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轻人,根本躺不平

最近就读读书,没准备什么特别的议题,凑凑热闹,聊聊热点。制造和拥抱热点是今天媒体的生存之道,热点能够带来流量,流量能够带来收入。制造热点的最佳方式是放出个别“名人”“反世俗”的言论,然后(年轻)老百姓看不惯,一齐表示反对,于是大家能够在“团结”中获得一种“斗地主式”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最近的热点是“躺平”。有名校副教授担心年轻人躺平,于是开始教育大家。其实查查这位副教授的履历,都不是正经搞学术出身的,是政工出身,不把他任职的学校挂在前面,类似言论都不可能传播。但大家还是high了。

凭什么不让我们躺平?

我读了一下这位副教授写过的其他东西,很可能,这次就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了。毕竟,按他的水平,在正常情况下,是完全不可能引起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只是,他操心太多了,就好像,中国年轻人,真的躺得平一样。

有人讲,你看,日本年轻人躺平了,平成废宅,一躺二十年;你看,法国年轻人也躺平了,比日本还厉害;你看,韩国也躺平了,人口都在减少,过几年韩国人就消失了。

民间社会科学家们赶紧出来科普:贫富差距就是躺平的主要原因!今年以前还在靠平台巨头赏饭吃的新媒体、自媒体,一看到曾经的金主被反了垄断,一个反手就参与到“斗地主”的洪流中,与“人民群众”站到了一起。金主们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曾经用的都是些什么人。

请问,封建时代的贫富差距大不大?那时候的农民子弟躺得平吗?贫富差距大就躺平了,那革命从哪里来的呢?

担忧中国年轻人不生是有理由的,毕竟流动人口3亿多,大都市只欢迎年轻人来“漂”,“来了都是自己人”。至于你住哪里,在哪里成家、生娃,娃在哪里念书,就不好讲了。有多少人知道,1980年代北京、上海的生育率就只有1.3了,今天比1.3低是正常的,超过1.5就是胜利了。毕竟,1980年代虽然严格一胎,但那时候房子是分的,也不愁念书,对不对?

但不生就能躺平吗?按照一二线城市的房租(且不要说房贷了),请问一二线哪些年轻人真能躺平?至少得是个不用出工的二代吧。

有人讲,回三线以下,回县城就能躺平了。笑话,县城你家开的?中国一个县城的人口放在欧美都是大城市,县城的竞争不激烈,前提是你有门路,或者你985自愿降维,一年才毕业几个985?加上211,愿意回县城的有几个?

为什么中国年轻人躺不平,你把我们的房价收入比和日本、法国哪怕韩国放在一起比一下,你再把医疗和教育福利放在一起比一下,你看看各国要养一个躺平的年轻人(而不是穷苦的革命者)需要花多少钱?

大家嘴上闹着要躺平,身体却是诚实的。年轻人发发牢骚,嘴上喊两句“躺平”,第二天该出工还是出工,哪里去找这么好的劳动力?资本主义年轻人是吃着社会福利真罢工的,你见过?

问题在年轻人说要“躺平”吗?问题明明在于你提供不了那么多真正有价值的工作。996有多少价值?是都在加班加点创造财富,还是在低效无用加摸鱼?你让人加班的加班费给够了吗?明明就是你的眼界太低、能力太差、给得太少,还要996,人家被迫摸鱼你还要反对,要不怎样,员工一起去人社局告你违反《劳动合同法》?

你问问年入200w以上的年轻人会不会喊“躺平”,他们的术语叫“上岸”好吗。我为什么老劝普通青年认真考虑要不要留在一线,因为按我的观察,最近十年,自食其力能够年入200w以上的一线年轻人比以前多了不知道多少。你以为西城一套2,000w的学区房很贵吗,如今慢则五六年、快则两三年收入就可以(全款)买一套的年轻人,的的确确比十五年前多太多了。我讲的都是合法收入,都是靠本事吃饭的收入。这种收入差距大概率都是行业差异导致的,而进入这些行业顶级机构的门槛确实也在水涨船高。

所以普通青年回二线三线是去躺平的吗?

我小时候,见过天才少年,就是无论你怎么考都没法拿100分,但人家之所以考100分,是因为总分只有100分的那种少年。从那时候起,我就很清楚的知道,差异化选择才是最正确的。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代价是什么、回报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我不是讲今天挣得更多的年轻人是天才,收入差异跟行业有关,高收入必然是有付出的,高收入也有很多蠢才。我是讲,每个人都不应该浪费自己的天赋,不应该让自己的幸福被他人去定义。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个“用”,是要靠自己去发现、去挖掘,而不是被别人去“评价“、去“使用”。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不是高收入人群,而是愿意释放自身天赋的人群。

外部环境只会因为时代的变革而改变,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很大程度上,一个人的人生是否能令自己满意,在于自己能否看得透,并对付得了。如果你在考虑躺平,说明你的人生已经被他人定义了,你是被动的,你还没有发现自己。你可以对老板躺平,但你内心躺平,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个人为生活所迫,必须让自己生存下来,活得更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我的确也见过很多人,本身极具天赋,却将自己的人生浪费在他人的定义之中,在满足他人的社会评价体系的同时,内心却无比空虚。我也经常在想,为什么我们的评价体系如此单一,浪费这么多有天赋的人,他们宁愿参与到一些既定的游戏中,甚至最终成为这些游戏的守护者,也不愿意多跨出一步。

难道这不正是我们日益内卷的重要原因吗?我们选拔出的精英们只愿按照已经被定义的标准去努力,连差异化的评价体系都不敢接受。一个没有差异的世界,一个每个人必须做别人已经做过的事的世界,能不是一个内卷的世界吗?

如果头脑中死板的标准不被打破,如果再聪明的人都只是将下一代复刻成自己,为什么人类还要生育呢?我们克隆自己不就好了吗?

所以别人躺平重要吗?别人不躺平重要吗?每天这些公众号写的这些乱七八糟的内容重要吗?最关键的,你的人生不过匆匆数十年,你想怎么度过呢?

Ryan2021-05-29 23:26:43

评论区感觉很多没理解作者的意思,或者不明白我们95甚至00的想法,在我接触的范围里,和90-95相比,我们同代人的生存逻辑明显在变化呢。至少我毕业后从来没担心过生存问题,当今社会很幸福了,基本社会保障没啥问题。短暂适应后开始清晰自己的意义,学习并追求自己喜欢的,在之后与社会相处中必然有我额外价值的产生,并且我们清楚我们在推动时代。maybe那个短暂适应的过程就是其他同年代人说的躺平吧。

作者

作者从读者留言中读出了不同人群的心声,也很意外被95-00后所理解

大橙子2021-05-29 20:10:34

躺平是相对的。人家都996,你宁愿一个月少一万块钱也要955,就叫躺平[Emm]

北洛2021-05-29 20:18:40

躺平的概念谁来定义?我觉得躺平本身并不等于躺尸,躺平这个词其实就是应对内卷的困境而来。直到现在,各方对于躺平这个词各说各话。躺平其实更像是没有罢工和劳工维权条件下的不得已的选择,不是说不上班不打工,而是减少无意义的加班、谄媚和互相踩踏。 至于差异化的评价体系,自然是根本性的,对于个体来说,是个有启发意义的行动思路。但是,这套社会一致化的评价体系之所以牢而不破,难道不是没有社会根源的吗?仅仅依靠少数个体,就能迎来新的觉醒年代吗?

Clara2021-05-29 21:25:01

堪比白岩松,站着说话不腰疼[惊讶]

钟2021-05-29 20:10:29

2000万的学区房很容易了吗[疑问]

作者

容易的人,一直都容易

义凯2021-05-29 20:38:21

你说的就好像以前的封建帝国考状元和进士一样。 对着一群考不上秀才的人说,你看,人家考上进士多好。 问题是无论多少人去考试,你就那么几个进士,大佬的门生,亲戚还占了一大堆。你这么举例子一点意义都没有。 解决方法就是,第一,扩大进士群体,做增量。第二,搞的公平一些,别让人走后门。 老是拿着那些没有丝毫学习价值的所谓成功人士举例子,真的没用。

作者

你没看懂

闫大胖啊2021-05-29 21:02:21

年入200万无非金融互联网,这两样就是把美国搞成现在这样的行业,美国再加个医生。这样真的好吗?所谓的人均GDP6万美元就是这么来的。服务贵上天,真论购买力就完蛋。社会百业,只干最贵,社会生活质量能好吗?看看湾区纽约金融互联网也买不起,哈佛mba也买不起,有意思吗。

作者

确实没意思

辣炒爱丽丝儿2021-05-29 20:23:17

emmm关于贫富差距,开始是“鼓励”努力就有收获,赶得上。然后是“躺平”,努力也没有收获,凑合着活呗。至于“革命”,是疯狂努力都很难活下去,那就不如反了的结果,横竖都是死[微笑]好在现在大家都能活着,什么时候要么饿死要么加班猝死了,你猜有没有事情[微笑]

腾2021-05-29 20:06:37

赞同。内卷的实质是高度统一标准的追求,并不知道自己的追求是什么。

?2021-05-29 21:10:58

(回复上一条作者留言)好叭 在我的理解里,“迎合”主流评价体系是相对而言性价比高的,那么既然文章说了因为生活成本巨大,那么这样换句话说,因为相对而言想要有体面的生活而选择“迎合社会”也就无可厚非。举个例子来说,“我”因为个人兴趣而选择了工资6000的工作,住在月租2000的房子里,在房间里摆满了书选择“差异化”,但是现实是“我”要考虑父母的养老,未来孩子的教育,所以“我”很可能去自我抹杀个性。所以在我的理解里,不是年轻人“拒绝差异化”,而是选择“差异化”的成本过于巨大,很少有人能够承受,所以作者说“追求差异性”,我认为在现阶段的社会下,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说法。

作者

改善生存状态一定是第一步,人的自由是有前提的。差异化本身可以带来价值,利基市场就是追求差异化的,个体追求财富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寻求差异化来彰显自己的价值。

?2021-05-29 20:56:23

理解了一下文章的大意,前半部分大概讲的是因为生活成本巨大,所以年轻人“躺不平”,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追求“差异化的评价体系”,定义自己的幸福。请问作者能够具体解释一下差异化的评价体系吗。因为感觉作者后文走向了存在主义的“我决定,我幸福”,但是有些过于抽象。

作者

怎么解释呢,写10本书也不够吧

David2021-05-29 20:25:17

这个号是换人写了吗

@2021-05-29 22:41:04

留言里看到很多批判质疑的声音,但我个人觉得这篇表达得很到位啊,所有的讨论都是想说明一点:不要一昧囿于当下流行的社会评价体系,要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是在鼓励我们勇于去实现自己追求的价值。当然这个观点不一定面向所有年轻人,也不一定适合所有年轻人,但对于一部分认识到心之所向与社会主流评价不太一致的人来说,的确是心声和真言!

乌拉乌拉乌拉2021-05-29 20:51:32

衣食住行是人最基本的基本需求,如果只有精英才有资格被满足一个人的最基本的住房需求,那90%的普通人还有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尊严吗。多元化发展的前提,起码是满足了最基本的需求才能有更高的追求,然而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追求最基本的东西就要耗费一生,这个社会,不让人绝望吗?精英足够优秀足够多,普通人就应该以精英的标准要求自己?精英之所以是精英就是精就是少才被称为英!90%的人就是普通人,普通人也应该有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尊严。

作者

实话实说,中国普通人的衣食住行尊严,要好过绝大多数国家。批评也要批到点上。

HA辉2021-05-29 20:14:33

尼玛年入200w,买西城房子需要几年?数学不及格啊

作者

为了不吓到你,后面那句话比较委婉,没看懂吧,再读两遍

北洛2021-05-29 20:32:56

其实换句话说,除了自我雇佣,在劳工无法自我组织罢工、无法进行正当劳动权益维护的当下,内卷无处不在,差异化的选择又能够多元化到哪里去呢?这是针对你的差异化解决思路提出的最根本性的质疑,有些根本性问题能够绕的过去吗。 其实,这个问题和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选择,都是一体两面的事情。上到国家,下到个体,你提出的都是差异化的解决方案。 但是,在劳资关系方面,这些根本矛盾有办法绕得开吗?内卷困境、躺平话题,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劳资关系矛盾而展开的。你开出的差异化药方,针对的不是劳资关系这个病源。 当然,差异化已经是个体所能做出的最可能行动、获得收益的方案了。

作者

不要拿劳资对立来解释一切,你所谓的“资”,大部分都是十分不堪的。这种口水文章在你眼里都是“药方”,还是少看点自媒体,多读点书吧。

张行止2021-05-29 22:06:47

焦虑来源于各阶层间信息的快速传导,于是欲望就产生了,而痛苦则来源于能力或家世跟不上欲望…… 可能大部分普通人都逃不开世俗的评价体系,平凡如我,也只能在观察世界的同时观察自己,认识自己,然后尽可能得去满足自己。 心若不静,人便不安…… 一点愚见

小凡2021-05-29 20:06:15

瞎说什么大实话[捂脸]

科里2021-05-29 22:40:19

差评,自己逻辑混乱趁热度还说别人,人家同样主旋律正能量学学澎湃今天那篇,你这很难自圆其说

作者

差评,这个读者理解力太差

玥玥爸2021-05-29 21:36:54

“躺平即正义”,是社会阶级固化的一个征兆。后面将是从消极失望到愤怒,从愤怒到(%?)斗争。这是从社会历史中看到的规律。

张洪伟2021-05-29 21:18:27

文章写的好,也很全面客观。看评论区我都困惑了。又从头看了看文章,确信我没看错。意思就是这个意思。每个人只能在自己理解的上限去理解。事实如此。

作者

挺有意思吧

火种 黄轲2021-05-29 21:59:46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是本篇的主要思想 自己的价值观和作者有些相近,因此理解差异化的人生以及社会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卷或不卷,完全可以用一个升级版的放牛-媳妇-生娃-放牛的故事来替代自己的人生。那样的人生意义又在哪?更何况,放牛娃清楚得知道自己的理想和意义,可以得到满足,而反观我们自己,又获得了多少的心安? 可是,另一方面,差异化后真的会得到更有效的精神和物质的回报么?从小县城出来的自己,一直按照自己的本心在工作-创业-拼搏,可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后也在怀疑,是否自己真的有绽放的能力。为何心神不断耗费的过程中感觉有点疲累?为何行业依旧可以为你制定游戏规则?为何个人永远逃不开社会这只无形的手?以为的另辟,其实依旧在棋局之内。 人到中年,依旧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适应和改变。可是说真心话,也的确想赚更多的钱了。 理想和现实,有时候很近,更多的时候,如有巨壑!

安心2021-05-29 21:14:23

人活一世啊,不要老想些工资啊,房子啊,吃饭啊等等能标出价格的所谓庸俗的问题。人啊,要总想些哪怕偶尔会饿肚子的,会让旁人觉得憨的但自己就是喜欢的自认为有价值的事儿。 十四亿张纸,何必都要印成最大的钞票?仰望星空,哪颗才是你的星? 不攀比,做自己,无内卷,拒躺平。

finxible2021-05-29 20:51:42

看完近期几篇文章(特别是评论)之后,我终于明白有人说过“读一个作家的文章不能只读一篇,如果有必要可以从他的出道作读起”有些读者只看一篇就在底下天马行空的发言,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点进来的,而且这帮人大部分可能还是套中人。建议先生下一次直接把文章递折子,然后标题《说我是键盘侠的进来》,然后直接把内参照片放在标题下,评论区下绝对没那么多阿猫阿狗。[微笑]真的看他们我觉得脑仁疼

作者

能看到真实才是最好的

大橙子2021-05-29 21:20:42

请教,你说的评价体系单一,和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说法是一回事吗?

作者

我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我倾向于说人话

jiang jian2021-05-29 20:48:54

不管你怎么说,反正我是躺平的,不过每个人躺平的姿势不一样。看那种有趣拉,大家还可以分享下那种舒服[呲牙][呲牙][呲牙]

Camera2021-05-29 20:25:21

傲慢与偏见

即鹿无虞2021-05-29 20:13:21

能躺平的,朋友经营的一家加拿大移民中介自19年来基本没什么淡季,他手底下的销售从原来一个月1单合格,现在一个月做满3单才合格[捂脸]

Fisher Xiang2021-05-29 22:36:41

就算睡桥洞也是要抢的,桥洞的好位置一样要内卷才能睡到~

思空2021-05-29 21:44:52

好感动啊看到这篇文章[流泪]作为一个去年刚入职的小白老师我深有感触 现在整个社会都仿佛在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做同样的事情 比如老师的上课模式要有一个固定 新入职教师还要进行所谓“按照学校模式上一堂课”的合格课检验 那我们真正的教师特色和风格在哪里呢 当标准模式和个人所长发生冲突且你自己无法接受的时候 你只能用所谓的“躺平”口嗨来逃避 但正在解决危机的是你能否真正认识自己所“用”并且将“用”发挥到极致” 能否在全社会都一个选拔标准的前提下 做到和别人不一样“特殊”需要勇气 “特殊”的勇气和决心在现在这个社会才是难能可贵的。所谓不忘初心 一定不是不忘社会给你定义的初心 而是你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并愿意用一生奋斗的那一颗心啊[流泪] 谢谢作者[流泪][流泪]

许梦熊2021-05-29 21:24:56

人生匆匆数十年,躺平不过一瞬间。 上无基督能拯救,下失传统可接班。 所思所想非所愿,明白人也没明天。 物质理智皆心事,内卷外挂各自冤。

Derek刘德鸿2021-05-29 20:47:22

其他都很赞同。就一个题外话,先生是怎么定义年轻人的[捂脸],30多岁吗?据我所知金融顶级机构的20多岁拿大几百万年薪也是很难想象的

作者

30多岁还是年轻的吧,毕竟未来老龄化,65还在工作[旺柴]

大安安鹅2021-05-29 20:21:30

自己想得开最重要

高乐高2021-05-29 20:18:17

是恐惧,让我们活在集体的潜意识中,自我即他人的潜意识,所以先看到自己的恐惧和它好好对对话

北洛2021-05-30 09:02:37

又过了百年,当今真的是面临第二次觉醒年代的大好契机。当前青年的种种困惑,比起百年前,我觉得并不是无病呻吟,是有重大意义的,大家都在寻求解决方案。那个时候是民生凋敝、救亡图存,此时此刻也是寻求建设一个更好的社会。 新文化运动等当时提出的个体主义、再造国民和新人的努力仍然没有完成。个体的跳出三界外、差异化尝试的努力,社会无数个体的组织化努力,都可以并行不悖。 个体主义的思路仍然是反对封建主义的尝试,封建主义在当时是跳出落后的封建家庭伦理,当今是寻求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评价体系、寻求心灵的安宁。再造新人、再造国民,正是百年努力的主题。 但是,很期待在个体主义的基础上,社会再进行一些组织化的探索。

Tim2021-05-30 08:37:00

作者的意思是何必人人都冲向阶层跃迁渐渐变窄的门缝,千军万马过钢丝绳时(996、007、学区房、鸡娃、考研上岸、内卷、容貌焦虑……)该反思一下自己到底想要怎样的人生,换个活法又何妨!

亚兵2021-05-29 22:59:53

躺平不能扶吗?扶即立,立而犹割。 立而茁壮,割而留根,长而再三,谓之曰,韭菜[握手] 其实,直接醉后狂言——自己几斤几两不清楚吗?换这新名词干嘛?历朝历代就写完过来的。 能睡能吃过一生[握手]谢谢

吴锦星2021-05-29 22:25:50

感觉这篇文章后面有点鸡汤化。

作者

本号日常毒打年轻人,做好心理准备再关注

润雨2021-05-29 20:51:42

该怎么活,哈哈,这是哲学问题啊!

31152021-05-29 20:47:44

普通人说精英没资格评价普通人,可是普通人又有什么资格评价精英呢

作者

谁都可以评价谁,关键自己要活在谁的评价中

小丑2021-05-29 20:44:38

自己是70后,没办法躺平,不过对于00后的女儿,她愿意躺,就躺吧,人生不易,自己觉得舒适就好。

邝可书2021-05-30 08:21:30

第一次留言,作者先生说到心坎啦。13年在台湾住一个民宿,老板小姐姐有一个手工房,里头都是各种材料,顾客可以进去自己手工做布包,不收费。冰箱里的食物顾客都可以用,楼顶的客厅也是,我很纳闷,房费很便宜的呀,怎么会有这么多服务。最感动的是进门有一段楼梯很高,瘦弱的小姐姐二话不说就给我提行李,显然她的力气不够,两个手紧紧抓着弓着腰往上拖,我赶紧自己来。回大陆的星级酒店也住过几次,连锁住得多,都是标准化的,民宿也住过一两次,就是提供一下临时住处,服务什么基本没有。 以上为例,讨论一下差异化需要什么。显然差异化需要更高的成本,标准化能提高性价比节约成本。而差异化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在做事顺便挣钱,后者在挣钱顺便做事,目标不同。先生这篇文章我理解就是在谈年轻人要是想逃离标准化,逃离内卷,就要找到自己的事,找到自己的标准。要是我们都以挣钱为第一目标,那么内卷插翅难逃。快开动脑筋想自己能做啥想做啥[嘿哈]

鱼大水小2021-05-29 23:04:34

200w以上年轻人很多?写者去统计年鉴查查工资分布再讲定论。拿200w以上的人群数量去解释躺平人群?还是写者抱怨国内媒体炒作,除了这些吸引流量国内媒体能“自由”炒作东西多么?就比如前段时间云南高中生跳楼的事情轰动社会,事件之初那些媒体敢发声么?得多亏了自媒体,死者母亲被迫自己先发声。

作者

本号真引用统计数据的严肃文章你会看吗[旺柴]

嘉樑2021-05-29 22:32:55

我还是觉得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当这四十年的kpi考核标准锚定的都是金银,评价体系自然就是金银[旺柴],所以说,现在到那个帕累托最优的顶点了吗?楼主最近几篇文章都不够理中客,情绪化很严重啊啊啊啊[捂脸]

作者

人本来就是有情绪的,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就是自由啊[旺柴]

向前2021-05-29 21:56:35

劳动与资本的对立,导致劳动者的整体收入越来越低。 资本宁可向亚非拉输出,到工资低的地区去掘金,也不肯留在本地增值少或慢一点点。 行业差距始终存在,但是人作为劳动者的周期,确实越来越短了。一个程序员的生命周期只有五年到十五年了。无差别的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劳动越来越普遍。 科研民工,才是未来青年的普遍状态。

建伟2021-05-30 07:53:58

躺不躺平原因很多,但最终是自己的选择。 如果总试图在通过改变别人改变社会来改变自己的境况,那么这个方向可能是错的。也许首先应该改变自己,因为当下的社会大环境,相比而言已经很不错了。 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声音”很多。其实99.9……%的信息与你无关。如果这些信息无法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就没有关注的必要,反而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多想想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发挥自己的天赋特长,推荐多元化评价体系都是作者的建议,不是挺好吗。

Erised2021-05-30 03:45:49

阶级垄断了,寒门不让出真龙,这恐怕才是关键吧

Tim2021-05-30 00:57:51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躺平又何妨?

叮叮风2021-05-30 00:19:44

我关注了很多公众号,作者的文章对我而言是最实在和客观的,对作者引用的文章,感兴趣的,我会买书来读,确实是受益颇多。对作者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广大很是钦佩。 我认可这篇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我们应该坦诚地接受对于绝大部分年轻人(包括我自己)来说,不存在躺平的问题,因为你永远躺不平。有的人天生就智力超群,怎么比呢?不管你怎么努力挣钱,永远有比你挣得多的。我们要做的,不是拿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比,而是发扬自己的长处,形成差异化竞争或协同。差异化也不是像某些评论说的,不努力工作,不顾家庭责任了,而是要么你继续奋斗在你目前所在的行业或岗位上,但客观认清自己,少一些抱怨甚至是怨气,因为是你自己选择的;要么换赛道,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或更有利于发挥自己长处的工作,这样你工作起来会更有幸福感甚至有机会成为年收入200W的一员。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沉浸在别人的成功中而迷失了自己,认清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才能抵住洪流,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作者

最好不要单纯追求一个收入数字,因为这基本是由行业决定的

yy2021-05-30 00:03:36

通过多元评价体系做大蛋糕,从而是社会社会良性发展的思路却是是解决内卷的好办法。可多元评价体系是从何而来呢?如果说创造新的评价体系,帮助年轻人从内卷中解脱出来,那西欧的吃福利群体与日韩宅男宅女是不是他们在解决基本生活后自我创造新的价值体系并依此而活?他们的亚文化价值体系一定程度缓解了社会的焦虑情绪与无效竞争,可他们真正解决内卷了么?如果说支撑他们多元评价体系的是他们的福利制度,那我们有足够的家底去建立支持多元评价体系的福利制度么?如果说多元评价体系不是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那他们又是从何而来呢?

作者

德国的差异化经济策略是因为意识到无法在规模上与美国竞争,而不是因为先有了福利。日本的问题在于没有看到中国入世将会带来的人口红利冲击,还选择继续坚守传统家电产业。多读历史,而不是靠脑子里猜测。

https://www.juyifx.cn/config/img/qlogo/aratar_860.jpg

9992021-05-29 22:49:48

差异化可以,发掘自己的天赋也可以,但是这个过程中的试错成本又是何其的高呢,对大多数有资本去试错的人,本身又大多是大流中的得利者,那他们为什么又要去改变呢,这不是一种矛盾吗。

作者

真正的高等级玩家会不断挑战新式玩法,而不只是重复。对已经获得的,已经提不起兴趣了。

郭唯一2021-05-29 22:11:03

怎么就躺平了,就挺突然的[流汗]

作者

因为媒体小编们觉得大家该躺平了[旺柴]

潇洒人生2021-05-29 20:41:25

作者,昨天我在我们当地买了一套房子,总价42万,我感觉我之所以可以买这一套房子,十有八九都是老天赏饭吃,当然了,也算我慧眼识珠,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是运气的问题,方面是我们当地的房子价钱还比较便宜,据我了解其他地方跟这种房子差不多要八九千甚至更高一个平方。如果没有找到这个工作的话,我想我真的只能可能是这一辈子打单身了,也买不起房子。

作者

恭喜

朱朱侠2021-05-29 20:41:19

疫情期间,想申请加拿大的反而越来越多了,国内躺不平,都跑出去躺了。这是那里出了问题?

作者

疫情是一时的,人们会计算成本收益

My time has come2021-05-29 20:05:30

或许应该有更丰富的成功评价体系吧

陈然2021-05-29 23:49:13

先拥有不错的经济基础,再去心无旁骛地追求心中理想,这才是理性的选择。什么都不能保证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没有坎坷,一帆风顺地达到目标。做到把实现自我价值和保证家人过上富足生活统一起来,概率太低了。 北大毕业做房产中介,清华毕业当保姆,他们不是不知道做出这个选择会引起议论,他们还是去做了。他们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是与“躺平”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在多年后,他们有了一定的积累,也许会转到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继续下去。

文立2021-05-29 23:31:04

总结:躺不躺平不重要,明白你想要什么,放弃幻想,趁早改行

Cindy2021-05-29 23:24:33

除了大城市,地方上的人很多年前早就躺平了吧

QHX2021-05-29 22:46:10

最关键的,你的人生不过匆匆数十年,你想怎么度过呢?

八百标兵奔北和炮兵并排北边的小方2021-05-29 22:45:32

“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代价是什么、回报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高收入的人必然付出了他们的代价。想躺平是一种选择,但不是现状。 既然内卷历来就有,以后也会长期存在。我们能做得就是选择属于自己幸福的界定标准,努力的不是社会的标准,而是自己想要的标准。

赵祖卫2021-05-29 22:36:53

宁愿留在原有的游戏中,也不愿多跨一步。有意思。

Snail2021-05-29 22:18:53

看了这篇文章和我今天听到的一个感悟就是,每个人要有自己的母题,讲好自己的故事,而不是靠活在别人的故事里。当然这里面包含了很多的挑战。不过有一个问题想请教的,老师您说的年轻人是在哪个年龄段内的?包括年薪200W以上的主要是些什么行业的具体岗位呢?

番日立2021-05-29 22:17:58

这篇比所有以社会学的视角剖析“内卷”现象和“贫富差距”、并且号称在讨论“个人自我成长”的推送都要更加真实和落地。

海跃2021-05-29 21:54:04

有真知灼见

风过疏竹2021-05-29 21:45:20

社会要前进就得有更丰富的评价标准,而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

苏帅2021-05-29 21:44:02

个人觉得中国年轻人勤劳爱思考,肯吃苦的工作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洪荒之力应该释放到全世界,去和全世界竞争,才不会浪费,而不是耗在内部[呲牙]

犯蠢小能手(安紫东)2021-05-29 21:26:10

寻找个人生活的意义,是我想要持续一生的目标。 即使生活在一个固定节奏里面,我也希望精神世界永远能保持好奇,永远在冒险。很难,但值得试一试 这种尝试如果能脱离消费主义陷阱,就更好了 活得有意思一点

Nagrando2021-05-29 21:06:08

内卷只是一个现状的形容词而已,它本身并不包含任何解决方案。 一个人的一生究竟应该怎样度过?请回想起小时候背过的那句话吧。 我们上车是为了下车,出生是为了死亡。

Dom2021-05-29 21:02:12

最近好像都在讨论躺平,看了好多言论,这篇是最靠谱的。

破壁人2021-05-29 21:01:39

别人的成功和失败与我等无关,我行走在自己想要走的道路上,用自己的标准评判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别人的狗屁标准,获得内心的安宁。这算是从认知层面对抗内卷的一种形式吧。

作者

为什么非要是为了对抗内卷呢

文鱼2021-05-29 20:57:08

以评价体系这个角度讨论内卷较为罕见,也不难理解,毕竟大多数人都想成为大众眼里的“成功人”

Eric2021-05-29 20:49:54

昨晚熬夜今天一直头晕,难道这是没读懂此篇的原因?[捂脸] 待会要多读几遍

daywalkersir2021-05-29 20:41:25

我想像王可可一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躺赢。。。都不用像王撕葱那样躺赢。。。

作者

王可可谁,不认识

王永宝2021-05-29 20:31:54

没有破局的思维,就也只能被‘设局’‘设计’‘计划’啥的了。都在追求自由,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子非鱼2021-05-29 20:31:17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也想躺平,怎么躺?躺不下来!有个女儿要养,没钱自己吃饭都是问题,嘴上吐槽 ,该工作还是要工作,加班不去?可以啊!下月工资不嫌少就可以!

田森2021-05-29 20:23:46

绝大多数人都喜欢自己已知的生存方式,恐惧未知,所谓的“中产”更是如此

凉伯伯2021-05-29 20:12:07

酣畅淋漓

公宝多肉2021-05-30 08:36:42

有孩家庭,没法躺平,不过在小地方生存压力还不算多大,现在上班空闲时间很多,就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注会,每天就炒炒股,上上课,下午三点的时候再宣传一下“饮茶主义”,也不去看那些什么狗屁焦虑文章,百样人有百样活法,感觉生活很充实。。。

尉剑俊2021-05-30 08:28:25

不愧是“太阳照常升起”的拥趸。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飞雪2021-05-30 04:11:26

你也借躺平这个话题收割了一次流量嘛,虽然还言之有物

冰冰岛主2021-05-30 02:09:11

本来自己看完觉得写的挺好,尤其蓝色字体都是扎心之问,想活得内心安然必须自己给答案。一看评论区,以为自己理解错了,又看过一遍,还是觉得~按自己的体会和思路走。

Limited2021-05-30 01:19:00

我想到马前卒那里最常规的回复,太理想了[捂脸]

传东2021-05-29 23:46:10

人类,几千年来一直在对抗不安全感。

梦柯2021-05-29 22:48:49

尽管大环境恶劣,年轻人想要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机会渺茫,但不能轻易自暴自弃,放弃追求自我价值。这个观点没毛病吧,似乎也没有明显的批判,为什么这么多人莫名其妙地反对呢? 另外,那些批判年轻人“躺平”不正义的道德君,你们就那么笃信这些嚷嚷着要躺平的年轻人不会逼急了跳起来动刀子?

使独尊2021-05-29 22:17:56

我小时候,见过天才少年,就是无论你怎么考都没法拿100分,但人家之所以考100分,是因为总分只有100分的那种少年。从那时候起,我就很清楚的知道,差异化选择才是最正确的。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代价是什么、回报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非常是。这样子坚持——尽力才能如愿。 自用,在如前行。 虽然,我连躺平是啥意思都没明白,但我,强烈推荐这篇文章!就如前面讲,要大家不把自己局限在既定——单一的可能里啊!

风过疏竹2021-05-29 21:43:10

躺平得看对什么躺平,是相对概念。自我是活在谁的评价体系中,也就是对自己人生意义的定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