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
题图:创作(写稿) | 摄影:路野「颠覆式创新」理论的提出者,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生前写过一本有关创新的书《与运气竞争》。
在书中,他提出了一个「用户需要完成的任务」的概念。
他认为,用户把我们创造的任何产品、服务、内容带进他们的生活,都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某种「任务」。比如说,我们买一个锤子,是为了完成在墙上钉钉子的任务;再比如说,我们去星巴克喝咖啡,是为了满足自己需要一个办公室和家之外的空间的任务。
如果一次任务完成得不错,用户就会在内心留下好印象。这样当他下次面临同样的场景,或是有类似的任务需要去完成的时候,他就会再次想到你。
克里斯坦森教授一定是对这个理论非常满意,以至于在书的后半部分,他把这个任务理论,比做了经济学里的「看不见的手」。
他说,「看不见的手」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得以让几十亿人理解了结构合理的资本为何能够造福于人类。
而他之所以把毕生对于创新领域的研究抽象为「需要完成的任务」,也是希望这个简化、抽象的概念能帮更多人理解到创新的本质。
1
昨天,我在上海参加了 PodFest China,一个有关播客的聚会。
在现场,我和很多播客行业的主播和从业者,聊了很多很有趣的问题。大家都很关心:看起来火热的播客会是一个持续的风口吗?播客究竟应该怎么赚钱?
近两年,播客确实慢慢走进了很多人的生活,我自己身边的朋友、用户中,听播客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但不可否认,播客还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小众的内容形式,离所谓的「风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本质上说,播客终究是一种媒介,一种沟通方式,一种内容创作形式。
我们也许可以从克里斯坦森教授的「用户需要完成的任务」的角度来思考,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播客,他们「雇佣」播客完成自己生活中的什么任务,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我查看了我的播客《无人知晓》的播放时间记录,我发现听众收听播客的主要时间集中在三个时间段:早上 8 点到 9 点、9 点到 10 点,以及晚上 6 点到 7 点。
显然,这是非常典型的通勤时间。
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说,我听播客主要是以下几个场景:通勤、锻炼、洗澡。
我已经很久不跑步了,因为播客,又把跑步捡了起来,而每次跑的长度也和当时听的播客是否精彩高度正相关。
我「雇佣」播客这个产品来帮助我完成的任务是,我希望有一种东西可以在我可以不能用手、不看手机的时候,陪伴在我的旁边。
当我需要完成这个任务的时候,播客的竞争对手是谁?
是音乐,
是相声,
是广播,
是知识付费平台,
是什么都不做,在那里思考、发呆
……
相声听腻了,音乐也还是那些,知识付费实在太累……在完成这个任务的竞争中,这几种形式慢慢败下阵来。大部分通勤和锻炼的场景,我选择冥想,思考一些问题,或者构思要写的文章。
在我开始尝试播客后,它战胜了「思考和发呆」,成为完成这个任务最好的方式。
我不想去从逻辑上找到播客究竟哪里好的原因,但从我自身的行为来看,它的任务显然完成的不错。因为我甚至开始主动创造更多「不用手、不看手机」的场景,比如更多的锻炼以及家务。
2
作为一个创作者,在过去的 5 年里,我按照每周一篇的频率,写下了 200 多篇文字。
最近,我做了一档新的播客——《无人知晓》,目前做了 5 期节目。
5 年和 5 期,作者和主播的两种身份,让我获得了很多新奇的感受。
在手机这种「窄屏」的场景下,其实每一名读者给予一个作者的耐心都是非常有限的。当他打开一篇文章,有可能在饭桌前,有可能躺在床上,有可能在外面的路上,大部分情况下,一篇文章的待遇是被手指匆匆划过,然后关闭,或者收藏(再也不看)。
播客则很不一样,动辄 1 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内容,听众真的给予了主播非常大的信任和耐心。而且大部分时候这些时间是独享的,没有其它信息与主播在竞争。
每天,《孟岩投资实证》和《无人知晓》都会有很多新的读者或听众,但我发现他们的行为很不一样。
大部分新读者并不会去翻阅我以前的每一篇文章,更不会去把一篇文章看上几遍。
但很多新听众则会去收听之前的所有节目,更神奇的是,一期节目,有可能会翻来覆地收听。
当然,不同行为背后有很多原因。
比如读者阅读公众号的场景,本身就容易让人分心,而播客的场景天然就很独占;比如公众号的供给比播客的供给要大很多很多。
但我更想说的一个原因是:相比文字,播客更亲密,更容易建立信任。
3
相比文字,播客经常被诟病的一点是信息密度低。
相比听的场景,阅读的场景更容易利用我们大脑的「工作记忆」区,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记忆获得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阅读是主动的,听播客是被动的。
当我们去阅读一篇文字的时候,我们可以快速地扫描我们需要的信息,我们可以跳读、返回去读、甚至弃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掌握着主动。
但在听播客的过程,大部分时候,这是一个「没有手和眼」的场景,我们其实把主动权交给了「主播」,自己变成了被动的一方。
但这种被动也带来了另一个好处,一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被动以及独占所带来的,是更高的情感浓度和信任感。
从上古年代,我们的祖先就在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和沟通。
我总觉得声音有一种很独特的魅力,它在和听众的「心」直接进行沟通,并不像文字那样,需要「脑」的转换。
4
昨天在现场,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播客怎么赚钱?
我的答案很简单。
从用户需要完成的任务来说,播客的场景大多数发生在手和眼无法参与的时候。但它的强项在于所能和用户建立更深的情感链接和长期关系。
因此,品牌广告、订阅制的内容付费都是值得探索和尝试的方向。
另外,我心目中播客更适合的,其实是一些需要传递理念、陪伴用户的产品和服务(比如有知有行)。播客是非常好的和用户沟通、传递理念的方式和渠道,但并不需要它直接产生收入。
无论如何,我相信声音播放过程中那种信任感所蕴含的价值,远远没有被挖掘。
5
比起眼前的商业化来说,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持续创造更好的内容。
苹果的 AirPods,以及无数跟进的手机和耳机厂商,让无线耳机的体验变得越来越好,甚至变成我们身上的一部分。而这,也制造了巨大的留给耳朵的场景空间。
但场景出来了,用户选择听什么,则是他们自己的自由。
在他们需要完成自己需要声音陪伴任务的时候,他们究竟选择相声、音乐、播客,还是什么都不做,最终还是取决于播客内容的质量。
昨天在现场,还发生了一件非常好玩儿的事。
一位朋友拦住我说:
「孟岩老师,您好。很高兴认识您。我当时看到您招产品经理写的那份 JD(职位描述),觉得写得特别好。」
我想表达的是,公众号文章也好、播客也好,哪怕是一篇 JD(见阅读原文),这些都是内容,都是创作。
作为内容创作者,我们只有保持学习,不断变得更好、始终真实、真诚、用心地对待每一次输出,才能在用户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的时候想起我们,并且在使用后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最终选择我们。
在这个过程中,内容创作者也才一定会获得合理的回报。
本周操作
=======
- 无
最新净值
实盘投资周报第 211 期,最新的资产是 7,639,130.24,资金加权收益率是 54.50%,本周增长 -1.03%。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罗罗罗蒂的老巢2021-10-31 23:26:24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是,当我听过你的播客,我会记得你不疾不徐的声音和语调,后来再读文字时,也会代入这种语调,就好像文字也有了动效,有它自己的光线和气息。
作者
哈哈,是的
司划牵2021-10-31 23:35:35
写了五年博客没人催更,刚五期播客催更的快霸屏了[旺柴]
作者
真的……
小甜儿妹妹属2021-10-31 23:34:20
昨天特别触动的时刻,是听你谈到语音交互的使用场景。 我记得你说,即使科技发展到可以通过语音交互,把播客内的广告商品丢进购物车的那一天,很多场景仍然有使用上的障碍,比如说在大庭广众之下。 我一直相信敏锐而有用户视角的人,一定能做出温柔的产品。用户内心的感受是无价的。 谢谢你。无人知晓很温柔,有知有行也是。
作者
那些感受,是最重要的~
雨q239298265802021-10-31 23:50:46
无人知晓前几篇我都听了好几遍。虽然有时候记不起来说了些什么,但是南添老师的规模效应,陈嘉禾这个人(我去看了他的书以及关注了公众号),我甚至去把张潇雨的个人投资课两天听完了。无人知晓真的很棒。常听常新。
室季促2021-10-31 23:31:45
一个内容创作怎样才是成功的? 是因为读/听了该内容后,在这个领域,当读者/听众有类似需要的时候,会再「想起」创作者,进行搜索和查阅,潜移默化地在自己的生活中留下印记; 也是当读者/听众身边的朋友有类似需要时,会「愿意」做以自身信誉为背书的推荐。 这其中是非常大的信任的连接。 也非常的美好、有力。
亡城际徐2021-10-31 23:29:08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不错时,正好那个时间有事,就会想着之后再看。但是后来发现再找这篇文章,费的时间,其实可以差不多看完了。然后想着先收藏,再看,效果也不好,一般不看。现在就是当下就读完,比如这篇。哈哈[让我看看]
作者
哈哈收藏约等于再也不看
淡抹年华帜2021-11-01 08:33:04
你考虑了大城市的情况,就我而言,在一个三四线城市,通勤时间在半小时内,所以我听博客在晚上散步的时候,
作者
收到,谢谢
让心跳停了极2021-10-31 23:19:10
今天的BMG怎么这么欢快咧
作者
[调皮]
超级风萧萧0032021-10-31 23:43:10
昨天的视频打开已经结束了,但是听到孟岩的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心想果然还是孟岩。最核心还是用户。《无人知晓》第一期,被孟岩和南添老师之间的真诚感动了,而这种感觉,用播客让我更清晰的感受到了。我以前也只喜欢文字,现在也喜欢播客。听播客时间:通勤路上 哪些播客:《无人知晓》 《禅与宇宙维修艺术》
shine韦洲2021-10-31 23:46:32
孟岩老师闲得时候也可以录播客的单口,20 30分钟就挺好[呲牙]
作者
已经没有闲的时候了[发抖]
第三个人罓2021-10-31 23:31:50
孟大的播客,始终陪伴着我的晚间锻炼时段。有了你的播客,我更愿意一个人安静的走,安静的听,感觉很安心。
离离离离心道2021-11-01 11:24:33
我是在 通勤的 时候听得 《无人知晓》,因为听音乐听腻了。 《无人知晓》是我目前听过的品质最高,最棒的播客,计划回头再刷一遍。 不用文绉绉的词了,听起来倍爽。 期待 楼主持续更新,这里有很多同行者。
猜不透割2021-11-01 07:01:47
说得真好! 还有一点,如果音频制作得好,很多年都不会过时。文字虽然可以长寿,但是阅读毕竟在慢慢衰退。音频很好地填补了深度思考和情绪分享的部分。 从这点上来说,时间是播客的朋友,视频的敌人。只要有好的制作团队,在目前的环境下好的播客很容易脱颖而出!
作者
谢谢 michael [强] 你还在 NPR 吗?
洞了个树的春天2021-11-01 00:41:00
好神奇,感觉许多事情都是被一股神奇的力量串起来的,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就像您说的那句“无人知晓”。在桂阳县的苦志育才学校支教的时候(其实,可能说是调研才更加贴近那次行动的本质),看到同行的伙伴,在朋友圈转发的,您的伙伴对苦志育才的走访记录。进而关注了您的个人公众号,真诚地感恩,心里非常珍惜您的思考和感悟。(包括您选择投资苦志育才学校的原因,对我的启发,也在之后的很多事情中发挥了作用)无比宝贵,充满力量。也是在公众号了解到您的播客,鬼使神差地选择了下载小宇宙来收听“无人知晓”,也许是因为“小宇宙”这个名字比较吸引我吧。App的图标,纯白色打底,上边点缀一颗行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有种很投缘的感觉。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在这里提到这个图标。之后的事有关播客,您和简七老师的对话,最后提到的《夜航西飞》中的那段话间接地点拨了我处在困境中的朋友(我把那张文字图片转发给他看),感谢您。除此之外,下载了小宇宙,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每每看到这些百花齐放的内容,都有一种透彻的满足感幸福感兴奋感。因为刘怡关于阿富汗的讨论,关注到“忽左忽右”,又因为“忽左忽右”了解到JustPod,PodFest China。以及有关JustPod的商业分析报告,还有JustPod创始人关于播客的一些讨论(其中有讲到“品牌播客”“商单打样,反哺原创”以及播客漫长的变现之路)。昨天恰好拿到最新一期的三联周刊,本期的主题文章恰好围绕播客展开。
作者
真好,谢谢[拥抱]
纯白连衣裙鹃2021-10-31 23:43:14
日坛公园的BGM也是这首音乐
作者
嗯,就是因为这个选的
亡城际徐2021-10-31 23:30:08
我最近经常听播课,发现比文字有个好处就是时间长,可延伸,文字确实简洁,但我们一般也就5到10分钟就读完了一篇文章,,这么短的时间,有种好像读了又没读,懂了又没懂的感觉,到播课却很好的解决了这点,你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思考,主播的性格什么样的,这种认知是怎么来的,,,有更多的想像空间
happy惘秧2021-10-31 23:28:23
昨天看这段直播的时候,我也回忆起自己看投资实证和听无人知晓的区别,还真的如孟总所说,投资实证我很难去翻以前写的那些,但是无人知晓我真的会听很多遍。我想一方面是因为用眼睛扫视文字内容,获得信息的方式会更方便,而听播客,被动用耳朵接受信息,传递给大脑思考的时间就很少了。
花泽熙简单恋2021-11-01 11:28:04
说实话,您的文章在听播客之前我都很难看下去,总觉得对我来说太过难懂。可能是层次不一样,但是听了您的声音之后每次读文章都能脑补您的声音,竟然每次都能读完了。我想声音相比较文字更能把人的距离拉近。
作者
哈哈,还有这功效
大代表悍2021-11-01 00:08:19
话说有知有行投资第一课,我反复看了两三遍,获益匪浅,现在暂停了后面的内容,把好资产+好价格+好情绪+长期持有,落实到底。做到这点就很不错了。坚持完这轮再沈入学习,贪多嚼不烂。
作者
[强]
凝视宇宙绎2021-10-31 23:43:47
声音带有情绪而不仅是内容,且对话的方式让听众有参与感,甚至在脑海里跟你们对话。
最爱bc5wx42021-10-31 23:31:45
我是在QQ音乐里听到“无人知晓”的,刚好是最近下楼走路的时候找播客,看到居然有孟岩,就听了几期。好的创作者,无论以什么形式创作内容,都不会让人失望。感谢孟大提供了这么多好内容。[抱拳]
其实我太傻欢2021-10-31 23:30:35
无论早还是晚,都能等到孟大的文章[呲牙]
TING尕2021-10-31 23:27:34
作为内容创作者,我们只有保持学习,不断变得更好、始终真实、真诚、用心地对待每一次输出,才能在用户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的时候想起我们,并且在使用后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最终选择我们。争取往有知有行无限贴近
陌以晨懂2021-10-31 23:24:50
无人知晓在哪收听?
作者
有知有行和小宇宙都可以~
恋小柒倍2021-11-07 12:54:52
从创新的本质、用户需要完成的任务这个角度去思考播客,特别有意思。 播客某种程度上取代了知识付费,可能是因为刚好合适的信息密度,这也是一种“输出的质量”。
窒熙且2021-11-03 09:47:17
“相比文字,播客更亲密,更容易建立信任。“是的,看过很多期投资实证,但第一次听孟岩的播客,就还是被你的声音吸引了。那一期应该还不是《无人知晓》,应该是小酒馆的一期栏目【请登上中国经济这艘大船】,你的声音、语调特别年轻、朝气、敏锐,不像是一个70后(哈哈哈)的声音。我就在想,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和日常状态,才会有这样的声音呢。后来又有了《无人知晓》,这档栏目的朋友圈太牛啦!我是每一期都听过的,emm..对每个声音背后的“大人物”,好像有了更多一点的了解,期待继续更新哦~[咖啡]
染上烟火萝2021-11-01 22:00:55
我也特别喜欢听您的声音。当然是理念和内容更吸引了我。
作者
哈哈,谢谢
谢娜姐姐南2021-11-01 19:12:08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了解广播。 在初中,高中,甚至是以后的日子里,还是喜欢听广播的感觉,躺在自己的床上,关上屋里的灯光,窗外的灯光混着月光照进屋子,照在或是坐着,或是躺着的自己身上。我可以闭着眼听,可以睁着眼听,无需动眼,动手,只需要听着耳朵里的声音,那个时候的我是专注的,放松的,期待着一场不期而遇的,也许我会听到一首感动的歌,也许是让我茅塞顿开的话,也许就什么都没有,但是也不惘此刻,那时候动的是什么?是此刻的开心?希望平复的心情? 可能动的就是那时那刻的平静吧。 就好像此时此刻的平静!
作者
哈哈,上大学的时候超喜欢广播
四公分憧憬枚2021-11-01 09:46:14
所以,新一期的无人知晓什么时候更新[呲牙]
四公分憧憬枚
可惜评论不能发图,我把播客都记在自己的投资手账
泡影乾坤惨2021-11-01 08:19:25
我就是开车,跑步的时候听无人知晓,反复听,感觉播客让人觉得更亲切,娓娓道来,很舒服,听久了,就仿佛我跟孟总像朋友一样,建立了信任
自我怪物统2021-10-31 23:49:32
所以有知有行转型播客了……
嫉妒牌炮弹都2021-10-31 23:49:25
一直很喜欢访谈类,对话类的节目,相比文字,感觉更能够直达采访者与被采访者~
张狂美屏2021-10-31 23:30:59
还有中午,吃完午饭楼下散步的十几分钟[耶]
度半房2021-10-31 23:29:00
通勤路上太适合听播客,很喜欢无人知晓,背景音总会给人一种感动,什么时候出新的播客呢?哈哈
作者
无人知晓??
度半房
看到公众号标题,以为播客更新了,哈哈哈反正等着你~
韩茹宣眉2021-10-31 23:23:51
第一次离孟大很近!
作者
哈,你也去现场了吗?
韩茹宣眉
哎呀,我是说你文章刚发出来,我就看到了[偷笑]倒是希望去现场看呢!昨天的直播视频有群友分享,只不过当时在上班没法看。(看到了孟岩晃腿[偷笑])希望能看到回放!
作者
[捂脸]
绘绘绘纸人宫2021-10-31 23:18:19
沙发[呲牙]
作者
你的
双子雪琊sunny2021-11-05 09:35:31
听播客我的感受: 1.不累 2.从声音里感受到真实 3.共鸣感比文章更强烈 4.亲切和感受到近的距离 5.对话体,新对象每次都有新体验 6.有趣有味
豆小婲查2021-11-04 20:10:01
在通勤的时间听了南添,简七,潇雨和曹名长的播客,确实播客这种形式相对文字很不一样,直观感受很亲切,通过声音很能提升情感的连接,很生动,让人沉浸体验,和文字形成互补~
蓝天LZ2021-11-03 15:15:53
超级喜欢听这一期的歌曲,已经无脑循环两天30+次了!!!感觉您不老!
作者
哈哈,谢谢
小沫晾2021-11-02 13:21:52
话说自从有了播客,干家务也不会无聊了,哈哈! 十分同意孟岩的观点,听众把大段时间交给主播,主播通过高质量的输出反馈听众,长期构建正向循环和信任关系。有一种被陪伴的感觉,这种感觉真棒[强]
塑身电话2021-11-01 11:34:06
声音是走心的,文字是走脑的。相比文字,声音更亲切温暖,更容易打动我们内心。听播客很像和朋友在一起的感觉,轻松自在,有人陪伴。了解孟岩是在晚风说的播客里面,喜欢孟岩说话的风格,认同你的理念,然后开始了解有知有行,听每一期的无人知晓。
作者
谢谢~
曲终人瘦柒2021-11-01 07:52:34
知道孟总很忙,但是无人知晓真的很喜欢哦,期待尽快更新[呲牙]
作者
[跳跳]
庸人不自扰索2021-11-01 02:49:37
我经常在我和朋友一起做的播客(放学以后afterschool)以及听友群里推荐有知有行和《小狗钱钱》,播客能和ta人建立的情感连接和信任是非常深的,平常可能通过微信闲聊推荐朋友看的书大家不一定会看,但是借由播客和听友群的形式,大家竟然开始猛烈一起看书谈论书,真的非常神奇又很动人。
缺席咬2021-11-04 11:32:33
这个佛法有讲过: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隔墙都还有耳,一叶却障目,所以给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最方便的修行法门是念佛,唯有念佛可以传播最远。
中秋雨下2021-11-03 18:46:18
因为无人知晓,下载的小宇宙,因为无人知晓,喜欢上了播客
旧城梦境土2021-11-02 10:08:04
音频信息密度低,但听众可能本来就不是冲着信息来的,只是顺便获得了信息
作者
冲着啥来的?[调皮]
旧城梦境土
总的来说一些看似无法让人有真实收获而又确确实实带来了什么的观点,所谓《IT 公论》slogan 里提到的湿货吧
心能吃呢民2021-11-01 21:38:23
“时间是播客的朋友、时间是视频的敌人。“……说的真好。[强]
天将雄师百2021-11-01 21:34:19
声音和「心」直接进行沟通,文字、动作等是与「脑」进行沟通。这是暴走队和广场舞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在音乐中让心灵放松。中国人早就把心和脑分开来看了;而2018年的黑洞拍照事件证明了灵魂的存在。您说“声音”的力量大不大您说21世纪是不是心学的时代[呲牙]
戏导自演步2021-11-01 20:21:02
播客创造了一种情景,尤其是语气和感情,这些都是可以真实感受到,比如跟南老师那一期[呲牙]
earth老帝love2021-11-01 19:33:49
相比较语音,文字可能更容易整理,归纳,检索
兔子呀482021-11-01 18:14:06
我也很喜欢那篇JD,全文复制摘抄到我的工作日记里了。还记得be a mission with a company![让我看看]
作者
赞
遍闭压2021-11-01 15:52:34
怎么听播客,在哪听,我怎么沒找到
作者
有知有行或者小宇宙 App 搜「无人知晓」
桃花别再开了12021-11-01 13:52:23
喜欢您的播客啊,感觉非常的亲切。哈哈哈
棉花糖的叨2021-11-01 12:17:10
就第2点里提到的重复收听博客,会不会是听着听着走神或与人说话等其他原因导致听众需要拉动进度条重听一遍?
作者
并不是
未尽抓2021-11-01 10:55:56
孟岩老师的声音就很有魅力,以前学过播音主持吧[呲牙]
作者
[调皮]
噬骨之痛暑2021-11-01 10:28:31
最近好忙,还没开始听孟大的博客,明天开始就听
小自私亡2021-11-01 09:11:57
原来我听播客的时间点是非典型的,一般我都会在晚上睡前听。另外我在想典型播客时间在通勤时,主要的场景是不是还是在开车或者打车时。因为就我个人感觉而言,地铁信号差还比吵,其实很影响收听体验。
飞翔的纸聪2021-11-01 08:58:49
无人知晓在哪播呀
作者
有知有行 App 和小宇宙
尛淇乖2021-11-01 08:22:03
我是那个刚接触你的文章时发现你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阅读,于是倒回去看了每一篇,哈哈。无人知晓是另一种同样的好陪伴[调皮]
作者
哈哈哈,谢谢
我是陌生人0292021-11-01 08:12:46
第一次在简七听到孟大的声音,觉得超级温柔的~[太阳][玫瑰][咖啡]
诗小奕阔2021-11-01 08:08:19
播客能否加个倒序和顺序的按钮,方便后进的用户从头听到最近的内容[呲牙]
巨蟹正Qv5明22021-11-01 08:04:33
机器的声音不好!无人知晓很好!
蝶恋册2021-11-01 07:52:11
你的每篇文章我都会看[耶]
作者
哈哈哈,谢谢
他妻妾索2021-11-01 07:41:07
想给孟岩推荐一本书,叫《快乐城市——马鲁西亚》,有助于孟岩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与自己的内在联结,聆听到内心深处最值得倾听的声音
作者
收到,我 mark 下
你夺色2021-11-01 07:17:45
露天放这些桌椅,不会下雨吗?
作者
今天天气不错
不该滚粗苒2021-11-01 06:41:21
孟大,歪个楼,最近陈嘉和老师的公众号文章关于定投不是个方式,我理解有知有行黑板报不是纯粹的定投(因为有根据存量的一次性投入,有后面根据温度决定本期是否投),但隐隐约约觉得本质上还是一种定投。 想请问,有知有行的这种策略,是由于刚说的原因(存量和择机投入)所以和定投有本质不同,还是为了让普通人更好的体验牺牲了一定的收益率(相比于嘉禾老师所说的非定投)。 我也在嘉禾老师公众号留言了,也期待听到您的解答,感谢。
作者
好的,我去看看
他他他他勿2021-11-01 00:41:47
封面文章“播客再度流行‘加速社会’的解药?”以及一系列探讨“播客”的文章,都如同一场甘霖也是万花筒,为大脑注入更多的视角和思考。真神奇。 在很多时刻,很多发生的事,神奇地串联在一起,通向一个更加神奇和广阔的未来。乱七八糟讲了一通,只是很想把此时此刻这份奇妙的感受分享给您,分享给大家。谢谢您!祝您好梦!
芙蓉小桐朽2021-11-01 00:39:14
所以这篇文章适不适合做成播客
作者
两种内容的创作方式不一样哈哈
苏岛菜2021-11-01 00:12:10
很开心的是,之前在其他平台关注的文字型创作者都陆续进军了播客领域,让我通过一期又一期的播客节目看到了他们很不一样的另一面。 听听播客,再看看 TA 写的文字,对这个人的感知就更加立体了~
怕不是的波富2021-11-01 00:10:08
不得不提,声音魅力。
小柒柒酱庭2021-11-01 00:01:53
其实已经说到点上了,播客这种内容,其实是介于知识付费与娱乐节目之间的,轻收获/轻知识+轻陪伴+轻娱乐的内容。他没有知识付费那么累那么吃力(大早上的,大脑能醒来就不错了,然后要学习,真的很累,效果很差),也没有相声和音乐那么纯娱乐,加上这种嘉宾之间的多人互动,很容易给人一种“与世界连接”的陪伴感和互动感,这点是喜马拉雅听强调权威单项PGC音频无法提供的。最后,播客的时效性是远超喜马拉雅听和得到的,一个是快速加工反馈,一个是精心开发节目,两者生产效率完全不同。总之,就是打了个音频内容小空间小缝隙。
同学有纸没源2021-10-31 23:54:01
我的选择是听小说,当然也听有知有行的节目
果嘟嘟挽2021-10-31 23:43:09
文字可以划重点,容易查找,特别是纸质的,视频和听被动接受,有知有行的知识体系和第一课还有周报的精华、E大微博精华观点之类的整理出书就好了,把孟总认可的部分,通过孟的筛选精选出来,分类出来,这样碎片化记忆就连成串了,听几个月第一课了,真的还是被动接受,虽然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认知的一部分了,但要找出某个具体想找的地方真不如直接翻书,一扫而过的翻书都能找出来,比在手机收藏夹好,基本上收藏夹收藏之后很少就有二次阅读了。。。
钰意22021-10-31 23:38:06
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