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份的小确幸

昨天我在刷微博时读到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忍不住想要来分享给大伙:

If you don’t scroll through your “weibo” timeline with a big smile on your face, then you’re following the wrong people.

如果我们不能面带着微笑刷完每天的微博最新消息,那也许是时候反思了,我们到底有没有关注到正确的人?

读到这条微博时,我注意到自己笑了。至少这个作者,我应该没有关注错。

然后我就想到了另一个关于微笑的说法。

大伙知不知道“呆伯特”这个系列漫画,或者熟悉这个富有年代感的画风 ↓

/pic/1_zxibKBwjlAhs8k220oWEybOxLjzU6A.jpg呆伯特漫画的作者亚当斯分享自己寻找灵感的经验,也用上了微笑——

他会大量阅读信息来寻找题材,但依靠的却不是大脑的判断,而是身体的反应。比如当他读到某则新闻时,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了,那他就会知道,这个可能是个不错的选题。

我有时候也会参考亚当斯的这个思路来决定当天的文章想给大伙分享什么话题,就比如今天这篇。我注意到我笑了,也许「相信身体的感觉」会是个不错的选题。

留意细微的身体变化,很多时候身体甚至比我们自己更知道答案。

……

但是矛盾之处在于,我们确实能找到很多相信身体感觉,最后成功的典范。

可很多惨痛的失败,常常也是源于相信自己的感觉,比如很多小伙伴都曾被「做你喜欢的事儿」这样的副业经验误导——我喜欢瑜伽,然后我去开了瑜伽馆,再然后,就倒闭了呀……

我们喜欢那些理想化的、相信自己直觉然后获得成功的故事,读起来很爽。但又有多少小伙伴读完了类似的故事一鼓作气,然后惨遭失败。

马克·伦道夫在《复盘网飞》中写下的一句话:

不要太相信创业故事里面的顿悟,它常常是过度简化的,更多时候顿悟冒出来的是馊主意,或者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重要。

我们之所以爱听这些故事,是因为它们契合了有关灵感和天才的浪漫想象。

“相信直觉”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完整的。

创业成功不仅仅在于相信直觉,而是既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但也要尊重数据。有想法就抓紧试验,再用数据回来校准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寻找副业也不仅仅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而在于先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儿,再从中找到那个能解决某个问题、给他人创造价值的。

生活需要的是一种平衡。

……

我们聊财务自由时也一样,财务自由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平衡

今天这篇文章开头微博的出处,Steve Adcock,他和妻子在实现财务自由计划后先是开着房车四处旅行 ↓

/pic/2_XWkdcKtywRAiaQbYCWzxic7n6J4iaw.jpg后来他们选了一片旷野盖下了自己的房子 ↓

/pic/4_whHRNcibYCRgPECjmfETI0ah9uibjQ.png

/pic/5_50xagKzPwPytj3rPZjpzibkKuIYx0g.jpg他们财务自由后定的开销是每个月 3000 美元,两个人一年总开销折合人民币大约 23 万,不算是很低,但也绝算不上是一个天文数字。

羡慕他们生活的人很多,比他们还有钱的人也很多,但真正像他们一样开始行动、改变生活的人却很少。

不要被钱的数量限制,真正重要的东西并不是钱,而是敢于思考和尝试。

人们之所以想拥有更多的金钱,部分原因就是头脑懒惰。「要是我有更多的钱就好了」——这是我们逃避自省、思考,或是拖延改变生活的决定时,能找到的最简单的托词。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建议大家做财务自由计划时乐观一点,目标数字可以小一点,财务自由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遥远。

这算是属于财务自由的理想主义。

……

但同时,财务自由计划也必须是现实主义的,因为我们必将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我们必须时刻做好准备。

我们需要存够三年开销甚至更多的备用金,这些钱不能用来投资赚收益,为的只是应对市场的熊市下跌。

我们要留心检查自己的日常开销,确保遇到意外时能够快速降低开支,用很少的钱也能生活得很幸福。

即使财务自由大家还是会继续努力地工作,带给生活更大的安全感和成就感。

我们不应该给生活附加过多限制,但也不能盲目乐观。

幸福,既不应该是忽略他人的反对坚持做自己,也不是只盯着他人的看法试图取悦每个人,而是找到两者的交集,“我所爱的之人,也深爱着我”。

生如夏花2021-09-16 13:07:09

big money的作者?

作者

是的。对了,我经常和大家推荐的消费思路——假设你买完这个东西以后,除了你不能给其他任何人展示,只有你一个人知道,你依然会买,买完以后依然会非常幸福、开心的消费才是最值得的——也是最开始从他这里读到的。

许君杰2021-09-16 13:07:14

人们之所以想拥有更多的金钱,部分原因就是头脑懒惰。 哈哈,太对了,其实坚持记账没那么难,花点时间了解理财的知识也不复杂。不过,坚持去控制自己每个月的花销还是挺难的,还是需要毅力的。最近玩一个游戏出了我喜欢的角色,忍不住又氪金了,这个月是又要超支了[苦涩]

作者

如果一件事儿你想做很多很多年,只靠毅力和自律是绝对没戏的。要留心找到这件事儿对自己生活最大的意义,找到那个自己微笑着而不是苦着脸做完这件事儿的瞬间。 凡事总觉得要靠”毅力”和“自律”,也是一种头脑懒惰 [旺柴]

C2021-09-16 14:03:59

果然资深的都是光头 对比太明显

作者

[捂脸]

sarah2021-09-16 13:59:00

也大说的“自律”和“毅力”的观点很难不认同了,特别想发给身边玩命折腾自己的身体来节食减肥的女孩儿们。意志力这玩意儿明明就是个生理物质,而不是一种精神,不用食物去补充是会被消耗完的。如果想一辈子保持身材,坚持运动应该比节食来的有趣和容易吧。因为到最后,运动的目的就不是减肥了,而是每天让你微笑和享受的时刻。(来自一位曾经节食减肥但是现在心态无比放松,每天开心摄入碳水但也快乐运动的人)

义乌小土匪2021-09-16 13:58:24

买的基金一直跌过吗?你是如何应对焦虑的

作者

缓解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了解真相,了解市场里在发生什么,自己当初计划长期持有的理由是什么,想清楚当初的理由现在还成立吗?了解清楚了,就没那么焦虑了。不过还有,少看每天的涨跌也很重要 ??

V2021-09-16 13:06:09

也大给自己计划的以后用在孩子身上的钱是平均每年多少呢?

作者

老实说我目前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我会观察自由后养娃的财务自由作者,比如之前推荐过很多次的《不上班也有钱》的 Winnie,他们规划的被动收入差不多是一年 30 万,一直在环球旅行,还生了两个孩子。当我们获得时间自由和地点自由以后,很多问题的解法会变得不同。

PPZ2021-09-16 13:35:36

时间自由相对容易,空间自由从娃开始读书就有点难。[捂脸][捂脸][捂脸]当然,如果可能,自己教娃也不是不可能。其实不需要全球自由,城市空间微自由就好了。还有困惑,比如好不容易从小地方来了一线城市,为了财务自由去何二线城市,好难赞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