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时候了
今年年初抱团行情跌下来以后,我给大伙分享过一篇看法,关注投资”第二好“的时候来了。
当时好多小伙伴问我,那下一个“第一好”啥时候来呢?
我觉得可能快了。
……
不管是关注投资的“第二好”的时机(泡沫破裂,下跌开始)还是“第一好”(已经下跌过不断的时间,估值开始变便宜),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能让我们学会那些牛市赚钱时听不进去的道理。
比如当时我给大家整理的几篇,为啥不要啥火就买啥,为啥开始学投资其实没钱反而更好,为啥要等到熊市才敢说“被动收入超过工资收入”等等。
他们都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关注投资,关注风险远比关注收益更重要。
但它们的区别在于:
第二好的时机,这些教训往往是我们亏自己的钱换来的,而且很可能就算我们学到了,未来好长一段时间还是会继续亏钱,毕竟下跌可能才刚刚开始。
但在第一好的机会中,我们同时还能从别人亏钱的经历中学习,继续大幅下跌的风险也会小得多。
我觉得这样的机会可能已经近了,给大伙分享几个我看到的数据。
……
第一个数据,公募基金又开始无人问津了,甚至开始被人鄙视 👇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张统计图
(要注意,这张图统计的日期是 10 月 26 日,当时 10 月还没过完。但还是挺有参考性的)
牛市里考虑投资,别人都会告诉你如何如何赚钱容易。
但现在不一样,有经验的人会抢着告诉你基金如何坑爹、如何亏钱、如何风险巨大。这让的环境更容易让我们理解“先考虑风险,再考虑收益”的意义。
而且最重要的,这部分经验还不用我们亏自己的钱就能学到的,加量不加价
……
第二个数据,公募基金三季报很多大佬都在用观点和行动表示态度。我关注比较多的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
谢治宇加仓了,他管理的兴全合润仓位从 85.66% 加到 92.76%,兴全合宜仓位从 87.86% 增加到 93.3%,快接近上限了。
朱少醒不择时、一直是高仓位,但他在基金报告中也提到「核心资产中,部分优质标的前期股价有较大幅度的回撤, 估值吸引力是有所上升的」。
兴全和交银管理的固收+ 组合,“兴全低波动小确幸”、“交银我要稳稳的幸福”在上个季度的调仓中都略微增加了一点股票型基金的仓位。
风险正在下降,预期正在变好。
我们也许可以关注这个反差 —— 公募基金越来越不被看好,但基金经理们态度却越来越乐观。这也更容易让我们意识到,为什么基金能赚钱,但很多买了基金的投资者最后却没能赚到预期的收益。争取以后能躲过这个坑。
……
第三个数据。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情绪就是最好的反向指标,当我们觉得恐惧、担忧到极点时,也许正应该试着让自己更乐观一些。
我的基金账户在 2018 年最多下跌了大约 30%,2015 年的回测数据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
今年我的账户从最高点累积跌了 17%,按照前面比较糟糕的情况来估计,已经完成了超过一半。
……
也许“第一好”的机会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甚至也可能已经到了,对未来的预期我会更乐观一些。
但也必须要提醒大伙,未来能预期但不能预测,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依靠预期就决定一笔投资。虽然我对未来更乐观,但自己的大部分投资计划都不会因此改变:
- 平时的定投计划不变,依然是收入到手、每月定投;
- 当初我给自己定的下跌抄底计划也不会变,跌了就按计划买,不跌也不会急着提前入手;
- 公众号的分享也不会变,依然是如实记录投资历程的收获与波折。
但也有东西会因此而改变:
当手头多出一笔意外性的收入,既可以用来消费,也可以放进备用金,拿去长期投资也有道理时,我会更愿意选择投资。
再或者常有小伙伴对我说 ta 想了解投资理财,却又总有事情耽误、迟迟没有开始。那我会更积极地建议 ta 开始行动,也许是是时候了(就像我现在在做的这样 )
先见识到投资最糟糕的模样,再慎重决定自己要不要开始,而不是看见别人赚钱脑子一热就往里面冲,这是我能想到开始投资最好的机会。
(end)
正好提到了“开始投资”,我再帮有知有行的小伙伴们带带货吧,有兴趣开始了解投资理财的小伙伴们可以看看。
他们在 App 中做的免费课程「投资第一课」非常走心,值得一看 👇(是真免费,不是那种后面等着卖东西割韭菜的课程哈)
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戳二维码下载他们的 App 👇
PS:也顺便安利一下我在里面的财务自由访谈呀,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stella2021-11-02 13:04:48
强烈推荐有知有行投资第一课,已分享给N个小伙伴了[呲牙]
作者
以前身边朋友问投资我都是给书单,但自从有了第一课就改都给推荐投资第一课了。而且如果在用 app 的时候探索到了“黑板报”板块,买什么、什么时候买的问题就也能解决了 [让我看看]
墨然2021-11-02 13:05:02
有知有行,已经下载。上个月一直观望,知行温度计由前几天的13°上升到16°啦,是不是可以买些了,
作者
温度计??衡量的是「全市场」的平均温度,是个参考,但不能只看温度低就开始买,具体还要看自己打算投资的品种。尤其是有抱团风险的投资品类,全市场温度就很难衡量这个风险,也要看对应行业的估值。 另外我有个问题,为啥是看见温度涨了才决定买一些呢?应该是看见降了才开始琢磨出手吧 ??
阿超2021-11-02 13:14:52
合润和合宜选哪个?
作者
我自己选择的是兴全合宜,因为基金经理的权限比较大,可以买港股通、可以大幅度减仓(这个权限基金经理不一定经常用,但当面对极端情况时,会灵活得多)
光与信仰2021-11-02 13:09:04
有知有行的大佬们如果看到的话请给我们的也大广告费[旺柴]
作者
hhhh,搓手等待中 [让我看看]
随遇而安西2021-11-02 13:15:19
也大,我有一个疑问想请教。 500w目标,年收入10%达成财务自由。这10%是长期年化计算以后吗?就是有时候市场可能表现不好,可能无法完成10%的目标?
作者
10% 是对未来收益的预期,现实真正取得的收益可能比这个高,也可能比这个低。所以我们在收益预期的基础上还需要安全边际来保证被动收入的稳定、可靠。后台回复「被动收入」这个关键词,我有整理过。 说起来逻辑和今天还挺像的,「乐观」也是个预期,我们依然需要「投资体系」作为安全边际~
似水2021-11-02 13:29:16
发现了,从17年开始定投的,有过两次主动停止定投,然后那两次都是低点…还好没卖
作者
这个真实了。越是不该卖、不该停的时候,往往「应该卖、应该停」的理由也越充分 [叹气]
bear2021-11-02 13:13:21
有关新基金发售遇冷的情况,提供一个观点(摘自本周财新周刊《基金销售大变局》): 监管层多措并举“动真格”之下,24万亿元规模的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终于开始走出“赎旧买新”的怪圈。 综合中信证券和招商证券的测算结果,老基金整体“赎旧”比例已经明显收窄,从2020年6月4%左右的水平,降至2021年10月初的0.2%。与之相对应的是,“买新”也开始降温,甚至还出现了一天之内3只基金募集失败的罕见情形。截至2021年10月27日,当月新发基金规模137.68亿份,不及上月和上年同期的十分之一;从历史发行数据看,这是2012年1月以来的最低值,创月度销售十年新低。 “赎旧”和“买新”双降,与近期的市场环境密不可分;更深层的原因是,证监会为抑制“赎旧买新”所采取的一系列组合措施开始奏效。
作者
赞,也是个挺重要的补充视角,这么来说对新基金销售的预期应该再放低一些。 但我还是有个疑惑,到底是赎回减少,新的才卖不出去呢;还是因为新的卖不出去了,所以赎回份额减少?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这个值得再去研究研究。我总觉得监管的影响常常被高估,而人性的力量常常被低估。
bear
嗯呢,也许是二者皆有[呲牙]
哇~2021-11-02 13:18:03
昨天听了孟岩和曹名长的播客,作为基金经理,他也在想怎么样能普及自己的投资理念,让投资者相信自己,长期才能赚到钱
作者
正巧我也在听,昨天看到嘉宾的名字就果断点进去了~
孙百聪「23点睡觉」2021-11-02 13:19:54
看了一下记账本,从第二好的投资机会到第一好的投资机会,总资产下降了3%
小龙2021-11-02 13:10:16
请问也大的十年定投,兴全趋势换成哪支基金了呢?
作者
我上一篇十年之约有分享具体的看法和思路,可以看看,这里字数有限制就不简要回答了。如果没法讲清楚为什么买,比较容易误导。
Soyoger2021-11-02 13:17:45
看完了,最近在看E大的文章集合赞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