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心安是福-不要抬头影评

笔者初中时,曾看过一部名为“天地大冲撞”的美国电影,23年后,网飞的同题材电影,聚集了最大牌的卡司阵容,却使用同样的故事缘由,打造了一部类似“奇爱博士”的笑中带泪的讽刺喜剧,小李子的“不要抬头”。

/pic/1_3u6M7h1z19nl57ALTH8icjXcYFRysw.jpg

===

这是一部值得严肃对待的电影,从二十多年同题材影片的变化,可以看到灯塔的衰落,让人想起罗马,想起大明,但今天不提这个,我们谈故事中的平凡之人。

这本是一部可以拿到更高分的电影,如果它不是野心太大,处处树敌,而是聚焦在某个议题上。不过,网飞的电影,一贯是大数据选出观众的痛点,当前米国体制内的问题是多重的,于是自然讽刺的点也要分散开来。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21年看过的最佳美剧“成瘾剂量”,不同的故事背景,不同的叙事节奏,相同的却是一小群人,面对显而易见的问题,以及文过饰非的体制怪兽,那如同堂吉诃德冲向风车搬的抗争。
国内的创作者,可能会羡慕美国的言论自由,觉得其中对总统的漫画式描写,是国内想都不敢想的。但文艺领域的自由,不代表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韩国的现实主义电影,同样是尖锐的,但却无力改变财阀主导,阶级固化的现状。正如不要抬头的结尾没有奇迹发生,成瘾计量的结尾,是近二十年的抗争,换来了一家企业的倒下,但止痛药滥用的问题却越演越烈的现实。
对于没看过电影的小伙伴,这部电影如同一个思想实验,即使知道结局而,也值得一看。当一个二流大学的天文学家,发现能毁灭文明的彗星还有6个月就要撞到地球上了,他能做些什么?正如黑镜第一季第二集中的那样,那些失控的怒火成了表情包。严肃的科技新闻,在节目编排上被放在娱乐新闻之后,这在美剧《新闻编辑室》中也曾出现,至于为了选票而忽略现实问题,科技巨头对政治人物的操纵,更是《纸牌屋》一贯的主题。所有的问题都不新鲜,只是“不要抬头”这部电影将这一切按顺序挨个讽刺了一遍。
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是指的艺术描述的,都是生活中不寻常但合理的部分。或如同悲剧,让一个偏执的主人公,在一个不公正的环境中,饱受挫折,经历起伏动荡的人生,其魅力在于让读者对主人公产生共情后的理解;或如喜剧,将现实中的不合理漫画式的放大,让一个普通人以体制内的思维,演绎啼笑皆非却又能映射到现实事件的一幕幕无奈的挣扎。
灾难片最为人诟病的,是其无法给出一个解决方案,最终大部分都是个体间的亲情爱情拯救了世界,无论是2012还是流浪地球。像不要抬头这样,以文明毁灭作为结尾,还是在圣诞档期出现的,很是少见。在冷战背景下的“奇爱博士”和“奇幻核子战”,同样选择了不是大团圆的结局,但两者至少都精准的指出问题在于缺少互信,并给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另一部值得和“不要抬头”对比的电影,是去年的最佳影片“头号玩家”,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讨论了沉溺与虚拟世界,忽视现实问题这一议题。但头号玩家的设定,是技术的进步会解决技术带来的暂时问题,影片中具有自我意识的AI,能够让玩家从习惯性的杀戮中走出,但不要抬头的设定,则是即使娱乐明星直白的唱出“just look up"(一首神曲,可以搜出来听听),人们还是不愿意去直面问题。
在过去的2021,有太多魔幻已成为现实。讨论这样一部笑中带泪的电影,也许不是开始新一年的好办法。严肃的话题,本应该被严肃对待,但娱乐产业却选择用大成本,来表示我们做了所有该做的事,就像”不要抬头“的结尾,家人和好,因为彗星撞地球而聚在一起的人,互相说着,我们做了所有我们该做的。不是吗?
个人对抗荒谬的体制,这个故事母题,被一次次的重复,因其反映了当下的时代精神。年尾读到的两本历史小说,虽然背景设置不同,但讲的是同样的故事。一部是马亲王的《长安的荔枝》,八万字的篇幅,其中的技术细节和人物心理描绘,让笔者觉得是今年读到的最佳中篇;另一本《论语密码》,虽然其中的奇遇太多,稍显造作,但却读的让人始终热血沸腾。两本书的结局都不是主人公拯救了世界,而是让自己活的心安了,这也许是在这个越发混乱的时代中,个人能抓住能掌握的唯一了。
”于茹安乎“

“安”

“汝安,则为止?

论语 阳货第十七

更多阅读
新年寄语-不要未拼尽全力的人生

SONG2022-01-03 15:23:58

对美国的现实讽刺的没有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