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聊聊

之前好长时间我一直以为自己的记账软件有 Bug。他们加了个新功能,显示账户每天的净资产变化。但奇葩的是,我根本没记什么收入,却每天显示我账户又多了一两千欧元 😂/pic/1_SYrYibIOicuANJtp3njJeWaKxhN9EA.jpg我就心里一个劲吐槽,这开发的什么破功能,根本没用啊。直到后来我在网上刷到一条网友分享的汇率走势才发现 👇 中间那个看起来最惨的是欧元

/pic/2_qGhSf8UWu3exnm8BNVZ4zqJJtdIUHw.jpg这个功能确实是准的。但却不是因为钱变多了,而是手里的欧元更不值钱了,所以用欧元计价显得钱好像变多了 🥲

……

大概一两年前,人民币在暂时相对外币(主要是美元)贬值。可能因为我恰好生活在国外,隔三差五就被国内小伙伴问到应不应该去银行买点美元理财啥的对冲风险。

但我一直觉得除非资产真的特别多,多到不那么在乎收益了,仅仅因为人民币可能贬值就跑去存美元并不理性。

一来,境外资本市场的长期预期收益实际上不如 A 股,A 股过去 20 几年公募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 15+% 足以笑傲全球股市。

有投资常识的小伙伴们可不会拿上证 3500 来决定自己的投资。2018 年 1 月上证是 3500,如今(2021 年 11 月)上证还是 3500,但公募基金们已经又涨了几乎 1 倍 👇

/pic/3_bnIxIoWzkqjLvickeJdb43aicxFtSg.jpg“上证 3500”只是一句玩笑话,可别拿这个数据来指导自己投资哈。偏股公募基金的平均收益更有参考性(支付宝、天天基金等很多平台都能很方便地看到这些基金的平均收益,我这里用的是天天基金)

二来,汇率的波动是双向的,有贬值往往就有升值的那天。

而且事实证明,我们普通人也不具备判断汇率涨跌的能力,甚至很多给我们提建议的人其实也远没有看起来那么可靠。如果那时以预防人民币贬值的名义去买银行的美元理财,拿到今天算上人民币后来的升值,反而还要亏一点。

在欧洲有发行一类基金,欧洲人想买美股,但又担心美元贬值最后不赚钱。所以发行了一种「货币对冲型基金」,可以锁定买入时的汇率。比如期间美股涨了 10%,但美元又贬值了 5%,没有货币对冲收益就会下降到 5%,而货币对冲型基金依然能拿到 10% 的收益(理论上)。

但这种基金后来表现并不理想,因为对冲货币波动的成本太高了,最后长期来看反倒不如买普通基金了。

我觉得这个结论国内的小伙伴们也可以参考,试图完全消除汇率波动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如果解决问题付出的成本比问题本身还要大,那不如就坦然接受它。

……

通常这三种情况我才会考虑给自己家增加一些外币的投资:

  1. 当前生活在国外,生活所需。就算不喜欢外币投资也得有一点,抵御风险优先于获得收益。
  2. 钱真的多到一定程度了,收益不重要,优先考虑分散风险。到底多少算“多”并没有具体的标准,我自己觉得至少应该在 500 万甚至 1000 万(不算自住的房子)以后才开始考虑。
  3. 先发现了一笔投资,而这笔投资刚好在海外市场。比如之前美股股灾,看到大跌再去通过比如 QDII 基金来投资抄底。

但这里第三点得划个重点,先后顺序很重要。先看到投资,再考虑钱。而不是先冒出个投资外币的念头,然后再考虑买什么。

很多事情顺序比结果重要。之前看网友提到一档老年夫妻调解节目,老太太说老头成天出去找别的老太太,不着家;老头说老太太平时连饭都不给自己做……

我就心想,咋不问先后顺序呢?老头先是不着家,所以老太太不给做饭,和老太太不给做饭,所以老头不着家,这能一样嘛 😂

我们平时投资也是一样的,投资的理想顺序应该是先发现一笔好投资,然后再找钱,而不是自己手里刚好有钱然后非要投出去。市场没义务在我们手里刚好有钱的时候立刻变出好机会。

风险提示: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只是我个人投资中的观察和思考。大伙参考为主,投资最终还是要独立决策,毕竟我也可能是错的。

秦莉2021-11-18 13:10:22

老头是没手吗?还是做饭过敏啊?这不“给”做饭和出轨还能相提并论了……

作者

你要把「老头老太」这个词考虑进去,比较传统的家庭里不做饭算是不顾家的表现了。我记得小时候看夫妻调节节目,那时候一大理由就是做不做饭、顾不顾家,是大家很在意的一件事儿。 不过现在确实不太关注这个了,大家都很忙,有人愿意做饭就很感激啦。

徵繆2021-11-18 13:47:05

我家是我负责做饭 女朋友负责采购 这样她喜欢吃啥直接采购对应的菜 我负责加工

王瑀峰2021-11-18 13:28:49

不想花大精力研究具体的基金,请问您对职能投顾的产品有研究与建议吗?比如招行的摩羯,还有国内的理财魔方,都是基于公募基金的智能投顾产品。放200-300w在里面长期持有ok不?

作者

即使是投顾服务也要建立在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啥也不想就直接拿钱去买,等到跌了的时候就会各种心慌,最后本来能上涨赚钱的投资反而容易变亏钱割肉。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其中一个原因就在这。 你会来问就说明你对这些投顾服务本身还不够了解和信任,所以我个人感觉不 ok

Karma Lhamo Chokyi2021-11-18 13:53:07

所以基金经理超难的,他们总是有一笔钱找投资(牛市),有投资时没有钱(熊市)。

YinQi2021-11-18 13:14:57

[捂脸]那坚持买上证指数定投是不是就显得特别蠢,我一直在等它6000点的时候卖出

作者

上证口头上用的人很多,但指数基金的数量却远远少于沪深 300,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指数真心不好用,失真很厉害。(抱歉,这么说有点扎心了,但投资上证指数确实不太明智……) 去年上证修改过指数的编制,稍微好了些,但具体如何还得往后看。

李睿2021-11-18 13:04:27

可美股股指近十年还是远超15%的年化收益率吧?美股中房……

作者

讨论美股「近十年」的走势挺有误导性的,因为 00 年到 11 年,美股几乎一点没涨,11 年到 21 年的近十年则刚好是美股一直在涨的十年。 所以人为选择涨得最好的十年得出来的结论没啥参考性,不过即便如此,近十年美股一直在涨,这十年年化收益也没到 15% [让我看看]

Stanley2021-11-18 16:40:50

1、手头先要存到资金,平常要积累,这是第一步。 2、有资金闲置的时候,要控制自己的手,不要"为了买而买”(但是有时候很难控制,因为闲钱多的时候会放松警惕或操之过急)不要觉得自己好像错过了“黄金坑”,投资机会大把,瞎投亏的可是辛苦攒下的真金白银。 3、资金量多的时候,可以酌情考虑投资多元化。某种程度有机会实现避险,我个人投资风格比较开放,虽然资金不多,但是喜欢都尝试。(资金少效果不理想,大家自行判断) 4、结合近半年买的港股,外币确实有风险。无形之中财富会贬值/当然也可能升值。但是这些都不是普通群众可以左右的,我们能做的是尽量选一些好的标的,那汇率的亏损就可以忽略部分了。 5、懂得止盈止损,合适的时机进场/离场。 6、寻找下一次投资机会。最好的投资永远的下一个(循环)

Msysea2021-11-18 13:57:36

是哒,我也不是收人民币工资的,但我仍然在支付宝投基金,为的就是基金经理的表现。当然,还要扣掉汇率波动的风险…

江湖小深2021-11-18 14:05:22

看到最后一句,真的是也大的风格[偷笑][偷笑][强][强]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