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财务自由路上,如何获得家人的支持?

财务自由路上,家人的支持会是我们最大的助力。假如没有也太支持,我估计自己压根就自由不了;而假如没有父母支持我们,我们的计划可能也要延迟很多很多年。怎么在这条路上获得家人的支持,也是大伙平时经常问到的问题

/pic/1_e1W3C1h9XpLy3vp36PKtNuwicXCyhg.jpg我整理了一下过往的经历和思考,聊聊这个话题,希望能给大伙一些参考。

实际上我们家也不是一开始就有一致的财务自由目标,我们也曾经大手大脚花过钱,也经常会因为钱的问题争执不下。答案也是在沟通和磨合中逐渐清晰的。

但在解释如何沟通之前,可能得先说说——

什么时候「不」适合请家人支持自己

一个现实——即使是最亲近的人,当我们表达一些新奇的想法时,他们也常常会泼冷水

但不要抱怨他们,这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会排斥那些陌生而且身边没人在做的事儿。

开始时,人们拒绝相信一件新奇的事。

之后,人们开始希望能做到。

然后,他们看到那件事确实有人可以做。

最终,那件事做成了。

所有人开始问,为何这件事几个世纪了都没人去做?

—— 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

当我们刚刚有了一个新想法(比如看了我的文章突然发现原来普通人也能财务自由 /pic/2_aaXZa3w6OODlW9f7HrGrbdZyRHqrVw.png),这个时候其实最不应该请家人支持自己

我之前给大伙分享过 SPANX 这个品牌的创业故事

现在这家公司的创始人现在是十亿美元的身家,福布斯给的排名是美国白手起家女性中财富排名 23 位。

/pic/3_5vKTxQgRHruCDerryibjWg6jLPz7kw.jpg

她在开始创业时有个细节——除了商业伙伴以外,她没有向身边任何一位朋友和亲人透露过自己的计划和想法

I kept the idea from my friends and family for a year knowing that out of love, they might prevent me from taking a risk.

(我没有把想法告诉身边的人,因为我知道他们可能会反对我冒险。)

当我们的想法还非常脆弱时,我们会特别在意别人的负面评价。所以我们总会急于为自己辩护,而不是认真思考一件事儿的可行性以及怎么把事儿做成,或者急于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关注短期利益、损害长期利益。最后这件事儿反而更难做成了。

创业如此,财务自由也是如此。

……

第二个不适合请家人支持的阶段,是当我们在家人眼里的形象还不能理性消费、投资赚钱时。

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对他人的基于过往经历的评价:

  • 一个人如果从来都是月光,投资永远都在回本的路上,那当他表示自己要财务自由的时候没人会相信;
  • 但如果一个人一直以来消费都非常有计划,投资上也有自己的方法和体系,当他表示自己要财务自由时,大家会觉得理所应当。

我们在家人心中的「可信度」比沟通技巧更能影响沟通结果。所以在成功“刷新”自己在家人心中的形象之前,不要贸然去谈财务自由,看起来真的很不靠谱 😂

刷新印象这里有个心理学技巧——用提问的效果比陈述要好。我给大伙举个例子:

“我最近想攒攒钱,不想总是这么月光了,你当初是咋攒钱的,给我讲讲呗?”。“你还想着攒钱啦?好现象。我给你讲,我们当年……” 这就不错。

但假如是“我要开始攒钱了,你看我现在已经攒了……”,得到的回答反而可能是“小样儿,我看你能坚持多久”。

提问和生活上细节的改变,往往是最有效的,越刻意效果反而越不好。但也要注意,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不要过度追求这些技巧,最重要的依然是「我」和真心。

还在上学的小伙伴也许可以参考我当时的经历,学生时代如何管钱——我上大学时家里是一次给一年的钱,然后撒手不管,学费、生活费、日常消费全都自己拿主意,自己管好自己的钱。事后想想,这可能也算是我建立可信度的第一步。

渡过这两个阶段,我们才适合开始请求家人的支持。

正式沟通前,先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

当我在工作上要给老板准备一次汇报,说服老板一件事儿,需要做多久的准备工作?

答案可能是几个小时,可能是几天,有可能更久。但这个数字本身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即使是在工作上有如此多交集的老板,我们想要沟通一个问题都要准备这么长的时间。

而家人比老板更重要,财务自由比工作更有意义,我们应该为此留出多长的时间?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预期着自己说一句话,家人就应该理解自己、支持自己。

但这真的太难了,我们至少应该按照一次工作汇报的用心程度来准备和家人的沟通。

……

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还记得张图 👇 这是我在 2017 年发过的一张计划拆解图(好像当时公众号关注还没过 1000 呢 /pic/4_hSc7FyNVWsBLdrxRmYVhu57H02TGtg.png

/pic/5_qHXt28LPlY6iaF9XLBjafhVkc3AGYw.jpg这张图其实就是我当初准备和家人沟通计划的素材之一。

我写了一篇大约 5000 字的计划,讲自己打算如何实现财务自由目标,需要做出哪些努力,需要付出什么,哪里希望家人支持我。

然后我先把这篇文章发给爸妈,再视频通话带着他们一段一段地往下读,解释我的意思和计划。

我在 17 年写的这篇文章 👉 解析那些帮你提高收益的小习惯 ,就是从这个计划书修改过来的,大伙需要的话也许可以参考

要用心准备。

而且和家人沟通的时候要注意,应该是带着向家人「解释、科普」财务自由这种生活方式的心态,多沟通,最好不要带着「说服」的态度。多讲自己打算做什么,打算如何实现目标,少讲自己为什么“一定会成功”。

这也是自己加深对财务自由理解的机会,讲给别人听是一种最高效的学习途径,没有之一。

建立信任、用心准备,这是两个要素,但还不够。

说服家人的,其实不是道理

舒尔茨当初创立星巴克去融资时,一位投资人事后评价大意是这么说的「其实你当时讲的商业计划、市场规模我都没听懂,但我在你的眼神中看到了你的激情和信心」。

都这么多年过去了,也太最近头一回告诉我,其实当初我们开始财务自由计划的时候,她根本就没信我们会成功 /pic/6_AaIFH8MuXWS79TFT447aIfWb3IzpNw.png。她只是觉得我当时做这件事儿非常有热情,再加上就算没成功也没什么损失(毕竟还攒下好多钱)。没想到如今真的自由就在眼前……

今年 7 月的时候,我特别兴奋地给大伙分享了一篇文章「我 将 自 由」,事后很多小伙伴都留言表示没看懂 😂 如果是往常,这样的文章留言肯定会翻车,但这篇文章我印象最深的留言是「没什么具体问题想留言的,就是单纯被这种“想通了”,迫不及待分享给大家的快乐感染惹」

很多时候,我们靠的其实不是讲道理和数据,而是我们对这件事儿的热情和信心。

而热情和信心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即使别人都不同意,这件事儿我也会做下去,而且我已经正在做了

这里刚好和前面给大家分享的“刚刚有想法的时候,不要急于和家人分享”的道理是互通的。如果我们真的会做这件事儿,真的有热情,没有家人的支持其实我们也会做。而如果没有热情,就算家人催着我们财务自由,我们也只会觉得自己是被逼的。

我和也太在有财务自由计划之前也没少因为开销问题拌嘴,我总觉得她花的多,她觉得我买东西浪费,谁也不服谁。就这么过了 4、5 年。一起定预算、财务自由,当时完全不敢想。

自从我先开始给自己制定预算、攒钱投资、规划未来,一切就又变得那么顺理成章

佛学上有句话叫“境随心转”,我是这么理解的——当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我们自己的情绪也会随之改变,而我们的情绪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也让它们随之改变。

决定事情结果的常常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

如何请家人支持自己的财务自由计划?我的思路总结起来:

  1. 先自己默默努力,建立信心,确定真的能做这件事儿;
  2. 再改变自己,我们的变化会随之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和看法;
  3. 最后再与家人沟通,但过程要用心准备。先别问自己想得到什么,先想自己应该付出什么。

但是,必须承认,即使是这样依然不能确保万无一失,最后我们依然需要一点运气——有愿意平等交流、接纳新鲜事物的家人是一种幸运,这也会直接影响我们沟通的效率和结果。

但我们不应该纠结于这样的外因,这只是最后要考虑的。

关注自己能控制的事儿,接纳我们不能控制的。至少在考虑运气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先足够用心,让自己的付出和努力配得上我们所希望的运气。

希望这篇思考有帮到困惑的小伙伴们,自由路上与大家共勉。

邹建勋2021-10-13 13:07:16

永远支持你, 希望你早日财物自由. 我也在紧追你的步伐, 不过现在才存款130W. 主要是前期积蓄都用去在深圳买房了, 现在还要还房贷, 攒钱速度慢[大哭]

作者

这个时候就往好处想,手里还有个房子呢,至少少了很多关于房价上涨的焦虑呀。斯多葛哲学这有技巧挺有意思——消极想象——想象失去自己已有的东西,就更容易珍惜自己当下的生活。

Soyoger2021-10-13 13:06:34

要制定一个小目标和大目标,自己完成小目标之后,一起和家人来实现大目标,比如你目标是尽快实现100万的第一桶金小目标,在积累到20-30万的时候,告诉你的亲人,你的目标,一旦获得他们的支持,短时间内你就从20-30万缺少70-80万,转变成积累了70-80万,还有20-30万,最后一步积累过程中,马上要实现目标了,大家都会支持的,因为成功就近在眼前!

作者

先确定自己能完成小目标,在开始和家人一起讨论大目标,也是个不错的思路 ??

苏源2021-10-13 13:37:37

举个我自身的例子,坐标:五线城市 通过一年半不间断的学习,对投资有了自己很粗浅的认知和投资体系,准备加大投入,有套老房子准备变现,媳妇儿还是不确定,虽然知道越早投入越好,但是还是准备在等一两年,媳妇儿确定了再投,毕竟生活不只有投资,自由也不一定非得投资收益覆盖生活支出。

作者

同意,属于全家的部分(不管是生活还是钱)都应该尊重另一半的意愿。“冒险”先用自己的钱,Skin in the game

比如2021-10-13 13:20:29

我感觉我跟家人没有一点讨论可言

作者

如果实在不行就默默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儿,理性消费、投资理财本就是就算不要财务自由也必备的技能。最好的情况是能有家人一起支持努力,中间的情况是一个人默默前行,最差的情况是“都是因为家人不支持我”然后自己也“顺理成章”地放弃了

地主2021-10-13 13:30:09

我觉得也大的妈妈很会教育孩子

作者

从哪里看出来呢?你这么说她一定会很开心 [让我看看]

地主

没有让也大上培训班,而是每天让你把学过的知识讲给她听,把每年的生活费一次性给你,注重体育锻炼,多写写你妈妈的事吧[呲牙]

清和07302021-10-13 20:17:54

不知道为啥我的第一感是选伴侣一定要谨慎。万一遇见一个怎么都说不通的伴侣那就太痛苦了……

作者

怎么都说不通,相处一段时间很快就发现了吧?为啥还要最后在一起呢?我一直很疑惑这个问题,总有观点抱怨自己的另一半,可是另一半不也是自己选的嘛……

清和0730

能吃到一起不一定能玩到一起,能一起花钱不一定能一起存钱,能一起享福不一定能一起患难,没有足够的相处很难把各种角度都了解一个遍,更何况有句话叫知人知面不知心……没有抱怨的意思,单纯觉得找到适合的伴侣太难了。

清和0730

所以我现在的做法是开门见山告诉对方我大部分的资产在股票市场里,并且在自由之前绝不买房,不理解不接受这种做法就立刻换下一个。于是我一直单身到现在……

作者

感觉有点偏激了,合适的伴侣最重要的一条,愿意理性地讨论自己的想法,也能听进去反对意见。而且自己也应该做到。别说不理解财务自由了,我就算理解也会很排斥这种带着“我全是对的,不容辩驳和改变”的傲慢态度。你一直单身的理由真的是因为财务自由吗?

清和0730

我的体会恰好相反。我用理性论证“买房性价比极低”这一结论之后,得到的回应通常是非理性的“我就想拥有一个自己的房子”,或者“遮风挡雨”以及“安全感”之类。哪怕我再论证“贷款买房远不如股票安全”也一般没什么用。我现在越发怀疑运用理性论证在婚恋市场根本就是白费口舌。

作者

是不是完美验证了我前面说的“说服家人的,其实都不是道理” [让我看看]

匡媛2021-10-13 13:28:31

投资理念原则有了,计划有了,心态摆正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怎么选基金或其他投资标的,从哪些数据和维度去入手,又如何具体计算等问题,没有自己研究过的也不敢真金白银投进去呀,茫然…

作者

后台回复“被动收入”,我在第一篇文章的末尾整理了很多相关文章,里面有谈到。另外十年之约这个系列讨论的也是这个话题,我在里面有分享很多我自己看基金时用到的数据,供参考。个人如果是跟投或者选择基金经理,数据考察只是最基础的,最终还是要看基金经理的理念与自己是否一致,是否知行合一。

钱菁菁2021-10-13 17:33:36

我到现在也不相信我会最终财务自由,但我已经行动在路上了[拳头][拳头][拳头]

~~~2021-10-14 13:55:28

我想说一下那个另一半的问题,我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刚开始的时候,是不知道另一半完整的金钱观念,未来的打算,并且未来愿不愿意跟你一起去执行这个计划的,我试着耐心,多次去跟另一半讲述这个计划,要怎么执行,我们能得到的结果是什么,途中要付出什么,到最后还是自己默默地在往终极目标走,孤独

PPZ2021-10-13 14:51:11

我想知道,也大的思路为什么那么清晰,每次的文章都条分缕析,能形成一个闭环。写出这种文章,是如何做到的呢?另外在说服家人这方面,很同意你的说法,我是先看书,看完书通过理财赚到了10万(小试牛刀),再让家人接受,并愿意给我尝试的机会。虽然老公还是会偷看我的账户,看到今年亏损后会嘟囔几句,我也会心态从容,告诉他三年后见。

作者

思路其实是被怼的次数多了,渐渐就知道问题在哪里了 ??

dtta2021-10-15 09:54:11

自从关注也大,我的钱也慢慢变多啦!但是我还无法做到有备用金,医疗险。工资不高,但也在慢慢的攒钱,现在身上可使用的钱是一万多[流泪]

张小桐2021-10-14 15:55:12

我还是认可在想法比较脆弱的时候,尽量不要说给家人,因为我们还处于认知不完全的阶段,很害怕负面的评论打击。当精力用于跟他人辩护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就会减少对于干事情的执著和热情。

Hi!~我是蔼婷2021-10-14 10:57:47

写的很实在,我要转发给我老公看,昨天晚上他才跟我辩论说他做事业(家族公司)为什么激情是因为困于家庭内,可难道不是你去先做好了现阶段让家里人相信你你走出去家人才会相信你吗?

作者

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转发这篇给你老公的心态和你老公有差嘛 ?? 都是上来就先挑别人的毛病,自己啥问题都没有……

沈斐2021-10-13 18:39:00

我在努力制定计划理财,希望早日实现自由,而队友却完全没有这个意识,怎么说都没用,是否该换个队友[旺柴]。看到也大和也太四五年来也经常谁也不服谁,看来大家都差不多。不过可能几年后我自由了,队友还在搬砖。

小星星2021-10-13 17:29:32

我回顾自己从慢车道逐渐在也大文章的影响下变成中车道(财富自由我定义为中车道)的过程,我发现在接触也大之前我就看了不少关于投资理财的书,有了一定的财商的基础,在这样的前提下,我接受财富自由观念很容易、很顺畅。 由此我想,如果想让家人伴侣支持自己,可以不急着说财富自由,而是先说投资理财、财商的有关知识,一天说一小点,或者带领着一起看相关的书,然后从学习投资理财、拥有财商开始

Karma Lhamo Chokyi2021-10-13 14:41:47

「很多时候,我们靠的其实不是讲道理和数据,而是我们对这件事儿的热情和信心。 而热情和信心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即使别人都不同意,这件事儿我也会做下去,而且我已经正在做了。」

Karma Lhamo Chokyi

望余雪-城暮寒2021-10-13 14:39:35

像深圳那位说觉得攒钱越来越慢的小伙伴一样,我也感觉存钱越来越难。年龄35,家庭支出越来越多,包括房子、孩子教育、老人身体状况、工作瓶颈等,心态反而不如几年前积蓄少的时候好,时常感到焦虑、不安。在慢慢尝试调整自己,和自己和解,这个过程有些难

hatter2021-10-13 13:44:55

天呐好棒的思路,我已经迫不及待开始构思PPT给爸妈做个汇报了。在我第一次提出这个思路的时候,他们只是笑一笑,我知道他们没有放在心上,但是也没有直接否定我、泼冷水,后来努力攒钱投资他们也都看在眼里,慢慢地知道我是认真的(即使还是不相信我能做到哈哈哈)。很感谢爸妈,虽然他们自己不懂,但是包容我、鼓励我。即使没办法提供资助,我也想让他们更了解我这个计划,看到我的态度和能力。

萌爸菓爸2021-10-13 19:06:38

也大对投资私募怎么看? 当你资产越积累比较多了的时候,你会选择拿多少比例来购买私募吗? 一个有此困惑的新粉丝

作者

私募和基金本质上是一种东西——委托别人帮自己管钱。依然是先人后事,人多了,私募还是公募基金都一样,人不对,不管是私募还是公募也都不理想

小风2021-10-13 16:12:41

事实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小型侵略者2021-10-13 14:36:09

没太懂为啥需要家人的支持,自己默默存钱不也可以么?支持是指把大家的钱一起投资吗

你说取个什么名字2021-10-13 13:49:16

你越是激情,越是信心,越是热情,得到的就是,天呐,好可怕,你进传销了吗

作者

我确实遇到过 ?? 但这种情况真的非常非常少。充满热情地做自己的事儿,但不要充满热情地劝身边每一个人也一起“入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