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被动收入体系
上周我们说完了如何通过投资获取年化 10% 的投资回报,这篇来把一个还没有回答的问题补全——当投资亏钱的时候,我们的被动收入怎么办?(没看过当时那篇的小伙可以先往下看,不耽误理解)
现实中的「投资和生活」就好像「下雨和庄稼」,下雨相当于是投资赚到的钱,而我们的生活就是需要雨水的庄稼。
我们知道天总会下雨,大体的降水量也能估计出来。但我们不能预测具体什么时候下雨,也很难提前知道今年雨水多还是雨水少。这就像投资,我们知道长期投资会赚钱,但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具体多少涨幅。
那么农耕时我们如何应对干旱和洪水的问题呢?我们发现了两条路:
- 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降水,但总能找到雨水相对更稳定的地区,这里更适合农作;
- 建一个蓄水池或者水库,来满足灌溉和防洪,降低雨水不确定的影响。
这两条路一起并用也是投资获得稳定被动收入的大体思路,解决了投资收益不确定的问题。
找个雨水更稳定的地区 ➡️ 被动收入第一步,寻找现金流更稳定的投资
我经常拿持有基金和买房做对比。房价涨跌不能预测,但房产的收益不仅来自房价上涨,还包括租金收入。相比于房价,房租收入是笔稳定的现金流。这个大家都很容易 get。
我们投资股票或者基金也一样,股票和基金除了涨跌也会提供分红,而分红像房租一样也是一笔稳定的现金流。
但有所不同的是,基金之间的分红策略是不一样的,比如我在持有的三只基金:
- 兴全合宜历史上没有分红;
- 富国天惠在前一年赚钱的情况下常会分红,比如今年 3 月分红过 4%;
- 兴全趋势则分红比较多,也更稳定,去年是 9%(今年还没到日子)。
大部分单纯以「增值」为目标的投资者不太关注分红,但如果想要创造「被动收入」分红是很重要的收入来源,值得关注。
但我们也不能只拿分红来评价基金,过于稳定的分红势必会影响长期上涨,所以要有个取舍,差不多就行了。从我的经验来讲,所有投资平均下来一年有 3~4% 的分红比率就很满意了。
关于基金分红,大家可以参考我以往的文章:
- 中了彩票,怎么一辈子花不完?科普“分红”这个获取现金流的思路
- 来自己给自己加薪,我研究了很多国家的统计数据,也包括国内,发现基金分红的增速普遍大于工资上涨
- 两步拿到稳定收益,获取分红的具体思路,以及基金不分红应该怎么办
- 富国天惠要分红了,拿富国天惠举了个更具体的例子。
这是第一步。
建蓄水池灌溉防洪 ➡️ 被动收入第二步,通过备用金削峰填谷
但获取被动收入只靠基金分红还不够,而且有时候即使分红稳定的基金也可能遇到特殊情况不分红,所以我们还需要自建一个蓄水池。没什么收益的年份,我们就从蓄水池中取水;而基金产生收益时,往往会远远超出当年所需,我们再支取收益的同时还要再往蓄水池中补水。
关于这个蓄水池思路我当时给大伙画了一张图 👇 基金当年没什么收益的时候,我们要通过分红(股息) + 提取备用金支付生活
基金上涨赚钱时,我们再通过收益满足生活的同时把蓄水池重新补满 👇 这样一来就能在资本市场有赚有赔的情况下实现比较稳定的被动收入。
财务自由领域经验公式是需要 3 年的开销作为备用金蓄水池,但具体数字大家各有不同,多的少的都有,最多有认为要 7 年的。这个主要就看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对投资波动的接纳程度。
……
我们来举个具体例子,通过被动收入支付生活很多小伙伴可能觉得有点远,先来个小目标——每个月 100 块被动收入支付话费,先「话费自由」好了。
- 如果每月要获取 100 元被动收入,那一年就是 1200 元。如果估算投资是 10% 的年化收益,需要的总本金就是 10 倍,也就是准备 1.2 万的本金。
- 然后要从这些钱里面分出 3 年的备用金,3600 元。我会投资一些特别稳健的投资,比如固收+、或者永久组合。
- 然后剩下的 8400 元作为长期投资,目标至少拿到 10% 的年化回报。但同时也要兼顾分红,目标定为 3%。
- 每年统计一次当年收益,如果没有收益第二年就以支取备用金+分红为主要方式;如果当年有新的收益,再提取出来用来下一年的开支并补全备用金。
这样一来,「分红 + 蓄水池 + 长期投资收益」就能让整个被动收入体系运转起来了。
而与此同时,我们的工作收入还可以继续投入长期投资 👇
所以这个体系不但可以创造相对稳定的被动收入,同时还在持续成长。开始时可能是一笔小钱,只是“话费自由”,慢慢成长到“超市自由”、“租房自由”、财务自由……
……
但写到这里,很多小伙伴要追问细节了:
- 投资是 10 倍,但是加上备用金那不就是 13 倍了吗?钱又不够了……
- 怎么知道备用金是 3 年,万一市场偏偏 4 年都不涨呢?
- 估计投资是 10%,那如果后面 5 年里偏偏投资收益只有 5% 甚至不赚钱怎么办?
- 等等等等……
这些都是我这些年反复被大家问到的问题。
建议大家优先关注思路,而不是里面的具体数字,因为很多数值是估计值,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变数。数学是死的,但人是活的,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节、优化。**参数是优化出来的,不是设计出来的。**毕竟“知识来自阅读,而智慧来自实践”。
但同时也必须正视一个问题,不管怎么优化,我们总会有考虑不到的意外。
我曾经拿一个美国博主做的计算器算了一下,如果每年从美股投资中支取 4%,6.2% 的概率 30 年后钱会花光,而谁能想到,我们还有 12.7% 的概率根本活不到 30 年……
生活总是充满意外,任何收入方式都不可能完美。
上班的月薪看起来稳定,但也指不定哪天就突然会失业。租房的房客看起来靠谱,但也有可能遇上疫情交不起房租。
但我们不会以此为由拒绝工作,也很少有房东因此不再出租。因为我们知道工作丢了可以再找,房客退租也可以换人。
而被动收入也一样,绝对完美的被动收入方式也是不存在的,但我们却能以另外一种方式保护它们。这个我们这周会细说——财务自由的 6 层安全边际。
- 财务自由:我的财务自由实证之路
- 投资实盘:十年之约,躺赚不难
- 抵御风险:6 月保险最推荐
- 干货汇总:一文打包三年干货(第四版)
Echo2021-07-13 13:09:33
也哥 新能源现在收益超百分之50了 卖了还是继续定投呢
作者
这问题没法直接回答,让你卖了,如果后面继续涨你会拍大腿;让你定投吧,假如后面跌了你又会后悔咋没卖。 不如回头想想自己当初看好买入的理由是什么,寻找一个与买入理由最自洽的卖出逻辑。假如当初想得是“赚一波”,那见好就收;假如当初觉得是“看好长期发展”,那就继续定投。
马涛2021-07-13 13:38:34
有房贷的话,这个三年备用金可就太多了…
作者
还是那句话,一步一步来,别总想一口吃个胖。先被动收入搞定 1/10 月供,然后加到 2 成,最后慢慢成长。生活是个过程,不是结果。
可2021-07-13 13:04:40
也大,分红会不会把基金份额稀释掉
作者
分红过程会降低我们持有基金的总值,但这个过程是可持续的。 关于分红有个很好的比喻:基金就是一颗苹果树,而分红是结出的苹果。分红就是苹果落到地上的过程,本身并不增加财富。但一年之后,苹果树又会重新结满新的苹果。
清和07302021-07-13 13:17:22
其实基金的现金流很大程度上是个心理问题,基金分红不过是把钱换了个位置而已,就算基金不分红,它持有的股票还是会分红的,这些分红都会计入基金资产,只不过这些资产不会停留在账面上,而是又买进了债券和股票而已。单纯从基金净值来看钱都是在的。所以私以为不用在意基金是否分红,需要用钱基金却没有分红的时候,手动赎回部分基金就好。同样的道理,基金分红的时候如果不需要用钱,最好选红利再投把这部分钱留在基金里,基金分红与否其实不用太关心。
作者
分红是上策,分红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基金经理帮你选择时间变现部分基金资产,会和他当前的投资操作更加契合。 自己赎回当然也可以,我也有这个操作,但终究在时间点上不会有那么理想,因为我们不知道当时基金经理在做什么。
Doris.2021-07-13 13:18:40
不知道也大参加过国内的理财沙龙没有?这个思路和理财沙龙的四象限理财法很像,如果手上有除了生活必要支出的钱以外,10%作备用金(足够6个月-1年生活),20%防御金(保险、债券)30%稳健投资(基金)40%高收益投资(股票,其他)。听起来整体思路差不多~[Smirk]
作者
所有的理财思路都跳不出备用金 + 稳健投资 + 长期投资的框架,所以看起来(what)并不会有特别大的区别,重点是背后的 why。 另外这个 10、20、30、40 还是有明显问题的,可以参考这个分类方法,但不要照抄里面的数字。
青2021-07-13 13:52:38
哎 也大 前段时间接触了btc合约 好久没来了。 亏了几十万 头疼。。。
作者
唉,吃个教训吧。 投资的第一步不是估计预期收益,而是评估可能的最大风险,这个道理总要亏了大钱才能慢慢领悟……
AllenGFLiu2021-07-13 13:40:50
也大,投资组合产生股息我知道,是直接有分红打过来,但收益呢,收益是需要自己卖出一定的份额来获取吗? 这一点一直没想通,因为之前总以为买主动基金就是打死也不卖,但现在又要通过卖基金份额来获取收益。
作者
这就有点钻牛角尖了。「只买不卖」说的是不要高抛低吸、不要频繁折腾基金换投资、长期持有、别总想着择时。但该用钱的时候还是要适当变现的,假如真像你理解的「打死也不买」,那和丢了有啥区别 ??
hope2021-07-13 14:03:31
也大,三年备用金这块,固收加或者永久组合,这里的永久组合,拿文中的例子说,分别买股票基金债券现金和黄金,然后这四部分总额3600,作为三年的备用金,我这么理解对吗?然后国内环境,花相同的钱买固收加产品也可以达到备用金的效果,是这样吗?[可怜][可怜][可怜]
作者
下一期财务自由实证我写一下我的具体安排,方便大伙来参考。
下加一线2021-07-13 13:09:06
请问话费自由例子里,如果当年长期投资收益超过840了,是把当年收益全部支取,还是只取840?
作者
如果当年的收益特别高,我会先取备用金缺口的部分,把之前的备用金补齐。然后再取计划每年的被动收入,就是你说的 840(8400 x 10%)。
下加一线
思路还是按需取用,和具体收益率无关。有点明白了[666]
作者
对的,与当年具体收益率无关,不然就又会陷入择时和追涨杀跌的陷阱了。
Horace2021-07-13 13:30:06
所以说从风险,长期收益的角度来看,固收加和永久组合在个人资产配置中可以相互替换么?
作者
在国内的话,短期可以、但长期估计不行,因为固收+ 的收益会随着利率下行逐渐缩水。参考现在的欧美,固收类早已经废了,永久组合却依然跑得很溜。赞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