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检测背后的科学概念-读那些让你更聪明的科学新概念2

/pic/1_0IF9s5oSsJEtr7qs9BXaMq7kyaicyg.jpg

Edge的年度问题,邀请著名科学家艺术家回答同一个,每一篇回答可以看成一篇自成体系的论说文小品。如今Edge网站已不再更新年度问题,,而其最新的作品,是《那些让你更聪明的科学新概念2》,这本书500多页,包含了200多个概念,相比于同一系列的作品,内容更为丰富.

你也许会问,科学概念能对指导日常生活有什么用,能不能举一个我们都熟悉的例子。新冠检测中,一项简单而有效的发明是10混一,即将十个人的试纸放到一管中去检测,从而降低检测成本,而这项发明,就对应了《那些让你更聪明的科学新概念2》中的一型(假阳性)和二型错误(假阴性)。
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对比告诉我们,为什么只有中国能采取十混一的方式来进行核酸检测,因为各国不仅要考虑自己想要的结果,还要考虑自己希望避免的错误。由于国外阳性率过高,且国外人工成本更高,且对个人隐私更加看重,使得多个陌生人混样检测,即使在统计上有优势,在实际中也是不行的。

而对于大规模核酸检测来说,如何提高自动化检测的效率,也可以借鉴科学概念,例如将十个采样管组成一组(通过塑料让其相连),这样登记时只需要扫一次码,前十人的试纸放到第一个管子中,之后的放到第二个管子中。等到检测时,也只需要登记一次,然后通过机械手臂,一次拧开。如此检测方可以只扫码一次,不论是在发放物料,还是最后的登记时,都能够减少工作量。

这个改进背后的科学原理,是层级化管理,单个采样管的方案,每个采样管需要在收样后,绑定到检测个人。而十个一组的采样管,是在其内部通过物理上的相对位置,让绑定样本编号的工作,部分由采样现场管理者那去完成,可以类比企业中的将指挥权的下放。
而核酸检测的实验原理,还涉及到《那些让你更聪明的科学新概念2》中提到的盲法分析 blind analysis),该方法要求我们在查看数据之前,就建立完整的测试程序,从而不被任何中间结果所左右,以保证科学能以谦逊的态度,承认其工作过程可能受到偏见的影响。
例如你要检测是否有新冠病毒,你要做的是保证试纸上确实有人的DNA,同时没有病毒的DNA,那么你这时就需要找一段所有人都会有且一模一样的DNA序列判断其是否存在,再找出一段只有新冠病毒会有的序列,判断其是否存在。只有同时答对了以上两个问题,才能确保检测是有效的,而不是采样者不规范操作导致即使患病也无法检出。

另一个从核酸检测引申出的科学概念,是费米问题,这是让你在不借助电子设备,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回答诸如“芝加哥有多少钢琴调音师。不必给出具体的数字,只需要说出是几个,数十个还是数百个,为什么?”

现在估计全国去年一共做了多少次核酸检测,只需要给出数量级,再根据检测成本,预估核酸检测花费的社会财富,再考虑如果不做这些检测,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能自己推导出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合理性。

当说起面对新冠为何只有中国能够一枝独秀的完成“反杀”,大众的服从是一个没有被提上台面,但却心知肚明的理由。不然如果像美国那样个人主义思潮泛滥,个人不听指挥,那就算想抄中国的作业也抄不好。然而自由主义思潮,恰恰是科学的源头活水。《那些让你更聪明的科学新概念2》中有一概念,就是“科学家”,在这个词出现之前,牛顿,达尔文都被称为自然哲学家,是通过研究自然界,去理解造物主的思想。而科学家让以科学方法,系统化的观察数据,做实验验证理论,或者完善理论体系的人得以变成普通人可以触及的活动,不再需要神赐的天赋,任何人只有受过足够的训练,都可以成为科学家。
而当代社会,则需要每个人尽可能多的掌握科学界新的概念,语言是我们认知事物的工具,而这些新的概念,将会让你更好地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发现有哪些可以改进之处,让你在工作中更有创意,能够更加理性的做判断。

更多阅读
《The last unknowns》摘抄-Edge年度问题之完结篇
帮edge出道年度问题-那些常用的隐喻需要科学解释

冉雷2021-06-26 17:47:53

那个十混一的case,让我想到咋们数据库设计中构建稀疏索引的方式,有时候为了节省索引空间,我们会将排序的数据分成多段,在索引里仅存在数据段的开头和结尾。这样的话,可以不用让每一条数据都在索引里。也能很快利用数据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