耶克打赢了凯恩斯,今天凯恩斯又要打翻哈耶克。最后你觉得没意思,于是选择了支持熊彼特。
其实,你还不如认真学习《毛选》的打工人。
2018年的时候,国内翻译出版了吴修铭此前的一本书,叫做《注意力经济》。这个关键词是不是很熟悉?也就是,在The Curse of Bigness出版的当年,国内出版的是《注意力经济》。也就是,当美国对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的星星之火已经开始燎原的时候,我国出版界为新经济企业家们献上的不是“警世之言”,而是一堆马屁。怪谁呢?
直到,拜登任命吴修铭为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的六名成员之一,并聘其担任科技和竞争政策总统特别助理一职,吴修铭终于得偿所愿的举起对FANNG的反垄断大旗之后,中国的平台巨头们才明白,原来不只是中国在反垄断。
那么,人类社会为什么会出现“反垄断”这种制度呢?于是你去征求律师的意见,征求法学学者的意见,征求经济学者的意见。相信我,我国经济学者的意见一定是那些正在“被反垄断”的企业家们最爱听的,如果你心里放不下,一定去找几个“知名经济学者”聊天,他们一定会告诉你,中国的反垄断问题主要是要解决行政垄断问题,而不应该打击“民营企业”。瞬间,你就有找到知音的感觉。但有些问题,一定不能问,比如:美国为啥也要通过反垄断打击“民营企业”呢?人艰不拆,不要去问人家不知道的事,好吗?
我国的主流社会科学研究是严格遵循学科分科的。也就是同一件事,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都要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分别有自己的祖师爷,并且祖师爷一定是一个外国名字。有些外国名字,还可能被认定为共同的祖师父,会分别出现在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甚至美学的研究著作中。为什么会这样,谁知道呢?可能是为了解决就业吧。
这些学术祖师父,当他们还健在的时候,研究的是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写出著作,目的是去解决当时的问题,而不是研究其他国家的理论。但在我国引入这些理论的时候,不会还原这些历史,大多只会引入结论,并且特别看不起那些看起来不是很确定的假设语气,巴不得都是非常确定的结论。我国社科研究对“确定性”的追求与社科研究本身应当属于“待验证猜想”的本质,有着极大的冲突。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讨论社会问题,在引用这些祖师爷的时候,就变成了比大小,比你的祖师爷名气大,还是我的祖师爷名气大。
其实你还不如认真读《毛选》,至少你还能学习到教条主义是有害的。
在反垄断这个问题的研究上,我国的研究根本就没有涉猎过反垄断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无论是法学研究还是经济学研究,大家以前都在拼祖师爷,没人讲过人类现代社会的反垄断制度,世界第一部反垄断法,是美国农民运动的成果。 我们在**《民粹主义改造美国(增补完整版)》**一文中讲到了这个过程,我国关于反垄断制度产生探源的研究,竟然只出现过在这一篇关于美国民粹主义历史的网络研究文章之中。这究竟是幸运呢,还是不幸呢?
当我最近开始读The Curse of Bigness的时候,发现吴修铭做了同一件事,他也将这个时代的反垄断问题,回溯到了曾经的镀金时代,去反思整个反垄断的历史。在吴修铭的著作中,你会发现镀金时代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尊崇,会发现巨头企业家们的最爱是斯宾塞,会知道当时美国的资本家巨头们认为强者更强才是人类集体幸福唯一的选择,那些弱者,都是需要被清理掉的代价。
然后,美国的反垄断开始了。
直到时代变迁,在美国经济鼎盛时期,芝加哥学派把反垄断限定在只关注消费者利益上,对经济集中度不再关心。
直到,新的镀金时代再现。
最终你会发现,要彻底厘清整个脉络,你必须去回溯西欧的农业革命史、工业革命史,以及由此出现的殖民浪潮、全球化浪潮,你必须去研究美国的农民革命和民粹主义历史,必须去厘清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在20世纪的全球反抗浪潮中逐渐稳定下来,各自在战前经历了什么,又在战后坚持了什么,不同的国家当时做了什么,后来发生了什么,继续又做了哪些应对。那么我们的法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能从自己的视角给出一个答案吗?
其实,作为法学教授,吴修铭的著作也只是反垄断的一个视角,但毕竟,他将视野还原到了最初。站在今天这个时点,我们不得不去研究最初。**这个时代,每个社会都在寻找自己的初心,都在问自己关于来龙去脉的问题。**那么,我们的主流学术界,能够跳出分科的局限,给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答案吗?我们的企业家们,能够真正看到自己的未来和方向吗?
以上。
长烟落日2021-05-19 14:05:08
教员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国内有些学者,查一点原始材料,或者完全不查,就可以出书了。 PS:有一篇文章,《寻乌调查》,是没有收到《毛选》里的。以当时条件,调查之细令人赞叹。
清补凉2021-05-19 16:39:47
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看毛选这件事来看,也能侧面反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自己被压迫现状的不满,想要寻求变革,渴望毛式人物打破阶级压迫。
周爱炯2021-05-19 13:53:27
我就是第二类看毛选的人,当初开始看不是因为跟风,毕业这两年的遭遇让我主动的拿起了这几本书[打脸]
唯有时间2021-05-19 14:45:41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总是有些相同的脚本循环往复。三座大山已经重新回来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压迫的年轻人只能想躺平
许律师(广州)2021-05-19 14:24:29
企业家的问题不在于有没有读,而是他们所处的,以及所生长的环境都是一个功利主义的环境,当野蛮生长也可以获得成功,就别指望谁能有什么敬畏之心
蛋圆2021-05-19 13:55:52
作者主要谈了企业家群体,很期待您谈一谈关于另一类群体毛选热的一些看法
愚度-嘉禾2021-05-19 14:38:59
他们不看世界近代的革命史,也就罢了。 连中国这一两百年的革命史也懒得看,就想着跟帝国主义合流了。
NEO2021-05-19 15:11:32
毛选真的没一句废话
行者2021-05-19 14:26:38
当没有巨无霸的时候,核心是培养巨无霸 当有了比较多巨无霸的时候,核心是保持企业家阶层合理的流动性,有利于社会稳定,对上对下都好 同样需要保持流动性的就是中产阶级 对每个人来说,经过努力就可以达到和自己能力智慧匹配的阶层,不努力就退回到下面的阶层,这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
向前2021-05-19 13:57:23
列宁对1900年前后的资本主义世界了解很透彻。 现在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而且中间还经历了30年左右的社会主义运动波折,受到1920年代的苏联挑战和1960-1970年代中国的挑战。 现在资本主义已经到了一个更深入的阶段了,希望有识之士加强对现状的调查研究,加强对其走向的趋势研究。 向作者学习。
Von BIsmarck2021-05-19 14:37:13
今天的学者已经自动站队了,站位很精准,pose很到位
Ocean洋2021-05-19 17:16:05
从秦始皇的灭六国贵族,汉武帝的迁巨富到长安,到后世的科举制,都是在反垄断
胡杨2021-05-19 16:49:13
毛泽东的书,是实践斗争的总结,最接近真理,可不是阿猫阿狗的畅销书可比的。别说现在有人读100年后照样一大波人读!
旗开四击斋2021-05-19 14:51:20
毛主席在世时预言过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未来的道路要由未来的人来走,与其说是跟风,不如说是寻路。
张行止2021-05-19 18:27:28
比拼祖师爷那里太真实了,hhh 在法学院里潜心搞对象的时候就经常观摩大佬乃至巨佬们引用美国的、德国的、台湾的各种祖师爷隔空对垒,当时只能在下面喊666,现在实践多了,接触到了足够多的案子,走进了一个个当事人的生活,觉得不管什么理论,不落地,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你说出花来,我也觉得是浪费时间。 久未拜读文章,惭愧[抱拳]
潇洒人生2021-05-19 14:51:19
我比较喜欢作者说的一句话,任何社科论的理论一定是有时代局限性的,我们一定要联系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再来想想换了今天是不是同样的时代背景呢?比如以前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我看来这年头男人更害怕娶错老婆才对吧
梅山来的人2021-05-19 18:00:01
大学时一个人在图书馆找伯恩斯坦的著作,我那时的感慨是左派真的是没落了啊,谁曾想,这才过了几年,风刮的真快
☆☆☆——吴美美 ☆☆——☆——2021-05-20 07:18:52
《毛选》是一本理想之书,也是一本现实之书,是一本让人感动的书,也是一本让人看清现实的书。它让人看清现实后还热爱生活,充满希望。
南添2021-05-19 17:46:35
离开历史和社会环境,就没法讨论理论的优劣[强]
黄振武2021-05-19 15:11:30
没有系统的历史知识,就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搞不清自己的根基,就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里。没有独立的思考,只知道向西方学习。现代中国缺少人文大师引导民族自主思考,要多一些社会历史学家,多一些可靠的统计、原创的思想。
郑婵2021-05-19 14:33:13
“可能是为了解决就业吧。”读到这里,扑哧了。能不能不要这么幽默犀利,哈哈哈。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历史性和追根溯源式的研究以及基于此上的尝试回答或建议,一直是痼疾沉疴。
飞扬2021-05-19 14:33:30
研究的教条和僵化已经不足以解释社会现象、指导社会实践了[抓狂]读《毛选》热有其社会基础。
60s-xanadu2021-05-20 05:11:45
哈哈,看一点马列毛视频,再看点历史类故事书,再玩点二次元,新青年成了。
Mia梦洵2021-05-19 14:36:24
前几年杨超越很火的时候,引起了很大的正义。杨超越的粉丝说,你喜不喜欢杨超越,取决于你是不是一个达尔文主义者。 当时确实有给我一些触动,风向也是这段时间才逐渐转变的。
Justin Liu2021-05-19 23:24:06
初级反垄断: 议价权,价格歧视,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隐私,拔毛税率vs市场效率 中级反垄断: 平台负外部性,缴纳排污税,赎买被时代车轮碾过的人,数据所有权,ESG,永续生态,征税权力vs平台责任 高级反垄断: 马太效应,停不下的飞轮,抑制资本无序扩张,反内卷,社达,人的价值,exploitation vs exploration
隽永2021-05-19 22:12:36
看到了这关键的一句:在吴修铭的著作中,你会发现镀金时代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尊崇,会发现巨头企业家们的最爱是斯宾塞,会知道当时美国的资本家巨头们认为强者更强才是人类集体幸福唯一的选择,那些弱者,都是需要被清理掉的代价。 然后,美国的反垄断开始了。
风清海2021-05-19 16:26:22
这个问题之前也意识到过,我们可能为了学习方便,把一件事拆分成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等,但是去分析的时候是需要把各科知识合并到一起,来分析推理一件事情。
realLei2021-05-20 09:15:43
很严谨了,“中国大多数理工科技术人员”,没有说“中国的理工科技术人员”
火山灰2021-05-19 14:24:21
看 道德情操论
MLIU2021-05-21 21:37:53
读史可以明鉴,也不仅仅只有 毛选 可以选择。作者可不可以抽空介绍,安兰德对于那个时代美国部分知识分子的影响?不知道为什么,我喜欢她的阿特拉斯耸耸肩
作者
安兰德对美国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阿特拉斯耸耸肩是华尔街的圣经,有美苏对抗的背景,也有滞胀的背景。每个时代,大家去选择一种观念,都因为当时的具体问题,还原到那个时代,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理解。
火种 黄轲2021-05-19 22:57:35
人类之所以繁衍强大,在于的是确定的自然科学发展和偶然概率性社会问题应对。 阴阳互补缺一不可,然而教条主义却让更多的可能和分析倒在了“正确答案”的铁蹄之下
Leon Zhao2021-05-20 10:39:26
是不是FAANG?Facebook , Apple, Amazon, Netflix, Google,第二个N真没想出来是谁
作者
笔误
站在光中2021-05-19 21:46:28
如果我们的事业是一道的,那它的思想渊源必然如出一辙。可大可小,可高可低,“可对可错”。谁是标准?谁又是论据?无外乎你我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