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人总是在思考:聪明人要是饿死了该怎么办
上一篇我明确主张“校外培训机构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更确切的讲,我认为那些教授本土应试技巧的大中型机构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它们除了提升“平均应试能力”,其实并没有帮任何学生取得优先权。
请注意我的逻辑,我完全是站在家长和学生的立场在讲理由,甚至是很功利的在讨论这个问题。不是讲不要选拔,也不是讲不要参与选拔,更不是在讲要快乐教育。我是在讲,今天资本加持下的校外培训机构,让人人都能参与,所以任何学生其实都没有得到他们希望得到的“教育优先权”或者“应试能力高人一等”,大多数人都是被迫参与的。正如培训机构广告词所讲:“你来,我们是在培训你;你不来,我们是在培训你的竞争对手。”这简直谈不上是广告,而是人间真实。
一些没读懂我观点的赞成者,认为取缔了所有校外培训,学生的负担就会降下来,于是拍手叫好。怎么可能呢?家教你可能取缔吗?一对一可能取缔吗?家长攒班你可能取缔吗?私下的操作永远都会存在,人人都想抢跑,大家都想努力,这本来就是正常的人性。
这也是很多反对者的理由。有钱人都去攒班、一对一了,那我们怎么办?我们没钱请家教,所以取缔了校外培训机构,一定是越来越不公平啊。
我想说的是,家庭其实分四类。一是根本不需要考虑应试选拔的家庭,也就是真正富裕的家庭。二是需要考虑应试选拔,但对应试培训预算投入非常宽松的家庭,也就是家教或者小班自由的家庭。三是需要参加应试选拔,但预算有限,对校外培训机构高度依赖的家庭。四是需要参加应试选拔,但预算少到连校外机构培训都难以负担的家庭。
那么请问,第三类对校外培训机构高度依赖的家庭,你在教培机构上的投入,能起什么作用呢?
首先,前两类家庭,在教育投入上,跟你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关系。第一类家庭,你基本是通过新闻去了解他们的“日常”。第二类家庭,无论你参加多少校外培训,他们都会选择比你投入更多的家教。
其次,校外机构培训其实有很强的地域性,应试选拔本身也有地域性,今天的机构培训,已经把价格做到了当地大多数家庭都可以承受,以此实现收入最大化。所以才出现了人人皆培训的局面。所以,高度依赖培训机构的家庭,在跟谁竞争呢?其实他们的竞争对手一直都没有变,一直就只有第三类家庭在相互竞争。所以你看教培机构的营销策略是什么?永远都是低价拉新,对不对?他如果主营业务是提供一月花10万考前冲刺的服务,还可能有足够的体量熬到上市吗?讲得更直白一些,今天资本加持下的大型教培机构,就是应试培训行业的拼多多,它的策略就是人人都能消费,每个(第三类)家庭都有能力投入,它的价格设置一定跟当地的可支配收入是挂钩的。你明明是想通过校外培训占据先机,结果变成了不参与就要落后,这正是因为人人皆可消费。
但是,如果这种教培机构真有用,为什么河北的学生还要跑到衡中去呢?在家上“名师”网课难道不更方便吗?
代价是什么呢?代价是这部分接受教育拼多多的家庭,也就是对教育规律基本没有认知、对教育商业现实基本没有认知、极容易被洗脑的家长,通过不断的投入到教培机构,让自己的子女与他们曾经的竞争对手,继续处在同一个平台竞争。你觉得很努力了,其实这种努力没有任何用。
这不是有病么?如果没有教培机构,不还是这群人在竞争么?
如果没有教培机构,第三类家庭是不是就完全不投入了呢?不可能啊,自己还是会努力的啊,在没有机构每天洗脑的情况下,他们也许会更有针对性的给子女选择课外的学习,而不用因为同班同学都在学奥数,自己明明不擅长还非得学。校外机构给家长的不当压力解除了,家庭的选择权才会更多,子女才有机会早一日自主选择。培训机构会考虑你子女奥数和英语以外的兴趣和特长吗?会考虑你子女因为做题恶心得想吐了就让他休息一下吗?做梦吗?那里的老师不过是计时收费的机器,你不过是计时交费的机器而已。最后谁赚钱了呢?反正我知道,真正赚钱的人,是不需要下一代走应试选拔之路的。
还是那句话,教培机构另起炉灶的培训体系,是完全不尊重教育规律的,完全不考虑学生在校学了什么,还有多少时间,需要怎样均衡发展,这种体系只对少数学生有利。有人讲,我们那里的中小学也不考虑均衡发展啊。所以呢?所以你再叠加另一个同样的东西,花钱买安慰?
那些到了今天还要替教培机构喊冤的家长,图什么呢?
接下来,我跟教培机构们谈谈心,讲一讲你们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会得到今天这样的待遇。我知道你们不服气,后台也有不少留言,你们认为打击教培行业会导致很多失业,会导致教育不公平。失业是肯定的,不整顿校外培训,难道就没有失业吗?最早失业的是哪些员工?不就是你们花钱请来每天给家长打骚扰电话那些员工吗?你知道所有家长拉黑过多少这样的电话吗?这种低级营销手段,现在除了电话诈骗、网贷,也就是你们教培行业在用了,知道自己的定位了吗?
首先,教培行业的定位错了。这些教培机构根本没在做教育,它们把所有家庭都当做计时交费的机器,用选拔焦虑来逼迫最大多数的家庭就范,商业定位就是应试培训拼多多。很大程度上,这就是作恶。因为教育的目标和初衷是善良的,即便是选拔,也是在教育大目标这个范围内去选拔。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为了选拔少数人,而放弃大多数人。至于如何选拔,本来就应该是国家教育监管机构来决定的,而不可能由几家企业来决定。任何国家可能为了选拔少数人,让大多数学生近视、抑郁的几率大幅提高吗?
其次,仅从应试培训的角度,它们提供的是无差别的服务,目标是短期内获得尽可能多的家庭投入,所以采用了流行的互联网拉新手段。我想请问各位教培机构的朋友,大家去拼多多被拉新是为了占便宜,大家获得的是购物满足感,你靠教育焦虑、低价拉新,大家能获得什么?你要知道无差别服务意味着学生的名次根本不可能有实质提升,因为大家都在学啊。那买你的服务除了让视力下降、天天回家继续鸡飞狗跳,还能得到什么满足?我是在讲商业啊,我根本不认为能跟以赚钱为第一目标的你们谈教育啊各位。
最后,教育公平是靠你们能实现的吗?你连商业都做不好,连用户的满足感都实现不了,还想实现公平?教育公平是要倒逼学校重新恢复传统教学才能推进的好吧。但学校教育恢复了,还要你们做什么呢?那学校教育应不应该恢复传统呢?当然应该。那你们的“好未来”究竟在哪里呢?
有位新东方的数学老师留言,说都是教数学,高中不也是搞应试教育吗?那你为什么觉得校外培训不应该搞呢?
再讲清楚一点,我一直讲的是,“校外培训机构没有存在必要”,重点在“机构”,而不是在“培训”。校外培训永远都会存在,应试培训、补课永远都会存在。为什么机构存在没有意义,因为你们搞的是人神共愤的应试培训拼多多啊各位。如果学校已经够鸡娃了,谁还需要你们帮忙鸡呢?大家买学区房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再花笔钱让你帮忙双倍鸡娃吗?你还不知道自己的GPS吗?
那么我主张什么呢?一直以来,我都主张要加大公立教育投入。公立投入上去了,恢复校内选拔体系,家庭的负担才会真正减轻。在中学阶段今天事实上仍是应试为主的,现在的问题是由于机构营造的氛围,过早在小学阶段导致近视、抑郁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而如果在小学不断加码,那中学的应试难度也会不断提高,最终将因为不遵从教育规律而毁了这一代学生。
有的人担心,整顿校外培训会让很多机构失业。讲这些话的人,根本不了解能掀起全民焦虑风浪的人有多大本事。当某些人有能力把教育焦虑当做生意来做的时候,他也一定又能力继续做好相反的生意。你知道这些日子那些著名的制造教育焦虑的公众号,是怎样正在成功转型为帮助家长抵抗教育焦虑的公众号的吗?如果你都不知道,那你还敢说自己是一个关心子女校外培训的家长吗?
这个世界,总是有那么多无法清晰的提出自己的诉求,却要替别人的命运操心的人。怎么说呢,只有蠢人才会担心聪明人饿死了该怎么办吧。
以上。
如一2021-06-19 22:12:04
作为一个从小学到中考前,从未给孩子报过一天课外培训班的海淀家长,我有想我有点发言权~我家孩子前年参加中考,最后成绩在海淀排名中间,514分,在海淀确实很一般,比那些考进101人大附的同龄人低了四五十分~我安慰他说,你就把这几十分的差距,当做是这几年给家里省下了不用上各种培训班的几十万吧。那么问题来了,至少90%以上的海淀考生肯定从小到大培训班过来的,如果以我孩子为基准,60%都比他分低又上了培训班,是不是算白上呢?而比他分高的,进入那几个顶尖高中的也不过10%,培训班也不会是主因,个人素质一直是学霸才行~所以算下来,大概70%的海淀学生,上不上培训班,其实结果一样,该多少分还是多少分。
海盗2021-06-19 22:50:15
那些父母们是不是像反对游戏的理由一样呢? 把钱交给教培机构,孩子的好坏从心理上,尽了努力,但是能不能成功上船,父母的责任就自然弱化了。
作者
自己躺平,然后鸡娃
王京2021-06-19 21:58:32
教育私有化其实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我见过拍题网的错误答案,也见过幼儿园外教伤害幼儿,很多时候家长都以为交了钱就有了孩子的美好明天,但不知道孩子学习以外会不会遇到风险,总是天真的以为交大价钱就有好服务好回报,而不会想自己的钱有多少能到授课老师的手里。相对来说,公办教育令人放心得多,因为它受到的监管是最严的,无论是国家方面的还是社会方面的包括家长,对于挑剔公办学校都很有些不遗余力的感觉。
Von BIsmarck2021-06-19 23:56:25
问题是,很多家长寄望于这类机构,希望提高孩子的成绩,进而改变命运。现有教育模式下,他们没有其他的选择
作者
不动脑筋的人永远都没有选择,即便选了,也是落入别人设置好的圈套而已
薛定谔的猫2021-06-19 23:34:45
讲个笑话,打击电信诈骗、荐股平台也会导致失业。。。一百多斤的人了,难道不能干点对社会有正向价值的活吗?
LC2021-06-19 22:00:32
取缔课外培训所造成的失业,反而可以让这些人分流到公办中小学,提高当地的师资,本地五大名校都是私立,这就可见一斑,全国的缩影,现在中考体育课外培训班基本是聊胜于无,不停让孩子们扔实心球,跑步和跳远,不从根本上解决力量缺乏的问题,只是技术性的辅导,我本身举重出身,我姐闺女中考体育,我被强制接管……
攸往2021-06-19 23:05:08
家长要做好自己的心理工作,要承认人与人就是不同,有的小孩天生就是擅长学习,就是天生智商高,甚至有的孩子天生就有利于坚持奋斗的基因,他们坚持学习就是比一般娃要容易,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基因决定的事,鸡娃能顶什么用? 给孩子太多不必要的负担,违背教育规律不说,花出去的那些钱和时间如果能用在提升自己,给孩子兜底,不是好得多吗? 也别说自己没机会上进,事在人为:一边觉得自己卷不动,要躺平;一边又拼命鸡娃,要让小孩从小争当奋斗逼,你贱不贱啊! 鸡娃不如鸡自己,连自己都鸡不动的人没有资格鸡娃。 话又说回来了,如果自己有能力、有底气,哪还有什么鸡娃的必要呢? 现在不是小孩欠教育,是家长欠教育。 建议培训机构转换生存方式,不教孩子,改教家长,专门对准家长,提供工作之余的学历提升、能力技能培训等,让家长也尝尝被鸡的滋味。
北国行者2021-06-19 22:31:15
我们想让孩子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学哪些知识?学到多深的程度?——基于以上内容的考试是否可以有效区分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而为国家选拔所需人才?体面的工作都要985211毕业生,那么除了上985211以外的孩子要去做什么?哪些产业能够吸纳他们?我们社会是否能给这些没上985211的孩子体面的待遇和评价?国内如果没有足够的生存空间的时候,社会上各行各业能否出海拓展生存空间为我们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木土禾惠斤欠2021-06-19 22:10:35
1、第三类家庭是可以和第二类家庭竞争的,因为第三类家庭的优秀者可以超过第二类家庭的落后者,甚至一般人。 2、机构培训能满足六、七成家庭的需求,而请私教只能满足一成家庭的需求,哪个更公平
作者
第三类家庭觉得自己离第二类家庭的预算很接近是吧?其实那只是幻觉。第四类家庭的学生只要够努力,一样可以竞争过前两类。自己不行要承认,孩子自己要努力。
王思涵爸爸2021-06-19 22:45:18
今天您言辞激烈啊 [强]。但是公立教育加大投入就能做到因才施教吗 学校里一个老师总是要面对一个班至少30个以上的学生 哪里有精力针对每个学生调整 您说的我大概看懂了 我们这些第三类家庭在同样的培训机构下进行重复竞争 并无意义 反而把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身体搭进去了 可是 我不让孩子参加培训 落后于那些练习更多的孩子这 “不行”。 那些培训机构也不会自动消失 在政府要求学校减负的情况下 这个博弈怎么破[流泪][流泪][流泪]
作者
大家一起喊,把校外培训机构关掉拉倒,就这么破。自己该努力当然还要努力了。
jiaowei2021-06-20 00:32:49
评论中一位提到影院效应非常赞同。因为一人站起来(去补习班),全剧场的人最终都得站起来(都去补习班)。大家都比以前累了(还穷了),但相对观影效果(学习名次)没变化。这种情况下只有强制所有人都再坐下(强制解散校外培训机构)才能解决问题。
向前2021-06-19 21:57:06
作者除了焦虑,还是焦虑,根本就不懂得资本垄断集中,竞争中大鱼吃小鱼才是(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学生也好,员工也好,在资本的逻辑中,都是物,不是人。
作者
资本、垄断,中文里本来是没有这两个词的,你每天在后台表示你对资本垄断的认知,我就问你,这两个词的原文著作,你读过几部?除了每天反复这些言论,还能讲出多少新东西?你要求上墙,那就让你上墙。自以为是。
Anita2021-06-19 22:41:36
只要高考是只看分数,那家长肯定就只看分数。
作者
看分数本来就没错,这篇文章完全没有否定看分数,难道这么简单都没读懂?
Waterloo2021-06-19 22:27:10
典型的韮菜替割韮菜的人操心。[偷笑]
Snow·per2021-06-19 23:00:37
家庭教育不应该是父母自己成为光,让孩子追逐着你前行吗?自己不爱学习,花心思掏钱让别人教就算了,教育这么严谨的事,竟然敢放心让不用负责任的廉价机构教,真是捶胸顿足,但凡对孩子教育上心,就能发现这些教育机构的种种问题,只有不上心的容易被环境裹挟!真心觉得这些家长不如就让孩子做留守儿童,让孩子自我发展还更好,免得受父母不良影响。
脸刹然2021-06-19 22:20:00
看到1/3就忍不住转了。 作为潜在的韭菜,划两个重点: 1)竞争分组别,去机构你没有升级 2)只不过,你更焦虑了,孩子更“努力” 了,多了一个人问你收钱了,然而名次没有提高 而且感觉就贩卖焦虑,绝不限于年龄,也不限于教育领域。人还是要在掏钱,自鸡,熬夜的时候想想,真的有用吗? 受益人到底是谁? 鄙人会点德语,准备翻翻慕峰老师之前文章, 看看德国有没有勘用的他山之石。
长烟落日2021-06-19 23:00:15
1.把公立学校基础教育加足是正途。 2.我想请教慕峰老师,您对素质教育范围的培训机构怎么看,比如唱歌跳舞,打球跆拳道这些,还有存活的前景吗? 3.我在银行就是负责预付费资金监管业务的,已经协助两个区级教委上线监管平台了。不过如果这些机构早晚都是个死,我是不是没必要再加开发资源做平台了? 期盼老师指点
作者
艺体类培训机构当然有存在价值,这是真实需求,也没有哪个家长会逼孩子去学自己不喜欢的。极个别逼迫练钢琴的,那也是极个别而已。机构死不死我不知道,我不是在做行业分析,我是站在家长立场讲这个问题。很明显这个行业已经冲击到国家教育体系了。
陶陶2021-06-19 21:53:24
可笑的是有的家长留言取消校外培训是断了普通人家靠教育改变命运的上升之路,简直分不清好坏
城外小石2021-06-20 07:23:01
国家队为啥不进场教育市场?国家网络免费教育最有效率 可以把优质资源最大化,知识点模块化,哪里不会点哪里 像可汗学院,进特定专业和大学像考证一样,你知识点全通过了就可录取,不要一考误终身,孩子可以根据意愿偏科,可以根据兴趣选修……分解成小任务 小证书 更多培养个性化 专业性人才 从小还能参与科研项目,在实干中学习,这不好吗?
海盗2021-06-19 22:57:51
我们现在是不是离育人越来越远了?
失能护理机器人\耐鼎孙元凯博士2021-06-20 07:20:36
看看孩子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就知道这是出题者和校外培训机构勾结的结果。那种欠揍的出题者,看了真让人恶心。考题是指挥棒,希望当权者抓住真正的重点。培训乱象的根子在体制内,并不是校外培训机构。
王朋旺~Steven2021-06-19 23:27:29
非常赞同,教育资本化是最可怕的一件事
建伟2021-06-19 22:49:39
标题精彩!现在校外培训机构营造了一种社会化的“教育电影院效应”,隐形“胁迫”大部分家庭都加入到课外培训大军中,大量孩子被动接受违反教育规律的压力,导致了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近视,抑郁,厌恶学习等)。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可悲可笑的是,竟然还有那么多隐形受害家长在无谓担心,真是无语。。。
righthand2021-06-19 22:07:29
我觉得您的分类中,第二和第三类的假设,培训效果和投入金额是成正比或者线性关系的,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完全禁止校外培训可能会拉大这两组间本来可能并不大的差距
作者
第三类家庭跟第二类家庭差距有多大呢?基本就是一套学区房的差距。接受现实不可耻。至于成年人之间的公平,那是另一个问题,不在教育类文章中讨论。
芩 芷 2021-06-19 22:00:27
所以说能赚大钱的人,都是跟我们从小被教育洗脑的“美德”相反的小人吗[叹气]所以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到底有啥用呢,最后发现就是要有心机功利才能活下去来着
柠檬2021-06-20 02:12:13
每天只有24小时,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考冲刺,十二年 × 365天 × 24小时。人的时间有限,学到了什么,就会失去学到别的知识的机会。 首先,一定要明确,应试教育只是成才的路之一。其次,过分培训应试教育能力,那其他能力会绝对性的降低。最终通过应试能力,即使考上211-985,拿到一张看似翻身的门票,也只会成为小镇做题家。 中国的未来,觉醒的青年,一定不会从做题中浮现,能够成长成为人才之人,必然与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中塑造而来。而教育机构,不会教导这些,甚至会压倒你的三观,抑制精神成长。 不知道自己为何要考清华北大的人,只是因为学校、家长、社会的浮躁而去考北大。结局很难Happy End。
宁静致远2021-06-19 22:55:13
每个人都去培训,其实和大家都没有培训是一样的。你有一个亿是富人,当全国人民都有一个亿的时候。你还是富人吗?道理其实很简单。反而一帮人傻兮兮帮教育机构赚钱。
钟2021-06-19 22:51:06
再赞同不过。大众苦学区,培训班久矣,校内表相快乐,校外无奈奔忙,真是魔幻!
星际虫洞SgrA*2021-06-19 22:32:23
没有培训机构的时候不也挺好
finxible2021-06-19 23:28:22
问个无关文章的话题:封面图片是那个博物馆的藏品?以后有机会参观参观,这表情真是栩栩如生啊
作者
大同博物馆藏,北魏武士俑
Snail2021-06-19 23:00:48
老师您的文章真的都是直击本质。
Haotian2021-06-19 21:53:29
无法同意更多
晴天2021-06-20 08:57:38
一派胡言,对中国阶层差异认识不足。 第三类家长之间并非只有互相竞争。学生个体有差异。所以第三类家长参加补课班,是为了与第三类竞争、增加与第二类竞争的希望和机会、有一定的和第一类学生竞争的可能。 你敢说这种希望是完全虚幻的? 第二类攒小班请家教,只是从考不上学变成考一本;第三类去补课班,有可能从考二本变成考TOP。例子比比皆是。 难道第三类只能凭个人干努力?需要正确指导的人不是大有人在?同一个省份,有的学校初高中老师全是清华博士、有的学校最好的老师学历只能是高中毕业。 何不食肉糜???
作者
你生活在幻想中吗
Leopard2021-06-19 22:57:37
公主不地道 把不利于自己观点的留言黑了 不坦诚 既然是公开发表 正反双方大大方方摆观点
作者
我从来所有留言都放,腾讯删了你去找腾讯。这里没有公主,只有作者。
玥玥爸2021-06-19 22:18:59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为了选拔少数人,而放弃大多数人。
闫大胖啊2021-06-19 22:05:42
非常赞成加码校内教育,都是全国统一教材,普小和牛小完全可以做到水平接近。国外好学区学校都差不多,分布分散,大家负担得起。国内做到这点,大家日子好过多了。
Zoey2021-06-19 22:56:07
作者写的真好,国家强力整治中小学生课外培训机构就是为了保证教育公平。同时希望各大家长清醒一点,不要因为别的孩子都在学奥数就让孩子报名奥数班。 之前做过一次小学家教,小女孩在数学上天赋着实不太行,英语语文天赋明显更好,但是家长不培养学的好的科目,还给孩子报奥数。沟通之后,家长告诉我,别的孩子都在学奥数,老师也让报。我无法可说
嘉樑2021-06-19 22:09:44
哈哈哈,作者也蚌埠住了[捂脸] 还是想提问: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是把人教育成一个听话的劳动工具? 讲真,人类太可笑了, 一边把人变成一个个机器人, 另一边又让一个个机器变得更像人 下一次的战争注定是人与人工智能的战争…… 但本质上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旺柴]
使独尊2021-06-19 22:43:59
为人操心,还得有其能力呀。不做在点子上,通常被笑话,或被厌恶。 资本挟持的校外培训机构,其所做培训,只是买时间而不顾客体,对,这篇讲这样机构的伤害性,不就更说明没存在的价值了?嗯,我于这样机构针对的人群不知道,也没这么问。问了,或许我都不会去搜一下的。而于学生家庭情况,呵,也是这样的意识都没有。只是接受所遇吧。以其并不要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也就不思考。就个人经历而言,没有见不是,不思考。而见不够,思考也不全的。那现在呢? 家教不会少,攒班也不会,第三类与第四,不得针对心性,还不如让任性?都要一定的量才成,而这需要持续的努力,即讲求专注。真心志,必努力。都没一定求某方面成? 公立投入上去了,恢复校内选拔体系,家庭的负担才会真正减轻。——早上读一篇讲亚当斯密的文章,讲亚当斯密不仅重视市场经济,还重视公共教育和公共卫生,即使人有心智能力与身体健康能力,以营造自己的幸福。嗯,那些一味强调市场经济的人,若留意中美这些年,肯定不会忽视政府的力量了吧?嗯,思考的全面,对象的全面。得有这种习惯。同样的目的,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做法。
大雯雯纸2021-06-19 21:52:59
那你如何说服大多数家长们?
作者
为什么要说服呢?
程梓峻2021-06-19 22:54:09
如果教育的结果就是培养出更多的放羊娃,然后伺机躺平。那么家庭前期投入这么多,后期也收不回来啊。
王永宝2021-06-19 22:04:04
哈哈到位!
DICKKKK2021-06-19 22:00:13
[旺柴]非常真实
zhao2021-06-19 21:58:41
今天老婆的妹妹想我大厅怎么培训她上初中的孩子,农村出来的学生,基础比较差
一苇渡江2021-06-22 18:06:58
那里的老师不过是计时收费的机器,你不过是计时交费的机器而已。说的太对了。做为家长,如果自己不成长,如果自己看不透问题的本质,那不管教育怎么改,都会有一帮人指手画脚大喊不公平,抱怨唠叨无助又迷茫,这些人既可怜又可恨。那些替教培机构喊冤的家长,被别人卖了还要替别人数钱的,本质上不值得同情。
康定松2021-06-21 18:38:50
身边有太多家长,自己不争气,逼迫孩子争气,自己不上进,逼迫孩子上进,自己贪玩,逼迫孩子不贪玩,与其这样,不如督促自己也同步学习,提高认知和素养,尽可能让自己的培养方式契合孩子天性,规避校外培训机构的商业性恶意营销。近年来,网上各种短见事件层出不穷,而且不断趋于低龄化,对待生命的消极言论更是让人哭笑不得,就想啊,正常情况下,十岁左右的孩子不正是享受生命的狂欢的时候吗?不正是恣意贪玩期待快点长大的时候吗?又懂什么生命的存在意义啊?究其原因,外界各种莫须有的压力逼迫,导致过早面对过分竞争,过早承受与他们的年龄段不相适应的压力,没有相应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承受韧性去排遣,造成心理扭曲,说出一些消极厌世的话。希望能在整个社会层面上多一点对他们的关注。
梅.Y.J2021-06-20 16:21:11
第三类家庭怕跟第一二类家庭拉开差距外,企图依靠鸡娃这种手段来避免被拉开差距,然而这本身就是一种level低、视野狭隘、思维认知过于局限的行为,这也决定了这样的行为相对于实现这个目标基本上是徒劳的。 而另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自己永远维持对第四类家庭的优势,不管有意无意,都在推动着把第四类家庭上升的车门焊死。从这一点来说,培训机构确实有用。但这绝对不应该是我们社会价值的底色。嘴上天天喊公平,难道就是指自我以上公平、其他的都不算人吗?
米兰内洛2021-06-20 14:33:44
1、记得我读书的时候,也有校外培训,但很少家长会选择。因为大家都会按以下顺序选择补课老师:自己的老师-自己学校的出名老师-附近学校出名的老师。送孩子去上大课的培训机构,大多是成绩差一点的孩子家长病急乱投医的行为。所以,校外培训机构的兴起,是减负和禁止公立学校老师补课的结果。 2、禁校外培训机构,回归学校教育,还需要很长的路。多年市场化运作下,有能力的老师很多都在校外培训机构了,学校的老师能否满足需求,是个问题。
小李飞刀2021-06-20 14:24:27
此文分析的透彻!加大公共教育投入才是正确道路,资本加持的教育机构本质是要利益最大化的,不可能实现教育公平公正。
波涛汹涌2021-06-20 11:07:50
都挤书本教学这个独木桥,而对培育在实践中的应用视而不见。将出来更多书呆子和精神病! 德国教育还是值得一学:资质好读大学,资质一般或读书没兴趣读职中吧! 正确定位自己,不要好高婺远,尊重每个职业吧!
Anson.ジ2021-06-20 10:20:20
我觉得最关键是要纠正家长的鸡娃教育观念,为什么把家长的鸡娃比拼焦虑推到校外培训机构身上? 公立教育是必要的保障,但是公立教育能教会孩子十八班武艺?比如篮球,游泳等课程。要讲起来,这样的课程是家长的责任,但是家长有各种的原因没法教篮球和游泳等,家长愿意出点钱去上培训班,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作者
本文没有讲这些艺体培训的问题
沈波-PingAn平安人寿2021-06-20 10:12:41
让家长承认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有多难
Firemeteor2021-06-20 09:32:40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囚徒困境之所以存在还是有原因的。只能看政策能不能扭转这个趋势。考虑到其中牵扯的利益,不是很乐观…
SunHeat2021-06-20 02:31:51
我觉得从概率上来说,有教培机构让一部分第三类家庭的孩子可以跟第二类家庭的孩子竞争了。当然同时也让多数第三类家庭的孩子和第四类家庭的孩子拉开了更多差距,让第四类家庭的孩子教育上升的概率更低了。 当然我不是反对作者观点或者支持教培机构。我家本身是第五类家庭[旺柴]。我支持加大公立教育投入。我也支持国家限制一切形式的校外补课。注意是限制而不是禁止,因为正如作者所说,不可能禁止。
Joe He2021-06-19 23:19:10
高考试题简单化让父母看到鸡娃与不鸡之间的收益。每科最后两题就应该提高难度提高区分度,让校外培训机构鸡不出来,应试方法做不出来就好了。
迪-ad-142021-06-19 22:46:50
人人指望公平,以便让自己赢在起跑线。
Rongping2021-06-19 22:16:31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为了选拔少数人,而放弃大多数人。”这句话逻辑有问题,看看西方国家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差别,如果你知道哪怕私校家长出钱那么多,私校从政府那得到的平均到每个学生头上的拨款依然比公校多,而私立学校就是少数人,只不过西方国家能够得到全世界的人才,所以他们的发展暂时没有被这套教育制度阻碍到。
作者
我说的是不放弃,你说的是要平均
小周同学2021-06-19 21:58:13
最后一段的蓝字打错了。“又能力”应该是“有能力”。
Ashley2021-07-07 15:57:11
从市场角度看,就是进入培训机构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想分到一块蛋糕,但是没有口碑没有品牌加持的机构只能以低价吸引消费者,时间一长,机构的利润也越来越薄,而且对教育这个民生大事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是改整治了
lingli2021-06-23 23:45:38
公立学校管管孩子吧。天天说不要鸡娃,鸡自己。鸡自己就得九九六,九九六还不是要把孩子塞去培训机构,写不写作业另一回事,至少有人看管安全。公立学校能管孩子管到晚上九点半吗?教育机构可以。
曹贤水2021-06-23 17:15:57
“ 你知道这些日子那些著名的制造教育焦虑的公众号,是怎样正在成功转型为帮助家长抵抗教育焦虑的公众号的吗?” 精彩!作为半个教育工作者,对这点体会深刻。所以韭菜别为割韭菜的操心。 任何商业,回归服务本质,才是其长久存在的前提。所以我们这些教育机构从业者,无论老板还是打工者,定期思考:我存在的理由,价值是什么。
Mr. Balance2021-06-20 18:24:05
没有机构谁来提供这些教育资源?一盘散沙更不行,风险更大。市场搞,国家监督已经是现在的最佳方案了。
i’bon2021-06-20 13:07:23
太阳照常升起
李斌2021-06-20 12:09:08
公立教育就是不投入啊,我是在国际学校和公立学校之间纠结了很久最后还是上了公立,基本是北京前三的小学,名字就不说了,感觉天天在放羊
Anson.ジ2021-06-20 10:07:46
我的看法是,公立教育是必要的保障,校外培训是个人意愿。每一位学生不可能在那么多科目中都能跟上,适当的在校外老师补充提高一下,无可厚非。我的孩子就去校外报了游泳班,篮球班,还有剑桥英语班。
哈撒宁2021-06-20 09:24:17
这个博弈和公司996很像。每个人都不想,但每个人都不敢停; 策略是,呼吁不要996;但是自己还要996;保证自己不出局 不出局的基础上,然后等着量变到质变,引起大环境的变化
G2021-06-19 22:47:04
Fk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