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还是不起标题了,以防挨怼……

去年 12 月我写过一篇文章,讲的是自己放弃炒股追求超额收益,转而放低预期通过基金获取平均化的投资回报,给生活带来的一些改变——时间更多,焦虑更少。但后来就收到不少留言怼我,不去努力钻研求上进,来搞这些心理安慰 😂 可能在有的人看来追求平均不是个好选择。

所以吸取教训,这次再写这个话题之前我先说说自己的投资理念吧,我觉得平均未必平庸,而追求高收益率未必就能带来高收益

举个例子,公募偏股基金过去这些年的平均收益在年化 18% 左右(后面有新的数据),而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般只有 4~5%,很低。

但实际上很多家庭在这些低收益的理财产品上赚到的钱要比基金、股票更多,为什么?

一个原因是选股票、选基金很容易追涨杀跌,没赚到应有的收益。

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 5% 固定收益给人很高的确定感,所以大伙敢拿出很多钱来买。但放在基金上的钱往往就少得多了。赚钱要看收益率,但更要看我们能够投入多少本金。

所以我的理念是「中等平均的收益,但非常确定,敢大量本金买入」最终带来的收益要比「非常高的收益预期,但将信将疑地小仓位试水」更可观。

不过我这个观点也可能是错的,不是为了说服大家哈。只是想先说清楚我自己的投资理念,后面要分享给大伙的数据和这个理念有关,如果大伙同意我的这个观点再往下看。

……

昨天我读到一篇兴全基金发的研究文章,从分散投资的角度分析我们持有多少只基金最合适。

在文章中看到不少有启发的图表,这篇文章主要想和大伙分享其中一张——基金和股票的散点图 ↓

/pic/1_mKEJuHoOS2MLXic10ravtvkPGynCGA.jpg说一下这张图应该怎么看,图里每个点代表一只基金、股票或者基金组合(粉色代表股票,蓝色代表偏股型基金,黄色的则是随机 20 只基金组成的基金组合):

  • 横坐标是年化波动率,点的位置越靠右 →,就说明越是大涨大跌,波动越大。
  • 纵坐标是年化收益率,点的位置越靠上 ↑,就说明过去这些年涨幅越大。

为了完整我也复制了一下兴全的说明:

数据来源:天相投资分析系统、兴证全球基金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统计时间:2013/7/17 - 2020/7/17,使用周频数据;抽样基金为已成立的偏股开放基金,共509只。模拟测算结果仅供参考,不代表真实收益,不作为投资策略推荐和收益保证。基金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这张图里代表股票的粉色点分布范围明显比蓝色要大得多,而且大多分布在靠右的位置,因为股票比基金波动大,这很合理。

/pic/2_YLmhQOvq5KUa9WRficoan3qVYAx6Uw.jpg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股票这么大的波动却没能变成更高的收益,粉色点反而大都分布在偏下的位置。股票 7 年间的年化收益中位数居然只有基金收益中位数的大约 1/3。

**通常的观点是炒股波动大,预期收益也更高。但这张图貌似说明了一个相反的事实,炒股的确很刺激,但赚钱却更难了。**对普通人而言,炒股并不是一条好的投资赛道。

如果我们是一个平均水平的平均人,那么从股票换到基金,我们更容易赚到钱。

……

但基金虽然确定性更高,个体差异却依然很大 ↓ 这 7 年间,表现最好的基金涨了 7 倍多,而收益最差的基金几乎一分没赚。

/pic/3_1fvGrOKFVcerxdr5F0Be8fDFNBYNng.jpg也正是因为这么大的区别,大家才会不断地纠结于「选什么基金」这个问题。

但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一个新思路——有没有可能跳过选基金这个环节,直接获得全部基金的平均收益呢?

虽然我们不太可能把所有基金都买一遍,但获得所有基金的平均收益却是可以做到,而这篇文章的标题——持有多少只基金最合适——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

**结论是如果我们随机选取 10~20 只基金,最终获得的总收益就会非常接近全体基金的平均收益。**图里的黄点是就是随记抽取 20 只基金组成的组合,一共抽了 100 次,非常接近整体的平均收益了 ↓

/pic/4_zxGWKjdzoRz4JKEYJTcZY0ib23FAbQ.jpg所以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

兴全算了从 2013 年至今全部偏股开放式基金的年化收益中位数,达到了 18.5%。

划个重点,是「年化收益」,这个数字相当可以了,8 年时间累积收益就是 228%(我对财务自由计划的收益预期是扣除通胀以后年化 10%,18.5% 已经超预期了)

而要拿到这个收益我们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分析、筛选,随机从所有基金中选取 20 只,然后一直持有,最终收益就会非常接近全市场的平均收益。

这样一来是不是连研究基金的时间也省了,投资全靠抛硬币就好了 /pic/5_8xSfYDDwh4R0ybkXArGhpfHUmRKHhg.png

哈哈,开个玩笑,不是建议大伙真去抛硬币,现实中没人能接受得了这种投资方式……

但这个思路真的很值得借鉴:

如果一笔投资买完,多年后可能大赚、可能大赔,我们过程中就会非常焦虑,生怕自己选到了大赔的那个,然后消耗大量的精力去纠结自己的选择。

但如果能有一个投资方式让我们稳稳地拿到全市场的平均收益,持有的感受就会好多的。我们能够解放自己的注意力去关注更多对人生更有意义的事物。

与其去寻找“可能的”高收益,不如去寻找“确定的”平均收益,这已经足够我们做很多事儿,至少财务自由计划足够了。

而且“抛硬币买基金”过去 8 年能实现 18.5% 年化收益也是个很值得参考的基准,帮我们反思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不断寻找所谓最牛的基金、涨幅最大的股票,但到头来赚到的收益还不如无脑抛硬币得到的全市场平均收益,那我们也许是时候停下来反思一下了,在投资上我们究竟做了多少无效,甚至是反向的努力呢?

……

除此以外,看到这个数据我也在反思另一个问题。

平时大伙经常问我持有基金的数量多少比较合适,我以前的回答是,不建议太多,与其持有一堆基金,不如专注思考把几只基金彻底研究明白。

但看完这个数据我发现自己的回答是不全面的,应该再补上一段:

如果我们因为时间、精力、经验等等原因真的没办法把基金研究明白,持有的基金多一些其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分散投资,每样都买点,只要策略得当最后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

**只持有少数几只自己很懂的基金能赚钱,而不深入研究分散买一篮子基金同样也能赚钱。**重点反而不在于数量,而更在于我们明白自己正在做什么。

兴全这篇数据的链接我贴在「阅读原文」中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找来看看,很有启发。

阅读原文

liziyu2021-09-23 13:04:57

也大的观点也在随着学习不断更新,点赞

作者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职业投资人的访谈,有句话我特别受触动,他要求自己每年必须多去了解、学习一两样新的投资工具。行动可以保守,但想法还是得不断探索更新。有时候不是为了啥而学习,可能学习本身就是目的。

Jim2021-09-23 13:12:14

不过这个“每样都买点”的前提得是真随机。有些新基民朋友从基金app的首页推荐里“每样都买点”,那结果就不好说了[囧]

作者

是的,每次都扎堆买最火的,最后实际上没有分散 ??

Stanley2021-09-23 13:09:13

兴全最近有点拉了,可能有些基民有点急。但是我相信作者,也相信兴全三兄弟,长期看表现还是可以的,不说最赚,起码还算稳定的中坚产品。将自己基金投资的20%左右做个底没问题

作者

兴全是我最不担心的基金公司,历史上貌似也没有哪一年是最出众的,但长期业绩最终却相当靠前。

yuyoukeyu2021-09-23 13:12:51

敢于用大量资金买基金才能赚到钱。小仓位翻倍也没用。

苏源2021-09-23 13:28:20

降低预期,对于很多投资者特别难

作者

但这又是必经之路,这些年的投资经历就是发现“自我”越来越小,发现自己能够真正干预、左右的事儿越来越少,很多操作最后还不如不做。

康康享2021-09-23 16:05:36

标题:躺下有那么难吗?

作者

经验告诉我,起这种标题会被怼到自闭 [捂脸]

思退子(每周一本书)2021-09-23 13:04:01

能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对于入门来说 how 比较重要,有行动才有抓手,但最后赚到钱靠的主要是 why

Fururur.2021-09-23 13:16:16

认知需要不断提高。过去两年,可能会觉得买入明星基金放着大概率能赚钱,然后今年打脸了,好多拿了1年可能还是负收益。经过修正后,变成在原来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大小盘的均衡,价值成长的均衡,或许这样在自然年的收益上会更好。

作者

均衡对于收益的贡献不大,如果明星基金是早三年开始持有,拿到今天收益依然比每样都来点要高一些。同理,3年后会怎样也并不好说,一年的衡量尺度太短了。但均衡确实有个特别大的好处,持有体验最好,每一年都很平均,不会反复焦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这个确实也很重要。

卷银2021-09-23 14:01:56

我觉得你的投资态度真的很适合大众投资者,这种态度才是我们普通投资者应该学习的,投资不仅仅是赚钱更是为了好好地生活!

周伟2021-09-23 13:20:49

这样买对基金的类型有没有要求,一次性买还是定投呢

作者

这个策略是理论性质的,现实中恐怕不适合拿来直接用,因为大家不是理性人,没人按摩,不知道自己买的啥,过程肯定会心慌,拿不住。现实中投资我还是倾向于去找专业的人,比如基金经理、组合主理人或者投顾,但可以把随机买入持有的这个思路作为一个考察参考。

石磊2021-09-23 16:39:42

人生之路,走下来,回过头看看,其实看似不负责任的“随机算法”,往往却是最高效的!因为平均期望值可以在平均线左右,但是“算法计算成本”几乎为0!可以最高效的做出一个不算太差的选择!面对复杂问题,抛硬币也不失是个不错的办法。

fountain2021-09-23 14:51:41

我开户两年多,经验不算多,开始我觉得10%不高,结果今年被市场教育了。现在也觉得每年能做到10也很好。

期衣昂2021-09-23 15:01:36

这个报告数据太赞了,相信大部分人还是普通人,但是都想利用选基金赚取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这付出的努力和精力不是一点半点。与其这样不如选几个靠谱的躺平持有就可以了,操那么多心干嘛。该玩玩该吃吃。时间会让你回归均值,也不错嘛。

冯2021-09-23 15:20:41

为什么是从2013年7月17号开始,有什么意义吗?起始时间变化影响统计结果吗?

作者

我特意去看了这个时间段的行情,2013 到 2020 这个时间刚好沪深300和中证500涨幅想近。所以我猜测应该是为了排除市场风格带来的数据偏差。

Chris2021-09-23 14:33:52

突然想到杨天南的《一个投资家的二十年》里也说过,股市里分为两种人,”玩一玩“的人和”想解决问题“的人,段永平也叫做”for fun“和”for money“。其中”玩一玩“的人最多,抱着这种心态的人,虽然跌了不至于跳楼,但是对于投资而言,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欣口茹一2021-09-23 13:13:56

数据不包括指数基金是么?

作者

偏股开放式基金,我觉得应该是包括的吧?

肌肉瓜2021-09-23 16:34:57

除了中证500,其他基金都在狂跌哈哈哈哈哈,但说实话,到现在也只是定投半年而已,一切都还太早太早

毛银杰2021-09-23 14:56:58

请问一直持有的过程中,遇到牛市也不卖么? 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