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自由之路提前2年

之前我在跟大伙聊到财务自由的被动收入体系中应该包含足够家庭 3 年开销的备用金,用来股市熊市像“蓄水池”一样削峰填谷时,常会有小伙伴问我:> 那如果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是年化 10%,财务自由的目标本金就应该是当前开支的 13 倍,而不是 10 倍了呀?因为要把这 3 年备用金的钱也攒出来,财务自由之路不是又延长了两三年……

最近这段时间我在琢磨财务自由目标之后的具体提款策略,应该怎么从自己的投资中提取被动收入,碰巧发现了一个有点反直觉的数据。

我在用过去这些年 A 股的收益数据和通胀数据来回测自己的提款策略是否可行,思路如下:

1、投资:我找到了过去十几年偏股混合基金的全体平均收益作为投资收益的参考,这个收益很有参考性。一来,只看平均收益水平,不看个别牛基,剔除运气成分;二来,偏股混合基金也考虑到了基金经理们的主观操作和择时,数据更直接。

2、开销:然后要考虑到通货膨胀,我找到了国家统计局的年度 CPI 记录,根据通胀不断调整预期开销。

我先是假设自己没有备用金,每年直接从投资中提取生活开销。假设本金 100 万,第一年的开销就是 10 万,然后每年根据通货膨胀提高开销。

带着 100 万本金,过去这些年获取偏股混合基金的平均回报,第一年变现 10 万用来生活,以后根据通胀不断向上调整。回测结果如下 👇

/pic/1_qWIQbrFknRb08GNB7moh1dgEXGqdCQ.jpg一转眼 16 年过去了,当初的 100 万在花掉了 212 万以后,还剩 491 万

……

然后我把 3 年的备用金也考虑进来,并计划根据市场估值来确定如何动用备用金(我的参考是有知有行全市场温度计)

  • 市场低估(温度低于 30),我会动用备用金来生活,在备用金用光之前不变现投资;
  • 市场正常,我会变现投资来支付生活,不用备用金;
  • 市场高估(温度高于 70),我会变现投资来支付生活,并补全之前支取的备用金。
  • 备用金按照年化 6% 的收益来估算(过去这些年偏债混合基金的平均收益是 7.2%,6% 已经比较保守了)

把备用金考虑进来,我们初始用来投资的钱就只有 70 万了,但是,结果如下 👇

/pic/2_bfHj6zzicgllyVZyXEHj58eiaqibtA.jpg大伙看 👆 最后的结果,在考虑 3 年备用金以后,我们最后剩下的钱只是从 491 万变成了 483 万,区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这还没完,考虑到这些年过去,我们越来越发现日常生活原来也用不上原计划那么多开销,消费越来越理性,实际中可能只提取 5% 就够了,所以我又算了一下 👇

/pic/3_DqGGUyhS1p9WsAXbq1ibsGhmLeQEPQ.jpg结果发现,备用金的影响更小了。

再然后,我又觉得从 2005 年开始计算情况太乐观了,毕竟从 2005 到 2008 年一直是大牛市,这是财务自由的天堂模式。

所以我又找了个比较一般的情况开始算——从 2011 年开始,随后的三年投资都没赚钱 👇 结果更有意思了

/pic/4_ibzibrR1YPyvEEAT2X3icicNpicbVw.jpg备用金的存在反而还提高了最终收益,让我们最后手里剩下的钱更多了。

这就是我想和大伙分享的第一个重点了:

虽然备用金本身的预期收益远不及投资收益(过去 16 年偏股混合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是 17.16%,偏债混合基金“只有” 7.2%),但留出备用金却不一定会影响最终收益。

资本市场本身是波动的,我们的投资也不是每年都赚钱,总有高峰和低谷,所以备用金在这个过程也间接实现了高抛低吸。

财务自由计划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规划备用金对被动收入的实际影响很小。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因为备用金而延长自己的计划。

情况有没有又乐观了一些 😉

但这篇想给大伙分享的内容不止这些,还有财务自由的:

天堂模式 与 地狱模式

有自己做过财务自由规划,有过相关了解的小伙伴们应该会注意到,相比于传统的财务自由 4% 法则(每年提取 4%,钱永远花不完),我选了一个更加乐观的数字 10%。

我时常会被问到,选 10% 这个数字是否合理。

但我自己很少花时间去纠结这个数字,有两个理由:

一来,回到原点,我们想要把这个数字选得低一些,无非是希望财务自由之路更加安全,把未来收益预期得低一些,可能会更加稳健。

数字不是述求,安全、稳健才是,

但实际上,能够起到这个作用的,这个数字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完整的财务自由计划安全体系

要把所有的安全措施放在一起综合考察,而不是孤立地考虑每个数字,因为这些方法就像我们的资产配置一样,没有非黑即白,只有相互搭配、相互互补。

二来,现实中有一个因素比提款比例重要得多——时间——相比于时间,提款比例这个数字真的不那么重要了。「时间」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带来 80% 结果的 20% 要素。

ta 会决定我们的财务自由以天堂模式还是地狱模式展开,给大伙看一组对比 👇 2005 年 vs 2008 年

/pic/5_CcgkoUwESo6v81fyeOvrHRWpWWx9BA.jpg同样是怀揣 100 万开始财务自由生活,2005 年开始的是天堂模式,钱越花越多。而只差短短 3 年,2008 年开始却是妥妥的地狱模式,本金会在 6 年之内飞速耗光。

我算了一下,如果想要在 2008 年这种地狱模式开始财务自由,每年只能提取 2% 的本金。这意味着我们要攒下年度开支的 50 倍本金,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在 2005 年,只要年度开支的 10 倍本金,甚至还可以更少一点,就足够我们未来几十年衣食无忧。

短短三年,10 倍与 50 倍的差距。

在这个背景下,纠结 10% 还是 4% 这种表面的提款比例意思真的不大了。

时间点带来的影响比提款比例带来的影响大得多:

  • 2005 年的 100 万,当时市场极度低估,此时投入,未来预期收益可以达到年化 15% 以上
  • 2008 年的 100 万,当时市场极度高估,此时投入,未来的预期收益就只有可怜的年化 2%

小伙伴们应该关注的不仅仅是财务自由的本金目标,也不是提款比例这样死板的数字,现实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

与其去纠结应该提款 10% 还是 4% 还是 2%,然后不断给自己的财务自由之路延期,不如去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投资体系,学会判断当前市场的大致情况,给自己主动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天堂模式”。

我们不需要精准地预测市场的高点和低点在哪(也做不到),但却可以选择避开最危险的高估时期,抓住低估时期的机会

这会让我们的财务自由之路更加顺风顺水。

现在一想,保守了,这绝对能让我们的自由之路提前不止 2 年。

……

另外,最后也给同路小伙伴们分享一点点我的观察。

平时我经常会收到关于财务自由计划的提问,但我发现有些留言里引用的数字居然是自己拍脑袋瞎编的,或者道听途说来源不清的,再或者听说了某个数但没理解数字背后的真正意思就直接照搬的,结果给自己增加了不少烦恼。

比如最常见的,很多小伙伴会把通胀的数字想象得非常高(尤其是在房价这个背景下),又经常把投资收益预期得特别低(身边人投资经常亏钱的现实)

  • 焦虑通胀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花一点点时间去了解现实的通胀数据到底是多少?
  • 焦虑投资收益的时候,有没有去实际了解一下各种投资方式过去真实的收益和可预期的未来收益?

真实数字和人们的第一直觉并不一致。就比如大伙看完我的这篇回测应该也发现了,如果我们能够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理性看待涨跌,就算只是考虑公募基金的平均收益,A 股的赚钱效应还是相当强大的。

焦虑不如多了解。面对各种问题,我们还是应该更多关注客观、真实的数字,而不是被自己的情绪带着走。

不回头2021-12-30 15:36:07

主要是这么干的东西不适合摸鱼时间看,没法产生深刻留言[旺柴]

作者

你错了,上一篇文章大伙已经讨论过这个话题了。 干货,就是要在摸鱼的时候你才会看,才看得进去。觉得自己到了周末就会看干货,无异于上学时觉得自己寒暑假回家会看书一样 ??

PPZ2021-12-30 15:05:11

也大,今年是啥模式,感觉有点hard

作者

今年赚钱不难,今年是少见的公募基金整体连续第 3 年还在上涨,假如一直这么发展,未来慢牛可期了。 今年难的是想要赚得比别人都多,风格太极端了。但换个角度想,现在各种低估机会已经越来越多了,连续赚了 2~3 年收益,还能找到这么多低估机会,多值得开心的事儿~

黄晓龙2021-12-30 15:31:50

也大,看了你的上篇文章后,我已经实施了让我涨起来能舒服的仓位,要是跌了,你得负责[旺柴],哈哈哈

作者

那你涨了赚钱了是不是也得分我点啊 [旺柴]

~D.C~2021-12-30 15:55:22

我能说我没看懂么?

作者

没看懂就先赶紧学习投资、好好工作、快快攒钱,以后你就懂了。而且到时候你会感慨“多亏我前几年攒下了好多本金”,而不是懊恼“唉,本金应该从哪来啊……”

宋晓2021-12-30 15:16:56

以后发表时间是随机播放吗[呲牙]

作者

各种发文时间、节奏我都打算试试,看看哪个最合适。但有一点基本定了,干货尽量会挑大家上班摸鱼的时间发 [吃瓜]

宁宁宁儿2021-12-30 15:18:34

很支持也大随心发文这一点[666]因为感觉随心发文以来的每一篇文章比以前更耐读啦(没有说以前不耐读的意思,是想强调更加[偷笑]

作者

不用加括号,我懂的~ 这次休假以来我确实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迫于日更更新压力,我会太过关注一件事儿如何写、如何表达,急于分享,而不是慢慢思考和尝试这件事儿应该怎么用、怎么融入生活、怎么发挥价值。 越来越发现,真正让分享发挥出价值的,恰恰是“写”之外的东西。

Sylvia Lin2021-12-30 15:03:31

这篇文章有点干,等这两天我看完你的书来深入研究研究

作者

看来是有点过于干了 ?? 等了好久都没几条留言…… 算了,那我先去跑步了,让子弹飞一会儿,回来再翻。

自圆满2021-12-30 15:28:03

留言少?那我来添一条。文章很棒,这个角度也很有意义,有效减少了我对于备用金的纠结(会纠结备用金放太多收益少浪费,太少又怕周转不过来)。给也大点赞[强]

作者

跑完步回来一看,发现直接反转了,反而有潜质成为同阅读量留言最高的一篇。 看来可能只是信息量太大,大伙需要点时间考虑。我决定了,以后写干货留给翻留言的时间应该增加一倍 [666]

昕昕子2021-12-30 16:40:50

好久没看到也大的文章了,微信不给我推,难怪总觉得自己的公众号栏少了点什么[捂脸] 另一方面是好久不认真学习了(第一次刷也大文章的时候都是每篇做笔记的),感觉越来越难看懂了[捂脸][捂脸] 跟也大分享好消息,我结婚啦!也算是见证我从读书到工作,从恋爱到结婚了吧哈哈 也大的文章对我还是很有用的,目前已经存了快50w啦。

作者

恭喜恭喜,人财两赚啊~

Chan2021-12-30 15:38:06

通货膨胀确实不知道咋算,官方给的数据可能只有两三个点,但是我房租每年涨10%,房租占月支出的40%

作者

哈,这个视角最能反映看真实数据和第一印象的区别了。 在个人眼中,可能房租前 10 年都几乎没涨,只是最近 2 年涨了 10%,然后就会变成人们口中的「房租每年涨 10%」。 但如果统计真实数据,肯定要看过去长时间内的房租变化趋势,而不是拿一两年的情况线性外推。

Chan

但我的确实是每年涨[破涕为笑] 五年吧,因为我来大城市也就五年,涨幅从最开始6%到现在10%

田京京2021-12-30 15:15:08

此处想推荐一本书《事实》许多事实与我们的直觉并不一致。许多焦虑都是白白焦虑了

Jim2021-12-30 16:51:38

突然有点好奇,要是不幸碰上08年的地狱模式,但是用上3年备用金这一手段,能把提款比例挽救到百分之几呢[疑问]

作者

这个情况我也计算过,有 3 年备用金会稍微好一点点,但也只是一点点了,无力回天。 几乎没有一种策略能抵挡住 2008 年这种极致的高估市场,唯一能改变结局的就是在 08 年极致高估之前,先把钱赚够。

邓桓2021-12-30 16:29:27

也大这个问题我和朋友深刻的讨论过,结论和你一致:财务自由要在股市中低估值时持有的本金符合条件才可,而不是在股市高估的时候的瞬时价值。所以所谓的存到十年本金,存到的时间点很重要,如果是2008年,对不起你再工作几年吧,如果是2011年就没有问题。

江湖小深2021-12-30 15:32:46

争取在31岁这一年制定出自己的财务自由计划,谢谢也大不断的分享。有时候看文章,有些没有理解到,但记录下来,有时再回翻,会发现,又可以理解了[爱心][爱心]

作者

有时候阅读和分享就像种下一颗种子 [让我看看] 我最近在看《福格行为模型》,里面提到过「改变 = 动机 x 能力 x 提示」。我改变不了大伙对财务自由的“动机”,但可以把“能力”和“提示”分享给大家,等到大家某一天找到了自己的动机,改变就会发生~

涵Y2021-12-30 15:45:02

下半年开始买的中概互联和恒生医疗,直接拉胯全年收益率[凋谢] 不过我很喜欢这种简单粗暴的拉EXCEL表,用数据说话的帖子,看得我无比安心 毕竟18年跟车E大,目标市值和网格都在做,静待花开吧[加油]

孙百聪「23点睡觉」2021-12-30 15:38:51

很多小伙伴会把通胀的数字想象得非常高(尤其是在房价这个背景下) 也大,大家可能很大一部分支出在房租上,房租上涨速度也能参考CPI吗

作者

统计 CPI 时房租已经算在里面啦,但房价是没有算进去的(房价属于资产价格,不是消费价格,算进 CPI 不合适,就像股价不会算进 CPI 一样)

江江2021-12-30 15:15:44

今年对资产配置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整体回撤5%,全年收益9%,年化12%。主要也是安心,涨跌都舒服哈~

作者

对,我今年对投资的感悟之一也是这个,资产配置要均衡,单个风格不宜占比过高。

多糖2021-12-30 16:37:47

太好了,不用存够钱之后,再存3年的花销作为备用金。

A 笑笑133561355782021-12-30 16:26:56

也大,看了你写的这篇文章,有点小兴奋,如果我们每年能取10%也太幸福了,这样感觉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理财投资慢慢变富,实现财务自由

作者

没错,这就是我写公众号四年来一直在说的话。

圣和周工2021-12-30 16:24:00

我终于明白没钱投资的我为什么需要关注这公众号了,因为它不断提醒督促我,百万梦想不是梦[呲牙][呲牙]加油,迟迟未到的百万[悠闲]

作者

[耶]

Cj22021-12-30 16:00:59

可以说是近期最最最最实用的文章了!

Cj2

会不会存在越花越多的可能性 导致很慌

作者

存在这个可能性,所以才需要考虑财务自由的安全体系嘛

Leo2021-12-30 15:36:51

第二年开始就没看懂了,第一年100万本金入场,花掉10万,90万作为本金投资,第二年净值变成1.05,90万变成了94.5万,然后怎么算出来第二年开销预算10.18万的?

作者

不是还有一列 CPI(消费通胀)数据嘛,第二年的开销要把前一年的通货膨胀考虑进去

李梦2021-12-30 15:27:52

非常干货,第一直觉是积累差不多数额、等到市场低温度,退休就容易很多了~

金吒2021-12-30 15:26:19

掏出计算器大概敲了一下,诶,你别说,财务自由这条路还真是越走越轻松~ 不过,顺便发现「年提取10%+三年备用金」策略里面,在高估年份没有严格按照当年支出的2倍补齐,2010年也没算备用金6%的收益。「套上我的狗头」

作者

确实哈,这个策略里面有些年份算得不是特别仔细,手动计算的“人工不智能”一下就被揪出来了 [打脸] 我后来发现都是很小的地方,不影响最后的数字和结论就偷懒了。后面 5% 的部分应该都是修正过的。

Kamushin-Shen2021-12-30 16:38:04

马上就有今年的数据了,今年整体基金是亏的吧?

作者

截止到昨天,今年公募偏股混合基金的平均收益是 +7%,正的哦,算上今天的普涨还应该更高。 如果觉得扎心了,没关系,我其实也没跑赢 ?? 好在现在低估品种不少,价值、中小盘、中概,给明年播种了

上冻的菜头2021-12-30 16:07:22

哈?也大你有书?啥书?

作者

?? 《工薪族财务自由说明书》

阮鹏2021-12-30 15:24:27

影响提款比例的另一个因素是本金的大小,如果我们的生活开支保持不变,那么我们初始本金越大,越不需要太多比例的提款,对最终收益影响也越小。

在路上2021-12-30 16:49:56

还是比较关心也大把兴全趋势咋处理了?[偷笑]我全部转换成兴全合润了。

作者

在上次十年之约跟大伙分享的操作以后就没再动,这些重要的调整我基本都会先写再做,或者做了马上写。所以没写就是没变化(十年之约系列因为点小意外,晚几天更)

L2021-12-30 16:29:55

既然有了市场温度,不如直接根据市场温度来配比权益资产,70度以上配比降到10%,30度以下配比提到90%,温度首次经过50度时,配比调整到50%

作者

如果你的投资以主动基金为主,最好还是不要这么干。如果【卖出以后还要买回来的钱】,这么操作很可能会让收益更低。

康康享2021-12-30 15:22:23

今天跑了个半马[呲牙]

作者

??(这段时间生病,我又第四次退行到跑步计划的起点了,囧??)

刘昱2021-12-30 16:37:41

这个确实没想到,投资毕竟是一辈子的事,还是不能全仓[破涕为笑][破涕为笑]

lgnis、2022-01-10 12:25:27

也大的目标500w,是家庭还是个人呢,之前的文章好像有,我忘记是哪篇了

作者

家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