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三个兼顾财务自由的买房思路

给大伙分享三个能够兼顾财务自由计划的买房思路,第一个是来自几位读者的实践,第二个是来自一位私募大 V,最后一个是我自己用的思路。### 1、寻找正现金流的房子

这个思路最初是来自一位读者的分享。

这位小伙伴挺看重买房的(在上海),希望尽早上车,但是又不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太困难。然后算了一笔账,通过预期租金 + 手里的首付倒推自己的买房预算和贷款额

后来他买到的房子是这样的:

工资到手 6000,公积金 2200,买房月供是 9200,房子收的租金是 6500。房子租出去,最后对现金流的影响就是:

+ 2200(公积金)+ 6500(房租)- 月供(9200)= - 500

买完房子以后,虽然月供有 9200,但对自己现金流的真实压力却只有 500,对于 6000 的收入来说压力就小得多了。

相比于先买完房子再发现月供压力太大的被动局面,这个思路算是进可攻、退可守了。每月到手的现金流基本没变化,不会承担多余的负债压力,但名下却多了套房子,也不耽误自己继续攒钱投资

这位小伙伴还专门嘱咐我要匿名,就是“想告诉大家买房不一定都是压力。只要可控,不仅名下多一套资产,也可能增加现金流”。

巧的是,就在这个小伙伴分享思路后没几天,我又被问到某某房子算不算《富爸爸穷爸爸》里面说的买「正现金流的房子」。这个房子按照上面的公式计算算出来的结果是正数,买完房子以后每个月到手的钱反而更多了。

这个思路的重点是现金流为王,优先关注月供、租金、公积金等现金流,而不是房价和贷款额。因为现金流才是未来几十年真正压在我们身上必须承受的压力,最理想的情况是正现金流,压力反而变成助力。

2、买小租大

这个思路我最先看到的是一位雪球上的私募大佬,人在北京。他自己名下有套小房子,但是自己不住,出去租大平层

一线城市房价高,但租金却偏低,租房可以住得上自己买不起或者不舍得买的房子,满足居住需求,同时降低对本金和现金流的消耗。

然后再用自己的小房子满足“要有个房子”的心理安全感和各种现实问题。

关于买房我们会有各种需求,心理上的安定感、户口、上学、居住、享受等等。但重点在于,有些需求是有个房子就可以满足,而有些需求则是有好房子才能满足,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些需求分开处理呢?

”有个房子“的需求通过买小来解决,”住好房子“的需求则通过租大来解决。

一提起租房,常见的观点是租房没有自己的房子舒服。如果是同一个房子,自己的确实会比租来的舒服。

但问题在于,在租金偏低、房价巨高的一线城市,能租得起的房子条件常常远好于自己买得起,所以结果也可能会反过来。

后来我发现实际中这么操作的人还挺多的,我身边也有不少,国内国外都有。

国内往往是因为租房便宜,所以买小租大。德国这边有些大佬自己好几套房,但还是租房住,主要是因为税务上更划算。

但在我看来背后的道理是一样的。把账算明白,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很多时候投资、心理、现实和居住的需求未必要通过同一套房子来满足。

3、先财务自由再买房

最后这个是我自己的思路了,更激进一些。我的看法——

对于 20 岁出头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先买房,背上房贷再财务自由,买房 + 财务自由都将是 hard 模式;先全力财务自由,再用自由后翻倍的收入攒首付、还房贷,财务自由 + 买房都是 easy 模式。

我们当初一再推迟买房,是因为发现对当时的我们来说,买房越晚代价越小,收获反而越大。

1、从头攒下 500 万很难,但有了 500 万再攒 500 万要容易很多。同样的成本,代价——为了攒下这笔钱消耗的生命时长——却不同。

2、过去 10 多年,房价涨得很凶,普遍观点是不赶紧买以后就买不起了。但我看到,实际上过去 10 多年股票/基金投资躺赚的收益要超过房价涨幅。

而且往前看,未来房价还能像过去十年这么涨吗?很难。但股票市场却依然可以,只要投资上涨幅度超过房价,房子就是越来越便宜的,所以我不焦虑。

3、20~30 岁是个认知和眼界飞速提升的年纪,我们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越来越知道有什么更简单的方法实现它们。最终我们买的房子,单价只有多年前认为“应该”的 1/3。

4、如果我们以延迟财务自由为代价先买了房,那么我们真正能够享受这个房子的时间却更少了,每天只能回来睡个觉。但先财务自由再买房,我们有权利一天 24 小时欣赏自己的家,收获大了一倍。

所以我们选择先财务自由,然后买了一个月供和当前租金差不多的房子。而等交房的时候,首付也已经赚得差不多了。就相当于没有承担额外的经济压力,也不会影响财务自由。

肯定有很多小伙伴不同意我上面的观点,可能有的小伙伴觉得买房赚钱容易、买基金反而全亏了,觉得晚 5 年买房根本接受不了,马上生娃必须买房,不想去二线……等等等等

我完全同意大家的反对观点,我最想说的实际上不是上面这几个看法,它们适合我不一定适合大家。

通过这几个思考过程我最想告诉大伙的其实是「怎么把账算明白」

1、想清楚自己买房要付出什么,早买房要多承担什么、失去什么?比如时间、本金、月供压力……

2、再想明白自己通过买房希望获得什么?比如居住、安全感、收益……

3、然后再回到原点,自己希望通过买房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只有买房这一个途径吗,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思路?比如对房价上涨的焦虑不一定要通过买房解决,也可以通过合理投资来跑赢房价……

买房一定能带来不少好处,但重点是这个好处一定要值得上自己的付出才行。上面这三个思路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第一个思路用现金流量化了收获和付出,所以寻找正现金流或者至少现金流持平的房子。

第二个思路则是不同问题各个击破,买小的解决现实问题,然后寻找居住体验超过租金成本的房子。

第三个思路是等待一个临界点,如果买房的代价会越来越小,收获却会越来越大,那么我们总会等到一个时刻,收获远大于代价。

很多时候我们会过于关注自己能得到什么,却忽视了成本和代价。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收益无穷大,就像投资中我们赚不到市场里每一分钱。但只要确保自己每个决定的收获都能大于代价,这就够了。

Echo Sun2021-08-02 13:09:21

文中上海那位小伙伴,应该是付了较大大比例的首付,才能在月供只有9K的情况下买到一个月租金6K的房子吧~我最近在重读富爸爸穷爸爸,关于买房子正现金流一事,我也很心动,于是把买房软件上的苏州房子扒拉了一遍,结论:无法操作。富爸爸书中作者的方法是:借来首付,贷款买房,月租金cover借款和贷款的月供。但是国内现在租售比非常低的情况下,我觉得实现不了。如果出很多首付去实现正现金流,那房价横盘,资金成本也太高。也大,你的意见?

作者

国内确实相对难找一些,租售比太低、贷款利率又比较高,想要完美复刻这个思路比较难(把公积金算进来稍微好一点)。但这个现金流的视角还是非常值得参考的,至少不要给自己形成太大的压力。

AFreeCoder2021-08-02 14:30:25

提供另外一个思路。 买房和财务自由,到底先来哪个?相比于文中的建议顺序,我就是标准的反向操作。刚毕业刚工作,就领证买房背上贷款了。回顾毕业至今,确实,财务自由的速度会慢很多。但是我觉得也大可能少考虑了一个因素:初期的我们,并不具备管理较高规模资产的能力。 刚走上追求财务自由这条路,初期钱少也有钱少的好处,就是能折腾,不怕输。如果开始就有一笔很大的初始资金,一旦出现较大风险,亏损个20%甚至更多,一般人很难平静面对的。 当然如果能在学校期间就利用小规模资金就积累足够的经验,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木叶2021-08-02 13:11:38

最近在考虑要不要买一个老破小,毕竟在上海一个月租金和房贷也差不多。但是买房会一下子拿出去绝大部分积蓄,就不知道如何权衡了[捂脸]

作者

只能二选一的话就思考哪个选择的缺点你最难接受,选择“痛苦最小化”而不是“利益最大化”一般都没错~

鹿2021-08-02 13:17:30

我跟第一位算的帐是类似的,我想要买的房子,去掉首付,公积金可以还一半多一点的房贷,剩下的和我当时的租房租金差不多,所以我买完房生活质量不变,那为什么不买房。其实一线城市我想能力范围内的房子或者稍微要够一够的房子,房贷都不是太大的压力,主要是首付,所以还是要存钱。我存钱的意识起步太晚了,看了也大,存钱意识起步那么早很佩服。不过任何时候只要现在开始都不晚,我已经提前完成今年的存钱目标了,因为自从开始有这个目标,就觉得买买买不再是乐趣,而是存存存,也没有亏待自己的感觉,可能过去对自己也是相当好了,现在物质欲低了。存钱的乐趣无穷[呲牙]

古月学摄影2021-08-02 13:38:13

思路一是给父母在当地,自己不用租房的人用的吧? 如果再算上自己每月房租费用,每月财务数字怎么都是大负数。

作者

还真不是,他是合租的,租金 1500。可能很多人接受不了自己有个房子,然后还在合租,但这不就是我们上周所说的——比自己“应该”的生活水平低一档嘛,live below your means。

lilychen2021-08-02 13:08:32

哇,这个买小租大就是前两天我留言的方法,哈哈哈,没有了解过其他人是否有这么做过,不过大佬都这么做,说明我们的想法还是可以的[CoolGuy]

申佩2021-08-02 13:43:57

我的计划是:前期攒钱+理财得到了首付款,买一套预算内(首付=理财赎回清零+公积金几乎cover月供)的房子,然后重新开始理财[苦涩]。由于首付没有借款,月供基本不影响自己的月收入现金流,对现有生活的冲击(表面上)基本没什么,不过躺赚收入和存款清零要从头来过了,好在还是可以保证一个较高的储蓄率。对我来说,等到真·全部自由再买房,个人还是觉得有点久了,会有些焦虑,而且租房确实住得没那么舒服。

Andy2021-08-02 13:15:59

放到前些年,权益资产投资肯定是不如买房的。 用20%的自有资金加上5%的杠杆(甚至还有打七折,3.几%的时候)就能撬动一个将来能涨几倍的资产,简直不要太疯狂。 如果是现在的话,可能真跑不过权益资产了,可以看看过几年的发展来验证一下。

蓝天白云的蓝2021-08-02 14:12:28

4年前用这种买小租大的思路买了一套市里的老破小,年租金相当于全款的6%,觉得比存银行利率还要高些,于是过了半年我又一模一样再买了一套继续收租。现在收了4年租金,房价还翻了一番,准备卖掉。事实证明这个思路是对的。

刘嘉倩2021-08-02 13:42:23

有个问题:第一个思路里,主人公将新买的房子用于出租,那他自己住哪里呢?如果租房的话,支付的房租是不是也要体现在公式里呢?

作者

为什么呢?买房之前住在哪,买房之后继续住不就好了。新房的正负现金流相抵,所以生活上不用有太大变化,但是首付换成了房子。和租房有啥关系?

喵二小姐2021-08-02 13:23:16

第一个案例风险非常高,当然押对了血赚,身边有同事这么操作刚好赶上学区房,房子翻倍可比挣工资快多了,话说这套武术可以一直操作么,感觉像220开高速,要么过去了,要么过去了

作者

我的看法相反,我觉得第一个思路的风险非常低,进可攻退可守,选择权非常高。如果房价上涨,能赚到房价涨幅。如果房价下跌,正负现金流相抵,心里压力也不会太大。如果原来是自住,意外遇上变故租出去就能瞬间缓解压力。在买房选项里算是“反脆弱”的典范啊。

喵二小姐

现金流来源全是工资,房租的收益也算的是乐观的,两相风险系数相加,且人断不可换工作不可懈怠不敢蹦跶。16年这么操作,很快涨幅和租金可以满足预期,而当下的房价大都是16年的2-3倍了

作者

那在“想买房”这个前提下,还有更完美的思路嘛,我好像没找到更好的了

See2021-08-02 14:01:46

第一条非常适合有首付的人,不影响现金流压力比较低,没有首付的不管你选哪个方案都是要扛几年的。

kim2021-08-02 14:04:57

我是先买房,再卖了房接触的投资。 逃离深圳出了房子。刚好接触了投资,放弃了好车好房,买啥都性价比。仔细规划手里的钱,做的好的话,类似那个台湾妹子那本书,不工作也能财务自由。

作者

决定房子是资产还是负债的,不是房子本身,而是看你自己是否舍得卖 ?? 从一线卖房出走也是比较经典的财务自由案例了

Yo.2021-08-02 14:20:31

买小租大真的是我身边很多人的思路了

PPZ2021-08-02 13:37:09

我就是第一个思路耶,歪打正着,看来是不错的路子。

重玄2021-08-02 21:55:50

当年新房交房,一直想租出去抵一部分房贷。家人一直不同意,理由是自己都没有住,为啥要别人先住。[尴尬]

V2021-08-02 21:37:46

生娃是不是也是同理?[让我看看]晚生有晚生的好,多很多时间陪伴与教育,财务也更轻松。[让我看看][让我看看]

WYN2021-08-02 16:22:52

之前类似第二种思路,以前有个100米的房子,后来为了改善生活质量,租了一个150平的,一家四口住,5000元一个月,距离之前的房子一公里,而之前的房子由于地段相对热闹,每个月租金4000,这样一来还是很划算的。去年卖掉了打算买一个二手的老学区房,租金差不多。现在一点买房的欲望都没有,租房的要求之一就是空房,方便自己布置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