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我又有新发现了\[手动旺柴\]
继当初给大家安利的不定闹钟反而可能起床更容易以后,我最近又有了个类似的有趣发现,周末闲聊跟大伙说道说道 很多年以前我听到过这么一句话——“想到一件事儿,立刻就(放下手头的事儿)去做,是非常低效的表现”。因为我们的思路会被来回打断和干扰。
我如获至宝,一直以来都是按照这个理念在管理任务。想到一件事儿,先把 ta 记下来,回到当前的任务上,先把手头的工作忙完回头再处理。
但这次国庆假期我在家搞了两天戒网,当时我有个发现——我们内心的声音(冒出来做事儿的想法和冲动)实际上是分几个阶段的:
1、冒出的第一个声音常常是一些娱乐的冲动,比如去玩手机、去看剧。或者是一些非常短期的简单任务,复印个文件、拿杯水啥的。
2、但如果我们能试着忽略第一个声音,或者因为条件所限不能满足第一个声音,比如在戒网、或者老板在边上看着呢 ,第一个声音就会渐渐消失。
而随后我们会听到第二个声音,常常是和我们工作、生活相关的,重要不紧急的任务,有时候也会冒出那些被我们遗忘了的任务。比如我当时冒出的都是健身、冥想、写作计划这些,还有一些被自己忘了的好点子又被重新想起来。
3、但如果第二个声音我们依然不响应,比如想到的事儿一时间还不想做,很快我们又会有第三个声音,往往是一些特别有趣、甚至有创造性让自己眼前一亮的点子。
“第一个声音”带来的常常是快速但短暂的快乐和轻松,而“第二个声音”和“第三个声音”能带来是比较慢但长久的满足感。
……
所以我就在想,“想到一件事儿不要立刻就去做”,是不是也分情况呢?如果是第二、第三个声音,会不会立刻做更好呢?
所以我最近尝试了一种新的任务管理方法。
当脑子里再冒出新想法时,先多问自己一句,这是来自第一个声音、第二个声音,还是第三个声音?
如果是第一个声音,我就会把 ta 写在本子上,稍后再做。
但如果是第二个或者第三个声音,条件允许的话,我就尽量放下手头的事儿立刻去做。
结果感觉非常好,效率比平时要高得多。而且即使是平时会懒散、怠惰和抗拒的任务,如果是听到了内心的声音后立刻开始做,也会特别容易专注集中精力,也不再排斥了。
但如果当时不去做,而是记下来等以后再做,再看到这个任务时就很难找回这种状态了。
再然后我干脆更进了一步,这段时间甚至干脆有意不给自己提前安排任务、不要做计划,只安排少数一两件必须当天完成的任务,剩下的则留给自己的内心去自行发现。
第二个声音和第三个声音想到啥,我就顺着这个声音去做什么事儿。
别人是说走就走的旅行,我这成了说干就干的任务
……
说起来也是很巧,正好这周三有知有行的小伙伴们推荐了一本书《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赢得自己的「内在比赛」。
我们有两个自我,代表意识和 ego 的自我 1,和代表大脑、身体和潜意识的自我 2。自我 1 是命令的发出者,但自我 2 其实才是命令的执行者。
很多时候自我 1 过于“用力”地发出指令、急于干涉自我 2 的行动,我们的动作反而越会走样,表现越糟糕。
这本书讲的是如何在打网球上放下自我 1、信任自我 2。
而我的这个思路则像是在任务管理上放下自我 1、信任自我 2。而且也正好在无意间应用了作者提摩西教练的部分方法:
1、不带评判性地观察 ➡️ 我的应用方法是像冥想一样关注自己时刻冒出的想法,倾听身体的声音;
2、描绘期待的画面 ➡️ 一个能打动自己的任务或想法,它们会自己浮现和流淌;
3、充分信任自我 2 ➡️ 在我这里,自我 2 就是那个会冒出各种想法的潜意识。我信任自己的身体和大脑,相信他会做出适合当下的选择;
4、客观地观察变化和结果 ➡️ 如何算是客观地评价呢?这里我会应用斯多葛哲学的方法——留心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焦虑、不安和恐惧。当出现负面情绪时,往往就是身体在提醒我们没能做到客观的评价,自我 1 和自我 2 正在发生冲突。放下自己的负面情绪,再进入下一循环……
感觉很奇妙,有种信任自己的身体和大脑的感觉,异常舒适。
继「不定闹钟」之后,我管这个叫「不做计划」(或者说“不做太多计划”)
大伙如果感兴趣可以安排一天试试看,很好玩,我建议这么尝试:
- 如果是周末尝试,最好和戒网安排在一起。捧着手机的时候很难听到内心的“第二个声音”,往往上来就被第一个声音甚至是外部噪音带跑了。
- 也可以把这个尝试和“不过周末”实验放在一起,也会有类似的效果,感悟甚至加倍。
- 如果是工作日尝试,最好选比较清闲的日子,或者提前一天就把当天的任务完成。这样万一到时候没听到任何内心的声音,啥产出也没有,也能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当天没有压力,整个人才能放松下来,才更容易听到这些声音。
静静等待大伙的反馈。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大伙周末愉快~
波波| Little Cat(消息不定期回复)2021-10-15 13:41:22
很多书上都有推荐“什么都不做”的方法,尝试一下真的很好玩,但一开始什么都不做也有点难度[偷笑] 松浦弥太郎在《最糟也最棒的书店》专门有一篇文章叫做《无所事事的效用》,里面写道:无目的地逛街对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无所事事的状态虽然会让人感觉不安,但是能够直面这样的自己,才会有新的发现。 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第四章关于原创性里写道:如果你希望自由地表达什么,也许应该在脑海中尝试着视觉化。想象一下“”并不追求什么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样儿”,想象一下那种自我形象,而非“”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用写作重建自我》的作者把每周留出2小时什么都不做的行为称作“入兴贵闲” 的练习。做“入兴贵闲”的练习,不需要你花很多钱,但是要花时间,全心全意地陪伴你的内在小孩,就像父母陪伴自己的孩子一样。花时间跟孩子一起做游戏,而不是花钱买玩具,才是父母最难得的奉献。
hatter2021-10-15 13:13:30
第二个或第三个声音冒出来的时候,立马顺理成章地去做,效率真的好高好高。昨天就这样的状态写了一篇文章,思路唰唰地流出来,挡都挡不住。
海螺姑娘2021-10-15 13:24:50
我和大神的区别应该就是,当第一个声音说:玩手机,刷视频去吧。我的身体立刻响应:遵命, 主人!然后一刷一天过去了,这个时候声音2会出现,你这一天都干了什么…
作者
当手机触手可及、信息每天爆炸的时候都很容易被带走。这一点我觉得就算是大神也不会好太多 [让我看看] 所以才需要戒网或者其他一些类似的其他行动(比如少给 app 通知权限)来增加一些阻力。既相信自己的身体,但也要尊重人性。
院小畅2021-10-15 13:20:24
也大,自从今年初关注了你的公众号,之后的每一篇文章几乎都看了,感觉受益匪浅,完全突破了过去的一些观念和认知。过去的自己受限于生长环境,有明显的小镇思维,尤其是来到大城市上学,开始工作,就会发现过去的思维模式与现有的环境出现越来越多矛盾,我开始焦虑,无法自洽地生活。但是看了你的许多理念,以及最近翻阅了一些心理学书和理财书,接触了许多新理念和新想法,他们和我的小镇思维产生能接碰撞,虽然目前还没办法完全摈弃以前的思维模式,但让我有一种世界很大,不要被世俗定式框住的感觉。 哈哈,不知不觉就絮絮叨叨了这么多,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表达清楚。 对啦,最近把你的公众号推给了身边的两位朋友,不是为了启蒙理财,而是希望能带给他们一些新认知,新思路。
Mad2021-10-15 13:25:59
也大的做法需要很强的洞察力,首先是要能察觉这些想法,其次才是调整自己的策略。这个是正念了。
wangm2021-10-15 13:34:33
我觉得也大段很多奇思妙想真的是得没什么压力的条件下才有心思去琢磨,被deadline赶着走的人,都顾不上…
作者
人有近忧,常无远虑。经常有小伙伴留言说看了我的文章心理得到了按摩 ??,我挺高兴的,毕竟情绪价值也是价值。但我觉得文章里最重要的并不是按摩,而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放下焦虑的唯有认清问题、解决问题(如果问题真的需要解决)。每当问题浮现,立刻思考并着手解决,心态是解决问题的结果
章贵英2021-10-15 13:08:08
我的苦恼是总是被身边的人抱怨:手机都联系不到你,微信都没有反应。[捂脸]
作者
看具体程度吧,我觉得微信消息一两天之内回都还好 ?? 当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儿找不到你时,ta 会自动到其他地方去被解决,或者过了一段时间回来看发现根本不需要解决
汤汤2021-10-15 13:18:43
怎么判断是第一个还是第二个声音呢?
作者
第一个声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为了逃避 A 而去做 B。比如为了逃避无聊而去玩手机,但手机上真有什么我们非常想看的东西吗,不是,我们就是无聊了,觉得手机上会有得看。或者工作途中突然想刷社交媒体,我们是有什么重要的信息一定要去上面找吗?也不是,我们只是在逃避当前的工作。
作者
第一个声音,我们往往不是想做这件事儿本身,而是为了通过ta来逃离当下。多问自己一句,我想做这件事儿到底是因为我真的想做,还是为了逃离现在正在做的事儿呢?
刘嘉倩2021-10-15 13:13:27
真 折腾达人[憨笑][憨笑][憨笑]
兴趣使然2021-10-15 20:55:27
结果灵感都是在工作摸鱼时疯狂爆发[旺柴]
作者
是的,这是我最怀念上班时的两个瞬间(另一个是通勤),真就是超多灵感都是在办公室里想要摸鱼、但又不能随心所欲的时候,各种爆发~
宁宁宁儿2021-10-15 17:49:01
也大,我特别特别喜欢看你这一系列(其他系列也都很喜欢!)的文章,感觉你是一个非常善于发现、思考和总结的人~给我带来了太多太多启发和反思。记得你说你想写到80岁,那我就看你到我78岁吧[社会社会]
金吒2021-10-15 14:00:42
《清醒地活》是这么说的 「你开车从这里驶向那里,却什么也没看见。你的心思不在这里。你正忙着想下一步要做什么,你总是提早一个月甚至一年做计划。你不是在度过生活,你是在度过你的思维过程。」 还蛮不一样的。
吕可2021-10-15 14:44:40
哈哈哈不错,我看到标题就想了这句: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最近就是想到啥就去做,然后下着雨走在校园里闻着桂花香,喝了一杯桂花味的可乐,美好。
Mo2021-10-15 13:38:30
有这样的疑惑,也大已经发现了规律。试试
景岛七音蹈2021-10-15 14:44:32
一直不能理解瑜伽老师经常讲到的小我(ego)和本我,看了这篇文章稍微有点明白了,要去买这本书看看,感谢[玫瑰]
壳儿2021-10-15 13:50:57
也大,小白想做理财,理论方面以及实操方面,应该看那些书跟视频呢?
作者
后台回复“书单”,我有整理过 [耶]
小星星2021-10-15 18:17:45
一般第二个声音和第三个声音都是比较耗时间的事情,写文章、有灵感、重要不紧急不管哪个真的做起来都会耗费一小时以上的时间,如果你有自己的时间安排,因此打乱做事节奏也不是一定就好。 相对来说,如果是在比较空的时间段、没有具体任务安排的时候做这样的尝试可能效果更好。
张小桐2021-10-15 15:11:19
我跟着也大试了一段时候不定闹钟早起,但是天气转冷了发现坚持不下来了,也大现在听从第二个声音计划,我理解就是在安静的写作时抛开结构、技巧遵从内心完成内容,会顺畅和快速,但是我并不能够长期坚持,我们如何能让自己长期坚持这些计划呢。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