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十年之约#4.1加更,走起~

这是十年之约实证账户正式开始的第一篇,大伙久等啦。我想先给大伙讲一下之前写财务自由实证时遇到的意外,我学到了很多。

有的小伙伴可能还有印象,最开始贴实证数据时,我用的还是且慢小账本 👇

/pic/1_3j24Kf6MnrUBESiaaPOgDDd7EHsykA.jpg结果没想到,当年年末我熟悉的伙伴们因为经营理念离开了且慢,小账本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都不再更新维护了。

我就很懵,原计划要写很多年的实证,刚刚启动 1 年工具就出了问题。就像参加了一场 42 公里的马拉松,才刚刚跑出 1 公里鞋居然坏了……

当时最怕哪天小账本突然关了,数据没了咋办、公式计算怎么搞等等等。不过还好后来小账本一直保持运行,让我等到了伙伴们在有知有行带着全新的有行账本回归,可算换到了一双异常可靠的“鞋子”。

那次的经历让我学会了个教训,以 10 年为单位考虑长期问题,和考虑短期问题并不是一回事儿。短期最优解往往长期来看并不那么美好,而长期最优解常常短期来看都不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短期最优解往往是利益最大化的方案。但对十年之约来说,长期最优解更可能是意外最小化的方案。

10 年的时间足够发生非常多的意外,比如 10 年前大家还常常在银行买基金,而今天都搬到了线上。那如果我当初的实证账户开到银行,后面我是搬还是不搬?

我把这段经历也分享出来,因为背后的道理其实对看实证的大伙也是一样的。

多想想长期最优解。大伙参考的时候也慢一些,宁可多想想,想好了再出发,而不是遇到意外再琢磨自己是不是上错了车。

……

幸运的是我比预想更早等到了合适的工具,虽然和当初想的不完全一样,但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那就走起呗~

实证账户走起

我的实证计划非常简单,每个月 28 日定投自己长期持有的三只主动基金,1000 元 3 等分,风雨无阻(设置为“红利再投资”)。

假如我带着现在的认知,回到 10 年前从新开始财务自由计划,我会怎么投资?

/pic/2_YyIwJOZfI5BlEJ598zu1P53389gpcg.png启动账户空牢牢的不好看,我额外加了一笔初始投入,这是目前的账户截图 👇 因为刚刚开始,收益率和曲线都是空的,只有一笔当前净值

/pic/3_VB6CwL3zFow7DNHXyf8iaMVZbaXKrA.png选择每月 1000 元是因为这笔钱会长期锁定、只进不出,所以金额没法太大,太少了看起来又奇怪,就定了 1000 这个数字。

我简单算了一下,每月投入 1000 元,如果实现年化 10% 的收益,10 年后能够积累下的财富应该是 20 万 👇

/pic/

选 28 日定投是因为正好能和下月初的十年之约更新衔接上。长期来看,什么日子定投对收益的影响忽略不计,所以选择定投日期的第一标准应该是「舒服」,舒服才更容易长期坚持。

……

这个实证账户算是再一次检验。

所谓长期投资,就不应该因为短期的行情、新闻、意外或是危机这些突发事件而改变策略。我也不会看估值,不会低估买入,也不会低估卖出,每月定投风雨无阻。

躺赚,当个甩手掌柜,一样能赚到不错的收益。大家会看到,年化 10% 的收益并不难实现。

积累财富可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儿。

所以我不常谈行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把时间花在主业而不是研究行情上,能创造更大的财富——如果短期最优解是了解行情,那长期最优解就应该是「如何不看行情,也不耽误获得投资回报」

这也是十年之约背后的心态。

偶尔有人会问我,那你就不担心行情不好吗?(比如,现在?

确实,有时候看见大跌可能影响心情。但换到 10 年这个维度,我们看到的不一样:

对于我们已有的投资,下跌代表亏损,但 10 年的时间足够再次收复失地,创出新高。

而对于我们手里的现金以及未来的收入,下跌意味着以更便宜的价格积累资产。有谁会嫌自己的房子买得太便宜呢?房子是资产,能收租、能增值、能解决当下的需求,其实基金也没什么不同

Freiheit2021-05-07 13:03:40

定投的日期就是发工资的那一天[旺柴]

作者

定投日期选在发工资那天好处还挺多的,比如长期来看资金效率最高,不用在余额宝里面先蹲着;最小化意外花掉的概率;不用纠结节奏,变来变去。总而言之,是我最推荐的定投节奏~

瞄2021-05-07 13:09:10

可以存够适当的钱,然后在市场低估的时候一把买入(比如3000点的时候),这样收益率会高点吧

作者

我有算过之前几次熊市,对于主动基金来说,并不会,结果是反而容易错过更多的收益。大盘从 5000 点掉到 3000 点,主动基金也可能反而新高。 等着不买最后等到的常常是基金越来越贵,从获得最大收益的角度来讲,有钱就买、不止盈,才是最可靠的策略(仅限于靠谱的主动基金和跟投)

作者

看这篇,“主动基金不止盈” https://mp.weixin.qq.com/s/sTPp4hP2nQ51aOxqdVdxNw

徐徐2021-05-07 13:18:36

今年才关注也大,深深遗憾没早点认识。我从17年毕业工作起一直在摸索属于自己的理财道路,18年开始指数基金定投,接触到fire理念;19年通过一个重要考试;20年迎来自己的第一次行情,虽然赚的不多但很感恩;21年勇敢转行,在投资道路上也更上一层,父母交给我一部分钱进行管理。希望十年后我们都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

作者

从毕业起就开始研究理财已经是不错的起点啦,最好的时候是大学期间,其实就是毕业的时候了。第一笔收入是有意识投资,还是直接花掉,长期来看影响会越来越大。

徐徐

非常遗憾大学的时候没钻研,其实当时身边资源不少,年少犯蠢了。第一笔工资我几乎全部存下,一直过着简单生活。因为住家没有房租,储蓄率很高。难熬的是老家工资太低,转行后更低了,安慰自己成长空间大了很多。

SherLock·OD2021-05-07 13:25:22

关于自己定投发生过比较有意思的事,我们的工资总是月末最后一天下午3点以后才发,导致我经常赶上节假日,然后纠结要不要3点前先定投了(先用活钱垫上),因为从短期行情看节日前后还是有差别的,总想着追求收益最大化。后来看了也大的文章,我想明白了,长期来看这点差别真的微乎其微,与其纠结这些不如省下心来多学习点投资知识来的实在

作者

是滴,折腾这种细节带来的好处还不如多想想「今天中午吃啥?」[让我看看]

文哲2021-05-07 13:33:59

初始投入999.99元,买完基金后扣除手续费,应该不是999.99了吧?

作者

一般费率是 0.15%,扣掉以后应该是 998.5,下次更新就会体现出来了。成本也是投资的一部分,我的投入算的是扣费前的实际投入,也就是我钱包里少掉的钱。

Karma Lhamo Chokyi2021-05-07 13:14:42

其实刚开始时行情不好或行情一般才是最好的。这是从2018年开始投资的我的亲身体验。。。月定投一个月看一次账户不要太爽,可惜我的现金流入频率是周……虽然说资金利用效率对我来说是每周投更高吧,但想想记账都要花四倍时间!气人!

作者

同感。开始都是希望事情多一点,有参与感;到最后只希望事情越少越好,咋方便咋来 ??

黯然过客2021-05-07 13:10:34

“不过这个实证账户还在等有知有行基金平台的正式上线”,有行来了?

作者

有行的买卖基金还没来,但是有行账本先更新了一个很给力的功能,一个账本统计多个账户。所以我就没有顾虑啦,先开始,就算后面换了基金平台也不会影响实证的连贯性 ??

hu2021-05-07 14:01:39

在账本选择上“短期最优解往往长期来看并不那么美好”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刚开始记账时选择了可以同步支付宝账单的网易有钱app。后来他不能同步了,然后我也没换。用了几年后看到网上说是停止更新了,我就换成别的记账app了,但是网易有钱中的账单无法导出,之前要充钱才能导出,但我那个时候充钱入口都关掉了。我就选择在网易有钱中把每一年账单汇总,然后在新的app中手动记录,每年每个分类记录一笔。大约一年后网易有钱app发邮件给我说是要关闭服务器了,可以导出账单了。我决定还是把老账单导进来,但此时我的新账单中有很多与老账单中重复的部分,处理起来也费了不少功夫。

C。152021-05-07 13:42:03

这个记录实证定投的软件是什么?

作者

有行账本呀,文章开头那几段有附当时推文的链接。 PS:话说当时还有很多小伙伴问我,当时的有行账本看起来和原来的账本差不多呀,为什么要换?但我知道背后的人不一样,先人后事,一定会越来越不同的,有些工具是会成长的。 后来的这 3 个月,大家一定已经感受到了 [让我看看]

Vikee2021-05-07 13:17:02

从繁琐记账,到找到适合自己的规律。从小白乱投买教训,到分析资产比重配比。把爱好从花钱变成攒钱。回首两年,走了许多弯路,但也值得!

梦想启动2021-05-07 13:10:10

短期最优解往往长期来看并不那么美好,而长期最优解常常短期来看都不是当时最好的选择。选择的痛苦也来源于是找短期最优解还是长期

作者

其实大部分时候大伙都知道什么是短期最优、什么是长期最优,只是很难接受长期最优解附带的代价。比如像我这样干等个小半年,估计换个人早就受不了了……

李响2021-05-07 13:11:52

也大,计算每个月应该存多少钱那个全英文的是什么app啊

作者

看我的财务自由实证第 0 篇,里面有详细说明

蟋蟀&猪2021-05-10 11:56:59

也大,问一下为啥不买C类,费用不是更低吗

作者

C 类有个额外的每年 1% 左右的费用,长期算下来更高。

王小软2021-05-07 19:25:48

看到这篇文章,就一个感觉“踏踏实实的,多大点事儿”。

晏至2021-05-09 00:08:41

也大,我今天想明白了:对于优秀行业,优秀公司,优秀基金,无脑定投可以过滤掉估值的影响,反正高估低估都会赶上,从10年这样的长期看,不占便宜也不吃亏,但这个过程优秀行业公司基金的企业盈利率却可以被捕获,这也是巴老爷子说的,长期看,投资收益率就是无限接近企业的R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