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
题图:天空 | 摄影:辉哥去年 10 月,我和潇雨一起打球吃饭。聊天的过程中,我向他推荐起了李录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特别是其中一段有关「受托人责任」的描述。
李录认为,受托人责任(Fiduciary Duty)是一个资产管理人最重要的品质。
他在书中说,「受托人责任是什么?客户给你的每一分钱,你都要把它当成是自己的父母辛勤劳动、积攒了一辈子的钱一样去打理。每一份钱虽然不多,但是汇聚了一家人一生的辛苦节俭所得。如果发自内心地把客户的每一分钱,都当成是父母节俭省下来的钱,才算理解了受托人责任。
无论是从事这个行业,还是托付自己的钱给这个行业,一定要看自己是否有这种基因,或是寻找具有这种基因的人。
但根据我的观察,受托人责任这个东西是藏在基因里的。具有的人,天生就具有。没有的人,以后无论用什么方式,也很难让他有。」
我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天,潇雨一直没接话。
等我停下来,他对我说:这已经是你最近第二次和我说这个了。另外,你好像还发了两条相关的微博。
1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魔鬼代言人》。
我喜欢看法律相关的电影,在搜索相关题材的时候搜到它。但看完才知道,这其实是一部宗教惊悚片。
抛去片中有关宗教和惊悚的因素,这部电影,特别是结尾的部分,给了我深深的触动,又让我想起了去年 10 月的这次对话。
电影的主人公凯文是一名年轻有为的律师,拥有着连续辩护几十场不败的骄人战绩,和自己的爱人幸福地生活在一个小镇上。
故事开始于他最新接手的一桩女学生状告数学老师猥亵的案件。
在法庭上,当女学生哭诉被数学老师性侵的过程中,凯文惊讶地发现他的客户——那个数学老师,竟然在庭上悄悄做出下流的举动。
在那一瞬间,他明白自己被骗了,他的客户、身边的这个数学老师,大概率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罪犯。
该怎么办?
为了自己的执业资格,为了连续自己的几十场不败的辩护记录,继续帮他打赢官司?
还是,
为了道德和正义,让罪犯得到该有的惩处?
凯文申请了休庭,痛苦地纠结之后,他选择了前者。
在自己高超的辩论技巧下,他帮助自己的客户、这个数学老师、一个货真价实的猥亵犯,逃脱了惩罚,也让自己惊人的连胜纪录又延续了一场。
2
凯文的表现,引起了纽约最著名律所的老板米尔顿的注意。
他开出了凯文和妻子根本无法拒绝的条件:大都市、高薪、豪宅、地位,以及未来无限的可能性。
在纽约,凯文代理的第一个案子比较简单,为一个非法屠杀动物的大客户进行辩护。在调查过程中,他越来越疑惑,这个客户怎么会这么有钱,能请得起美国最好的律所?同时,他也又一次,像之前的猥亵案一样,发现了客户的秘密。
可是,这是自己在纽约的第一个案子。如果输了,自己会落下一个怎样的名声?怎样面对本来就已经对老板偏爱自己而颇有微词的同事们?
凯文太需要一场胜利来奠定自己在这个金牌律所的地位,欲望又一次盖过了挣扎和痛苦。
他又赢了。
与此同时,妻子玛丽随他来到纽约后,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中央公园旁的豪宅、永远花不完的钞票、原本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名人聚会……
但是,她却发现丈夫越来越沉溺于工作,无暇她的感受。不知道为什么,她经常看到狰狞的面孔,精神越来越脆弱。她选择向凯文哭诉,但凯文只是认为她精神有问题。
3
凯文的下一个案子是为纽约最著名的房地产开发商辩护,他被检方控诉杀害了自己的妻子和继子。这个案子的影响很大,凯文也承担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这时的玛丽已经濒于崩溃,老板米尔顿建议凯文把案子交给其它同事,去照顾玛丽。
不出意外,凯文拒绝了。
越难的案件,对他越有挑战,如果能打赢这场官司,他在纽约律师界就彻底扬名立万了。而且自己为这个案子付出了那么多,怎么能半途而废呢?玛丽的病?等把这个案子打完,自己有大把的时间陪她。
庭审前夕,和之前一样,凯文又一次了解到了案件的真相。他被开发商耍了,三条人命都是他杀的。但他不得不把辩护继续下去,否则他在律师界和纽约的一切都将声名尽毁。
再一次,他赢了。
就在庭审的同时,彻底崩溃的玛丽,在医院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时电影彻底进入了魔幻的部分。
老板米尔顿,其实是撒旦,或是魔鬼的化身。
数学老师猥亵案、非法屠杀动物案、房地产大亨凶杀案,这些案件,其实都是撒旦的试探,在案件深入的过程中,米尔顿都有意无意地让凯文得知了背后的真相。
他想知道凯文在正义和欲望之间,作何选择。
每一次,米尔顿都给了凯文选择其它道路的机会,凯文也完全可以掉头而去,选择走上另一条路的机会。但他每一次,都被欲望所诱惑,在深渊中越陷越深。
而这些选择,都是他自己的虚荣所做出的。
最后,幻身于撒旦的米尔顿对绝望的凯文说:
虚荣,是我最爱的原罪。
4
作为一个观影爱好者,看到这里,我已经大概猜到了最后的结局。主角都是有光环的,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果然,在灵魂的拷问中,凯文最终幡然醒悟,拒绝了米尔顿的继续诱惑,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他战胜了自己想赢的欲望,逃离了魔鬼的梦魇。
镜头一转,回到了影片最早的场景,时光回到了几年前,数学老师猥亵案的庭审现场。
凯文有机会重来一次。
休庭时间还未到时,凯文站在洗手间里对着镜子发呆。他已经知道自己即将经历什么,这些欲望牵引自己的选择究竟将自己带往何方,他也明白了什么才是对自己最为珍贵的东西,而自己究竟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凯文洗了把脸,走回了法庭。面对法官,他宣布退出此案,放弃为数学老师进行辩护。
法庭一片哗然。要知道,这违反了律师的执业条例,不但让他的连胜纪录画上了句号,甚至会导致他丧失执业资格。
但凯文已经不在意这些了。
他和玛丽微笑着、平静地走出了法庭。
一个记者追了上来,对凯文说:
「你太棒了,我要报道你,让你出名。要知道,极少有律师会为了良心而牺牲自己的事业。我要帮你上明天的头条」
在玛丽的敦促下,凯文答应了。他们幸福地离开了法庭,背影慢慢远去。
这时,记者的脸再一次幻化成魔鬼米尔顿的脸。
他微笑着,对着屏幕说:
虚荣,是我最爱的原罪。
5
我被这个结尾震撼了。
追求连胜、追求地位、追求金钱、追求收入、追求公司规模……这固然是一种虚荣,
但另一方面,
追求「别人眼中的某种形象」,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虚荣?
你真诚,还是喜欢被别人夸真诚?
你开放,还是喜欢被别人认为开放?
你真的珍惜客户的每一分钱,还是喜欢向别人炫耀自己是基因里具有受托责任的人?
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真实喜悦的选择,建立在虚荣上的外在记分牌,会把我们带向另一个深渊。
2018 年初,我看了电影《无问西东》。里面的很多情节我都记不太清了,但梅贻琦校长的一句话,我到现在都还能背下来: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6
我们的人生,是我们的选择造就的;
我们的选择,是我们的意识所驱动的;
我们的意识,或者说每一个念头,很多时候是由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潜意识自动产生的。
人是环境的反应器。
但人不同于机器的、最珍贵的地方在于:
我们有机会打破这个「信息、刺激、念头、行为」的链条。
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我们内观自己,打破这个循环的绝好机会。
有知有行。
这个「知」,也是觉知的知。
7
在看完电影的那个瞬间,我特别特别想写些什么。
当我写完,我问了问自己:
我是真诚地想写下我的想法和感受?
还是,
我希望其他人通过阅读这篇文字觉得我是一个真诚和自我觉知的人?
我也很难分清楚。
本周操作
=======
- 无
最新净值
实盘投资周报第 201 期,最新的资产是 7,497,235.07,基金净值是 1.4617,本周增长 -2.01%。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郑郑郑小多硝2021-08-22 20:37:27
老大,感觉你在出家的道路上又近了一步,不要扔下我们
作者
……
差不多先还好go2021-08-22 20:34:11
我看懂了你的最后一句话,但是当我给你点赞的时候给你打赏的时候,这又是另一方面对你心里另一种虚荣之肯定
作者
哈哈哈,是的。
花期自焚促2021-08-22 20:37:44
你什么时候去得意忘形录一期呀?那就真的made my day
作者
宇宙就快发来信号了
調奢崋职2021-08-22 20:53:32
事实真相只有一个,一切事物都存在因果关系,选择什么就有可能得到什么(结局)。 据我观察,他既是真诚地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又希望其他人通过阅读这些文字觉得他是一个真诚和自我觉知的人。我觉得这两者兼而有之,而且,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真实、正直善良、勤奋、谦卑、善于自我完善……,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更会是。[微笑]
作者
哈哈,谢谢~
1461天48月4年42021-08-22 20:46:30
「对自己诚实」有时候也是一种技术活,承认自己虚荣不难,意识到自己虚荣到哪一个程度还真不容易
作者
哈哈哈
网名控世家卦2021-08-22 20:36:26
你享受我在留言板对你的赞美 对么?
作者
[奸笑]
旧心论满2021-08-22 20:39:00
你真的珍惜客户的每一分钱。 你也真的待人有满满的善意。 这一篇和我这周的选题又交相辉映了(也许要写到下周或者下下周…)—— 心理学说: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佛教说:觉知的力量。 我的赞赏金额代表我的「加油冲鸭!」(嗯此处诚实地说我需要被夸啊哈哈
因为爱很重虎2021-08-22 21:06:05
每天出门都告诉自己不要贪心,挣到一天的工资,然后平安的回家。——朱德庸
和蔼的七血七2021-08-22 20:38:51
这篇文章里说的电影情节 我其实都亲身经历过了 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不过 我很幸运 我的朋友没有抛弃我 在那个最艰难的时候 心底的善良 成了我最后的救命稻草 诱惑无处不在 其实就在我给您写留言的时候 我也在反思自己 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虚荣心”作怪 诱惑此刻就在我的手里 所以 我还是认真的写下这段话 分享给你和需要的人
亡城际徐2021-08-22 20:41:26
也是最近一年希望深入践行的功课: 「离自己越来越近。」
不许耍赖官2021-08-22 20:31:53
追求「别人眼中的某种形象」 – 困扰了我十几年的虚荣感。可能是我的脸皮还不够厚吧,会在意自己“臆想”的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超贪引丹2021-08-22 20:46:14
有的事情是论迹不论心的,论心天下无完人。如果一个坏人装了一辈子好人,那他其实就是个好人了。
若非死别供2021-08-22 21:44:49
好多年前看的电影魔鬼代言人,那时候二十出头理解也不深刻。十四年后,看了木鱼水心的电影讲解又重温了一遍,确实被结局和那句 :虚荣,是我最爱的原罪。深深的震撼,这句话我翻来覆去想了几天,为什么通过努力得到了那些年轻时得不到的东西,但这种快乐很快就流失了?因为我无意间在被周遭的声音影响,潜意识里总会听到,有人比我事业更好,投资收益率更高,不断被潜意识里的虚荣裹挟着去追求和攀比,忽视了已有的幸福。 不过后来想明白了,尽可能的放下虚荣,只和昨天的自己比,学的更多,运动的更好,每天进步一点点,不去管外界的声音,不和周遭的环境人事物比较,我一下子感觉轻松幸福多了。
作者
[强]
可伶可俐橡2021-08-22 20:38:21
认同 我们可以问自己,社交网络上的“分享”是分享,还是一种表演?是侧重于以他者为中心,还是侧重于以自我为中心?
因为爱很重虎2021-08-22 21:27:37
尼采就是这样疯的[捂脸]是不是看的太透太明白,反而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
作者
[捂脸]
可靠的ew3zt12021-08-22 20:33:20
期待你和张潇雨老师的产品!
作者
[拥抱]
霜寒照2021-08-22 21:25:07
在美剧《傲骨之战》里,Maia怀疑客户有罪,她问她的导师Diane「我们是正义的一方吗?」 她的导师说「我们是必要的一方。」 大意是,她几十年的律师执业生涯里,见过自己坚信有罪的人慢慢被证明无罪,见过自己心中的圣人并非自己所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凭借个人的直觉和有限信息行事。在一切不清晰的时候,我们保护客户的辩护权,相信和维护程序正义。 (如果有理由百分百「确信」有罪或者有些就是承认有罪的,那么不在上述所说范围内了。似乎是可以拒绝辩护,但应当履行保密义务。)
大鹅28124139912021-08-22 20:48:48
一个想法: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事情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就像这名律师,既可以选择坚守职业道德去维护客户的权益,也可以选择维护内心的正义而放弃辩护。但重要的是,要真诚、不拧巴地做出选择,而不是选了A却后悔没有做B。 或许这就叫“知行合一”?
偶尔写写昔日2021-08-22 20:34:17
收藏了背景音乐,太磅礴,但想到的是:一鲸落,而万物生
妮748新WJ2021-08-22 21:01:32
厉害了 张老师敢这么跟你说 说明你们的关系很真诚了 羡慕
作者
[调皮]
娘是陈婷婷顷2021-08-22 20:37:48
我最近看了一些关于灵性成长的书,反反复复都在强调一句话,我们在外在世界看到的东西是我们的内心推出去的。我们的信念投射在外界是一个巨大的投影仪,如果想更改屏幕里面的内容,需要先改变我们的思想。
九呎狮子2021-08-22 20:37:36
真的完全不需要虚荣的人会主动选择独自隐居。不然每个人都活在人际网络之中,都希望被看见和反馈,这种天然的需求也无需完全消除,只需要掌握一个善恶的方向和需求的程度。我们是凡人,尽力向善,却无需完美。
蒙着眼睛看人772021-08-22 20:30:30
谢谢分享,一会去看看这部电影。 还有法律相关的影片推荐吗?我也很喜欢这个题材。
作者
还有很多,我喜欢的很多电影都是法律题材的,找机会写一写。
蒙着眼睛看人77
好呀,那我期待着,看看还有什么没刷过的~
亡心忘桃2021-08-22 21:56:59
勇气是唯一无法造假的美德。如果资产管理者把家产也全部放到基金里,和客户共进退,什么都不用说,就是最好的解释。可惜,极少人敢如此担当。
作者
[强]
傻孩子韓凌杆2021-08-22 21:29:39
平时吃早餐我喜欢吃素面,什么都不加的那种,有朋友就说我这么节约干嘛。其实我只是觉得平时吃肉已经吃太多了,让素面调节一下肠胃不是很好吗? 遵从自己的内心是很不容易的
裸色控公2021-08-22 21:15:40
有知有行8月19日推了一篇长文,涉及职业的选择时,作者让读者进行内观,其中有一段话,记忆很深: 你是因为听到别人想要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然后决定此时此刻你也想要同样的东西;还是你听到了别人想要什么,然后觉得『我什么都不懂,那家伙好像挺懂的,所以如果他想要那个东西,那应该没错了』,于是把别人的思想刻在自己脑子里,不再去质疑这种想法? 是否虚荣,也可以从这两个问题去回答。
作者
那篇文章特别好
红绿配洋气字2021-08-22 21:04:30
真实的剖析自己!
作者
「地」,哈哈
夏小沫访2021-08-22 20:53:08
2015年牛市时飘飘然,开始帮朋友炒股,结果可想而知。最后在亏损近20%的时候割了,自己贴钱全还了朋友。 看文章前段我在想是天生具有受托人责任?看完在想是怕朋友觉得不行的虚荣?[捂脸]
作者
哈哈哈哈,今天是自我内观专场……
扣小洁吧2021-08-22 20:50:40
哈哈…读完整篇文章脑中冒出的第一念头就是:做人好难,做个有自我觉知的人更是难上加难!难道非得修炼到“若见所相非相,则见如来”的状态才能开悟嘛[捂脸][捂脸]
nice定州明哥2021-08-22 22:07:00
最后一个灵魂拷问,大概永远无解。但是这种察觉,太珍贵了。 正是这种察觉让我们成为了自己。 一次一次痛苦的察觉。可以让我们在真实的世界里面走的更远一点。 太喜欢这篇文章的结构和文字了。结尾处石破天惊。打破了作者设下的沉溺于电影感悟的陷阱。 可以多回味几遍。如果通过回味,可以提醒我常常察觉,那就是意外的收获。
作者
沉溺于你的评论[调皮]
宅伸鸭2021-08-22 21:59:37
做个俗人,贪财好色多好,没事还能对着胡说八道的撒旦竖中指。
他入她心甩2021-08-22 20:37:08
没看过这部电影,但是通过孟岩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看了一遍,最后的结尾确实特别震撼,准备列入片单里面。 在上一篇的留言中,我说过我以前挺在意“外部记分牌”的,想要改过来没那么容易,需要多少艰苦卓绝的“自知”与“幡然醒悟”,才会变成一种不由自主的行为啊?我甚至不知道我在公众号上留言,是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虚荣”的行为呢? 不管怎么说,有了“自知”就是一件好事,知道了自己以前不知道的事情,那就勇往直前吧。
RE昨日house2021-08-22 20:27:53
什么事情都这样想的话,人不会疯吗?[捂脸]
臥澜听风雨home2021-08-22 20:49:04
对电影的概括看似简单平淡,看到最后毛骨悚然的感觉油然而生。每当我疑惑该用怎样的文字来表达自己,担忧朴实是否意味着索然无味,犹豫是否要加入一些华丽但其实没什么用的词藻(哈哈哈好像也是虚荣的一种表现形式),来看看孟大的文字,就会坚定“以我手写我心”的表达的初心。谢谢孟大。
旧唱片慧2021-08-22 20:41:39
活的真实,与活的看起来真实,其实没法分辨。别人看不出来,自己也会恍惚。我其实更喜欢这种说法,就算想装做活的真实,不虚荣,那就时刻都去装,装一辈子,也是一种真实。
客居博浪沙2021-08-22 21:55:44
真的越来越喜欢你的文字了,这篇文章真的给了我很大的思考,从另一方面想问题,太感谢遇到你啦
作者
[拥抱]
褪色的城奴2021-08-22 21:30:57
做到慎独就是对虚荣的一种摒弃了( ̄▽ ̄)或者完全沉浸在当下,不做评判,忘记评判。
褪色的城奴
我还没说完,孟大的这种自觉自省的努力也很有榜样意义啊[机智]共勉!
辽阔的明天妞2021-08-22 21:24:23
看到开头有张老师的名字,先来留个言[强][强][强]
厌食套2021-08-22 21:20:04
哈哈哈孟大做个影评公众号也很好
作者
[耶]
空城旧梦人肯2021-08-22 21:13:53
我其实觉得互联网给了很多人抒发想法的平台,但本身就是一种对认可欲的追求吧。 而且不知道是我看到的样本不同还是这样,觉得当今好多纯网红kol,蛮多情绪问题,心理状况都挺严重的。。因为向外求,也代表着要把自身的价值建立在外界身上吧(从kol角度而言),这本身就有悖积极心理学的很多法则。 所以我蛮感激有很多内容型kol的存在,但我真的不认同,把个人意义建立在表达之上。做比说更重要,时间规律还是说明了,阅历上去了才会有更多真诚的输出,二三十岁,更多还是扎根比较好,而不是把自己的人生翻来覆去炒冷饭
作者
想了一下自己的年龄……
孤单与不安写2021-08-22 21:12:20
如果发现真实的自己也是个虚荣的人,你能接受自己吗?
作者
当然接受啊
ok第七铺R浪爷2021-08-22 20:58:56
《无问西东》是我学生时期最爱的电影,他完全展示了我理想中那些青春飞扬的学生的样子,校长的话同样印象深刻,但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这件事,可能需要真实经历的历练吧,不管我现在再怎么提醒自己,我内心中都是很在乎的。
云它象摔2021-08-22 20:38:52
所以李录书中说到的“诚实”,其实是非常难做到的。 最近在看《论语》,发现论语特别也强调诚。书中道理看上去都好简单,但真要做到太难了。所以,这是一个不断接近的过程,不断向“诚”、“君子”靠近。
遇不见悲伤某2021-08-22 20:35:06
过度的自省不见得是好事! 罗老师的深度自省,是因为这样能给他带来快乐和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这电影不错的,教父棒棒哒 不管你脑子里想什么,反正我们只看你做了什么。
作者
哪个罗老师?
遇不见悲伤某
罗翔or罗永浩??
姐我不需要休2021-08-22 20:32:57
豪华阵容 老帕 基努里维斯 查理兹塞隆
作者
飙戏场面感人
假人假心耽2021-08-22 20:29:19
电影的桥段有点像一级恐惧。
作者
确实有一点。
淡抹年华帜2021-08-23 05:16:04
如果电影这么拍呢 数学老师下流,但女学生确实是诬告,律师因为正义感放弃辩护,数学老师坐牢,律师恰好看到女学生诬告成功的自白和表情 地产开发商家暴臭名昭著,但罪名是检方出于利益关系才控诉他,开放商是无辜的,律师因为正义感和有限的信息,“揭发”了开发商,帮开发商的竞争对手拔除了一颗钉子 如果这样拍,最后会不会得出不要因为自己膨胀的正义感和自以为是的道德(似乎也是一种虚荣?)而蔑视职业道德的结论? 上面大概可以用《legal high》的一句台词概括,“我们只是律师,真相和正义只有上帝才知道”。我想推荐一下这部日剧来着,也是关于法律的,但总觉得它的一些搞笑属性跟这么正经的文章和评论画风不符……[旺柴] 我是喜欢do sth,还是喜欢 别人认为我喜欢do sth 而对我有好感,问题的答案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一个脾气差的人,不管是出于喜欢还是必要,哪怕心里有海啸,表面也是温和微笑,如果能一直保持,那它就是一个脾气好的人。重要的是日后回看,基于当时的认知和自身的各种因素,重来一次的话还会不会do sth,如果会,那就没问题。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我喜欢看书写字游泳桌游写代码时沉浸在内的感觉,是真的因为能够集中注意力并取得进步而喜欢,还是因为它们带走了我的注意力,不需要做决策,让我不必为一些现实的事情烦恼,所以才喜欢呢?还不知道。
作者
[强]
拾壹从不谈情2021-08-22 21:47:13
孟大,我们从不应该用喜欢、信赖束缚你。也不希望成为你的束缚
作者
[拥抱][拥抱][拥抱]
山泉有点显2021-08-22 21:30:56
微信钱包里还有5块9,刚好够打赏了[呲牙]
作者
哈哈,谢谢~
言小希嘻2021-08-22 21:30:20
我看到了最后的反思,我觉得能做到这一点也很不错,一开始讲到受托责任,最后还讲到对自己虚荣心的反复审问。 其实有这种反省,或者说元认知能力就很宝贵了(俞军老师说这是顶级产品经理都具备的特质),也未必需要分得很清楚,到底是希望别人看到自己是充满觉知的乐于分享的,真诚的人还是自己,本来就是这样,不是有一句话吗?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哪怕真的只是装出来的或者说之前学到的一个名词:冒名顶替者综合征,朝着自己想要的样子去生活就好。 2020年很幸运地知道有知有行及投资第一课,然后了解到孟岩老师的思想及见识,然后发现和张潇雨老师与你又是很好的朋友。感谢宇宙让我们看到你们的闪光思考和产品
作者
[拥抱][拥抱][拥抱]
虐心眼2021-08-22 21:23:53
最喜欢那句“我手写我心”,字里行间透露的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责任、爱和善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玫瑰][玫瑰][玫瑰]
影子爱人窗2021-08-22 20:54:32
人生本就是一场空嘛,没有必要活得那么通透无暇,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贞子她妹浮2021-08-22 20:40:00
孟大,您已经很真实了,有时候我们需要难得糊涂,不要太纠着自己不放。回到您今天聊的话题,我觉得没有人是完美的,虚荣可能是刻在我们每一个人基因里的劣性,只要我们的虚荣没有妨碍或影响他人,这种虚荣也是合理的自我满足方式。
作者
哈哈,谢谢你,没有揪着自己不放,只是我对这个很好奇。
射手QQ好友袁洁2021-08-22 23:48:47
早年在一期科幻世界增刊里,有一篇文章叫《黄药片》,大致讲述了因为人处于不同神经刺激状态下对同一客观事实形成的完全不同的认知,一时间让我对于如何辨识事实真相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而同样,看到孟大今天的推文,我又开始对于如何认识自身产生了极大的怀疑[惊恐]不过,自我觉察,总归是成长和改变的第一步
作者
[调皮]
不撞西墙蚕2021-08-22 21:29:40
真我到底是什么?是层层的伪装,还是伪装下的自己?我觉得不用深究。我至今还记得初中班主任说过的话,一个人如果能装一辈子好人,那他就是个好人。那时比较淘,还是个班长,但是喜欢和同学摔跤,有次和同学摔完,听到老师的脚步声,赶紧假装坐好,还被老师夸了,就有的同学说他是假装的,老师说的这句话,当时脸挺红的,后来改变也很大。所以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朝这方面去努力,尽管开始可能不适应,别人说三道四,但当你坚持下去,你会用行动去证实。就像有的人说自己是长期主义者,好多人不信,三年五年后,便会自证。我算是个长期主义者,第一只基金拿了快2年了,尽管今年回撤有些大,还是相信投资逻辑,等待低点再加个仓。
铅笔描绘你讽2021-08-22 21:26:48
大约不知道想要什么比想要而得不到还痛苦,想做理智且有趣的人
智瑾婷环2021-08-22 21:24:41
带有虚荣的真诚或是开放并无大碍。至少装得看上去真诚或是开放,是往我们追求的理想方向走,装久了也就内化为自己的自发的行为,无所谓虚荣。人非生而圣贤吧,阴暗面也是驱动我们走向圣贤的力量
yao离愁happy2021-08-22 21:20:46
“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我们内观自己,打破这个循环的绝好机会。 有知有行。 这个「知」,也是觉知的知。” 谢谢你,谢谢这条讯息。
简简单单辈色2021-08-22 21:02:27
我在想,如果人所处的世界是一个无社交世界那么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多虚荣,和对自己是否虚荣的质疑。
珊儿尊2021-08-22 20:59:20
偶也活了四十五了,还没见过不虚荣的人,多少都有点的,适当虚荣也是前进的驱动力,适当就好。
摯愛偉沫2021-08-22 20:58:43
「向内求」道阻且长,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正反馈。相信长期保持内观,觉知之光就会照亮我们抵达真我。
身是业成梁2021-08-22 20:57:56
个人感觉,人都是要有认同感的,很少有人能够长期按照自己的内心去做事,不受外界一点干扰。但如果做的事是对的,那希望得到外界的认可,有点虚荣心也很正常,可以作为正反馈而使自己做事更有动力。虚荣和欲望都不是原罪,最大的原罪是在做事的过程中迷失在虚荣和欲望的森林。每次都灵魂拷问自己:你做的事是因为事情本身是正确的,还是其他?
最晚的晚安叠2021-08-22 20:45:23
感谢分享,我最近也在反思这个问题。或许在自己实至名归的前提下,出于善意而结果皆大欢喜的适当“虚荣”,是一重积极的影响力吧。而能够时刻自省并且在偏轨之前及时调整,真本身就是身体力行的传播正能量之举?
作者
我也没有答案~
最晚的晚安叠
此情此景令我想起圣人王阳明的“龙场悟道”,“存天理,灭人欲”跃升到“心即理”,“人人皆可做圣人”,而圣人没有虚荣,或者是大格局善意的“虚荣”。
七年六夏的春天2021-08-22 20:40:37
小时候我觉得虚荣不好是错的,长大后我坦然地接受我的虚荣,虚荣也是推动人类进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眫2021-08-22 20:38:38
再回头想想你第1个问题,我想如果你是有严格的内部记分系统,就是有一套自己的评价体系,而不是在于外界的话,那你可能会分的清,最后两个问题。
溜子召2021-08-22 20:36:36
最后恶魔在楼梯下回头眨眼的镜头一直没有忘记。
夜闯美男村入2021-08-22 20:36:24
但是写文章,别人会看到。你在分享你的想法,会在评论的互动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自己被需要。这是社交天性,你后面的两个问题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呀。
杨肉肉艳2021-08-22 20:27:57
impressive.想到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希望别人觉得自己真诚和开放也不是什么问题
灬心若空城动2021-08-23 12:48:10
有被这篇文章当头棒喝! 自省自己有的时候是这样的,用无意识的言语行为表达自己或拥有的或放弃的,内心深处确实有虚荣。 通过别人的附合,来肯定自己。 真的时刻要自省啊!
我以为快乐架2021-08-23 05:52:55
即想真诚的分享感受和想法,又想获得点赞留言打赏的满足感,这两个不矛盾。有selfishness才会有selflessness。
乡巴佬抖2021-08-23 01:35:59
觉得 “虚荣” 的成立在于那 “一去一回” — 做了某件事后,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或物质奖励。 如果只做 “一去”,不要 “一回”,应该就不算虚荣了吧。但,谁又能超脱至此呢…
随风小醉丶Mn02021-08-23 01:19:37
这部电影貌似看过,可以说过去的选择造就了现在的你。一旦做出选择,就会合理化自己的选择,正义/名利——接受采访出名/默默走开,一路走下去岔路很多,真正内心平静的道路是狭窄的。
晴子拳2021-08-23 00:23:12
「知」看起来像起心动念的起点,但有的时候更像是冥冥之中安排好的——「行」的终点。虽然电影主角最后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但只要虚荣的种子还在,待发芽之日,结局大概率还是相同的。
個好莮銀医2021-08-22 23:49:21
我是之前看别的博主推荐亲密关系的电影推荐的,大概原因要去关注对方释放出来的信号,我以为是个感情片,结果要吓死我。最后电影的结尾有一种宿命难以改变的感觉。 我喜欢你说的有知有行的知是觉知的知。
乃叔锋2021-08-22 23:21:03
谈一下那位朋友关于律师的说法,律师的职业道德确实是为当事人维护合法权益,从而避免在强势的公权力面前处于不利地位。但我另一方面则认为律师保护的也仅仅应当是合法权益,如果当判5年判了5年便是尽到职责,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坚持无罪辩护本身就是出自于不败记录的虚荣了——另外最后一段,我认为最佳的是“孟岩确实是个真诚的人、孟岩写出以下文字希望让我们认为他是真诚的人”,便达到了黑格尔所说的“道德的必然”,即孟岩写出以下文字而被我们认为真诚是他确实真诚的“本当如此”,是不矛盾的
鱼蛋晚2021-08-22 23:10:29
挺有意思的话题,良知和利益的矛盾与拷问与每个选择时时相伴,一念菩提一念地狱,既与儒家文化的根基性主题—修身、致良知—有关,也与儒家的主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为道—有关
过来舔脚任2021-08-22 23:03:50
发自内心的表现出某种特质和追求别人眼中的某种特质出发点不同,但是大多数时候的外在表现是一致的,表演久了可能就会形成一种行为的惯性,保持行为前后的一致性。发自内心的真诚和因为虚荣而保持真诚界限太模糊了。其实一个人要是能一直维持住自己的“人设”也非常不容易。
妖精旋律昵2021-08-22 22:41:42
孟老师,最后一个句点看完,像往期的每一篇文章一样,会上滑快速再“溜”一遍儿,被今天您的描述震到了。一丢丢自己的小小小小小小小读后感:如果说律师追求“连胜”是一种虚荣,扣动扳机回到第一个案子后,面对记者的提问后的选择仍是一种“虚荣”,以及您文尾提到的您自己的处境,我想,何不在虚荣里加一剂“好胜”。电影想传递给我们的大部分的价值观或许是虚荣,那跳出电影,我看完您的剧透后,感觉可以从“好胜”的角度理解一波。如果好胜也是潜意识里的一part,会不会看似无解的问题,又有解了呀。律师连赢,不单单有虚荣的作用,还有好胜心的催化。读您的文字,真的好舒心好舒心,可又有丢丢费脑子。也知道自己的想法只是惊鸿一瞥,不足挂齿,可还是忍不住说一下自己的一丢丢读后的所思所想。最近仍在读《少有人走的路》,里面提到了意识与潜意识,和您其中几句话描述得很像很像。这是一本有丢丢啰嗦的书,但部分观点,还可!
洋娃娃鱼儿迷2021-08-22 22:14:31
看到最后,我笑了,这算不算是喜剧里的call back了[偷笑],非常点题,说到律政题材,推荐我非常喜欢的的一部英剧 皇家律师
随风小醉丶Mn02021-08-22 22:10:28
对自己做到如此残酷实在太不容易了。但也唯有这般残酷才能摆脱魔鬼的缠绕
旧唱片慧2021-08-22 21:50:21
看完文章,很好奇,孟大如果能和罗翔老师来个跨界交流,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作者
能转发一下罗翔老师是在哪儿讲的这个话题吗?想看看。
旧唱片慧
从B站上看到过一些,具体链接没法找到了,感觉罗老师对人性的思考还挺深刻的。
掩关人迹外姐2021-08-22 21:47:27
思考了一下,如果能做到阿德勒心理学里面的“课题分离”,真实做自己的同时区分好哪些是你可控的,哪些是你不可控的,把ego放下,把期望放低,是不是就不会那么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了?感觉挺难的,但说不定可行呢
home任杏子天枰2021-08-22 21:29:19
投资界的哲学大师。君子论迹不论心,人性是很复杂的,过于执着起因算不算钻牛角尖?
双鱼dopd的海角2021-08-22 21:24:40
佛学就是这样一门找到真实的心的科学
黯然情泪意2021-08-22 21:21:40
活给自己臆想中完美的自己看,哈。
卟必费心质2021-08-22 21:20:54
追逐名利,起点虚荣; 沽名钓誉,亦为虚荣; 我你他她,亦一亦二; 任一一端,都是深渊; 秉持中庸,空性自然。
小刀17802021-08-22 21:17:46
莫名的觉得好,觉知觉知,有觉有知
时过境迁职2021-08-22 21:17:43
如果认为真诚和自我觉知是正确的,大家应该学习的,是不是也可以不问动机。虚荣是个有些贬义的词,但“荣”可以代表个体觉得有价值的东西,不管是利益、好名声还是信托责任。追求或宣扬有价值的东西似乎也可以不问动机。虽然对个体来讲有价值的东西可以变化,在电影里开始是律师名声,后来是良心。有个相关的问题:一个一直想做坏事的人如果迫于好名声的虚荣做了一辈子好事该怎么评价他[呲牙]
作者
哈哈,这是个挺好的问题。适合内观,不适合评价别人。
撕扯临2021-08-22 21:15:48
从文中读到了做真实的自己,知行合一,从而实现内心的平和、喜悦
阴缘结伍2021-08-22 21:08:10
开心,这书最近刚看完,看到受托人责任这段,顿时觉得资管优秀人才的不易,尤其提到这种责任意识甚至是基因决定了,那岂不是一下过滤了很多人,同时也给我们普通投资者增加了很大的选人难度…… btw,这电影剧情好喜欢,瞬间联想到《控方证人》,哈哈哈
旧时梦菊2021-08-22 21:03:01
至少我从文字体会到的是一种真实,我还想知道张老师后来对你的这个行为还做了什么评价吗?哈哈
心灵之眼双狮882021-08-22 20:55:55
看完文章看留言,一句“宇宙就快发来信号了”,笑崩。 果然和张潇雨老师一伙的,他最近的城邦也是这个调调
作者
借用他的口头禅啊
岚小洁爪2021-08-22 20:48:42
看完全文,一直在想开篇提到和张老师的对话场景,和后面的关联性在哪里? 想了想,可能是,后面的感悟均为宇宙发出的信号 ,而张老师,是发出这个信号的暗示[呲牙]
啤酒当茶喝强2021-08-22 20:47:59
佛教有种理念是“不二”,不要去分辨,不要追问,也就是所谓的“空”
临时全职男人2021-08-22 20:47:52
追求自己内心的真实和别人眼中的形象是否是一致的呢?人与人需要交流,那么这两者都是一致的,并不矛盾冲突
千秋此岸风遥2021-08-22 20:45:20
好深刻的自省~哈哈,正好也在B站看过这个,基努·李维斯的电影。如果这世上真的有天平,那虚荣带来的名利应该都比不上内心一刻的从容与平静。感觉能理解孟大的意思,外界对自己的影响,我们既是演员,也是一个悄悄的观察员(内观)吧~
自己演自己咩2021-08-22 20:34:40
我觉得是他心里有非常强烈的二元对立,但他又不得不帮助客户打赢官司,如果他选择了这一种做法,他就要相信这种做法是对的,而不是去纠结受害人怎样怎样。(因为这样的话他的结果也不好呀,看了你这篇文章感觉很心酸。但好像这样,我的结论就是道德感低的人活得会比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