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了好些笔记

熟悉我的小伙伴可能知道,我这人总是喜欢反着看问题。平时看别人分享的各种财务自由经历也特别爱看那些讲述自己如何失败的心得和体会,好给自己查缺补漏。
上次我去做客了一期关哥的播客,保持通话,聊聊自己的财务自由理念。当时有谈到自己的保险体系和思考,谈到了对百万医疗险的重视。没想到正好后来关哥又出了一期播客,而且专门谈到了哪些情况百万医疗险「不能」保障,我一下就来劲了 /pic/1_1ibktpulAD5yber4HnbDMxZH4SYW7Q.png

百万医疗险算是我在国内最重视的保险品种了,给家里父母买的第一份保险就是百万医疗,买了好些年了。

当时我刚刚开始自己的财务自由计划没多久,很担心的一个问题——万一以后家人突然不幸生病,我这辛辛苦苦攒下的自由不就全没了吗…… 所以果断给家人都保上了。社保负责小来小去的开销,剩下的重大风险交给百万医疗,对医疗开销的焦虑大为减轻。

没有保险是万能的,百万医疗也有覆盖不到的部分,我也很关注这类信息。我把这篇播客前后听了两遍,做了一些笔记分享给大伙~

……

这些情况百万医疗险通常是不能报销的,要提前注意:

1、免赔额内不报销,大部分百万医疗的免赔额都是 1 万,而且划重点,这个 1 万是指医保报销后自己掏钱的金额,不是指所有医疗开支。

举个例子,假如生病住院花了 3 万,社保报销 1.5 万,自己花了 1.5 万。那么扣除免赔额,百万医疗能报销的最大金额应该是 5000 = 1.5 万 - 1 万。

2、而且百万医疗往往要先自己掏钱,然后再找保险公司理赔申请报销。所以即使有了百万医疗险,家庭理财中的备用金还是不能落下的,还是应该有至少能覆盖家庭开销 3~6 个月的备用金以备不时之需。

3、生病住院要先走社保报销,剩下的部分再去找百万医疗报销。如果能走社保但没有用,百万医疗的报销比例会打折扣,只给报销一部分钱。

4、免责条款里面规定的项目不保。免责条款在保险合同里都能找到的,不同保险的条款会有所区别,但大体是这三类:

  • 免责道德风险,比如酒驾、犯罪作死带来的医疗开销;
  • 免责不可抗力风险,比如发生战争。
  • 免责既往症,就是在投保之前就已经有的疾病。

比较值得关注的是第三点既往症,我想到了几个点:

百万医疗险虽然是短期保险,但也不适合频繁更换。假如我们投保 A 保险期间得病,对于 A 保险来说可以赔付,续保以后也不算既往症。但如果再换到新保险 B 那里就成了既往症,甚至也可能因为这个既往症而拒保,所以医疗险也应该尽量少更换。

这也是为什么我自己很看重医疗险的「保证续保」条款,因为它能保证我们一直有续保的权利,减少既往症带来的风险,也不怕保险突然停售、不能续保了(现在主要有 6 年和 20 年保证续保两种)

有时候会有身边小伙伴问我,公司已经有了团体医疗险,那还要不要自己再保一份。从既往症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还是应该有一份自己的百万医疗。

之前聊到惠民保的时候,我分享过一个看法——百万医疗险的覆盖范围和保证力度普遍高于惠民保,所以有了百万医疗再投保一份惠民保带来的帮助很有限,因为医疗险和惠民保不能重复报销

但考虑到既往症这个问题,我发现当初的看法还不全面,应该再补充一下:如果我们有自己明确的既往症,即使有了百万医疗,再保一份惠民保也是有意义的,因为很多惠民保即使是既往症也能赔付(赔付比例会限制,要注意),就能够补上这部分风险漏洞。

5、注意就医医院的范围,通常都是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产生的住院医疗开销才有赔付。如果是社区诊所,或者是私立医院,百万医疗通常是不能赔付的。

6、除了注意医院的范围,还要注意医疗开销是否限社保内。最好选择是不管社保内自费部分还是社保外开销都能报销的医疗险。

7、疾病带来的损失不仅仅是医疗开支,还有交通费、后续的康复、营养、不能工作带来的收入损失等等。这部分风险百万医疗也是覆盖不到的,需要再做考虑,比如搭配重疾险,或者规划被动收入。

8、在投保百万医疗险之前要进行健康告知,如果遇到有异常的项目,有可能会「除外」承保。那除外的这个部分以后再产生医疗开销,保险就不再理赔了。和前面既往症的道理差不多。

以上就是我记录的部分觉得比较重要的点,希望对大伙有帮助。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谈到的都是一般情况,大家参考为主,具体还是要以自己的保险条款为准

……

这期播客信息量挺大的,我这里只记录了一部分。如果大伙对这个内容感兴趣推荐听听,链接我有放到文末「阅读原文」中。

我觉得不管是投资、保险、还是什么其他事物,都有一个道理是互通的——关注好处和优点的同时更要留意背后的限制和不足(连我喜欢的斯多葛哲学都鼓励人们从负面情绪反思、自省 /pic/2_dicic7hede2NqvzUwaZBNkNFo49DnQ.png

一来,这能帮我们建立起合理的预期,再好的东西如果预期过高最后都会让人失望,甚至带来麻烦,比如想想如果年初盲目信任明星基金经理到现在的收益。

二来,这也是个查缺补漏的过程,检视自己的生活安全边际是否还有不足,让体系更进一步:

  • 就算有保险还是不能忽视家庭备用金,因为总有保险覆盖不到的地方;
  • 保险是个体系,重点不在于一款保险多么完美,而在于不同保险的搭配和补充,这和投资也一样;
  • 在更换保险以前一定要重视一下既往症这个部分,预防可能带来的漏洞;
  • 然后就是一些细节了,比如了解保证范围以后,首选保险能够报销的医院和治疗手段……

我们的方法和体系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中不断完善和进步。

阅读原文

Hilbert2021-10-14 13:23:43

备用金要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但这两点一般意味着降低收益,基本只能以类现金形式存在了。有一个思路是:用消费贷来补充备用金。很多银行的正规消费贷是办理后出个额度,不使用不收取利息的,拿来杠杆投资很危险,但作为紧急情况下的短期周转资金很合适,可以把更多现金留做长期投资。

作者

用信用卡和消费贷应急补充备用金我是认可的。但是因此而拿更多备用金去参与长期投资不可取,理财最忌讳拿这些短期可能用的钱去赌长期高回报。万一你着急用备用金,市场又大跌呢?

Doris.2021-10-14 13:11:24

国内现在的保监要求是:不允许保证续保啊

作者

是这样的:1. 不可以把“可以续保”包装成“保证续保”误导消费者 2. 目前没有可以终身保证续保的医疗险。 你可能有什么地方记错了?

Doris.

我看到的是银保监2021年7号文,第三点:保险公司开发的短期健康保险产品中包含续保责任的,应当在保险条款中明确表述为“不保证续保”条款。不保证续保条款中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内容……(有点长,可以搜一下)。 另外,国内的停售产品是没办法续保的,保险公司会建议转保其他同类型产品。

作者

看问题要看上下文呀,7 号文第一条:「一、本通知所规范的短期健康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向个人销售的保险期间为一年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团体保险业务除外。」那这里面当然没有保证续保了 ??,就是为了规范不能保证续保的医疗险,防止大家混淆

X2021-10-14 13:26:57

今年也看了《像哲学家一样生活》,主要的三个观点:消极想象、控制的两分、目标内化,真的是简单但普世呀。

作者

斯多葛哲学很好用,而且我很喜欢的一点是斯多葛哲学讲理性、讲道理,不是扔给你一个理论你就非得听不可,不容辩驳。

摇摇晃晃 2021-10-14 13:35:34

我就是播客那期认识的你

作者

哈哈哈,欢迎小伙伴~

猫小姐2021-10-14 13:20:13

父母没有退休工资,可以买什么保险补缺这一块吗

作者

社保我觉得还是必需的,这是基本社会保障。在这之上应该补充一些现金流,也许可以看看年金险这一类。然后就是自己家的投资理财也别落下呀。

莎2021-10-14 13:42:59

请教一下,百万医疗险的免赔额是单次的吗?就是说比如保险期限,一年多次住院,但是单次费用不到,第二次累计起来才到,是不是也不算的啊?

作者

一般是一年内累计,也有整个保证续保期持续累积的。

苏源2021-10-14 13:32:53

百万医疗保证续保在哪看?我听关哥好像说过,虽然是保证续保,也有可能停售,一旦停售,保证续保这个说法也相应作废了。或者续保同公司的其它产品 其实我想问的是 哪个条款可以保证不会停售 续保真实有效。怎么规避这个陷阱?

作者

果然每次谈到「保证续保」都要先争论半天定义 ?? 保证续保的重点之一,就是在保证续保期间内,即使产品停售,也可以正常续保。不符合这条的不能叫保证续保。 ”保证续保“会明确出现在条款中,比如我看了一下平安的 e 生保(保证续保版),条款 1.5 讲的就是相关规定和限制。

Nancy2021-10-14 13:20:01

还是要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风险边际

李勇杰2021-10-14 13:16:12

家里尚缺父母的保险,岁数大于60岁,有什么推荐的吗?

作者

看一下文末链接倒数第二条,我会每个月整理一些自己觉得还不错的保险供大伙参考。

落尘2021-10-14 14:47:35

一般县人民医院就是三级医院了,所以百万医疗险在老家也可以正常报销,只是县人民医院每天人都很多

墨2021-10-22 08:49:51

我看到您在文中说「在投保百万医疗险之前要进行健康告知」,是投保之前要去做一次体检的意思吗,但是我看到有些人说的是买保险之前一定不要体检,之前在医院也没留下各种病症记录,比较好保

作者

不用额外体检,“健康告知”是保险投保时保险公司给的问卷,如实填写就好。

lingAling2021-10-14 17:06:34

我也是这期博客认识你的,发现认识的太晚了哈哈。 支付宝的好医保20年版本,今年才出的,卡在了婆婆60的年龄没法买,只能买6年了,家里有老人趁着身体好最好早点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