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等于过简单的生活吗?《简朴的哲学》书评

一方面,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因为网贷而掉入陷阱的年轻人,看到国内也如同美国那样,中央空调温度低的让人发抖。另一方面,极简的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中产接受,甚至出现了干一天歇三天的“三合大神”。在这个思潮快速变化的年代,节俭的价值观还有没有价值。《简朴的哲学》对该话题,以辩论的方式,让双方各自展开论据,从而让读者在阅读中,对节俭这一美德在当今社会的价值,有更深刻的了解。

/pic/1_xY9SM6714ibm2zPxteLwv7uH4ertOg.png

四星 文笔流程 内容深入浅出 值得反复读

大多数人都认可,节俭是一种德行,但很多人嘴巴上支持节俭与简朴的理念,实际却无法执行,但这不应被视为一种伪善。哲学的初衷,就是对生活的整体反思,而且这个反思不需要显得极为复杂难懂。澄清与节俭有关的的概念、价值、假设和论述,我们能更明白自己选择背后的逻辑和对社会的影响。

节俭有很多同义词,诸如“精打细算”,“省吃俭用”,“自给自足”,“知足常乐”等,书中第一章先是厘清不同定义之间的异同,之间的两章,分别从道德和福祉出发,为节俭辩护;之后解释为何勤俭节约的生活在当下难以推广,并在之后的两章,从挥霍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出发,反驳节俭是天经地义这一观点。最后一章从个人选择上升到节俭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关于节俭是否有价值,对个人来看,要看节俭的生活方式,是否增加了个人的选择权,让人身心更加自由;而从社会来看,则要看推进节俭,是否会让众人更加平等。这让我想到了Haoskism做的一幅图:

/pic/2_UaeGd2PiavTgHLJaxgibTA7qz5NFoQ.jpg

判断节俭是不是合适的,书中有两个对立概念特别棒,一个是升级再造”(upcycling),即使用回收到的物资,去创造出更高品质,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这对应上图中最左边的部分,另一个则是“降级回收”(downcycling),即废弃物再制品的品质变得比本来的更差,则是对应图中最右的部分,而中间的部分,则对应前现代社会中那种每个人都过的平等但贫穷的状况。

如果必须靠超过个人意愿或一个井然有序社会理当需要的过度劳动,才能确保拥有美好生活的基本要素,则个人自由便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书中的这段话,说出反对内卷化的竞争的本质。但通过减少欲望,不去尝试新鲜事物,却也会让社会停止进步,好的节俭,应该是升级再造。

之前国外有个博士在她答辩时,将她论文的拒稿信打印出来做成裙子穿在身上,这就是升级再造的一个典型。能用自己的创意变废为宝,通过组合为旧物赋予新的意义,这才是真正的爱惜东西。

节俭的生活,不是少买东西,而是不买没有的东西,有的东西只需要用一两次,可以借用或租用。当前的奢侈品,未来也许会变成日常使用的,就像曾经认为洗热水澡是奢侈一样。节俭者要能将炫耀性的消费和为身心健康做的投资分开,对前者量入而出,对后者则不可锱铢必较。例如花钱去买LV属于前者,健身,买课程或者电动牙刷就属于后者。

在这个物质丰饶的时代,决定美好生活的,更多是自主选择权,身心健康以及亲密的人际关系。这三者虽然并不一定需要节俭的生活方式,甚至与之大相近庭的选择,在短时间里,也可以上述三点中,这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节俭口是心非的根本原因。但长期来看,有判断力的节俭,是唯一符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黄金法则的,无条件的省吃俭用,那他人也无法创新,无休止的寅吃卯粮,那谁会借给你钱。

合适的节俭,就是每个人按照自身的天性和能力,去权衡当下和未来的消费该如何分配,将部分的钱和时间花在尝试新鲜事物上,将部分钱花在亲近自然上,而对于维持生活必须的和炫耀性的部分,则尽可能的减少。毕竟从长远来看,新鲜事的刺激和大自然的慰藉,才能让人永远保持青春的心态,获得持久的喜乐。

更多阅读

失败的逻辑读书笔记-失败的根源是目标不清晰

从前慢背后的道理-《效率悖论》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