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浪费,从假阳性和假阴性说起
”当你身边的人都在关心你飞的高不高时,只有少数几个真正的挚友会关心你飞的累不累“,真正幸福的生活,应该是自己为自己负责,不管选择是奋斗还是躺平;而身边的亲友,都只是关心你飞的累不累。然而当阶级跃升/下降的焦虑,成为了一段关系中的决定性因素,那亲友关系的,就不再是你飞的累不累,而是你飞的高不高。就像父母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男生聚在一起比谁的女友漂亮,女生聚在一起比谁的男友赚钱多,但凡这样不健康的关系,都会让生在其中者产生不安全感,并最终想逃离,或是用谎言来维系。语言是会最容易造成误解的,而未来又有着其固有的不确定性。父母劝孩子上辅导班时,会说这是为你好,是让你先苦后甜,现在少玩一会,长大了才能吃香喝辣,他们觉得自己关心的其实是孩子成年后飞的累不累,但孩子却会觉得,你无意中说出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暴露了你的真心,你就是希望有一个能够成为饭局上吹嘘资本的娃。于是这便在亲子关系中,埋下了一段隐患,当这样的”钉子“越来越多父母和孩子之间开诚布公的交流,就变得困难。亲密关系中的任何一段发言,你在说之后,都可以想想对方会怎么分类,是认为你是想让Ta飞的更高,还是希望能帮Ta飞的不那么累。而个人面对一个觉得可能提升自己的机会,或者处在亲密关系中的人想要提升关系的质量时,要想想自己的判断有多少概率是假阳性,即这并不是一个机会,同时还要考虑自己当前的姿势水平,漏掉了多少机会,即假阴性。关心若是太少,难免会增加假阴性;而关心的太多太细,或者用词不当,让对方觉得你的初衷是关心Ta飞的高不高(假阳性),那么这样的亲密关系,难免会每况日下。亲密关系如此,追踪新技术新潮流也是这样。企业本身要关注自身飞的高不高(即自身的收益和技术壁垒),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关注的是企业的社会成本和外部效应(飞的稳不稳),如果由代表公共利益的机构,来指导企业本身的运营,那企业多半会破产,而若是企业缺少了社会监督,一家罔顾社会责任的企业也难以可持续发展。同样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行业,如果固步自封,就会面临假阴性过多的问题,而在一个试错成本很高的行业,盲目试错带来的假阳性则会压垮本该稳定的现金流。对于投资来说,当我们看到站在风口的猪都飞了起来,要想到是不是由于其它领域缺少关注,导致了假阴性,存在着资源浪费;而如果一个行业的成功率高于预期,则要想想是不是由于假阳性,即其处在了本身就容易成功的环境下,一旦环境不满足,就无法保证这么高的成功率,而这意味着其成长空间有限。写到此处,该道出本文的缘由,我从小被教育不浪费粮食,于是面对食堂师傅打的太多的一碗面,即使很撑也坚持着吃完。友人听闻,问剩饭会去喂猪,为什么给猪吃就是浪费,给你吃就不是浪费?我无言以对,就在路上思考浪费的本质是什么。这不应该是是否主观故意就能区分的,就像长辈会因为节约,坚持吃掉已经发霉的果子而闹肚子,最终浪费了医疗资源,这其中何尝有谁是有意浪费的。忽然想到曾听说:对于智者,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然而我们的智慧有限,于是要么是犯假阳性的错,浪费时间和资源去试错,要么是犯假阴性的错,浪费潜在的改进空间。于是对于浪费的定义,就应该是根据环境而定的,不应该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回答。就像当全社会都只有一种声音时,异见缺失意味着显著的假阴性,这时候就应该广开言路;而当言论极端化变得水火不容时,共识的缺失代表着存在假阳性的爆发。此时抱怀着简单正义观的傻瓜,若不想浪费自己的热血,就该选择“该救的一个个救(表达异见),该杀的一个个杀(不摸稀泥妥协)”这样朴素的道理。
更多阅读从最优学习率到最优批评率
敏感与敏锐的差异,从学习率谈起
枫2021-06-06 22:00:33
多吃点面条,第二天就少吃一点。也许提高能量摄入的波动性,可以训练有机体的抗干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