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与体验
题图:场 | 摄影:ZP我们可以从很多维度来看公司、看商业,比如治理结构,比如商业模式,比如是否有规模效应,比如企业文化如何,等等等等。
今天我想聊聊我最近比较感兴趣的一个维度:
效率和体验。
1
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在一次演讲中说:
用户永远为美好的体验买单,企业永远因为提升效率而赚钱。
我很喜欢这句话。
有关乔布斯的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本是《成为乔布斯》。
在这本书中,乔布斯也表达了他对产品、公司,以及效率和体验的理解:
「公司是人类最神奇的发明之一,公司的架构非常强大。但即便如此,我创建公司的目的只是为了产品,而不是为了钱,我想和真正有意思、有智慧、有创造力的人才共同合作打造产品。创建公司不仅仅是为了打造一个产品,公司是才华的汇聚,是能力的体现,是文化的浸染,是观点的碰撞,是大家共同合作源源不断地打造出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产品。」
乔布斯的商业教练,「半个硅谷背后的男人」比尔·坎贝尔,也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
The purpose of the company is to bring product vision to life.
这三句话,其实都是从「效率」和「体验」这两个维度,来对产品和公司进行了拆分。
先说体验「体验」。
无论是一杯咖啡、一部手机、一只基金、一个策略、一个 App、一篇文章、一期播客,某种程度,这些都可以算作产品。它们被人使用,一定是因为满足了用户的某种需求。
这种需求包含基本的功能,当然,也包含精神层面的体验。
再说「效率」。
我们需要用公司,这样一种高效率的组织形式,尽可能快的,将上面提到的产品理念和体验,传递给尽可能多的人。
如果酒香但是巷子深,没有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你打造的体验,也是一种缺憾。
2
一方面是打造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则是提高效率。
说起来很简单,好像我们可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但真的实操起来,则需要很多的权衡。
不同公司、创始人的基因和偏好,也决定了他们最终的选择。
在《零售的哲学》中,7-Eleven 的创始人铃木敏行讲述了他为什么坚持不把「开店数量」作为公司目标背后的思考。
他认为,连锁便利店事业的关键,并不在于门店总数的多少,最应该优先考虑的是提升每家店铺的品质,这才是 7-Eleven 经营中最重要的目标。
如果公司全体成员能充分理解把开店目标定为 X 万家背后的用意,也能明白这 X 万家绝对不能以牺牲店铺品质为代价,那公开宣布未尝不可。但现实世界中,大多数情况都并非如此。
X 万家的目标,最后可能会在公司内外的压力下让团队的动作走形。为了达成目标,勉强增设店铺。这样一来,即使最后完成了目标,也会导致每家门店的质量参差不齐,破坏了顾客对 7-Eleven 的信任感。
在《解密 Instagram》中,彭博社记者莎拉·弗莱尔讲述了一个 Instagram 被 Facebook 并购后,Instagram 的创始人凯文·斯特罗姆和 Facebook 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有关在 Instagram 中放置广告而引发冲突的故事。
斯特罗姆更强调产品的简洁、调性和创造力,而在扎克伯格的眼中,增长压倒一切。
斯特罗姆勉强接受了扎克伯格有关 Instagram 商业化的决定。但即便如此,他坚持对每一个上线的广告的品牌、是否与 Instgram 的调性相符,甚至广告图片的设计进行审核。
扎克伯格让他放弃这些审核,同时不断调高广告的数量和营收目标。
很难想象,一个 10 亿级用户产品的 CEO,会去关心每一则广告的设计和品味,这事儿合理吗?
但斯特罗姆坚信这是对的,因为他认为 Instgram 最重要的是给用户打造的体验,而广告也正是这些美好体验的一部分。
扎克伯格错了吗?当然也没有。
扎克伯格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球化的数字帝国。
他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帝国可以做多大,能影响多少人,每个用户可以产生多少广告收入,至于用户在体验什么、体验怎么样,并没有那么重要。
他们都没错。
在「体验」和「效率」的光谱上,两个创始人极端地站在两边。
3
在《无人知晓》的第五期《每个人都在经历一场别人一无所知的战争》(见阅读原文)中,我提到了茑屋的创始人增田宗昭的自传——《知的资本论》。
在这本书中,增田宗昭花了很大篇幅讨论了自己对「体验」和「效率」的理解。
他认为,效率一直是商业活动的最高标准。每一名员工都应该高效率地工作,这样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员工数量,降低成本,改善收益率。
但同时,效率不等于幸福。
他说:
「效率确实会带来方便,而方便在很多时候可能会带来舒适。但是,舒适和幸福之间却不能画等号。例如,在不通汽车的林间小路上移动效率不高,但是肯定有不少人在这里漫步时感觉到了幸福。没错,效率和幸福原本就不在一个维度上。
仔细想想,对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自然”效率更低了。树到了秋天会落叶,需要打扫。在夏天到来之前,还需要修剪,多么麻烦。但是,那儿吹过的风是那么舒服,从树叶间隙漏下的摇曳的阳光是那么美。我就是想在代官山建一个能够让人们感受这些的空间,因为我觉得这样更接近幸福。」
读到这里,我也更明白为什么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知的资本论》。
在增田宗昭的眼里,这种开放的、心旷神怡的感觉,这种给用户心里留下的体验,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更无法体现在传统的资产负债表中。
但这些体验,以及创造这些体验的员工,才是茑屋最有价值的资产,是知的资本。
4
《疯投圈》是投资人黄海和 Rio 联手打造的一档商业类播客。
他们的最新一期节目《灵感与卓越之茶》,以喜茶为例,刚好也谈到了这个话题。
其中,「灵感」对应着「体验」,「卓越」则对应着「效率」。
黄海和 Rio 认为,在 2019 年底之前,喜茶自称为「灵感之茶」,更专注于给客户提供的超越预期的体验。而在 2019 年底之后,通过引进人才等方式快速补充了自己在「效率」方面的短板,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喜茶不再排队了。
如果我们还是从上面两个维度来拆分的话:
喜茶的品牌、内容包括产品设计部门,对应着「灵感」或是「体验」的部分。
这部分的体验,更多和创始人对茶、对设计、对内容以及对产品的理解有关,某种程度来说,这是独特的、非标准化的、别人无法学习的部分,也是喜茶的核心竞争力。
门店管理、动线设计、出品质量、排队时间,则对应着「卓越」或是「效率」的部分。
某种程度上,这部分的经验是标准化的,是可以通过寻找高质量的「效率型」人才来弥补和提升的。
节目的最后,黄海和 Rio 认为,任何一个伟大的公司,一定是能够在「体验」和「效率」这两点上都做到非常好。
但由于这两点某种程度是互相矛盾的,很难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所以最好找到相互配合和补位的人才。
比如说,喜茶找到了星巴克负责中国区门店管理的高管。再比如,苹果的灵感之源乔布斯,找到了供应链管理大师蒂姆·库克。
5
你有没有发现,我上面列举的书和播客,都与「体验」有关。
是的,「体验」确实是我个人的热爱和擅长所在。
了解一个人,他的身体行为,远比他的表达要诚实。
我更喜欢读的创始人自传和商业书籍,大多都与「体验」有关。虽然我的书架上也摆满了很多有关企业管理和效率方面的书,但这些书我总是迟迟不愿意打开。
请别误会,我想表达的是,一个企业是「体验」主导,还是「效率」为先,一定和他的创始人的基因和偏好有关。但这里并没有高下和先后之分。
效率当然很重要。
效率让我们拥有了高速公路和铁路,可以更方便地移动;效率让地球的大部分人用上了便宜的智能手机,可以更方便地和别人沟通;效率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买到心仪的商品,点到好吃的外卖……一切都在朝着更方便、更有效率的方向在发展。
效率很重要。我并不认同的是,为了「效率」,或者说为了做大规模,去牺牲提供给用户的最终体验。
苹果不允许自己的电脑出现在 Bestbuy,星巴克在早期坚决不开加盟店,Zappos 不像其它电商那样把自己的客户服务部门外包,有些基金公司会在市场情绪高涨的时候关闭基金申购、甚至建议用户赎回,都是这样的例子。
效率和体验的选择,很多时候都在一念之间。
6
最近我们打算换一个办公室。
在进入办公室的文化墙上,我们会刻上这样一段话:
We believe investor experience means more than just return.
和这个行业的绝大多数公司不同,有知有行希望提供的,并不是基金和策略的超市,不是更高收益的产品,更不是便捷的交易工具。
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如何提供给用户更好的投资体验,以及生活和人生的体验而展开。
新办公室最吸引我的,是三层的小矮楼,是园区的林荫道,是蓝天白云下的运动场,是这些会产生的那些偶遇、闲聊、散步和热汗,所能带来的灵感和创意的瞬间。
我相信,这些美好的创意和体验,也终究会通过伙伴们的心和手,传递到用户中间。
本周操作
=======
- 无
最新净值
实盘投资周报第 209 期,最新的资产是 7,686,606.77,基金净值是 1.5555,本周增长 -0.39%。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时尚正在输入212021-10-17 21:52:38
「新办公室最吸引我的,是三层的小矮楼…」为这段话点赞!作为有知有行的一员,太幸福了~ 想起之前晋江文学的 CEO 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的,「把环境经营好了,好作品自然会在土壤里生长出来」。 向新办公室投向期待的小眼神.jpg。
heaventys乌鸦2021-10-17 21:29:28
啥时候乔迁?去你新办公室参观。
作者
11 月中旬,来来来
摩羯夜半星未央2021-10-17 21:27:40
想到了最近关注的爱情。总有这样的声音:“相亲效率高,认识人多,多谈几个,快速发展。” “要找门当户对的,这样大家都满意,高效。” 却不知道感情当中,效率是最破坏体验的方式。 体验为了自己,不想为外界的效率遮住了眼睛。[微笑]
小琦惟2021-10-17 22:20:56
看到星巴克不加盟的事,又想到了上次南老师直播的金句:只要不是直销的,就没有服务(这里我也可以理解为体验)
作者
金句
不美小姐例2021-10-17 21:49:10
哇!今年去北京能到新办公室玩?
作者
可以的哈哈
朝你妹的锐2021-10-17 21:33:37
扎克伯格这不是效率,急着割韭菜
作者
并不是
裸色控公2021-10-17 22:23:54
把效率抽象为快,把体验类比为好,再补上成本这个维度,就组成了产品的不可能三角
高傲你晨姐撇2021-10-17 21:16:41
听着Adele的歌,喝着咖啡阅读的体验很好。好文章让阅读效率提高。本周这篇产品不错[憨笑]
帅帅先森玩2021-10-17 22:49:48
题图是新楼么?
作者
是
病态美战2021-10-17 21:21:36
喜欢孟岩大大写的文字、每次推荐的歌,好听~默默收藏歌单中[憨笑]
霜寒照2021-10-17 22:37:03
哇,最后一段描写身临其境,真吸引人[偷笑]好像有点抓到这种感觉了,大家刚刚把投资理财当成身边必要的一个工具,孟大的计划是把它升级成一种体验啊~不知道会不会变成一种降维打击,期待(˙ー˙)
小馒头为2021-10-17 23:49:56
迟迟不愿意打开的书可以卖给多抓鱼,这周整理又卖了几本,感觉清爽[得意]
作者
[发抖]
小馒头为
孟总,周末肝看完鱿鱼游戏,不知道是不是太上头,看了第一集就觉得不良或者说过高的负债率对个人真的是摧毁性的(当然影片也反应社会贫富问题),这么多人走投无路去玩生或死游戏,所以过高负债或者上杠杆真的挺危险…[流汗]
为他命住2021-10-17 22:04:44
很舒服的文字,娓娓道来。听君一席话,收益颇深。阅读之后收藏起来慢慢看,值得细细领悟。
夜冀北逆天颂2021-10-17 21:24:31
体验是效率的基础,效率是体验的保障,二者不可或缺
罗罗罗蒂的老巢2021-10-17 21:20:41
体会是:因为语言的匮乏且具有一定的表达局限性,光靠说其实并不一定是表达最好的途径,所以【体验】才是如此重要~~! 喜欢文中提到的“体验「体验」”的概念,不过仔细一看好像是多写了一个“体验”,另外adele的名字和文中两处Instagram有拼错的地方哈(不怕死的指出来)
作者
那个 adele 的名字是 QQ 音乐显示的问题 [捂脸]
請說句愛迩柜2021-10-18 09:27:43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一些事情和之前的思考:比如微信没有启动页广告;比如和喜欢的人去一个地方往往更愿意一起散步走走路,虽然出租车效率更高,但是散步吹吹风聊聊天带来的体验完全是不一样的。 准备读读《知的资本论》这本书呀 。
离离离离心道2021-10-18 04:43:13
佛教说福慧双修,慧是根本;效率和体验都很重要,体验是根本。 三层小矮楼里有三双鞋客服部吗?[嘿哈]
凉人离心剂2021-10-17 21:26:49
自家公司的使命也是效率与体验[握手]
天枰骄纵轻吟2021-10-17 21:18:50
成熟的公司正是注重效率和体验的。
小阿秀保2021-10-18 10:46:50
办公环境羡慕了。有两个想法:第一,个人的行事风格、日常习惯是否也会给人带来不同体验,尤其伴侣之间的相处;第二,近些年这是为数不多的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文字,我一直非常不理解自己动作为什么总是比别人慢,我甚至观察路上行人走路,虽然速度相近甚至我还快一点,但是我的频率确实比普通人要慢,我自己得到结论是小时候一直跟着奶奶生活,她年级大了动作缓慢影响了我,今天我有了全新的结论,我是为打造产品体验而生的[呲牙]
作者
[捂脸]
诚诚科技网络82021-10-18 07:03:35
跟随孟岩,我也越来越喜欢体验,让身体选择该记住的东西。可能自己的认知比较窄,总觉得体验为先,才是根本,一旦体验的底最后厚实,效率应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有知有行一度文章快速更新,让我有点焦虑,包括小账本的快速迭代。反而希望都慢一点,最近好像这种焦虑感过去了,之前就想每一篇都看完,现在选自己喜欢的内容看看,也不追求各种数据了(阅读天数 点赞数等等)。
苏谨取2021-10-18 00:26:26
体验总是一瞬间,只有专注于产品和需求的团队才能尽可能保证用户和顾客在某一个未知的时候得到你想传达的讯息。 提前祝贺乔迁之喜,希望有机会一起喝喜茶。
凉忆剩2021-10-17 23:19:25
有机会来北京出差都时候参观你的公司
不会敷衍尔琳2021-10-17 23:12:58
效率和体验,当然选择体验。每次匆忙的做完100个深蹲。感受并不好,我总要提醒自己,我值得在运动上花更多时间,而不只是一项任务。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收获会更多。
岚小洁爪2021-10-17 22:22:18
今天的感悟:希望状态好一点,灵感多一点,效率高一点。
fly阿富汗之王2021-10-18 15:15:31
关于新办公室的描述太美了[呲牙][呲牙]
作者
[耶]
男人拥2021-10-18 11:23:01
感谢孟岩,让我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只想做你鹦2021-10-18 08:57:32
看到前面就想到了疯投圈的喜茶节目!感慨孟大日常涉猎真是广泛
贝蛋贝蛋丫妄2021-10-18 07:58:23
为新办公室打赏!期待
郭冉夕四2021-10-18 00:14:49
希望有知有行在发展上有不断的效率与体验的新平衡,希望宇宙发来信号,有行快快上线
咯经济滩2021-10-17 23:17:50
可以把提供更好的人生体验作为有知有行的公司使命了哈,有时候如何能读好书,其实很简单,就是follow几个KOL你认可和尊敬的人就行了,有知有行的文章和推荐书籍都会以某种方式来启迪我
六六儿狰2021-10-17 22:54:23
新办公室的“体验”听起来就很不错。
天将雄师百2021-10-17 22:41:35
忙着看内容,后面才发现忘了把歌先点了,看完文章我都停留在新办公室的环境[强]
衬托的凄凉齿2021-10-17 22:37:11
非常喜欢有知有行的文化和氛围,不过我电气专业毕业目前在建筑行业干工程,有知有行用不上我[流泪]
小倩绸2021-10-17 22:36:31
周中听了【无人知晓】播客中孟大和简七的对话,茑屋的茑到底是不是读niao的小乐趣,效率和体验的探讨让我印象深刻。有知有行的所有工作是围绕用户展开的,围绕让投资更简单,人生更自由来展开。 我们关心用户,关心投资者,但很多投资者可能忘记了关心自己,在金融的游戏和概率里继续沉迷挣扎。每天都是24小时,投资何须早上盯紧新闻,关心每日策略,盘中捕捉交易,盘后复盘研究,晚上又等着净值更新而焦虑不安呢……当投资者多关心一些自己时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让我们更健康且富有。期待有知有行倡导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投资者[爱心]
作者
[太阳]
稚气的忧伤颠2021-10-17 22:30:22
所以量化分析师和数据工程师是“效率”的部分了hhh
作者
哈哈不不不
稚气的忧伤颠
作为一个数据分析师看到这个帖子开心了一会儿哈哈。更开心的是,今天的文章帮我给脑子里的“产品vs运营”思路补充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来我的想法是做好自己or推销好自己,又get到了体验与效率的角度
神话灬逍遥莫2021-10-17 22:04:43
想起了你们错失的奥森[旺柴]不过这个环境也很好呀
易筱艺感2021-10-17 22:03:32
生活中还没出现一个像孟大一样有如此多共同理念的朋友,所以更新频率可以再高一点吗[奸笑]
作者
不能再高了……
伤需要抹平旦2021-10-17 21:42:20
我又来听歌了[偷笑]
萝莉身萝莉心662021-10-17 21:39:38
不论是效率还是体验,都来自于创始人价值观的追求。故只有两位”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的两位互补创始人才能达到双轮驱动。
宅宅宅大同女2021-10-17 21:23:53
我觉得,大多数小白应该看不太懂每次都这般深奥的内容吧~
作者
我其实也不太知道
未曾遇见披2021-10-17 21:06:29
链接的歌手名字好像错了,这不是Adele的新歌嘛
作者
嗯,是 Adele 的新歌~
筱悦乔2021-10-23 10:00:15
我坚信有知有行在创造用户体验这方面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收获
cookie琪82021-10-21 17:09:32
写的太好了,看的热泪盈眶[捂脸]
神放倒众生馒2021-10-19 13:05:26
正好借数据分析师的话题,聊聊我的体会~为什么我把招数据岗位看作是“效率”的部分。 用效率的视角来看,体验往往是“低效”的,因为体验就要到更细的粒度去考虑问题,单位时间下能做的事情是更少的。在效率的世界里是可以量化的,高低快慢,都可以算;而在体验的世界里,更多是Yes or No的定性判断。从数学来理解就是,每个个体服从伯努利01分布,这样的个体组合成足够大的整体后,这个整体服从正态分布。从一个个体开始,随着规模的增加,讨论点击率、渗透率才有意义,与此同时,也在逐渐从“体验域”转向“效率域”。
乐观的市丝柳52021-10-19 09:35:58
甚至想去有知有行上班 Jesus
我祥最美吮2021-10-18 21:07:26
看到有人从这篇文章想到相亲,不过看样子对相亲这事有点抵触情绪,作为一位刚开始相亲也有抵触情绪,但最后还是通过相亲找到另一半的过来人,说一点感想,不用把相亲看得那么功利,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就当是去交朋友就行,你需要仔细审核的不是相亲对象,而是媒人,如果媒人足够靠谱,她介绍的人还是值得一看的
控心者筒2021-10-18 18:17:23
最近看了段永平先生的对话录,《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乔布斯传》最后一节,都讲到一个类似的事儿,伟大企业都有利润之上的追求。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
迷心Lovesnow2021-10-18 13:16:20
你的目标的是一家伟公司,不是一家大公司
day两个仙女qwq2021-10-18 13:13:15
投资最重要的是好的体验,而非回报,这个可能需要投资者教育,投资的体验和回报需要重新定义和解读
木希季2021-10-18 10:32:32
昨天听完了你和Jane的这期博客,就像秋日的天气,起了点凉风(Jane的小失落让人心凉)但让人感受更多的却是秋日暖人的阳光。 特别喜欢你们说的人是通透的那段,我放佛看见浑浊的自己,抖不清自己想要什么,但却渴望那种通透的状态:走过一街一角,看见一草一木,然后微微一笑。
作者
[拥抱]
Dream丶龙sunny2021-10-18 09:17:30
期待更好的product vision of life
睡在颗泪里咻2021-10-18 09:06:56
游戏行业就是对体验和效率要求都很高的充分竞争行业,体验差了玩家不买账,效率低了好的创意就被竞争对手抢先做出来,两方面都要到80分,产品才可能活下来
爱河桥下丶是我2021-10-18 08:32:16
无感,可能缺乏类似的经历
大人已退隐喧2021-10-18 07:07:17
在这里慢慢的阅读,品读每段文字背后的含义,感知孟岩老师的观点与思考。虽未谋面,但每次读完最新内容,感觉在这里又跟老朋友见面啦。O(∩_∩)O哈哈~ 未曾谋面的老朋友,喜欢这样的感觉。谢谢[爱心]
vxr999练k0EsO2021-10-18 00:42:50
效率是目标管理的东西,而体验是情绪层面的触碰,二者客体是不同的,其实也不矛盾……有效率地体验就算是好产品了吧[G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