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不过双休日后的第5周,状态依旧很好
我拿自己搞了个真人实验。起因是我最近分别读到的两个印象深刻的观点 👇
找到一个方式让工作本身成为生活中最值得期待、最有盼头的部分是通往自由的必经之路(工作不一定是上班) —— Lawrence Yeo 金钱是你的身份放大器
就像我们一直说的,财务自由不是从此以后就什么也不做了,而是能更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儿,不再瞻前顾后。
(如果我们找到了 ta,对我而言)我不知道这是星期四还是星期六,那并不重要 —— MJ DeMarc 百万富翁快车道
把这两句观点连起来,我得出了一个有点叛逆的猜想:有没有可能不过双休日反而会更让我们更加舒服自在呢?
虽然逻辑说得通,但我自己也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一周忙 7 天能比做五休二舒服自在。为了搞明白怎么回事儿,我拿自己开展了这场试验。
不过周末,我会经历怎样的变化?
这个念头开始于 2021 年 6 月 7 日,首次提到是在这篇文章:
今天是 2021 年 7 月 11 日,试验已过 5 个周末,这是第 3 次记录。
……
在第 1 次记录时,我提过一个观察:
很早就注意到自己有明显的状态周期,会 2~3 个星期效率爆棚,再 2~3 个星期低迷不振……
所以尚不明确——到底是我碰巧赶上了个人状态的巅峰期,还是这真的是不过周末带来的变化。
当时后台超多小伙伴也留言表示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但一直找不到解决方法:
简直一模一样,我一直想记录是不是月球潮汐什么的影响人体。
现在看来不是月相的影响了
实验已经第 5 周,头一次,这么久依然还没遇到效率周期的问题。
我可能找到了背后的原因,基于过去 5 个星期的实验和思考我提出个想法,看看能不能给大伙一些参考。
效率周期可能源自一种潜意识——我们总在有意无意地把生活分成工作和不工作两半来区别看待。
当我们效率特别高时,会分配很多精力给「工作」相关的任务。但时间久了我们就会有种亏欠自己的心理,觉得给「不工作」这个部分分配得太少 ➡️ 然后我们就会试图去找补,补上自己错过的各种「不工作」,比如小说、刷剧、打游戏等等 ➡️ 可这样一段时间再「不工作」占比太高,我们又会想要回到「工作」,开启下一轮循环……
但当我试着接受一周 7 天、一年 365 天都可以无差别工作,这种割裂的意识就消失了。不管一天工作的时间是多是少都不再有亏欠和失衡的感觉。工作与生活最终合一,效率周期也就一点点被熨平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还会继续跟踪,有新的想法再给大伙更新~
……
自从开始记录「不过双休日」就常有小伙伴给我留言,说很开心看到我在实验中经历的改变,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但也经常遗憾自己作为打工人、“工作都是为了老板”,没有办法亲身实践。
但实际上也有很多上班的小伙伴们已经开始实践:
我也是打工人,每天 7 点出门,6 点到家。最近也开始尝试周末也继续工作,但不是把平时在单位做的那些工作搬到周末,而是带着工作那样认真的心态去关注对自己长期发展有利、但短期可能看不到什么成功的工作。在“有价值”的部分和“我喜欢”的部分中找到那个交集(有删改)
这实际上是帮我们打破一个死循环:
平时上班不想学习,总想着周末学,周末了又觉得都周末了还学啥……
而周末也工作就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出口。
实际上改变我们的并不是这个工作节奏本身,而是 ta 会影响我们看待生活的角度。事业是一辈子的,而职业只是暂时的。每份职业都包含两个部分——
- 做完以后带不走的成果,可能交给老板,也可能交给客户。
- 离开后我们能带到下一份职业的收获和提升。
工作到底是为了老板还是自己并不取决于职业是什么,而是我们关注哪个部分。
我们可能总觉得要先有个热爱的职业,才能获得“不需要周末”的那种感觉。但现实也可以是反过来的。我们先接受一周 7 天都愿意工作的心态,ta 会让我们更容易看到工作中属于我们自己的那部分。
实验还在继续……
- 财务自由:我的财务自由实证之路
- 投资实盘:十年之约,躺赚不难
- 抵御风险:6 月保险最推荐
- 干货汇总:一文打包三年干货(第四版)
;D2021-07-12 13:08:44
突然想起来《每周工作4小时》,把退休期分散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是不是也和 把周末所谓的“休息” 分散在一周,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
“没有什么把我们的生活分成两半”,细想想发现这句话真是无处不在
东南2021-07-12 13:20:35
长期保持阅读和于工作中学习的习惯,也就无所谓周内周末了
作者
这个总结挺有道理的,只要有终身学习的心态,是享受其中的,周内周末就不太有所谓了
土豆塔2021-07-12 13:16:50
那也大这种方式是不是意味着摒弃了娱乐、社交活动呀?因为这类活动不一定不等同于自己热爱的事情
作者
可以看上一篇,因为接受每天都工作,实际上用来社交的时间反而是会变多的。社交你到底喜不喜欢取决于社交的人,而不是社交这件事儿。 当娱乐是和朋友们一起,或者是陪伴家人的一部分时,我还是会积极参与的,对我来说娱乐本身是一种沟通的桥梁。
沉默在燃烧2021-07-12 13:19:39
一到周末生活节奏就被打乱了[捂脸]我也加入试试。也大分上班时和下班后吗?
作者
我自己不分上下班,但会区分“也太在上班”和“也太在家” [奸笑] 要找一个对家人最有利的平衡点
Lucky MY2021-07-12 13:36:34
也是看了也大这个实验之后,开始有意识的调整心态和工作周期:之前总是想要推到周末再做的生活上的事情,工作日就给做了。周末也不再是一味躺平,会跑去公司做一些计划内的事情。坦白来说,周末去公司工作发现效率高了很多啊,感觉不错!已经实验了2周,本周继续~
SherLock·OD2021-07-12 15:35:33
看完文章,忽然想起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我好像已经尝试过这种工作模式了。当时在一家土建的施工单位,单位包吃住全年无休,每天都要固定时间上班的那种。当然一天的工作呢也都很累,按说应该坚持不了多久才对。但奇怪的是,这份工作是我目前为止坚持时间最久的。现在想想,可能的原因,一个是周围的同事年龄相仿,兴趣相投,每天吃住在一起,和上学时期差不多,让我们在社交中彼此消解了劳累。再一个可能就是,淡化了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区别,当时有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不知道当天是星期几。要不是因为后来有家庭需要,我可能还会干很久吧。
2021-07-12 15:05:23
跟随也大进行了实验,目前最大的收获或许是作息的调优,形成了一套统一的作息规律,每一天都是一样的早起健身,专注时段,休息时段,陪伴家人时段。周一早晨再也不痛苦了,周末工作学习和玩耍慵懒之间的挣扎也逐渐消失了,每天的精神状态都有了提升。
白丽娟2021-07-12 13:18:38
问题在于你可以用原本生活的时间处理工作上的事情,但是没办法用工作时间处理生活上的事情。
作者
有意义的「工作」本身不就是在解决「生活」中货真价实的问题吗?工作与生活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于要去花心思寻找生活与工作最大的那个交集点,这正是“不过周末”心态能帮到我们的,找到以后会非常幸福。
作者
其一,我们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因为要解决大家生活上的某个问题才会存在的,而且这个“大家”里面,常常也包括我们自己。 再者,工作上学来的技能很多也可以放在生活中,甚至比原本的生活方式更高效、更降维打击,工作怎么就不能处理生活上的问题呢?
国新月2021-07-12 13:35:52
我已经有热爱的职业了,也经常周末读书思考和刷题,但是思维多少还困在打工人身份里,让我感受感受不需要周末到底意味着什么
Kawahh2021-07-12 21:08:52
想起和朋友讨论过好几次,结婚有孩子以后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如何把生活和事业分开,现在看了也大一系列的实验有答案了。别问,问就是不要分开哈哈哈哈我是周日晚上就会有焦虑感的人,上周也试了在双休日的下午安排工作,周日晚真的心理负担轻了了一点儿,为什么只是一点??因为效率还不是很高,有点摸鱼的意思,但也总比以前整个下午刷剧逛淘宝冲浪强
球球了让我戒掉巧克力吧2021-07-14 15:49:23
我发现无意识实践这个理念之后,我工作效率的确高了些。比如以前我总把工作生活分得很开,还鸡贼的想用生活的部分占用一点工作时间,似乎这样我就赚了,比如早餐上班时间吃,一些生活处理的杂事也挪到工作时间。后来发现,这样做的时候很心虚,总怕被领导发现,所以效率很低,时间还花的多,还因此特别容易走神。后来我刚才早点来,上班前就解决掉吃早餐、做计划等准备工作,工作更加专心了,也没那么排斥上班了,也不迟到了
无尽夏2021-07-27 07:13:22
有个疑问:对于普通打工人,如果接受一周七天,会不会容易被……PUA,其实我就是必须得双休,单休就感觉会没有恢复好没有力气面对繁忙又有压力的一周会觉得疲惫,周日下午会焦虑周一,怎么破啊[流泪]
作者
推荐你看最新第 6 周的那篇,正好解决这个问题~
重玄2021-07-15 19:32:49
虽然没有开始这种实验,但是慢慢变化视角去看待现在的工作,慢慢寻找某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