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周末啦,推荐本好书

不知道大伙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不少我们熟知的投资者都有记录投资笔记和复盘历史的习惯。比如今年年初大盘抱团泡沫破裂前,孟大一条非常经典的微博,流传至今 👇

/pic/1_DjTkf1uETC4nCKoO5fia2Y5HToiaeA.jpg我最近读完的《行为投资者》这本书中看到了两个非常有意思的心理实验,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实验一

假如你请一位好朋友帮忙介绍保姆,朋友给了两个人选:

  • 保姆一,被描述为聪明、勤奋、冲动、挑剔、固执和善妒
  • 保姆二,被描述为善妒、固执、挑剔、冲动、勤奋和聪明

如果二选一,你会选哪个?

不少仔细的小伙伴肯定发现了,这两个保姆的形容词是完全一样的,只是顺序不同而已。

但是问问自己的第一直觉,我们依然还是有强烈的直觉,感觉第一个保姆更可靠一些。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非理性首因效应”——最先看到的评价会更明显地影响我们的选择,和我们昨天提到的“前摄抑制”是一个道理。

实验二

给大家 10 秒钟,记住下面 10 个词:

  1. 敌人
  2. 新年
  3. 紧张
  4. 过敏
  5. 世纪
  6. 中空
  7. 争议
  8. 开花
  9. 股票
  10. 内容

……

……

……

然后试着复述上面的词,我们能够回忆起来的词很可能是这样的「敌人、新年……emmm……股票、内容?」

在记忆一个比较长的内容时,我们会更容易记住开头和结尾,而中间的要难很多。

这两个实验证明了人的一类心理偏误,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刚刚开始做一件事儿的经历和最近发生的事儿在我们的记忆中权重最大,而过程中间发生的事儿却很容易被遗忘。

我还记得自己读过的第一本投资书,是《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但第二本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我现在的投资理念中依然能看到当初第一本书的影响。

我也记得自己最近读的一本书,我在重读《每周工作 4 小时》,但倒数第三本我也没啥印象了(倒数第二本正好是《行为投资者》所以占了个便宜~)

回到文初的微博——当抱团泡沫第三次到来时,绝大部分人只会关注到近几个月的凶猛上涨,而忽视了前两次抱团的惨痛结果。

所以我试着回答一下,为什么很多投资者都喜欢复盘历史和记录投资笔记?

想要从资本市场赚到钱,我们不是非要有预知未来的惊世才华,只要能比平均水平少忘却一点曾经的事实,就已经站在了有利的位置

记录投资笔记和复盘历史的价值就在这了。

如果大伙看完这本书以后燃起了对投资笔记的热情,我这里链一篇上次写笔记 App 的文章,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参考。

……

/pic/2_ibUiavnw7MrpeMzXPjzQqoibbGABIA.jpg《行为投资者》这本书列举分析了各种投资中可能左右结果的心理偏误,并附上了相应的解决之法或者行为习惯。

而且里面还有不少好玩的洞见,投资以外也完全用得上,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 👇

有学者研究了以色列监狱 1112 次批准假释的听证会,发现了一个现象。

早饭后、午饭后,吃饱了的法官,明显比饭前饿着肚子的法官要仁慈、宽厚得多。

如果囚犯恰好在法官享用完早餐后开始假释听证会,就有65%的机会获得假释,但之后不久,这种概率开始下降,最严厉的判决是在午饭前做出的。

血糖水平也会在无形中影响人们的判断。所以哈,在读文章的小伙伴,如果以后要参加答辩、申请加薪或者谈判的时候,时间上最好选饭点以后的 /pic/3_icg7NpD7lMMt50icKckEFSX6nfvWzw.png

作者这里还开了个玩笑:

巴菲特每天喝下 800 卡路里的可口可乐或许也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

不过打算这么实践的小伙伴可以放弃了,因为我已经买了一瓶 1.5L 的大可乐替大家试过了,好像没啥用…… /pic/4_6AicpO54sh2ruSqXjlSjty5scAQlyA.png

认知水平相当的前提下,血糖水平会影响判断结果。但认知水平还不够的时候,还是老老实实提升自己吧。

……

最后再给自己的「知识星球」带带货,平时读到一些比较有帮助的书籍和内容,比如最近的行为投资和卡片式笔记,我的思考和应用方法都会分享到知识星球中。比如这样 ↓

/pic/6_Z1M0bpgaznlxicejaYiaMt4ibHhcLw.jpg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戳「阅读原文」了解一下我的知识星球,周末愉快~

👇

阅读原文

区健勤2021-09-10 13:04:42

也大,关注你的时间应该也不算短了,是因为你让我系统地认识了投资,算是我的投资启蒙老师,教师节快乐

作者

?? 没想到我也有一天能蹭到教师节祝福 你是 3 年前 9 月 6 日关注的,到现在几乎刚刚好三年,已经 6 次留言、7 次打赏了,谢谢小伙伴这些年的一路陪伴~

U-ny!2021-09-10 13:06:33

也大 我想问一下 有闲钱投资好还是买房好

作者

这个要看个人的认知和偏好了。我自己会个倾向于投资买基金而不是买房,因为简单省事儿,买房的个体差异和手续对我来说挺头炸的。但基金的简单省事儿放到有些投资者手里有可能变成追涨杀跌,所以没办法一概而论。另外也要参考自己过去曾经在哪个投资上赚到钱、亏过钱。

影舞者2021-09-10 13:05:29

好巧,我也正在读卡片笔记写作法

作者

卡片笔记写作法,大伙如果对写作不感兴趣也没关系,因为重点在前面的“卡片式笔记”,真心是王炸级的笔记体系,解决了我好多以往的困惑。

钢铁侠2021-09-10 14:11:50

读了几本书,但是我还是不敢下场,认为现在的自己感觉市场是个投机的场所,而且我自己和自己对话,1%的钱入场是否可以呢,我感觉自己属于风险偏低的选手,还是我懂的太少呢,很纠结。 还在啃书中

作者

不要停留在“过度准备”“过度计划”的阶段,把手弄脏和提升认知应该是同步进行的。拿出亏了也不会心疼的钱来试就好了。

。。2021-09-10 13:20:32

思考,快与慢也有同样的内容

浅浅2021-09-10 13:19:33

正打算看《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董高峰2021-09-10 13:17:23

也大 如果遇到多支基金或组合都符合自己的预期,该怎么投呢?看这个也好,看那个也好

作者

如果都看好,数量不是特别多可以都买啊,我会均分买入。但是买着买着发现自己手里的基金越来越多了,啥都看好,就要警惕了。要回头检查一下自己的投资体系和原则,所谓的“预期”,到底是什么?等基金跌了,这个预期还成立吗?就像去年很多人对张坤的预期,今年再看就不一定站得住脚了。

清和07302021-09-10 13:07:31

也大应该是把热量的单位写错了。 我算了下0.44毫升的可口可乐就有800卡热量了。你想写的可能是800千卡,对应440毫升可乐[吃瓜]

作者

回头翻了一下,书里写的是 800 卡路里,确实应该是写错了,应该是 800 千卡。

Chen2021-09-11 14:35:47

所以饭后血糖水平更宽容仁慈,是不是酒桌谈生意盛行的科学论据。害

作者

??

这是一只大梨子2021-09-10 13:18:37

最近也在读卡片笔记法相关书籍,这种思路真的太好用了。把知识点用卡片记录起来,而不是像笔记本只能按照时间线,可以释放大脑存储内存,做更多创造性生产知识的工作。也在尝试用电子版来记卡片,发现语雀的设计思路还挺符合需求的,慢慢探索~

Karma Lhamo Chokyi2021-09-10 13:52:56

读过的第一本投资书,也是《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第二本是他的《战胜华尔街》所以很占便宜地也被记住了

龐爵威2021-09-10 13:18:50

好巧,刚在《社会性动物》里看到首因效应

玉人楼2021-09-10 14:25:07

笔记不只是记录已发生的事情,梳理内容的同时,增加和补充相关联内容,更有利于加深记忆。

六等星2021-09-10 15:26:25

也大教师节快乐 !受也大的启发学习投资也有一年啦 ,也大的文章是所有投资文章中最让我感到安心和放松的了,十年之约继续前行哈哈 [旺柴] ps. 星球真的超值 ,小伙伴们快来玩呀 [奸笑]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