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终于有经验聊聊了财务自由实证#32

目录

财务自由一直是我个人优先级最高的财务目标,从懵懵懂懂到制定具体的财务计划,再到如今渐渐靠近终点,已经走了五六年。为了能够更加透明、中立地证实普通人财务自由的可能性,从 2019 年开始我决定公开自己的财务进度,成为这个系列内容——财务自由实证。

这个阶段的目标——工资理财实现财务自由。不追求大富大贵,但求能够不再纠结生计这些琐碎问题,在重大选择面前获得更多的人生选项,不再瞻前顾后。

有兴趣参考这个实证的朋友建议先看看之前的引导篇,制定你自己的财务自由计划一起财务自由。这里还有几个资源对于大家理解实证会有很大帮助。

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 30 岁前积累 500 万人民币金融资产, 根据资本市场的历史收益情况,这笔钱对我来说大致可以每年产生 50 万的“睡后收入”,足够支撑我选择自己想要但收入也许没那么稳定的理想生活

  • 虽然计划执行的几年后,渐渐发现用不了这么多钱,但这个目标还是保留下来了。
  • 大家可以参考我的思考和感悟,但不一定要参考“我”的目标,找到“你”的目标。建议以家庭年度开支的 10 倍或者年度工资收入的 10 倍最为最初目标,这足够自由了。

财务自由之路大事年表:

  • 2017 年,计划正式开始,同年获得家人的认可和支持;
  • 2018 年,A 股熊市大跌,出现“钻石坑”机会;
  • 2019 年,开始财务自由公开实证(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系列);
  • 2020 年,新冠股灾,自由之路上的又一个关键机会;
  • 今年,自由目标基本达成,开始向新的节奏过渡……

当前财务自由计划完成度 94.9%(当前资产 ÷ 目标资产)。

/pic/我又琢磨出了一个新的小工具——同时跟踪「累积家庭开支」和「累积投资收益」的曲线,关注两条线的趋势变化,如果投资收益曲线长期在家庭开支上方,就说明这个状态是可持续的 ↓ 这是最新记录

/pic/2_nickPqIIiaSbylLr6mYVpdPhSvX0gQ.jpg### 第 32 期的思考

今年 6 月给大家分享过一篇对我启发很大的文章——目前找到最合理的财务自由进度表,可以帮我们衡量自己身处的财务自由阶段。

和财务自由最相关的其实不是钱,而是注意力。越是不需要考虑钱的问题,你实际上就越自由。

面对各种人生选择,当钱不再是我们关注的首要因素,当我们不会仅仅为了钱而去纠结、忍耐对自己人生没意义的事儿,我们就获得了财务自由。

但当这个阶段再向上发展会发生的事儿,我当时给大家分享的并不多:

我们的能量最终会超越自己的生活,开始向外溢出,开始影响家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带着我们进入第三阶段——权力(影响力)

/pic/3_SBCEW2uJGiaYQnnrd1IYNVwtiaOO7w.jpg但有意思的是,本已获得了财务自由的人在这个阶段走得越远,反而越容易重新开始焦虑金钱的问题

当我们拥有的影响力越大,当我们不仅能影响家人、朋友和同事,也能开始影响陌生人时,我们却更容易反过来被金钱定义。

比如当我们去谷歌上搜索名人的时候,最高频的搜索词条往往不是他的理想、不是他的目标,而是,他的钱 👇

/pic/4_zia4FccZup6yqft5KW0jaWUNOaXjdA.jpg

当初没太展开聊,主要是觉得自己好像距离这个阶段还太远了。

但后来,当我再一次收到这一类留言——“眼界太小啦,500 万才刚是人生的起点,应该关注赚 5000 万!”—— 当我偶然间在笔记中再次翻到当初收藏的这篇微博:

/pic/5_OCv2OY7iby2z0a3icebjwTntch5Flw.jpg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只是影响力进一步放大了这个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在有意无意地用金钱定义他人,而他人也在用金钱反过来定义我们。

这会强化我们对赚钱的渴望,但也容易让我们忘记自己当初为什么想赚到这笔钱、本来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所以当我看到这张图时印象才格外深 👇 (之前我给大家分享过一次,这次补上我的翻译和理解)

/pic/6_OrRGUNRd9PplUiaWY2k2vmMRVoexYg.jpg很多时候我们想要的并不是财富本身,而是希望用财富换来自由、健康和所爱之事。但走得久了,我们却渐渐忘了当初的目标,甚至转而开始用自由、健康和爱好去交换金钱。

这是这张图主要想表达的东西。

但问题到这还没完……

当我再看这张图时,突然发现这张图有个小小的瑕疵——好像只要「出家」,也能符合大部分标准啊 /pic/7_xkcV4tibBnxzGE2c1Hv6icV3v5m9Hw.png 但这显然并不太合理。

所以我想再补上一段:

虽然健康、自由这些都比财富重要,我们却依然应该关注「创造财富」的这个过程。

财富也许并不是一个很完美的衡量指标,不是财富创造越多、事情就越有价值,也不是财富创造越多、人生就越幸福。

但是反过来,如果一件事儿我们无论花多长时间、用何种方式都没法带来财富,那这件事儿很可能就是没价值的

《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心理学有个观点,幸福来自于贡献感。而创造财富实际上是个很客观的衡量贡献的标准 —— 别人愿意为我们在做的事儿付钱(可以付钱不要,但不可以没人愿意付钱)

……

所以再看这张图( 👇 为了方便大伙阅读、不用翻来翻去,我这里再贴一下

/pic/8_OrRGUNRd9PplUiaWY2k2vmMRVoexYg.jpg我觉得最好的视角是以这张图为参考,当我们在追求财富时多问自己一句,在财富增加的过程中:

  • 我的自由时间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
  • 我的健康状况是因此改善了,还是更糟了?
  • 我是更爱自己所作之事了,还是它们反而开始变成让我想要逃避的工作?

或者《百万富翁快车道》的作者有一句更精辟的总结,他以此来提醒自己是否走在当初预期的方向上:

我应该付出得越多,在金钱和时间上就「同时」越自由。

划重点,「同时」。

我们对自己财富的看法,别人对我们财富做出的评价,这常常会带来焦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因此放弃 ta 们、退行到只关注自己的内心。

生活并不是「关注自己的内心」和「关注外在财富」的取舍,而是一种平衡。

(end)


惯例每个月最后一篇文章我会开一下赞赏,象征性地收点稿费的。但上个月我算错日子了,囧 😂 这篇文章补一下。

赞赏大伙自愿,愿意给的话也不用给多,1 块钱就好。就像上面说的,大伙从 0 到 1 的意愿就是对我内容价值的最大肯定啦。

Daniel2021-11-01 13:22:25

中途遇到买房、买车等重大开销是不是就很难完成当初设定财务目标了[捂脸]

作者

所以我会换个角度考虑,不是“买房、买车还能不能财务自由”,而是“怎么在兼顾财务自由的情况下买房、买车”。如果真的当时能力有限,不能兼顾,我选了先自由,车和房可以退后。毕竟先自由以后,收入变高,应付开销会变得容易。但先开销、先负债,再想自由却更难。

作者

而且 Dalio 有句告诫说得挺对的:人可以实现自己真心想要的任何一个目标,但不可能是每一个目标。有一个清晰的优先级排序挺重要的。

CanY.2021-11-01 13:10:41

值得再阅读,先囫囵吞枣地过了一遍,好难啊对于自己而言,三十岁能有三十万都要开心疯了…距离三十还有五年,而此刻我还在读书[苦涩]对于未来工作还非常迷茫中,焦虑不安的时候就要求自己先做眼前的事,但一有空闲又疯狂焦虑了[叹气]

作者

往前推 6 年到刚刚临近本科毕业那会儿,我印象里也是迷茫多过目标,感觉好像选择很多,做什么的都有,但有好像没有几个是自己真能干、愿意干的。可能都会有这个阶段吧,话说我总出来帮助很大的一件事儿可能刚好还是开始认真学习投资,倒不是说投资本身,而是这种目标感,加上学习的意愿,帮助很大。

嘟教授2021-11-01 13:12:33

请问 -建议以家庭年度开支的 10 倍或者年度工资收入的 10 倍最为最初目标,这足够自由了。 最好是税前还是税后算呢?[玫瑰]

作者

是我的话会考虑税后,因为税前的收入不能直接拿来花呀,也许都不算是真正的“收入”

ABBISH 趙志桐2021-11-01 13:38:23

总资产和投入资金在中间有一个大的跳跃分离的原因是什么?投资收益增加?

作者

2020 年的公募基金大行情啊,实证近 3 年,但其实几乎所有的收益都来自这几个月。投资收益不是线性增长的,常常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所以“闪电劈下来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自己在场”。

zs2021-11-01 13:46:53

想对上面的cany.说,我临近毕业觉得自己能有一份七八千的工作就很不错,根本想都不敢想可以拥有几十万的存款。而我今年也刚好三十岁,靠自己努力存款也超过了三十万,但是我并没有因此变得开心,反而近期因为自己不太会理财投资觉得迷惘。所以焦虑的来源并不是拥有多少,而是你对待事物的看法,就像也大说的,认真学习,努力让自己做正确的事,给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制定一个小目标,然后一步步去实现,生活的盼头可能就来源于此

张洁2021-11-01 13:51:21

也大你好!刚刚存够100,最近突然想要不要把房子贷款还一部分(目前剩余贷款本金是79,4.57%利率),想着自己也不太会理财特别是今年的收益,要不要提前还20或30。如果您有时间想听听也大的建议[抱拳][抱拳]

作者

以前我会说,拿来投资比提前还贷好。但现在发现得加个条件,先看看自己【过往】投资理财的收益数据,如果跑不赢房贷利率,那提前还贷就是提升收益率了,提前还更好;如果确实做到了跑赢利率,就拿去投资,不要提前还。

a章章2021-11-01 13:37:45

那我只要存100万就够了[旺柴],第一个小目标!

作者

目标不用大,走得越久越觉得目标小比目标大好。生活中大部分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并不是钱本身,钱的价值是让我们放松下来,更好地关注问题。 合理范围内,目标小一点,反而能让自己更早意识到这个事实 [让我看看]

Kawahh2021-11-01 13:21:18

看标题,我以为也大要宣布喜事了。。。。。哈哈哈哈哈哈

作者

你想的不会又是要不要生娃的老问题吧 [捂脸] 对于这些【不可逆】的重大选择,我会非常慎重。至少得过了一提起生娃想到的都是“能给我带来什么”而不是“我希望给予什么”的阶段

A、雯宝2021-11-01 15:58:13

非常感谢有知有行推了也大的访谈,才让我遇到了这样一个宝藏公众号。 就像最初也大定制计划的兴奋劲和热情一样,当我看完也大的所有文章以后,兴奋的三天睡不着,不断的完善中制定了一个特别详细的财务自由计划,瞬间感觉生活有了盼头。 以前对于财务自由的目标很模糊,总感觉自己根本实现不了,自从理财开始储蓄也有,并且还报名学习了很多理财课程,但都没有系统的思考过财务自由对于我个人而言到底是什么,总是羡慕大V的生活,觉得起码也得几千万,为此特别绝望。 看到也大的访谈那一刻,就如同找到了我一直想要的目标一样,算是心灵上的契合,心里不断呐喊,就是它,就是它,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财务自由的样子,并且因为定制了财务自由目标对我的生活也有了改变。 拿计算逻辑来看,我发现家庭开支的十倍和薪资的十倍,相差只有44%,逆向思考了一下发现不对,这样的话,不是相当于自己的开支太高(一个人),于是有了一次断舍离,舍弃掉很多自己用不上的,送人或者扔掉,给自己严格制定消费习惯,小到日用品大到化妆品包包等等,突然发现制定完以后,自己一年下来可以省掉不少开支,就像捡了钱一样的快乐。 虽然现在自己财务自由第一阶段目标,但真的未来可期,因为中间我一度在GU票骚操作差点亏完了票子,可以说是也大把我从迷雾中拉出来,特别想谢谢也大,后面我也会跟随也大的脚步,一步步践行自己的财务自由之路。[爱心]

EN2021-11-01 13:38:50

我感觉,自从关注了财务自由以后,我从浑浑噩噩不知前路,慢慢变得有目标。 我从来就物欲很低。三四千的工作就很快乐,现在学会了不满足,一步步按规划往前走,也随着年岁增长有了更多需求。 算算现在的工资,一年以后就能够支持我的规划以及额外需求,开心(▽)。现在的工作环境也很好嘿嘿~ 不列个目标够一够,指不定我还在三四千,但因为小钱钱不能满足随着年岁增长的额外需求,应该不能无脑开心了,苦恼更多了

金吒2021-11-01 13:57:38

昨晚刚对完帐,今年花的多,计划最后两个月就用用刚需得了。 赞赏完了想起来这事,就当每个月的赞赏是刚需好了[憨笑]

西门吹雪实盘2021-11-01 13:46:00

同时跟踪「累积家庭开支」和「累积投资收益」的曲线是用啥工具画的?Excel么?

作者

对 ??

Yuanx2021-11-02 11:24:43

那张表的上面跟我昨天看《你好,生活》第一季第一集有点像。大意就是很多时候会用数字去评价一个人,比如这个人月薪多少,比如这个人房子价值几何,却不会去关心这个人有什么兴趣爱好。[捂脸]

Vinzo2021-11-01 17:42:26

致墙上的CanY.和zs: 同样年近30,差不多也攒了有40。 早在19年初就开始试水买基金,但都没有长期坚持。 最近也开始重新调整自己的投资配置,在也答这学到了好多。 突然在这个年龄想明白不少事情,感谢E大,以及[玫瑰]在FIRE上的同路人

小星星2021-11-01 17:43:35

所以,如果到达自由第三阶段能遇到同时实现财富复利、知识复利并且自己热爱,怕是非常理想的状态了,这样应该很幸福吧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