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价最大的消费,叫做“必须立即拥有”

平时经常有小伙伴非常纠结地跑来问我,一边是希望存钱、想要投资积累收益,但是另一边又觉得某某东西很值得买,“也是宜早不宜晚”。问我应该怎么办。

但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有意义的消费应该是「收获 > 代价」,而大伙在提问的时候都在说这些消费能给我带来这个、带来那个,却很少有人考虑这笔消费背后的代价是什么。

同一笔消费对不同的人来说代价是不同的。消费的真实成本并不是我支付了多少钱,而是我为了攒下这笔钱所支付的生命时长。

有的小伙伴买包花了 2 万。但如果她的收入很高,每个月能赚 10 万,一个星期的工作换一款真心喜欢的包,这笔买卖还不错。

但同样一款包,换到月收入 5000 的小伙伴身上,付出 4 个月换个包还值得吗?结论可能就要彻底反过来。

有的人国际旅行喜欢商务舱,如果 10 个小时的安逸只要支付 1 天的生命,我觉得这笔买卖很划算,毕竟飞机上睡好相当于落地凭空多出 1 天的时间。

但如果我们要消耗 1 个月的收入,只为了爽这么 10 个小时,那还值吗?

一笔消费到底值不值得,除了要看 ta 带给我们什么,更要看我们付出了什么。同一笔消费我们要付出的代价却可能是不同的,没有什么东西“必须拥有”。

但是这还没完。

……

同一笔消费,不同时间的我们支付的代价也是不同的。

我们经常被告知,有些消费宜早不宜迟、早买早享受。但我们却很少注意到,为了早享受所额外付出的代价可能远超我们获得的好处。

消费越早,可能代价越大。

昨天有小伙伴留言给我,他说自己从月光刚刚开始攒钱,但是又觉得整牙、近视手术这些都是对生活改善明显的开销,应该宜早不宜迟。

碰巧这事儿我有点经验,我也做过近视手术,我也有过刚刚开始攒钱的阶段。

首先,近视手术对生活的改善确实挺明显的,这毫无疑问。但问题还是那个,我们要为早买早享受额外付出多少代价?

我可以选择 5 年前还是学生、没有积蓄的时候做近视手术,早买早享受。

但如果我把这笔钱留下来投资,等到 5 年后呢?

5 年后,我的人力时薪大约是学生时期的 5 倍,而当初留下的这笔钱投资可以增值到当时的 1.6 倍。相当于付出的代价就只有当年的八分之一

早 5 年做近视手术,我能多享受 5 年,但这相比于我未来 30 多年的生活只是个零头。而为了多获得这个零头,我却要为此多支付 8 倍的生命。

那宜早不宜迟还成立吗?

……

当然,大家也可以不认同我上面的这个计算,也可以说工资未来上涨不确定,投资收益波动也很大,现在买还是以后买都差不多;也可以说 4 个月买个包,还是觉得很值。这都没问题,毕竟我们对生活感知和价值评判是不同的,这很正常。

重要的不是具体选什么,也不是“不要买东西”,而是选择背后的思考:

我们不能只考虑一笔开销对生活有没有帮助,更要考虑背后的代价是什么。只有收获大于付出,这个选择才有意义。

早买早享受,这句话没错。但很少有人提醒你后半句,早享受是要额外付费的。

没有什么消费“必须拥有”,而里面代价最大的那个,叫做“必须立刻拥有”。别让代价超过我们的收获。

失胖的控子2021-07-06 13:26:54

我的观点是:考虑要不要买,那就不要买;要不要扔,那就扔。让你犹豫的事情说明不是重要且紧急的。

MacGuffin2021-07-06 13:27:37

我肯定是不赞成消费主义的,但是我其实也不太赞同也大的这个算法。不是每一个体验都能被“金额”来计算,25岁做近视眼手术花了半年工资,30岁做只要一周工资,那25岁到30岁的清晰视野是什么价钱呢?对于也大来说,财务自由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本金积累带来的意义可以压倒一切,所以会赞成这种算法。但是目标不同,意义感就不同,未来遥不可及,现在就在眼下,我一直觉得对未来的追求其实是为了保证现在,给现在带来意义和安全感。

作者

你可以稍微重新读一下自己的留言,前半段说的是「体验不能被金额计算」,但后半段潜台词却是「5 年的视野清晰值得过半年的工资」。其实你心理还是有杆秤的,只不过可能自己都没注意到。 我说了,值还是不值的结论其实不重要,因为每个人对体验的定价是不同的,但问题在于,我们不能没有定价。

酒儿2021-07-06 13:12:04

同事朋友经常跟我说,在深圳买房宜早不宜迟,早买早享受早安心…可买了房,存款被掏空,每月现金流也紧张,想想就觉得痛苦…

作者

那要这么说的话我觉得买“茅台”、买基金也是宜早不宜迟呢 [666]

frankie2021-07-06 13:17:26

非常赞,不要被消费主义蒙蔽了眼睛,也不必做葛朗台,关键是看对自己的价值。。

土狗2021-07-06 13:06:18

也大,有推荐的日常记账的软件吗?

作者

我从 15 年开始一直用的是 moneywiz,最近更新到了最新版的 2021,感觉还不错。不需要同步的话免费,同步就需要订阅了,一年 98 块

Slone2021-07-06 13:47:36

moneywiz 官网支付可以使用优惠代码 save2020,折后不到八十一年。

lalala2021-07-06 13:31:34

也大,特别想问,你的日常工作应该也是对着电脑用眼多,难道近视手术做完之后不会难受或者反弹么。

作者

其实还好啦,我一直用电脑很多,近视度数已经稳定 10 年了;但干眼症倒是真的,以前眼睛酸胀以为就是累了,后来才知道这是干眼症……

yafen2021-07-06 13:12:03

过了攒第一笔钱的时段。早消费,要看看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大计划,比如,打算买首套房,还在努力攒首付时,纠结要不要先买个20万的车,这就要好好权衡了。 在换二套房的首付中,想换个好车,虽然也会把换房的时间延后,趁着年轻,觉得可以先满足自己换车的愿望,没有当初的纠结了,因为第二个目标不是刚需~

LLLLL2021-07-06 13:15:32

确实,重点不是要不要消费,重点是结合自己的价值观并且考虑好代价以后的消费(简单来讲就是对自己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要有数[旺柴])

作者

对,买不买其实没有绝对标准,重点是我们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过我们获得的价值或者感受。

Lee2021-07-06 13:11:38

买房呢?

作者

买房的问题之前写过,背后的道理其实差不多——我们可以用来赚钱的时间就这么多,能解决的问题注定是有限的,一看值不值,二看优先级 https://mp.weixin.qq.com/s/JnXxUDjEnf3gdSN9hYEATg

吕梦一2021-07-07 13:16:49

也大,这篇和上一天那篇真的好好啊!本金那个我也有了一些体会,也许觉得财务自由要本金的人们都还没有开始这段旅程,处于观望或者犹豫阶段,以我自己为例,一旦开始了,慢慢发现其中的乐趣,攒钱、囤基金和投入工作的快乐越来越多,只想要在这条路上再更快地跑起来,去提升自己,优化支出结构,本金是既成事实,为什么要因为过度关注一个不能改变的“过去”成为在“当下”努力的阻碍呢?那样,想要的“未来”不是更不能到来了吗?所以我真的发自内心地认同那篇! 这一篇也是,恰好自己正在因为想要增加的旅行支出会超年度预算而纠结,又想到似乎这几年只见到公众号说过一次旅游,正准备问问也大是怎么考虑的,这篇就给出解答啦!而且是从更系统的层面去衡量付出和收获究竟值不值,自己去比较。 真的很开心,在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踏实,有希望,感恩也大~[愉快]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