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
题图:欢迎来到荷兰 | 摄影:孟岩《别找替罪羊》是一本初读有趣,细想有些可怕的书。
这本书讲述了我们是如何陷入自欺欺人的思维盒子,以及这个盒子如何一步一步控制我们的行为。
全书中,贯穿着这样一个故事。
巴德和南希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大卫,当大卫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巴德经常在半夜被他的哭声吵醒。巴德经常问自己:「我是不是应该做点儿什么?如果我起来去照顾大卫,南希就能睡个好觉了」。
但巴德没有去做,他只是躺在那里听大卫哭。
可是,当他继续躺在那里听着大卫啼哭的一刻,巴德心里对南希的想法就变了。
「她为什么还不起来去看大卫?她太懒了」
「她可能是假装在睡觉,在等着我起来去看大卫」
「她根本不关心孩子,大卫都哭成这样了她也不起来」
「我上班那么辛苦,晚上又睡不好觉,明天还有一天的会呢」
……
在书中,作者把这种原本心里觉得要为别人做些什么,而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的行为,叫做「自我背叛」。
事实上,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比如你走进电梯,门快要关上的时候,看到有人在远处边招手边喊等一下。那一刻也许你觉得应该帮他留住电梯,但是你没有;
比如你曾经觉得应该向某人道歉,但却最终没有说出口;
比如你知道如果把信息发给同事会帮助到她,但却闭口不提;
……
作者说,当你心里觉得应该为别人做些什么的时候,你在盒子外面。
而当你的行为「背叛」了内心的时候,你会寻找理由来欺骗自己,让自己更舒服。这时候,你就钻进了这个思维盒子的里面。
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巴德一样,当你「自我背叛」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放大别人的错误,放大自己的优点,放大所有能为自我背叛提供借口的事物的重要性,或者迁怒于别人。
1
当你进入这个自我欺骗的盒子,会引发两个问题:
1)你的表情、态度、言语、行为,会让你身边的人也进入到他们各自的盒子;
2)你在盒子里专注的目标不在是事情的真相和结果,而是自己是不是正确。
看看凯特和她儿子布莱恩的故事。
凯特的儿子 18 岁了,他一直让凯特不省心。最让她头痛的问题是,布莱恩总是很晚才回家。
每当布莱恩回来很晚的时候,在「盒子」里的凯特就会认为他不负责任、总是给自己惹麻烦,并且完全不尊重自己这个妈妈。
于是她开始严厉地惩罚布莱恩,批评他,并且用各种方式打探他的生活。
这些行为成功地把布莱恩赶到了他自己的盒子里。
他看到的是一个独裁、讨厌、唠叨并且爱偷窥别人隐私的妈妈。他不想面对凯特,总是尽一切可能躲开她。
布莱恩回家更晚了,凯特得到了自己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2
一个周五的晚上,布莱恩想借一下凯特的车。
在盒子里的凯特并不希望借给他,于是提出了一个布莱恩几乎不可能接受的要求:晚上 10 点 30 之前回家。
「好的,妈妈」,布莱恩拿起钥匙头也不回的出了门,伴随着门被重重关上的声音。
整个晚上,凯特都非常生气。
她脑海里不停回响的,是那一声「好的」和重重的摔门声。
10 点 29 分,凯特听到了车库外面轮胎划过的声音,布莱恩回来了。
凯特回忆说:「看见时间的时候,我竟然萌生出一种深切的痛苦和失望」。
凯特最希望布莱恩做到的,是一个有责任心、信守承诺、值得信任、不晚归的孩子。可是当他那天晚上真的做到这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如约回到家的时候,凯特感受到的却是「失望」。
她并没有感谢,哪怕是认可布莱恩。
而是粗暴地说了一句:
你可真会踩点啊。
3
凯特就是想让布莱恩犯错。
在盒子里的凯特,最希望看到的,并不是自己期待的有责任心、信守承诺的儿子,而是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那个晚上,凯特用了更长的时间去责备布莱恩,可是她自己都不知道儿子应该怎样才能避免这顿责骂。
她需要布莱恩犯错,她期待这个恶性循环。
盒子需要这个恶性循环才能继续维持下去。
《别找替罪羊》这本小书只有不到 200 页,对话体让整个阅读体验非常轻松有趣,从这个角度来说,有点像之前推荐过的《被讨厌的勇气》。
可是一口气读完后,我越来越觉得可怕。
我觉得大部分时间,我都身处在自己建造的各种盒子里。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你会觉得某个人特别好,而有时候又会觉得他特别糟糕。
其实他始终是那个人,真正变化的是你自己。
无论是什么原因,当你把自己塞进了那个自我欺骗的盒子,你就不再能以客观的视角来看待他,和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
为了让自己舒服和自洽,你甚至会自己寻找理由来证明自己。
就像上面的凯特一样,你甚至期待对方做那些你讨厌的事情。
因为相比那些事情,你更不能接受的事情,是自己错了。
4
我曾经多次推荐过心理咨询师洛莉·戈特利布的《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这本书里讲述了几个来访者的真实故事,最让我难过和唏嘘不已的,是约翰。
约翰是好莱坞著名的编剧,多次获得过艾美奖。可他自己知道,这一切荣誉的背后,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
当约翰还在拍摄他的第一部电视剧的时候,他几乎整日整夜都在待命,确保每周的节目能顺利播出。与此同时,他的妻子玛戈独立承担起照顾两个孩子的重任,她快被压垮了。
每天晚上是约翰和玛戈唯一可以互相见面聊聊天的时候,但晚餐时约翰还经常要通过手机应付工作中的突发情况,每当这时,玛戈就会送来「死亡凝视」。
约翰很委屈,他对玛戈说:我奋斗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这个机会,我必须要抓住它。
如约翰所愿,观众们得到了一部好看的电视剧,但约翰得到了一位愤怒、委屈的妻子。
成功的约翰变得更忙了,收入也不断提高。
在工作的同时,他尽可能花周末的时间来陪玛戈和孩子。他觉得手机简直是上天赐予自己的礼物,这让无法同时出现在片场和家里的自己可以「兼顾」工作和生活。
「在陪你们的同时接几个电话又能怎么样呢?」
在一次外出旅行的前夜,玛戈问约翰,她在假期中能不能不打电话。这是孩子们盼望已久的一次家庭旅行,而且只有三天的时间。
「除非有人死了,请不要接那该死的电话」,玛戈说。
为了避免更多的争吵,约翰答应了。
他对剧组说,如果没有紧急情况,请不要给自己打电话,这个旅行对自己和家人很重要。只有三天时间,他相信大家可以解决问题的。
一路上,约翰、玛戈和孩子们欢声笑语,他们看着路边的风景,聊着过去的事情,对即将开始的旅途兴奋不已。
约翰感受到了很久未曾感受到的平静,他相信过去的一切都会被解决,慢慢都会好的。
这时,约翰的电话响了。
电话就放在车的仪表盘上,约翰瞟了电话一眼,也注意到玛戈送来的「死亡凝视」。
约翰很清楚,他已经再三对剧组说,除非紧急情况不要给自己打电话了。难道,真的发生了紧急情况?
「别接」,玛戈说。
「我只是想看看谁打来的。」
「该死」,这是玛戈第一次在孩子面前说脏话。
「别他妈的骂我」,约翰也忍不住了。
除了手机铃声,一切都仿佛凝固了。
过了一会儿,手机不响了。
约翰请玛戈看一下是谁打来的电话,玛戈失望地把头扭向了车窗外。
约翰伸出自己的右手去拿手机,就在他低头查看的一瞬间,一辆黑色越野车向他们撞了过来。
盖比,他们最小的孩子,当场被夺去了生命。
在失控的越野车撞向他们的那一瞬间,约翰在低头拿手机,玛戈则生气地望着窗外。
5
阅读《别找替罪羊》的过程中,我总是想起了约翰和玛戈的故事。
身处局外的我们可能会觉得,如果约翰忽略那个电话就好了,或者如果玛戈帮他查看一下来电就好了。可惜,永远没有如果。
约翰和玛戈的反应,并不是那个来电引发的。
他们分别居住在自己的盒子里,在那里,他们看到的并不是双方真实的样子。
我甚至难过地觉得:
也许玛戈期待这个来电,「看,他根本做不到自己的承诺,完全没有把家当回事儿」。
也许约翰期待玛戈的反应,「看,她就是这样不理解我,完全不可理喻」。
6
那个未被接通的来电,原来是别人打错了。
本周操作
=======
- 1 月 11 日:跟随黑板报,买入 5 万中概互联
最新净值
实盘投资周报第 222 期,最新的资产是 7,710,388.64,资金加权收益率为 55.79%,本周增长 -0.78%。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处票祖黄2022-01-16 20:35:04
自我认识真的是一个很难的过程,跟随您的文章,不断的的自我反省,自我成长,感恩遇见。
浇灌株悲伤托2022-01-16 21:53:42
第一个巴德和南希的故事中 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最近在公司午睡的时候,每次都被对面同事的鼾声吵醒,我就在想我应该起来去跟他说一声,但又担忧影响同事关系,犹犹豫豫中冒出一个想法,他旁边的同桌靠的比我更近,为什么不主动制止这烦人的鼾声,在脑海里一次次的辩论中,为了使自己不作为的行为合理,这个同桌在我心中逐渐变成了一个懦弱胆小的人,却不知那正是我自己。 我想我需要好好读读这本书,感谢今天的文章。
作者
谢谢你分享自己的故事
总会往情深字2022-01-16 20:40:24
看的心很沉重[皱眉]
作者
[拥抱]
你好瞎伦2022-01-16 20:39:07
最后的故事很震撼。我想,当我们做出一些不尽如己意的举动时,或许该对自己宽容一些,承认自己就是懒惰了、疲惫了、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等等这样没有那么正面的动机,和自己站在一起,抱一抱自己,这好过去放大别人的缺点夸大自己的优点保证“自己是对的”。自己的真实感受比“自己是对的”要重要得多。如果想要一直维持“自己是对的”,将容易走入傲慢,走入一叶障目的境地。
勤勤5558882022-01-16 20:35:01
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到的那个世界[旺柴]
花期自焚促2022-01-16 20:37:52
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进入到盒子里呢[叹气]
作者
我也还没有答案
小惜绪职2022-01-16 20:50:23
婚姻中的相处,就很容易变成这样。经历过,才觉得特别可怕,好在我走出来了,努力工作,朝着希望奔跑……然后,我发现,他就在身边,陪着我一起往前跑,携手前行的感觉真好 那一刻,我再次深刻体会到了,很多事就那样,影响心境的是我们看事情的态度;想要破局,最好的办法是改变自己,从心态开始。毕竟,态度决定一切[旺柴]
殇灬旧2022-01-16 21:11:43
我想起了一句话:把别人还给别人,把自己还给自己。
殇灬旧
人际关系中,沟通是多么重要,这必须是双向的沟通,如果是单向的,到最后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人活着,有时候糊涂些,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道理是这样说,实际上做到很难,目前还处于自省阶段。
淩尢岁月2022-01-16 20:32:44
读完感觉被狠狠击中了……
半度冷暖变2022-01-16 20:54:02
是不是应该不预设对方,接受人永远不知道另一个人的想法。接受自己不是全知全能,接受糟糕的事情永远会发生,甚至接受自己有时候也会混蛋。
默默思念沈2022-01-16 22:56:44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提到过一个游戏:NIGYYSOB,“Now I’ve Got You, You Son of Bitch.”)。 角色:挑衅者/监察者、受害者。 监察者这个角色,他的目标就是找出犯错的受害者。为此,他不惜放任、或者勾引别人犯错,以完成他的目标,然后给人一种“看,我逮到你了吧”的感觉。
作者
是的,就是这样。
我怀片冰心断2022-01-16 20:31:22
我要花费一生走出自身的偏见
秘制小汉堡2222022-01-16 22:19:21
惊呆了,你写出了我最近半年多的感受。 我有一个很好的新朋友——你知道我的,我相信小狐狸说的朋友是商店里买不到的,需要花时间驯养——所以当我觉得一个人很好的时候,我就全心全意地对她好,也特别认真地期待她一起为友情的玫瑰浇水施肥抓虫。 我以为她会很喜欢,因为我内心把她当成了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己所欲、施予人。(我是不是活该失去朋友? 可她的性格和我有不一样的地方。 我特别希望她能分享给我她的心情和生活,我也希望她能要求我我会感到亲近,比如她曾经说希望我少写一点投资、多写一点生活,我就牢牢记在心上,屁颠屁颠地多写一点生活。 但她特别讨厌别人要求她做事。我想她一开始是忍着了,渐渐地忍无可忍不再搭理我。 你知道我的性子肯定会特别认真去问为什么。但那时,我感觉我们已经走到了恶性循环里了。 也会是你说的,蜷缩在了各自的盒子里。 她已经预设了「azure一定会要求我的」,无论我怎么努力,怎么改变,我觉得她都看不见。 我也是一模一样啊,我同样已经预设了「她一定不会理我的」「她不想看到我的分享」,我有努力看到她的改变,她有阵子会很认真地拍我,即便回复我还是会再拍我一下,只因为我说「拍一拍我就很开心了」。但是我心里的害怕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多了。 要怎么从盒子里走出来呢?
耐艺咔2022-01-16 21:04:17
啊,我今天也写了一篇类似的文章,感觉和老大链接了!原文如下:#感想:想法会不会欺骗我们?或者心中潜在的那个念头会不会掩盖事实和真相,我以为会!我们一直潜意识认为的对错,其实没有经过验证,可潜意识就认为对或不对,这来自于我们以前的认知,不知何时在心中扎根,且一旦扎根就认为是对的,拥有它且不去分辨是否合理?是否是真实想要的?无数个跳出身体的本我在和真我做斗争,哪个状态强势哪个占上风,这不理智也不值得赞扬,但这却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因为只因为它当时占了上风!就理所当然把这件事收集到不容反驳的结果库里,一旦有同类事情发生,它就会跳出来宣布权威,我们总习惯这么做,却从没有怀疑这样是否正确?!
风中一抹尘之歌2022-01-16 20:57:04
我去,过往生活中的一幕幕摆在了眼前。[流泪][流泪]
摩羯组图了2022-01-16 22:26:39
读孟老师的文章好久了,从18年刚开始在且慢跟长赢得时候开始的,先认识了e大,接着找到了同路人的组织且慢,然后认识了孟岩老师,然后又莫名关注了张潇雨老师,我总觉得,你们就是命运送给我的礼物,经常读孟老师得公众号,我都会有种错觉,想嫁给孟岩的痴心妄想[憨笑][憨笑]哈哈哈
作者
[囧]
搏舞飞扬2022-01-16 21:23:13
每个人都会去合理化自己的选择,来减轻自己的负罪感,书中还只是生活的例子,更严重的还有职业道德、商务侵占和贿赂,泄露商业机密,甚至人身伤害,真是不敢深想,放到经济学上也有类似的现象,预期的自我实现
谢娜姐姐南2022-01-16 21:09:26
细思极恐…我真的有过因为想要证明自己才是对的而希望对方做那些让我讨厌的事 从而让自己有理由发泄情绪的时刻…更可怕的是我直到今天才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恶
静岁year2022-01-16 21:51:53
这篇文章刚开始看感觉有点好笑,接着又觉得我自己就在“盒子里”,结尾的故事看得我心脏骤停。 最擅长欺骗自己的就是自己。
爱laoxiong22222022-01-16 21:19:01
点开音乐,往下阅读,看到约翰车祸那一瞬,音乐达到高潮,整个人都在战栗
我自要爱情宗2022-01-16 20:40:16
很无奈的是,我们的确就是这样或者经常如此,但我们知道了,却依旧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还很可能因此而“变得不会走路”了,所以苛求完美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有那个趋向与意识就很难能可贵了。
浅唱乏2022-01-16 20:35:56
自我背叛后,进入保持前后一致性心理状态,不断在错误上自我强化[捂脸]
计典丽摩羯巨蟹2022-01-16 20:59:45
人始终是自己故事的编剧,这两年越来越深刻体验到操之在我,本自具足,所有的外在都是一面镜子,反射的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最近在跟群友共读《一念之转》,跟文章主题同频,中间就是通过4个简单的反问帮我们从这个盒子中跳出,这是真的吗?真的是真的吗?如果我持有这个念头我会怎?如果没有又会怎样?真的这么做了就体会到简单但确实有用。希望我们都能看到更多的视角,找回自己故事的主动权,写故事的笔始终在我们手上。
雨q239298265802022-01-16 21:44:13
好巧,前几天终于说出小时候耿耿于怀的事,掩面而泣。以前总觉得这些事证明自己多委屈,父母不爱我,可也曾想到美好的时刻。曾问过自己:也许事实不是我想的那样,但意难平之下,粗暴武断的认为就是这样! 如今情绪消解大半,再加上来自家人的另一种视角,才发现也许证明不了什么。亲身体验让我明白偏见多强大。 阿德勒心理学说:过去发生什么不重要,如何看待才重要。原谅不易,怨恨更苦。好好爱自己[玫瑰]
岛是海的心溪2022-01-16 21:26:58
竟然剧透了约翰的结局!这样的大V实在“可恶至极”,一点也不照顾到那些还没看或者正在看的读者,那可是那本书最好看的感动点之一呀!(咦,似乎我也掉入到这个神奇盒子里了……)那些还没看过过聊聊这书的人,请一定要耐心看,不要因为前几章节摸不着头脑而弃书啊[憨笑][憨笑]
作者
[囧]
深莫一smile2022-01-16 21:16:39
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所以 我们都学会了自欺欺人
天将雄师百2022-01-16 20:37:01
黑板报怎么看~
作者
下载有知有行 app 查看,谢谢
与梦魇温存2022-01-18 10:37:59
这篇文章看的很沉重,缓了两天来聊一下想法。 最近在看《臣服实验》作者的新书《清醒地活》,里面说到,每个人内心都有着无限的能量,不会疲劳不会衰竭;当你感受到爱的时候,当你沉迷于某样事情的时候,你感受到的精神源泉就是它。 但你却无法时刻感觉到这种能量唯一原因是你主动封闭了它:你关闭自己的心灵,关闭自己的思想,把自己拖进了一个限制性的内心空间,从而封闭了自己。这也切断了你与所有能量的联系,觉得疲惫又困扰。 而保持心灵打开的唯一方法是,不要封闭它。 当遇到任何事情,使得你的心灵开始关闭时,你只需说:“不,我不会关闭自己。我要放松。我会让这一情况发生,然后面对它。”你要尊重并重视这一情况,要以开放的态度应对它,拿出兴奋和热情应对它。 所以我想着,避免走进盒子里的方法,可能就是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觉知保持开放,不要走进盒子里吧。
旧城失殇纬2022-01-16 23:51:09
要想化解这种局面,需要走出这个盒子。 有什么办法呢? 我想了想,从场景中可以解决的好一些的地方入手。 首先,喊暂停。双方都需要冷静,冷静下来,让时间慢下来,才能够真正的思考,而不是被情绪绑架。 可以是双方商量离开现场。 其次,对比两种想法。这是回归真实场景的途径,交换想法。这个过程又会回到冲突点上,可人已经不是之前的人了。 坦诚想法后,就是协商了。 要么双方在中间地带找到一个地方合作;要么有一方退让。 没有哪个更好,因为人与人不一样。 最后,冲突是否缓和,问题是否解决。 盒子内的想法是每个人的认知造成的,而盒子外的想法是共识的内容。 双方需要达成共识。 共识是彼此看见的过程。 啊,这句话我太喜欢了。 以上是我的想法,欢迎交流。
陈年旧事瓦2022-01-16 20:53:54
人是太复杂的生物,有天生的人性弱点,也有天生的人性优点 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客观的看自己,也不能客观的看他人 我想我们可以多看多学多了解人性、心理,多尝试站在外部视角观察自己,慢慢变成更好的自己
超级天霸小胖2022-01-16 20:33:57
细思极恐,说的就是我自己[尴尬]
木偶心空空夹2022-01-16 20:32:48
好久好久没读孟老师的文字了!考研可以是理由嘛?会涉及一丢丢自我欺骗嘛?(快速浏览过程中冷不丁会看看分界线的首句以及瞥到一些关键字。)今天这篇推荐的两本书,照惯例,孟老师又又又“剧透”了。那就待我看完两本书再来重温这篇文章。好了,最后半个月,又有书看了。谢谢您!!!
白髮小妖瑶2022-01-16 20:26:17
看明白了,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期待自己是正确的
嘶幽池2022-01-17 01:17:25
这看起来是一个循环重复强化的过程,那是不是努力把每一次判断都尽可能当成第一次判断就会好一些呢?
作者
意识到自己在盒子里,就是走出来的第一步
言西叔琳2022-01-17 00:17:05
孟岩的文章让人透过纷繁杂乱的现象看到问题的症结,或者引起共鸣或者直击灵魂。不知道问什么最近总忍不住拿您跟方丈比较,您的风格是篇篇有交代章章有结论,方丈是启发就好。仿佛这也是两位产品的风格。
腹黑中的浪漫02022-01-16 23:52:50
发人深省,每个人都大概率住在自己给自己造的小盒子里看待着周围的人,或者说,更多地针对的是最为亲近的人。这个玛戈的故事,也很让人陷入深思,这和生活中很多事情很像。还有就是那个母亲在看到踩点回来的孩子,如同我看到我的老公踩点来帮助我做家务是一样的。我在自己的盒子里。
俽籽监2022-01-16 21:28:27
读完有点难过,也很触动,仿佛看到自己和身边人的影子。准备改,从现在开始。
误来红尘彡2022-01-16 21:18:21
进入自我欺骗的盒子确实很难走出来,想要走出来也简单,就是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事情,当养成习惯之后,人生真是太爽了[呲牙]
嗨你累不累2022-01-16 20:46:26
这本书好像也叫做,跳出自己
雨酒儿home2022-01-16 20:45:09
编剧的故事是个悲剧啊,人生的路上要引以为戒
莫小若戒2022-01-16 20:37:26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我也经常处在这种盒子里!
谢娜姐姐南2022-01-16 20:35:52
太揪心了这个故事 又很真实
心软是病1101192022-01-16 20:28:41
想到了江歌案
万箭穿鑫2022-01-17 12:13:22
没有这种体验,这种事在我这不是个事儿!我家啥事都是我的,两个孩子都是我一手拉扯大的,我老公家务啥也不会。他赚了钱都会给我,他对生活并没有太多要求,或者说他有要求我能满足就满足不能满足就忽略,我每天只做到最低的生活需求的工作,其余的看时间安排有空就做,没空就拖到明天,他不会行为我一周才打扫一次而嫌乱,也不会因为我每顿只做一两个菜而嫌不好吃,只把赚来的钱都给我,虽然不多,我也挺满足,对这种分工的生活能够接受
双子雪琊sunny2022-01-17 12:03:19
很多朋友都在想怎么跳出盒子,结合最近自己的觉察,分享一个可行性思路:尊重自己的感受并如实表达出来。要跳出自我的盒子需要能引入 TA 人的视角才行,而人类共有的情感永远是彼此连通的桥梁。多尝试用当你做 XX 的时候,我感觉到 XX,而不是你怎么又 XX 或者为什么你 XX?然后,引导对方也是如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双方的盒子,会被爱消融。
虚情寡义未2022-01-17 10:45:34
其实就是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与责任,同时缓解羞愧感,就需要放大别人的错误来以达到占领心理道德的制高点。
迷茫阿俊go2022-01-17 09:11:51
但问题是他已经犯过错了,所以我才会一直活在自己的盒子里,觉得他还会再犯,这样的我过的很辛苦,我也不应该要怎样才好,不是说不要去想就真的不会去想,而是很多时候会有些事情提醒你他曾犯过的错,他曾经骗过我
默默思念沈2022-01-17 08:45:31
那些美好的盒子,作者是不忍向这个放心扩展嘛。我们如何做到满怀希望,又能规避某些幸福的盒子。
作者
放大美好和优点也会有问题
神精病涩2022-01-17 08:42:22
遇到任何事情,解决问题才是第一要义,绝不要先考虑谁的锅
单单安安门口j2022-01-17 08:38:20
自欺欺人真的很可怕,看的感同身受。真要跳出这个思维盒子,用同理心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方法。
他他他他勿2022-01-17 08:31:40
人都有阳性(善良,理智)的一面和阴性(自私,贪婪)的一面,当身体健康时阳性反应就会多一些,到大自然中运动,会涤荡身心,养成健康理智阳光心态。
杨肉肉艳2022-01-17 05:32:07
怎么才能避免进入盒子,冥想应该是一种方法,首先得意识到这个想法,然后问为什么。例如,家里小朋友刚开始吃饭的时候,弄的到处都是,就会很生气,但是当意识的时候,就会发现,第一他为什么会这样,第二我为什么会生气。答案分别是,他到了手指探索时期,他弄的到处都是得我收拾。当然大部分时间,我会在自己的盒子里,偶尔可以意识到。最近刚看了一句谚语“要想公道,打个颠倒”
街角冷色调雹2022-01-16 23:13:39
每次都很喜欢看评论
扣小洁吧2022-01-16 23:07:40
盒子里是真实的自己,盒子外是三观。
冷言颜先生顽2022-01-16 22:30:25
实习医生格蕾S6E11 所有的冲突完美地展示了这个盒子,陷入盒子中的人被蒙蔽住了眼睛,似乎都做在追求自我的选择,但都只是选择了更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却完全忽略了人生并非二选一。
疯癫范智2022-01-16 22:17:22
对自己诚实,想做就去做,不要等别人做。(来自一个闲不下来的主妇,以前看丈夫“游手好闲”会生气,现在不会了。)
轻触那湛蓝史2022-01-16 22:14:50
看似明白了,但是做到真难,每个人都有无数个小盒子,今天开始是不是应该做减法了,就像投资理财,反人性的理念都懂,可偏偏做不好,投资理财就像我们的人生,漫长又新奇,调整好心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搏舞飞扬2022-01-16 21:53:42
自我背叛,我感觉自己有时候也是深陷其中。让自己和他人走进自己的盒子。
虎牙大神招募2022-01-16 21:42:33
我们不是活在自己臆想对方 臆想世界的盒子里 实际是在解脱自己
内木光枝time2022-01-16 21:41:23
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一面镜子,我们从出生以来能够看到这世界上的一切,可是唯独看不到我们自己。所以当我们遇到别人的时候,看到的其实是我们自己,但是我们却试图否认那镜子上的是我们自己,去责怪这个镜子上的人好丑,抱怨那个镜子上的人好有问题哦!甚至不惜打碎那面镜子。想要真正诚实的面对自己,其实并不容易,需要拥有一颗平常心,不以自己的喜好作为判断的标准,因为你根本无法知道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究竟是什么样的
刺眼的情侣弑2022-01-16 21:31:39
我感觉这是正常的思维反应,不自觉的,虽然也会有愧疚感,但是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为自己考虑是第一条件反射
陪你流泪噩2022-01-16 21:31:15
孟大,一点开就被你的花吸引了,真的很漂亮!文章读完了,边读边反思自己,自己也有过类似的心理活动,又觉得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带着隐形的盒子,有时有这些情绪的时候,我都特别喜欢用咒语来化解,让心情舒畅一些~
随心跳淋2022-01-16 21:28:23
及时雨,这几天正好在想类似的问题,一直没摸索明白,今天看了文字特别是思维盒子,豁然开朗。
自我怪物统2022-01-16 21:25:39
读后感就是一段关系里大家都把自我看的太重要了,有时候你想给的你付出的却不是别人所要的[让我看看]
爱是胡美英的家2022-01-16 21:07:38
最后一个故事,我觉得是他们都太紧张了,也都太不信任对方了。彼此已经装在一个盒子里,需要改变相处的行为模式。
游戏丶招托2022-01-16 21:02:10
特别真实的感受,总是在觉得应该怎么做也说服自己要去做的时候就是迈不出去,好比要突破一个屏障,可那个屏障那么坚硬就是冲破不了,然后只能继续躲在盒子里。。。那种感觉特别难受
没心没肺足2022-01-16 20:55:51
看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我是不是也应该找一个心理治疗师……真的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吗?
梦骚小师妹2022-01-16 20:55:39
既为文中的故事感到遗憾,又为原来自己经常在盒子里感到无力。想去看看这本书最后会不会给出一些答案,方向或思路
宅伸鸭2022-01-16 20:49:03
在意的不是事件本身 而是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已
良心何在nice2022-01-16 20:34:52
人际沟通太重要了!
假人假心耽2022-01-16 20:33:12
深有感触,我自己就正在经历这样的过程,我知道自己选择不帮助是不够义气的,但是我总是会想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我的行为开脱,诸如没有义务去做、不值得去做,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活在自我意识中,这就是人性吧(又是一个新的借口)[捂脸]
亡心城佐2022-01-16 20:32:07
看得很有点压抑,或许这就是我们自己。需要去面对
你夺色2022-01-16 20:30:56
首先联想到了西班牙电影蛮荒故事。
爱流言漠过知己2022-01-17 12:43:26
布莱恩感同身受。 我父母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我做不到。当然,他们不会承认。 所以,我选择了隔离。我把任何我觉得会让我觉得难受,愤怒,委屈,痛苦,思维混乱的画面,语言,都视为 克苏鲁的呼唤。 不听,不看,不想,不接触。 自从这样之后,我好多了。应该说,我太多了。我开始自律,开始健身,甚至开始主动学习自己不喜欢的技能。 我不知道自己这样对不对,但这也是我能做到的最好的方法。我也找过心理师帮助,但是结果很遗憾。 有了孩子之后,我和妻子之间也会发生争吵。不过由于我父母的前车之鉴,我不会认为对方不理解我,我只能告诉她,那些地方我真的做不到。所以,相处还算融洽。 人生在世,做不到的东西该多了。慢慢来吧。
蔠點摆2022-01-17 09:55:11
主动行动,主动沟通?说起来容易,但是掉进盒子里面可能就很难出来,需要强大的觉察能力,或者可以有另一个机制,比如一遇到这种情况就找人说,旁观者清
你素小三重2022-01-17 09:35:54
当察觉到不好的情绪冒出来的时候,赶紧问问自己,这是事实还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而编造的?
板砖飞刀乁2022-01-17 09:33:58
想起读过心理学家阿伦森的自传《绝非偶然》,里面提到“认知失调”理论,当外部客观结果和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之间产生冲突,矛头直指“自我价值”的失调不可承受~
末苛作2022-01-17 09:13:36
哈哈,图片显示我觉得我可能和孟大在同一个院里工作。
作者
哦?哈哈
动漫控boy2022-01-17 09:11:45
第一次见白蓝紫郁金香
陌唯若傻2022-01-17 08:26:49
上周见过孟岩本人后,再孟岩的文章,自动脑补了孟岩磁性的声音[微笑]
作者
[旺柴]
小疯子裸2022-01-17 08:04:42
“小丑竟是我自己”,实在是很贴切孟大所言。
很難遇見2022-01-17 07:43:54
看了下了一跳,这不是就是我的状态吗?
小空白课2022-01-17 07:30:03
感谢推荐和记录。总想完善自己,却总不经意之间就落入狭隘思维的陷阱,不管是生活,投资还是人生,进化的路都还很长。
Shane麒麟2022-01-17 04:24:43
看到自己公司出的书被推荐,有意思[偷笑]
作者
您是?
Shane麒麟
我在亚宾泽Arbinger工作
庸医毐2022-01-17 01:45:07
这几天因为疫情困在父母家几天,刚因为生活琐事跟我妈吵了一架,感觉我妈就是被困在盒子里,永远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同时还要指责别人。但是觉得我妈困在盒子里的我可能也是在自己的盒子里
大人已退隐喧2022-01-17 01:33:02
《错不在我》这本书里有讲到「自我辩护」的心理机制,以及在政治、司法、婚姻中的种种案例和引发的问题。 面对真实的自己是很难的,但是也许值得一试。
日光倾z2022-01-17 00:12:02
将心比心,互相理解,控制情绪,控制自己,共勉。
诚诚科技网络82022-01-17 00:11:26
此刻只想说看到这期公众号发文的图片瞬间被治愈,封面的这束花好美,看到了期望和力量
笑眸观2022-01-17 00:10:43
我一定要完整读一遍这本书
哩意例阿2022-01-16 23:36:22
尊从本心,反倒不会过于执着于自己所处到底是盒子里还是盒子外。
那么后来呢咪2022-01-16 23:31:22
很有启发的一篇文章,不敢保证以后的自己会自此跳出盒子不再犯错,但会对自己更诚实,有错会承认以面对,勇敢走下去。
第个梦窗2022-01-16 23:30:37
想想很多情侣吵架的时候……
zhyonly双子2022-01-16 23:25:22
记录,只有完整的记录,才有可能觉察自我欺骗。 利用白板标签马克笔、铅笔橡皮A4纸,充分暴露自己的思路,黑纸白字,跟别人一起抓住自我欺骗。把所有交付都物化写下来,不给借口留路径。把决策、思考、行动记下来,时时复盘,不给记忆的美化留机会。
小柒存2022-01-16 23:02:13
值不值得重不重要,主要是放过自己
旧时梦菊2022-01-16 23:00:01
在家庭关系,我常常经历这个黑暗的心理过程。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更优秀,老公和孩子太垃圾。这真是一个噩梦般的经历。我尝尝对自己的这种黑暗心理啼笑皆非。 我想只有面对自己的黑暗心理,勇敢一点,承认自己其实也是垃圾的一部分。常常清理,常常察觉吧。
男贪新欢剿2022-01-16 22:56:25
凯特和布莱恩的故事让我意识到:别人责备你,冲你发脾气的时候,不要自我攻击,觉得自己很糟糕,不要理对方。对方是将他对生活的无力感,愤怒感,内疚感投射在你身上。其实你什么都没做错。
丁丁菇凉vu2022-01-16 22:54:07
看完以后真的被震撼到了,感觉每个场景同样都在说自己[破涕为笑],原来这就叫自我背叛!我得想想怎么改变这样的想法[捂脸]
旧时序猎2022-01-16 22:44:29
文中母亲凯特和儿子布莱恩的故事让我想起了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好的沟通需要不带批判的觉察和换位思考。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漫长的等待佑2022-01-16 22:01:59
看完之后深深反思自己,感觉很害怕。上次这种感觉还是学了诊断学之后的了
半夏微衰2022-01-16 22:01:47
防御和搪塞总是最容易和趁手的锤子,可以简单的把门封上。 觉察,觉察事件触发所产生的态度,解释和情绪,他是行为产生的最大影响因素。 最近在修行如何直接拒绝相亲而非糊弄过去,如何表达不满和需要而非忍受过去。真难啊。[撇嘴] 学习内外一如[加油]