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买房对我的财务自由计划影响有多大?财务自由实证#28

目录

财务自由一直是我个人优先级最高的财务目标,从懵懵懂懂到制定具体的财务计划,再到如今渐渐靠近终点,已经走了五六年。为了能够更加透明、中立地证实普通人财务自由的可能性,从 2019 年开始我决定公开自己的财务进度,成为这个系列内容——财务自由实证。

这个阶段的目标——工资理财实现财务自由。不追求大富大贵,但求能够不再纠结生计这些琐碎问题,在重大选择面前获得更多的人生选项,不再瞻前顾后。

有兴趣参考这个实证的朋友建议先看看之前的引导篇,制定你自己的财务自由计划和我一起财务自由。这里还有两个资源对于大家理解实证会有很大帮助。

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 30 岁前积累 500 万人民币金融资产, 根据资本市场的历史收益情况,这笔钱对我来说大致可以每年产生 50 万的“睡后收入”,足够支撑我选择自己想要但收入也许没那么稳定的理想生活。(大家可以参考我的思考和感悟,但不一定要参考“我”的目标,找到“你”的目标)

计划进度

当前财务自由计划完成度 95.1%(当前资产 ÷ 目标资产),相比于上个月增加 0.2 个百分点。

我的本轮计划开始于 2017 年,从 2019 年 4 月开始公开实证。实证以前的本金 + 收益共同作为初始本金记录,实证开始后截至目前年化收益率 20.95%,浮盈 147 万(有一咪咪回撤)。

/pic/~)

这一期的预算和储蓄章节我先不贴啦。正在逐渐过渡到财务自由以后的生活,发现原有的预算思路有点不再适合。这个部分最近会有一次大调整,下周我会和大伙分享我的思考和心得。

还在财务自由路上的伙伴们也别担心,我会把自己在财务自由路上用过的方法做一次重新的盘点整理,带给大家更加系统的思考。

投资上没有什么变化,继续躺赚,持仓和上个月变化忽略不计 👇

/pic/2_ZibLUctpYStrDYJGXrhNOIYktW0uug.jpg### 买房对我的财务自由计划影响有多大?

年初我和也太给今年定了个目标——“在几乎不影响财务自由进程的情况下把房子买了”。这个任务算是基本搞定了,我们在德国某二线城市买到了一个不错的,准备明年搬家。

首付我们初步估计会拿最多 80 万

如果把现在的财务自由本金减去 80 万,就从 475 万变成了“3”开头的 395 万,看起来是个不小的打击。

但我仔细算过一笔账,问题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大。

先说首付,我们这个房子其实是买给一年后的自己,准确的说是一年半以后。按照我们俩目前的生活和储蓄状况,后面一年半里新攒下的钱已经可以把首付压力消化得七七八八。对最终财务自由本金的影响可能也就二三十万

然后我们算了一下月供,房子买在二线,房价便宜、物业费也良心,月供基本就是现在一线的房租,没有后续负担。

所以里外里算下来,买房对自由状态的最终影响是很小的。只要提前做好规划,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买到不影响财务自由状态的房子并没有想得那么难。而且这还是我比原计划多掏了一倍首付的情况下(买房的开销比原计划超了一倍

关于财务自由和买房的思考,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回顾一下之前的内容:

……

在写财务自由实证时后台经常有这类问题,“你攒了这么多钱,买个房就又回到解放前了”。

我想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真的渴望自由,为什么要买会让自己重新失去财务自由的房子呢?

很明显,对提问的读者来说房子的优先级高于财务自由。他觉得自由可以重来,但房子不能含糊,所以才会这么问问题。

但对我来说正相反,财务自由是我生活的第一优先级,而房子应该为财务自由服务。所以我和也太会寻找那些满足我们对自由生活预期的房子,最好还能让房子反过来成为财务自由生活的助力而不是负担(比如,周边设施越便利的房子,生活的必需开销也会越少)。

我们能否实现财务自由,起决定性的不是收入有多少、开销有多大、房价有多高,而是财务自由在我们内心的优先级。决定我们最终生活状态的是我们对各种问题的内心优先级排序

如果我们一边希望财务自由,但另一边生活上每每遇到问题,买包、买车、买房、度假,都让财务自由先靠边站,那财务自由最后也会让我们靠边站。

当我们真的把财务自由放在生活的最高优先级,遇到什么问题都首先思考,怎么能在不影响财务自由的前提下解决问题。那纵使一路千般意外,我们也终将自由。

不过我倒不是建议所有小伙伴都像我一样先财务自由以后再考虑买房,毕竟大家向往的生活各有不同,要面对的问题也不一样。

但有一点我相信是不会变的——真正影响生活走向的常常不是外因,而是我们自己做出的每一次选择。

转转2021-07-02 14:12:41

很羡慕作者的父母会拿出100万让孩子自由安排。 其实我跟我老公的名下的固定资产,如果折算成现金的话,也差不多500W了,而且因为在一个小城市,开销每年20W足够了。平均年华百分之十的投资率,我也能达到。但是说服双方父母,是万万不可能的。 我俩还在做着一份打工打到死也赚不到这个资产,且自己一点都不喜欢的工作,无法获得自由。 明明知道怎么做更好,却不能那么做,这其实很焦虑。

周倩Celia簿市金子2021-07-02 13:29:16

为什么不在德国投资美股或者ETF呢?钱是要转回国内的吗?

作者

因为 A 股收益高呀 ?? A 股是全球成规模资本市场里过往收益最高的,而且 A 股也是最容易获得超额收益的地方。奇怪的是,A 股也是被所有人骂得最惨的,唉……

木聪2021-07-02 13:15:09

我只有100w 算是在财务自由的路上吗,平时花费不多。

作者

在不在财务自由路上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有明确的规划,怎么赚钱、怎么投资、怎么获得被动收入,那 10 万也是在路上。如果只是一味攒钱,却没想清楚攒钱的目的,那 1000 万也可能觉得还不自由。

李什2021-07-02 13:06:13

说到选择,又想到之前的提到的那个「痛苦最小」原则了。毕业时也在考虑过两个工作选哪个?各自的优点都挺吸引我,最终还是做出了选择。现在回头看一下,当时确定好哪条路,就是判断我更能接受哪条路的缺点。

作者

我们常常高估一个选择「未来」能够带来的好处,但却会低估「当下」会承担的痛苦(想想减肥的困难)。所以反着考虑问题,不再纠结利益最大化,而是反过来想租房的麻烦和工作上的忍气吞声,哪个更让我们痛苦,选不那么难受的那个往往就对了(具体见文中的链接,第一笔本金怎么选那个 [让我看看]

王佳男2021-07-02 13:43:33

也大一针见血,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烦恼,其实都是来源于“优先级”的问题。理清自己的“优先级”,有自己的主见,而不是去迎合别人的看法,是“自由”路上很关键的一步。

沉默在燃烧2021-07-02 13:10:37

也大搬去二线城市会影响工作吗

作者

工作多少还是会有影响的,但因为被动收入不受地点限制,实际对家庭的总收入影响很小。所以算下来,赚一线的收入,到二线生活,还是挺香的~

苏2021-07-02 13:31:48

觉得和停下来听听内心的声音是一个道理,也大又想深了一层。房子适不适合自己也是个考量维度呢,把房作为工具是否更纯粹?也大买房就是把它作为实现自由的工具,我们也可以想想自己适合的房子是什么样

作者

对我来说房子也是个保障自由持续的工具,德国租房太保守非要看工资单,所以我得有个不用看脸色的保底的选项,这是对我买房的最初预期。不过后来发现改善的选项我也完全负担得起,毕竟财务自由以后全家就相当于 4 个人赚钱的速度了。

mo2021-07-02 13:04:18

我对仓位这个问题比较好奇,因为资金总是动态的,怎么知道多少是自己的仓位呢?

作者

让自己的投资尽量简单,而且尽量把不同策略的投资用不同的账户分隔开,确定仓位就很快了。

游客2021-07-02 23:31:37

有一点不理解@转转的困惑,资产在自己手中,上班也是自己去,为什么要先说服父母才能做自己“想做”的选择呢?约束,真的是父母给的吗?

John2021-07-04 18:25:03

@转转 父母买的房子,只是为了给孩子保底的生活,无可厚非。解决焦虑的唯一办法,就是改变自己。赞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