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伙看一张很有意思的图

因为前段时间的疫情大放水,现在全世界人民都在关注通胀问题。美国那边有人搞了个统计研究,发现了个很有意思的事儿 👇 统计发现不同年龄段的人对通胀的担忧程度有很大差别

/pic/1_HnrX5t8BjC2ShficXqibl5Kpibvu9A.jpg60 岁以上的人对通胀的预期最高,觉得通胀 CPI 能飙到 4.5%(美国过去几十年一般 2%)

40~60 岁的人中等,觉得通胀 CPI 能到 3.5~4%。

40 岁以下的人则不那么担心通胀,觉得后面能到大约 3% 左右。

而且这还不是一次统计,而是持续跟踪,不同年龄段对通胀的看法虽然会同步变化,但始终是年龄越大的人对通胀越焦虑、年龄越小的人越不担心通胀

然后大家就吵起来了:

老年人觉得,你们年轻人太傻太天真,吃过的盐太少,“Young people are idiots”

年轻人则觉得现在时代变了,我们有当今最全面的统计记录,过去半个世纪通胀就是很低,“they have a much better track record in the last half decade or so”

结果两方互道 SB,谁也不服谁。

……

我就正好想到了以前读过 Morgan Housel 的财富心理学,里面第一章就是关于我们如何看待世界——

我们在成年前后的十几二十年的经历,会直接影响我们对未来世界的预期。

然后我就去找了另一张图 👇 美国过去百年的长期通胀指数,在上面标了 3 个时间

/pic/2_HX98cHmDkVJyzjGE4gr0UMlY7NQGcg.jpg是不是对上了,不同年龄段对于通胀的不同看法刚好也和他们成年时所经历了的真实物价上涨相关。成年时经历的通胀越高,以后对通胀的预期也就更高。

同理,如果这段时间我们经历了资本市场的长期低迷,我们就会对后市走势更悲观,“这些上涨都是暂时的,一跌就都没了”。如果我们经历了持续的房地产上涨,我们会更倾向于预期房价只涨不跌,等等等……

所以 Housel 给这一章的卷首语是这么写的:

Your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money make up maybe 0.00000001% of what’s happend in the world, but maybe 80% of how you think the world works.

我们每个人可能只经历了财富世界的 0.000000001%,但我们却试图用它解读 80% 的问题

现在想想,70 后总觉得 80 后不中用,80 后总觉得 90 后不靠谱,90 后总觉得 00 后不行,好像也是符合这个答案呢。

时代在变,大家的成长环境也在变,但不同代际的人却总在以自己长大时经历的世界来评价现在和过去的人

这个问题还挺值得思考的。

……

终身学习说起来简单但可能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容易。当我们以为自己正在不断学习新知识时,我们真的是在学习新东西,还是只是在强化旧有的认识呢?

不过我们也不用太悲观,虽然过往的经历会限制我们的思考方式,但我们并非永远不能改变。

记得几年前 WiFi 刚刚兴起的时候,父母辈都在说这东西辐射不健康,任何新东西都能联系到辐射。这可能就是过往经历对思考方式的影响。

但当父母体会过手机的价值以后,就不再抱怨辐射不健康,还会问 WiFi 在哪 /pic/3_s1f72USoeSicUEbLWScgr4iaIeFbCA.png

这说明我们还是在不断进化的,只要我们愿意花点时间亲身尝试下自己并不看好的东西。

……

正好写到这了,我再顺便给自己的知识星球打个广告吧。

平时在公众号我主要分享对各种事儿的观点和看法,在知识星球则是侧重分享这些看法背后的思考和体系。比如这次我引用的 The Psychology of Money 财富心理学,在星球就有全书 20 章的解读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来看看 👇

/pic/4_iblx1qemgPkUr4wD0uFUzT22SAw6GQ.jpg知识星球目前的价格是 159 元/年,可以看一年内的新内容和过去的全部内容。记得下载知识星球 App,如果不喜欢还可以在里面三天内申请无条件退款,不会让大伙吃亏的~

买了地2021-06-22 13:23:45

1)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2)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3)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作者

[天啊] 真相了

麦扣杨2021-06-22 13:09:40

小学的时候学刻舟求剑的故事以为自己听懂了,长大后才发现根本没懂,自己就是那个刻舟求剑的人。

作者

很多其他成语和典故也是,小时候我们都是作为旁观者当故事听,长大了才发现我们一直都在故事里。

sirius2021-06-22 13:58:55

讲着的,我很少看也大你的星球。星球的文章真的很值。但我每天还真的抽不出时间[苦涩]

作者

不用说了,我懂了…… 意思就是,星球的文章很有价值,但还是没有刷微博、朋友圈有意思 [苦涩]

愤怒的熊要吃了你2021-06-22 13:08:55

在最新一期的产品沉思录里居然看到了也大,真是奇妙的联结。

作者

当时聊天少楠给我安利了两本书,《战争论》和《复盘网飞》。我给少楠安利了两个观点,也一起分享给大伙~ 1、最难的不是精力不足的时候多休息,而是精力充沛的时候敢于少干活。

作者

2、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诗和远方更重要。我们常常高估未来带来的冲击,却低估了「对的人」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比如基金经理 [让我看看] 上面这两个观点也在知识星球里面有我的详细说明和用法~

乐观的Fispance2021-06-22 14:39:28

就像大多数人小时候觉得大人老瞧不起自己,想着“以后我肯定不会这样对我孩子”,但有了孩子之后就变成“你天天看这,这有啥好看的?”。其实不是大人和孩子的对立,而是所有和自己认知不一样的想法都有问题[吃瓜]

金吒2021-06-22 15:21:48

我的18-20岁被学校保护得很好,对世界一无所知,真是帮大忙了

文安海2021-06-22 14:44:49

御赐小仵作,看得很上头。[坏笑]

作者

小仵作是良心好剧呀,有个评价我很喜欢,“有的剧是让资本舒服的,但有的剧是真心想让观众舒服的”

雨生2021-06-22 17:21:43

也大的星球里面有宝藏,强推~ 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作者

多谢小伙伴支持~赞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