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别着急十年之约#9

「十年之约」是我从今年开始的一份长期实证——投资躺赚,不折腾、不挑时间、不高抛低吸、不看新闻预测未来、不盯盘,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年化 10% 的投资回报并不难实现。在实证账户中,每个月 28 日我会定投自己计划长期持有的三只主动基金,1000 元三等分,风雨无阻(已设置为自动定投 👇、红利再投资)

/pic/1_FrFX6qaO7um2yjrl8sbmmYlZyQDcEg.png我的自动定投这个实证计划不是给大家的建议,只是我自己对投资的探索和验证,记录买入并持有过程中可能面对的意外,也留下沿途的惊喜。有兴趣参考这份实证的小伙伴请先读完之前几篇内容:

实证账户更新

每个月 28 日是实证账户定投的日子,这个时间发文也是顺便当个人力闹钟来提醒同在月末定投的小伙伴们~

这是我在有行记账中记录的实证账户走势情况 ↓ 目前累计下跌大约 8%

/pic/2_4sSEUHtVK7Av6W29PyYDtTyFPVcfeQ.jpg我在投资中不太在意短期涨跌,只要确保自己正确理解并认可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就好,3~5 年以后再回头看。

……

今年大部分明星基金经理的表现都不太理想,我持有的几只也是。

2018 年我开始买兴全趋势和富国天惠时,他们虽然是年头很久的基金,但还算不上明星。但如今肯定算了,之前小伙伴分享给我的一张图 ↓

/pic/3_uvp1tSlTuT4fkccfe20ZFvchEbNiaA.jpg我选的三位基金经理居然齐齐上榜,有点意外(可惜在投资上出名算不上啥好事儿)

而这三只明星基金开始“没落”有个明显的时间界限,大约从 5 月末开始,他们开始明显跑输偏股基金的平均收益 ↓ 下面这张图我截的是兴全合宜

/pic/4_iazghtoJ3yuCcksQGSoRWaVqtyk03Q.jpg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从这个时间以后中小盘开始明显领先大盘白马股,而前期的明星基金对中小盘的配置明显不足(或者说因为他们对中小盘的配置不足才让他们成为了明星,毕竟去年以前中小盘还是人人喊打的垃圾)。

所以有种声音越来越多:

这些基金的规模都太大了,现在是中小盘的天下,但他们都买不了,大规模基金已经不行了。

但真的是这样吗?

其他大规模基金的情况我不清楚,但就我自己持有的这三只基金,它们规模在 300~400 亿,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

  1. 今年代表中小盘的中证 500 走势很好,2021 年大约上涨了 15%。但虽然名为“中小盘”,中证 500 中的权重公司却很多都在百亿以上
  2. 网上有博主统计了今年表现比较好的几只中小盘风格基金,发现他们持有公司的平均规模也在 100 亿到 500 亿不等

相比于大盘动辄上千亿的市值,中小盘股票确实市值小,但并没小到这几只基金都买不了的程度。

……

而且昨天我在跟踪兴全合宜的走势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数据。谢治宇名下正好还有一只小规模的基金可以拿来作对比:

  • 兴全社会责任三年持有期混合,这是一只封闭基金,现在的规模大约 58 亿;
  • 我持有的兴全合宜现在的规模大约 340 亿。

我对比了两只基金的走势,结果发现近三个月,中小盘开始领先于沪深 300 以后,但两只基金一大一小走势却几乎没有区别 ↓(数据来自天天基金)

/pic/5_x8vubHCDviaJAjWOiaISicFJhyJiaQ.jpg然后我再往前追溯数据,发现了一个更有意思的事儿 ↓ 两只基金的走势能明显分成三段:

  • 最早的 2020 年上半年,两只基金的走势几乎没有区别;
  • 最近的 2021 年下半年,两只基金的走势也几乎没有区别,并没有体现出规模大小收益上的区别。
  • 而中间 2020 年下半年 + 2021 年上半年,兴全合宜的收益一直不及同期的封闭基金,累积大约跑输了 10 个百分点

而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呢?我发现这段时间里兴全合宜一直在被申购买入,份额越来越大,以至于兴全合宜在 2020 年末开始了申购限制。

我的看法:

  1. 两只基金近期走势高度一致,说明两只基金持仓雷同。谢治宇不是想买中小盘而不能,而是有自己的考虑暂时还没买,如果想买早在小基金中体现了。
  2. 兴全合宜在被不断申购买入的期间持续跑输另一只封闭基金,背后的因素并不是规模本身,而是规模变大的过程,是新钱涌入带来的干扰(所以前面说成为明星不是啥好事……)

而前两天,很多小伙伴可能已经知道了,兴全合宜的申购限制已经取消,说明新钱涌入已经停止。长出一口气,兴全合宜的压力终于可以小一些了。

……

所以对于基金规模太大、不行了的说法,我依然表示怀疑,也不会因此急于调整自己的投资。

富国天惠的持仓一直很分散,重仓也才买到 3% 左右,想买中小盘随时可以买。基金经理有自己的选择和判断。

兴全趋势的一大重仓是房地产,这也是过去业绩被拖累的一个原因。但我认同这个选择,现在不少靠谱的房企都在按照要破产的形式给估值,那要是没破产呢?而很多赛道公司都在按照未来 10 年最理想的情况规划,可但凡发生一点意外呢?

而兴全合宜可以买港股,和沪港深 300(注意不是沪深 300 哈)相关性很大。最近沪港深 300 的估值下降得很快,而 A 股相比于 H 股溢价又已经是历史高位……

三位基金经理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选择好资产,我依然相信基金经理的判断。

最近兴全合宜跌了不少,我顺势加了一些。假如后面再跌,估计就能提前买够目标比例了 ↓

/pic/6_LFBA9YicIKoiaxbEcYqGfiaWOnDykg.jpg说明:这是我个人在各个投资上的持仓比例,基数是我的全部本金减去生活备用金。但这不是给大家的建议哈,只是我用真金白银对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投票,大家参考为主,不要照抄。

考虑到长赢一时半会可能都不会止盈了,我重新调整了持仓目标,改成了现在的各 15%。

……

不过,虽然规模问题我并不担心,今年的行情依然有值得我反思的部分

今年我的持仓体验不太好,虽然理性上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也能管住自己。但感性上,看到持仓跑输偏股基金的平均收益还是会偶尔觉得焦虑。下跌我不担心,但跑输平均数有点难受……

这说明我在投资的配置上可能还不够均衡,有不少没覆盖到的资产类别,比如中小盘。以后如果找到合适的机会我会考虑调整一下自己的投资组合,更均衡一些。

但这也是以后的打算了,暂时我不准备动

所有投资风格都会均值回归,在我的价值观里,最好的买入新投资的机会不是这笔投资热门的时候,而是等到 ta 再次不受待见时。

**风险提示:**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只是我个人投资中的观察和思考。大伙参考为主,投资最终还是要独立决策,我也可能是错的。

王佳男2021-09-27 13:24:36

无论是星座、迷信,还是媒体、分析,这些年都在不断强化我的一个认知:人的归因能力实在是太差劲了。绝大多数能够解释短期现象的归因,往往对我们都没什么帮助。所以我现在通常不关注任何分析,只看基本事实。就好比投资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确定两件事,一是自己的品种长期不会死,二是长期来看会价值会回归。这样的话,基本事实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当前的估值,低了就买,高了就卖,至于短期的分析,又是什么什么不景气,又是什么什么不行了,对我们其实一点帮助没有。个人浅见,仅供参考。(附加一波“彩虹屁”,也大和e大对我帮助真是太大了,真心表示感谢)

作者

很多所谓的“解读”都是在涨跌之后强行解释,看这些解读确实不如不看,还是应该多关注长期不会变的东西,而不是在变的东西(很开心内容对你有帮助 [让我看看])

小聪伴豆2021-09-27 13:17:30

说到持仓平均,我想到了永久组合,也是去年在也大这里学习后又读了书,自己搭建的。然后今年看来,发现还是真的稳,但是就是很平滑的一条线,比如真是对比去年底到今年春节前那一段,或者任何阶段火爆的基金应该都是“不爽”的,但是就是稳。当然我这个才一年没啥说服力。只是想说,平均分散,啥都吃点的代价就是会平庸。至于心态,感觉就是跟信仰一样,相信以后就走下去,没有任何理由

作者

均衡分散,如果真能拿到主动基金的全体平均收益就很不平庸了。上周给大伙分享的 2013 年到今天,只是平均收益年化就已经 18.5%,而过去瞧不起平均收益的人,有多少获得了比这个更高的收益呢?我觉得我们大多数人,包括之前我自己,都太低估投资上「平均」的力量。

国新月2021-09-27 13:07:00

买主动基金,发现它持续跑输沪深300,就真的体验极差,如果后边调仓我应该会换指数增强

作者

其实…… 我就是从沪深 300 指数增强过来的,如果你打算调仓去指数增强要考虑清楚这个问题:指数增强也不是持续有效的,比如 19、20 指数增强很多都跑不赢指数,那个时候自己心态会不会真的更好。

V2021-09-27 13:08:26

我发现长期业绩好的经理好像很少有专攻中小盘股的呢?

作者

因为中小盘从 2017 年到 2021 年一直都萎靡,4 年了 ?? 看长期业绩的话这部分会占一大半,明显拉低业绩。这部分要考虑进去,不能后视镜。

光与信仰2021-09-27 16:48:24

如果不能在下跌的时候跟它同甘共苦,那么又有什么资格去享受它上涨的时候的丰厚收益呢! 也大的那句(理性上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也能管住自己。但感性上,看到持仓跑输偏股基金的平均收益还是会偶尔觉得焦虑。)真实了,确实如此。只要一看账户就会有情绪的波动,所以今年没事就不看账户了,看的越多心情越复杂,这就不是我要的躺赢

宋晓2021-09-27 14:09:17

坚定持有,慢慢定投,少点焦虑。[加油]说一句,flomo和有之有行好好用,自己组了个组合,在有之有行里看他的走势,简直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有成就感

Ming Yi2021-09-27 14:06:53

哈哈,我也是,经历过这两年的风格切换,在考虑自己的持仓里加入小盘基金,之前还筛了一次,发现邱栋荣是真的小盘,其他很多带小盘的其实大盘股也都买不少

牙缝太大卡螺蛳2021-09-28 05:50:00

作为合宜的持有人,我认为谢还真的买不了也不会买小盘。大规模基金的限制不在于以自己的体量能不能买中小盘,而在于公募基金的双十限制的后一个十-基金公司对单个上市公司的持股占比不能超过10%。同样花资源研究一个公司,研究大盘股的话,基金公司旗下所有基金都可以买满,研究小盘股…基本上对整个基金公司业绩没什么贡献。大基金公司从投研开始就战略放弃中小盘了。

牙缝太大卡螺蛳

这也是为什么年初有基金公司说200亿以下的公司看都不看的原因-小公司调研起来难,信息少,花更多资源看了又怎么样,最多只能买20亿,基本对整个基金公司的业绩没贡献。

作者

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如果仔细看一下谢治宇的持仓风格就会发现,前十“重仓”谢治宇其实也就买了 3% 不到的仓位,只有极少数公司会买到 5% 以上。 就算买 20 亿,对于他 700 亿的规模,也足够进前十持仓了。研究小公司和大公司对业绩的贡献没有多大区别。

og2021-09-27 13:15:17

选资金加权会不会更好?

作者

你说账户走势图是吧?因为走势图中要和沪深 300 和中证 500 对比,这两个指数都等同于时间加权,账户收益选了资金加权就没法看对比了。 画曲线我还是会选时间加权,但看最终收益情况的时候会偶尔用上资金加权。赞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